柬埔寨游記:暹粒.吳哥.周薩神廟

作者: moonyyang

導讀2011.2.8 星期二 從托瑪儂神廟過條馬路就能看到一牌子,上面有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這就是由我國負責維修的寺廟-周薩神廟。 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與托瑪儂神廟一樣,也是建於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公元1113-1150年在位)時期,後又由他兒子耶輸跋摩二世(Yasovarmen II,公元1160-1166年在位)繼續修建,阇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 VIII,公元1243-1296年在位)又進行了擴 ...

2011.2.8 星期二

從托瑪儂神廟過條馬路就能看到一牌子,上面有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這就是由我國負責維修的寺廟-周薩神廟。

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與托瑪儂神廟一樣,也是建於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公元1113-1150年在位)時期,後又由他兒子耶輸跋摩二世(Yasovarmen II,公元1160-1166年在位)繼續修建,阇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 VIII,公元1243-1296年在位)又進行了擴建。它與托瑪儂神廟經常被認為是一起建造的兩座寺廟,實際上它要晚些。

周薩神廟的設計除了它有4座塔門和2座藏經閣與托瑪儂神廟(2座塔門、1座藏經閣)不一樣外,其它的布局極為相似,都有一圈圍牆圍著,中間都有一座和神殿(禮拜堂)相連的主殿,主殿上都立有一塔。只是它們的個頭比托瑪儂神廟都小一圈。

正面是北塔門,它後面露個破頂的是正殿高塔。右邊是西塔門,最左邊的是東塔門,緊挨著它的是藏經閣。

周薩神廟是東西軸向的建築,原來的圍牆(50米 x 40米)已不見蹤影。因為正門朝東,所以東邊的塔門比其它三座塔門也要大一些,有3個門洞5間門庭。在東塔門南面的三角牆上刻有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波林(Valin,篡奪王位的猴王,被羅摩射死)之死的浮雕。西塔門北面的三角牆上有已被嚴重風化的“攪動乳海”浮雕。

主殿和它上面沒了頂的塔,連接主殿的是神殿(禮拜堂),再左邊是東塔門。東塔門三角牆上的浮雕很繁雜,值得看。

主殿牆上的女神浮雕,與吳哥寺的很相像。

主殿南門。主殿只有東門可以進出,其它三個方向都是假門洞和假門,所以從南門進去也是封死的假門。門兩旁的八角形石柱是整修時新加的,門上也有不少石頭也是新的,新舊顏色差別很大。

神殿(禮拜堂)的東門,進出神殿和主殿的唯一通道。

北塔門。新舊石頭顏色反差很大,一眼就能看出建築是經過修復過的,這在其它寺廟中很少見,它也說明周薩神廟毀壞得相當嚴重,很多地方都得用新石塊。可以想像當時拼裝這些散落的舊石頭得花費多大精力。

托瑪儂神廟和周薩神廟參觀總共花了半小時。

攻略:

周薩神廟的看點:

1.東塔門南面的三角牆上刻有波林之死的浮雕

2.西塔門北面的三角牆上刻有“攪動乳海”的浮雕

3.其它門楣或三角牆上的浮雕

4.周薩神廟整修用的石塊與原石塊顏色反差很大也是一大特色

更多內容和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照片無法上傳,不知什麼原因。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