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初印像

作者: vivian761120

導讀2011/3/11周五,第一天18:30東航的飛機,上海浦東——> 柬埔寨暹粒 夜幕中,當我們的飛機降落在暹粒機場的時候,迎面吹來的暖風讓我恍然如在海南,潮濕的味道還有成片高聳的油桐,都像極了三亞的感覺;只是金色的屋頂和忽遠忽近的柬埔寨歌舞聲才讓我確信,自己終於就要親臨這片神奇的土地,目睹幾百幾千年前曾經昌盛的國度。 暹粒機場的海關有專門的電子簽證櫃台, ...

2011/3/11周五,第一天18:30東航的飛機,上海浦東——>
柬埔寨暹粒

夜幕中,當我們的飛機降落在暹粒機場的時候,迎面吹來的暖風讓我恍然如在海南,潮濕的味道還有成片高聳的油桐,都像極了三亞的感覺;只是金色的屋頂和忽遠忽近的柬埔寨歌舞聲才讓我確信,自己終於就要親臨這片神奇的土地,目睹幾百幾千年前曾經昌盛的國度。

暹粒機場的海關有專門的電子簽證櫃台,想來中國游客一定很多,入境卡和申報單都要填,當然還有給官員的一美金小費。我們很順利地出了關,事先預定的導游和司機已經等在外面,把我們直接送到了Ree Hotel,一家四星級的度假酒店,泳池很漂亮,房間也很大,就是冷氣開的太足,讓人有點吃不消。

住宿:瑞酒店;花費:2(過關小費)

瑞酒店客房

2011/3/12周六,第二天巴戎寺——>
周薩神廟——>
茶膠寺——>
塔布籠寺——>
巴肯山日落

第二天一大早不到六點鐘,酒店的叫醒服務就把我們從睡夢中喚起,匆匆吃了早飯,就直奔今天上午的目的地——巴戎寺。
通王城是吳哥王朝的首都,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鼎盛時人口達上百萬。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維修,最終於1426年被廢棄。通王城呈正方形,城牆周長14公裡,以寬達百米的護城河環繞。全城5道城門,南門是百姓日常走的,北門是出城打仗的,東門是勝利凱旋的,東門靠南邊還有一個小門是死人送葬的,西門是犯罪者所走的。向北進入通王城,城市中心不是皇宮,而是神廟——巴戎寺,像征著宇宙的中心須彌山。

我們是從南大門進去的,城門高達23米,上方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詳的微笑,是吳哥古跡的標志之一。而護城河橋兩側的石雕為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獲取長生不老藥的故事。每邊都是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報持巨蟒用力拉扯,其中修羅面目慈祥,代表善良;阿修羅目露凶光,代表邪惡。歷史的痕跡慢慢沉澱在石頭上形成斑斑駁駁的苔蘚,雖然很多修羅和阿修羅的頭都“出國旅行”了,但是僅存的石像仍然不懈地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忠誠。岸邊種滿了高棉特有的棕櫚樹、油桐和布織花,郁郁蔥蔥的樹蔭庇護著沉睡中的神廟。

南大門的四面佛

阿修羅的頭像

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的都是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著54座巨大的四面佛。其建築相當復雜,年代跨度也相當長,藝術風格的變化之大更是讓人驚訝,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回廊壁上的浮雕。1200米長的廊壁上刻畫了11000個人物:內層回廊主要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主,而外層回廊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從戰場廝殺到生產勞動,從風景人物到集市貿易,應有盡有。有的是野獸襲擊躲在樹上的人類,有的是漢人(頭上有發髻)和暹粒人鬥雞鬥豬的,有的是羊掉進海裡被大魚吞了一半的,有的是老公趕車,老婆跟著,一家子連帶雞狗什麼的一起遷徙的,刻畫的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單單一個回廊就足夠你欣賞個把鐘頭了。走到頂層,才發現巴戎寺好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山,54做佛塔如同山峰連綿聳立,中間一座即是主峰,其余53座如眾星捧月般全部簇擁在它的周圍。每座佛塔都是四面佛像,面容各不相同,微笑一摸一樣,當你穿行在眾多佛塔間,不論身處任何角落,都會發現有雙帶笑的眼睛在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那是典型的高棉人面容,眼睛大大,嘴唇厚厚,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閻耶跋摩七世的面容,這就是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的雕刻

駐足者的背影

高棉的微笑

漠視

巴戎寺外景

從巴戎寺出來,我們慢慢向北閑逛,先是經過空中宮殿——皇宮中的神廟,也是通王城中最高的建築,最高層的平台上曾經建造一座金塔,但是現在都已經坍塌了。旁邊的鬥像台,相當於今天的檢閱台,是曾經舉行慶典儀式和鬥像大會的地點,台的四角還各自保留著三頭巨像石雕,長長的像鼻彎到地面上,很是有趣。鬥像台的台壁上有神鳥的浮雕,傳說中保護三大天神的神物,其中母鳥嘴鼻突起,公鳥呲牙咧嘴,你能分得出來麼?最後面是癩王台階,當時的皇家火葬場所在地,因為平台頂端一座沒有性別的“癩王”雕像得名。當然原雕像已經收藏在金邊國家博物館,我們看到的只是復制品。

三頭神像

公母神鳥

隨後我們去了周薩神廟和茶膠寺。周薩神廟很不起眼,但因為是中國的工程隊負責修復的,所以我們特意去看了看。意外的收獲卻是廟門外的一家當地人,姐弟兩個用拖鞋當賽車,興奮地你追我趕甚是投入,而最小的弟弟還不會走,穿著鮮艷的花布衣褲滿地爬,一點都不比哥哥姐姐慢,讓我一下子想起自己兩歲的兒子,會走路之前就是這副摸樣:)而茶膠寺原本是國王為自己興建的葬廟,但是還未完工,就在一個雨夜遭雷劈,古代人很是忌諱,就停工了。作為一座未完成的建築,茶膠寺記錄了吳哥建築的建造工藝——先搭建石塊,後進行雕刻。茶膠寺門口賣的水果很好吃,高棉特有的牛奶果很像我們的山竹,但是個頭更大,沒有核,而且不是很甜,有股淡淡的香味;菠蘿和芒果都熟的很到位,1美金可以各買一個。

拿拖鞋當賽車的小女孩

茶膠寺全景

午飯是在市中心的Cambodia Kitchen吃的,肉片,炸面餅,什錦炒菜,酸辣湯,樣樣美味,不知道是華僑老板了解中國人的口味,還是我們走了一上午真的是餓了,總之半個小時之內風卷殘雲,然後回酒店午睡。(吳哥窟的中午景點氣溫高達40度以上,所以通常11:30到14:30都是在房間裡休息的)

下午我們先去的塔布籠寺,因樹長在塔上而聞名的神廟,是閻耶跋摩七世國王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的,所以也叫“母廟”。塔布籠寺完全被叢林覆蓋,盤根錯節的巨樹纏繞著佛塔,樹中有塔,塔中有樹,奇特的景像真的是把我震撼了。最高的那顆,因為樹根埋在整個塔布籠寺的地下,為了防止它的傾倒會損壞佛塔,現在已經架起高高的水泥杆支撐著樹冠。而樹的生命力又豈止如此,有的樹根從這個塔下長出,沿著塔壁又爬過了旁邊的塔頂;有的樹根密密麻麻,從塔頂到塔底包裹的甚是嚴實;有的樹根彎曲綿延,連著一棵又一棵樹,已經讓人分辨不出哪棵是你,哪棵是我。看著塔布籠寺的樹與塔,想著生活裡的人和自然,是互為尷尬,還是忠孝兩全。

塔布籠寺的後院有一個敲胸塔,人站在裡面,靠著塔壁的時候,用手輕敲胸膛可以聽到嗡嗡的回聲。據傳在古代,回聲越大表示越誠實,如果沒有回聲,就說明這個人不可靠。我們一行幾個人都很誠實,因為每個人的回聲都超大的,但願沒有人因此留下後遺症:)在塔壁的外面,我們還發現了一朵天然的玫瑰花,驢友的水不小心灑在上面,沒想到竟然顯現出一朵這麼漂亮的花,真不知道在這個神秘的地方還有什麼奇跡是我們沒有發現的。

城牆上的樹

像屁股的樹根

樹與塔的相擁

塔壁上天然的花

為了看日落,我們從塔布籠寺出來就趕去巴肯山。巴肯山是離吳哥窟不遠的一座小山丘,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Baray),東南方叢林中就是是吳哥窟。巴肯山頂建有巴肯寺,體現了當時高棉人對山的崇拜。這座像征著整個宇宙的建築,設計上充滿了像征的符號——7層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層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個月相的108天;從每一面的中軸線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須彌山上的33位神祗。但是現在這些都已經幻化成一堆坍塌的石塊了。

上巴肯山的路很好走,但是最後上巴肯寺的時候石梯非常陡,除了手腳並用,還要側著身子,因為石階寬不到十公分,稍有不慎就容易跌下去。據傳每年都有游客從這裡摔下去,蠻危險的。可惜老天爺並沒有眷顧我們的艱辛,厚厚的雲層遮住了最後那美麗的落日,我只拍到了如攤雞蛋般的夕陽。不過,整個巴肯塔上守候日落的游客卻成了我相機裡的風景,也許這些遠道而來的期待才是巴肯山日落最迷人的地方。出通王城的時候我們還是走的南門,夕陽的光輝照在護城河上,落寞的石像讓人徒增悲傷的情緒。所以晚上我們去吃了湄公河自助,就在6號公路邊上,離我們住的酒店很近。粉面和豬手是招牌菜。

巴肯山日落

等待日落的人們

傍晚的南大門

住宿:瑞酒店;花費:4(房間小費)21(絲巾)1(水果)8(啤酒)

2011/3/13周日,第三天聖劍寺——>
龍蟠水池——>
塔遜寺——>
東梅奔——>
小吳哥

比昨天稍微晚了半個小時,我們是7:30才從酒店出發,目的地聖劍寺,是閻耶跋摩七世國王祭拜他父親的地方,也是整個吳哥窟唯一保留完整陰陽具的神廟。中途導游先帶我們去通王城外的蓮花池拍睡蓮,可惜只有寥寥數朵靜臥在水面上,搖曳的粉紅色花瓣都帶著談談的哀愁。

聖劍寺的寺名來源於閻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閻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聖劍寺以拉瑪雅綱佛教為代表,是極少數仍然保持著其原名的碑塔,碑塔的支柱全是用梵文寫的銘文,並刻有該佛寺的名字為加耶禮。寺廟的門口仍然是修羅和阿修羅抱著乳海爭奪長生不老藥的雕塑,而倒塌傾斜的城牆更是承載了歲月的洗禮,肅穆而沉重。為了表示對祭祀的尊敬,寺廟的門是越往裡越低矮的,這樣進去的人們才能俯首弓背。走過一道道門樓,終於見到傳說中的陰陽具,代表了古代民眾信奉的三大天神——創造神,破壞神(濕婆)和保護神,正是這三大神繁衍了人類,和世世相傳的文明。聖劍寺的石雕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仙女——照鏡子的,念經的,跳舞的,甚至還有藏身巨石下面的,那依然鮮紅的嘴唇和熠熠閃光的肚臍石,都讓人輕易就能想像出千百年前的輝煌和鼎盛。寺廟最後面的藏經閣是聖劍寺的代表,兩層的建築物只剩下框架,然而那挺拔的石柱,高聳的屋頂,若隱若現的雕花,都掩飾不住它的壯美和神聖,就像很多驢友描述的那樣,散發著古雅典的傳奇色彩。

僅存的陰陽具

岩石下面的少女

聖劍寺的藏經閣

我們上午第二個景點是龍蟠水池,一個古代看病的地方,也就是“醫院”。 龍蟠水池像征著佛教教義中四大河流之源“無熱池”,它的水被認為具有治病消災、洗去罪惡的功效。走過長長的木棧道,能看到一個大大的水池,邊長70米,中間有一座山形小寺,吳哥窟唯一有尾巴的龍就在這裡,兩條纏在一起的石龍蟠在中央,頭衝南尾衝北,很是好看。水池的四面分別有出水口,雕有像、馬、人、獅四座噴泉,代表了柬埔寨的四個星座——水風土火。

後來我們還去了塔遜寺和東梅奔,都是經典的四面佛,還有古印度的神像,就連布滿窟窿的石雕都是一樣的,據說是為了盜走石雕上的紅藍寶石而挖成的。東梅奔的建築是金剛寶座塔的形式,三層五塔,第一、二層台階的四角分別有四座與真像同樣大小的大像雕塑,源於四巨像支撐宇宙的古印度神話,尚存的五座寶塔雖然屹立不動,但是嚴重的風化已經把塔身的雕刻磨損得看不清楚了,就連地上的石塊都已經像被掏空的蜂窩煤,有一點松軟,有一點滿目瘡痍。

龍蟠水池

塔遜寺全景

東梅奔

風化的石頭

去吃中飯的路上,我們經過皇家浴池,好大的一片池水啊,想來這裡可以欣賞到一個寧靜而開闊的日出。午飯是在新蓮花餐廳解決的,同樣是華僑開的中餐館,排骨超級好吃,清蒸魚也很新鮮,還有冬瓜湯,炒腊腸,瓦罐茄子~~~~~~味道都超級好,完全符合國人的胃口:)

午休之後,我們預留了整個下午給小吳哥,三個小時要完全消磨在那裡。進城的時候我們就幸運地碰到一對新人,紅色的民族服裝襯托出嫵媚迷人的新娘。沿著石板橋跨過190米寬的護城河,我們從西門進入小吳哥。小吳哥的正門為西門,是因為這裡的祭拜是上天堂的,所以衝西。這裡的城牆跟巴戎寺的不同,有五個門,正中的是國王走的,旁邊的兩個是將軍走的,而最外面的兩個則是國王的坐騎——大像走的。門樓裡有四尊保護神,3米多高,8只手拿著不同的法器,頂上都有花傘撐開,地下則是人們供奉的布織。穿過門樓,就看到只有國王走的正門才修建了石板路通向內院,而路兩旁則是開闊的空地,孤零零地立著兩座藏經樓。石板路兩側的護欄也是常見的七頭蛇神納迦的身體,一直延伸到路的盡頭。

進入內院,就來到小吳哥的主體部分,三層的平台。最下面的一層周長800米,回廊上刻的都是宗教故事的浮雕——人猴大戰,傳說中的兄弟誤會之戰。整個故事內容通過刻畫由石雕展現出來,憑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以千佛廊連接,以前曾經供奉著幾百尊佛像,但盜毀嚴重,剩下的也有很多都殘缺了。第二層平台比第一層高7米,周長也有430米,建有四個大水池,是國王在祭祀之前洗盡鉛華所用。這一層的浮雕多是仙女——阿蔔薩拉的雕像,不但發型、服飾、面容各有千秋,就是窈窕的身材都刻畫的惟妙惟肖,引得無數游客競相伸手撫摸,黑亮黑亮的,很是顯眼。第三層呈正方形,邊長75米,這是神廟的最高層,為了保護古跡,現在每天都是限制游客的人數,並且每半個小時才放100名游客上去,為此我們還排了半個小時的隊,等待上到天堂的那一刻。頂層一共有5個塔,四座小塔拱衛中央主塔,像征著諸神居住的聖地須彌山。主塔與小塔之間建有回廊連接,回廊的盡頭是姿態各異的神像,有的打坐,有的站立,有的側臥,不變的是破損,頹廢,和歲月。

小吳哥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慢慢踱步在其中,感慨古人的聰明才智,也唏噓時光的無情流逝,墨綠色的青苔爬滿一塊一塊石板,滿心都是蒼涼的回憶。我們從第三層下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夕陽的余光照到五座塔上,描繪出難得一見的“金吳哥”,和護城河裡落日的倒影。

小吳哥的新人

精美的雕刻

游客愛的仙女

我就在那裡

小吳哥的日落

金吳哥

值得一提的是,小吳哥的西北角有休息的地方,當地人賣的椰子好吃又便宜,1個2000瑞爾,也就半塊美元,不但椰子水清甜可口,勤快的小姑娘還可以幫你把椰子肉削出來,不是很甜,但是爽口的很。晚飯我們去的Angkor Kitchen吃火鍋,玉米,南瓜,豬肝,和蝦都是招牌涮菜,而且啤酒比昨天的湄公河自助的好喝:)

住宿:瑞酒店,花費:4(龍蟠水池的偷拍照,粗糙不說,價錢還貴,讓我對吳哥窟旅游的好印像大打折扣)

2011/3/14周一,第四天小吳哥日出——>
崩密列——>
女王宮——>
洞裡薩胡日落(今天的安排都是我們幾個驢友一起組團包的導游和車,兩個人100美金,包括景點門票)

為了看到小吳哥的日出,我們五點鐘就趕到了小吳哥的西門,早早地占據了坐西面東觀看日出的最佳地點,苦苦守候了一個多小時,才看到了紅彤彤金燦燦的日出,當然還有護城河裡的倒影。一直到七點多我們才返回酒店吃早餐,八點鐘准時出發趕往崩密列。

小吳哥日出

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就到達了崩密列,兩個小時的山路崎嶇讓我們慢慢揭開這個叢林掩映下的神秘國度的面紗——殘垣斷壁,頹廢荒涼,完全一副吳哥寺被發現前的狀態,有點探險尋寶的刺激。崩密列的規模與吳哥寺一樣,布局和建築風格也大致相同,就連寬闊的護城河與守城的七頭龍都是一摸一樣的,可以想像當年這裡曾是與吳哥寺一樣重要的宗教聖地。可惜石柱的斷裂導致整個神廟的坍塌,早已不見全貌;再加上保護不力,很多雕塑已被盜走,我們看到的只是彌漫著神秘氣氛的石堆、枯藤、空心樹、和靜臥在蔭涼下的雕像。崩密列門口有賣芒果的,1美元可以買4個,又大又好吃。

崩密列的藏經閣

驢友合影

十一點半我們轉戰女王宮,雖然中午時分陽光比較強烈,但是少了旅行團的大隊人馬,我們倒是細細體味了這座“女人的城堡”的細微之美。女王宮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粉紅色的建築布滿精致繁復的浮雕,是吳哥古跡中風格最為獨特的建築群之一,有“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也許是這裡的雕刻太過精美,不像出於男性之手,所以才被稱為女王宮。雖然她的規模不大,但是周圍同樣開挖護城河,從城外的石碑開始,女王宮都是采用高棉特有的紅砂岩建造,色彩極為艷麗。這種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既便於運輸、建築,也利於雕刻復雜細膩的圖案,而建築建成後,經過風干,就變得異常堅硬,千年不壞。

女王宮只有東門和西門,我們從正門進入,門口的屋頂上雕刻的就是這裡所供奉的濕婆神像,一筆一劃都精致細膩,除了蓮花寶座,雲彩階梯,柱子最下端的迷你佛像都雕刻得入木三分。穿過門洞,筆直的石道通向內院,道兩旁的石柱被雕刻成含苞待放的蓮花形狀,完全是女人的嬌美曲線。內院的守護神是蹲坐的神猴,鼻嘴突出,代表母猴;個頭矮小,說明神廟的規模不大。女王宮現存的主體建築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的藏書室,所有外牆全部布滿精美的雕刻,沒有一點縫隙。這些雕刻刀功流暢,造型圓潤,線條纖巧,色彩嫵媚,尤其是阿蔔娑羅仙女姿態優雅,有一股子“蒙娜麗莎”的韻味。

女王宮的精美雕刻

女王宮的藏書樓

蒙娜麗莎

女王宮全景

中午我們是回到吳哥寺景區吃的飯,就在皇家浴池的對面,點了驢友推薦的AMOK Fish和Mango Shake,另外配了兩個炒青菜和海鮮沙拉,八個人54.5美金,經濟又實惠。AMOK Fish有淡淡的咖喱和奶油的味道,盛在椰子內又融入了椰肉的清香,我很喜歡。

AMOKE Fish和海鮮沙拉

下午我們預約了洞裡薩胡的游船,四點半從酒店坐車過去,只要二十分鐘左右就到了,八個人正好一條船。進入洞裡薩胡之前,我們要在洞裡薩河先開一段,水很渾濁,但是當地人都是吃喝在這水裡,就連五六歲的小孩子都肆無忌憚地在河水裡游泳,讓我們這些“城裡人”不敢想像。其實,洞裡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又稱金邊湖。洞裡薩湖位於中南半島東南部,柬埔寨西部。洞裡薩河同湄公河相連,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關於洞裡薩湖,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湖底有一條七頭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兒即將嫁給印度王子,於是這蛇神便張開大嘴,把大部分湖水吸進肚子裡,很快就變出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作為女兒的嫁妝。據說,因為有蛇神駐守,洞裡薩湖的旱雨兩季變化才會如此明顯。

洞裡薩胡的最大特色是水上人家,一戶一屋一船,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了,孩子從出生到老死都是生活在水上,所以就算是兩三歲的孩子,沒學會走路之前他們也能坐在木澡盆裡劃著水到處逛了。水上人家不光有居民,還有菜市場,郵局,餐廳,學校,醫院,甚至運動場,它們都是活動房屋,方便人們搭建在水上,各自的船只每天在水路上往來穿梭,沒有人會迷路,也沒有人會“撞船”。因為水上人家的存在,洞裡薩胡的日落讓我很意外,當金黃色的霞光灑在湖面上的時候,仍然可以看到水流動的影子和遠遠近近的孤帆,隨便拍拍都能有大片的味道。

洞裡薩胡的日落

水上人家的小孩

晚飯我們是回到市中心吃的,就在酒吧街和老市場的路口,那裡一到晚上就熱鬧非凡,街道兩旁都是大排檔,吃燒烤的。我們選了一家XXX,是當地人推薦的,雞翅和蝦不錯,但是魷魚和牛排有點老咬不動,我另外還點了海鮮沙拉和炒面,飲料是香蕉牛奶。對了,這家的椰子奶昔非常好吃,1美元一杯,比中午的那家還便宜,驢友一連要了兩杯都沒喝夠。晚飯八個人不到50美元,很物美價廉,這裡推薦一下。

住宿:瑞酒店,花費:100(包車和導游),1(芒果),5(圍巾),1(游船小費),1(芬達),1(甘蔗水),13(中飯),14(晚飯),2(TUTU車)

2011/3/15周二,第五天游泳——>
中飯——>
市區閑逛——>
和平飯店——>
晚飯

奔波了很多天,終於可以睡到自然醒了,隨意吃吃早飯,隨意後院散步,隨意就轉到了那個大游泳池的邊上。我和老公一時興起,就約上另外三個驢友一起去游泳。吳哥窟的上午陽光還不是很毒,泳池很大但是人很少,周圍都是高高的棕櫚樹,樹蔭下是一排躺椅和寬大的吊床,很有熱帶度假的感覺。我們游了半個多小時,又在吊床上閉目養神了一會兒,才坐TUTU車去市中心吃飯。

超舒服的大吊床

中飯我們選擇的是驢友推薦的Ankor Kitchen,點的菜也是驢友推薦的招牌菜——豆腐Tofu,Amoke Chicken,湯,當然還有MM最愛的Shake。

吳哥廚房的美食

下午我們在老市場盡情地采購,從穿的用的到吃的玩的,都是一群購物狂:)後來在當地人的推薦下我們買了棕櫚糖,香蕉片,芋頭片和白盒煙(市場上只有金盒煙,政府用的才是白盒煙),一共花了37美元。

從市場出來我們順道去了和平飯店,是導游小高推薦我們去的,那裡正在舉辦一個藝術展,好像是專門為全球的青少年做的藝術品。和平飯店不愧是一流的酒店,從門口的服務生到大堂吧的小姑娘都是文質彬彬的,隨手遞上來的涼毛巾可以讓客人一下子從燥熱的天氣裡解放出來,隨處可見的笑臉和體貼的一迎一送都讓人感覺到心領神會般的舒服。

最後的晚餐我們是在酒吧街的Angkor Palm吃的,就在藍色南瓜的旁邊,他們家的店面設計很有特色,服務也很細致周到,Fried Fresh Shrimp不錯,尤其是那個調味料,味道獨特,入口不忘。

住宿:飛機上,花費:5(沙褲),40(旅行小費),50(離境稅),11(中飯),10.5(晚飯),37(當地特產),1(司機小費)

游玩體驗:

1、 個人最愛的是塔布籠寺,小吳哥,聖劍寺和女王宮,女王宮門口有家喝甘蔗水的小店很好,1美元兩杯,絕對鮮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

2、 暹粒機場的海關有點腐敗,出入境的官員會直接跟你要消費,出國在外,安全第一,所以還是乖乖給1美金比較好;

3、 電子簽證有兩張,是在暹粒入境和處境的時候要用到的,所以一定要保存好,丟失的話可能需要10美元的小費才能過海關;

4、 龍蟠水池入口處有當地人偷偷拍照,然後做成相框賣給你,2美元一個,粗糙又難看,如果不想要的話,謹記在入口的地方擋住臉;

5、 賣絲巾最便宜的是在崩密列的門口,3美元兩條,而且花色品種齊全,服務態度也一流;

6、 去小吳哥不可以穿短褲、吊帶、拖鞋等不尊重的打扮,另外觀看小吳哥日出的最佳地點是進入大門以後,坐在有“露牙齒的仙女”雕刻的城牆根底下;

7、 吳哥窟的TUTU車也是一絕,雖然外觀像摩的,但是跟出租車一樣也是有“潛規則”的:各家酒店門口都有趴活兒的,別的TUTU車是不可以搶客人的;可以跟司機講價,還可以預約往返接送,他們都很守時,說好12點在什麼地方等,就一定會准時出現;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會說中文,估計再用不了幾年,說好普通話就可以走遍世界都不怕了。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