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頭溝爨底下村(一)

作者: 泰國風情

導讀此地為京西韓氏家族聚居之地。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山區深山峽谷中。川底下村現保存著500間、7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坐落在北側緩坡之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村上一條蜿蜒東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在村口,有一塊一人多高的黃色花崗岩,巨大的“爨”字書寫其上。“爨”(cuàn)的解釋:1、燒 ...

此地為京西韓氏家族聚居之地。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山區深山峽谷中。川底下村現保存著500間、7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坐落在北側緩坡之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村上一條蜿蜒東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在村口,有一塊一人多高的黃色花崗岩,巨大的“爨”字書寫其上。“爨”(cuàn)的解釋:1、燒火做飯;2、姓;3、灶。



這裡是北京通往陝、晉和口外的要塞,繁華一時;這裡曾是兵家必爭之地,飛揚著八路軍打擊日寇,保衛家鄉的炮火硝煙。經歷了數百年滄桑巨變的爨底下村,依舊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風貌――明清古居。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門頭溝區齋堂鎮,全村坐北面南,依山而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76套,住房656間,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四合院整體精良,布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窗、樓、室等細節、局部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的氣勢。石牆山路、門樓院落、影壁花牆,仍能看出當年的精工細作,磚雕、石雕、木雕蘊育著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飛檐、石壘的院牆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恬淡平和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被稱為“京西的不達拉宮”。



底下村民有財神的化身關公廟,有盼子的娘娘廟,有保佑太平的觀音廟,村民們世代相安而息。爨底下村民合著時代的節拍,迎改革創業之風,民俗旅游業蓬勃發展,“農家樂”旅游、服務已成為村民的一種時尚。爨底下村又是京西傳統教育基地、影視基地。




國家1A級景區。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109國道可通達,距北京市區90公裡,該村是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具有獨特建築歷史文化特點的,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民居人文旅游景點。始建於明朝永樂年(1403~1424),是隨山西向北京移民遷移至此而建立。

爨底下全村都為韓姓,據村裡“祖先堂”記載,韓姓是第一世族韓福金、韓福銀、韓福倉之後裔。排列輩分為:福、景、自、守、玉、有、明、萬、宏、思、義、巨、曉、懷、孟、永、茂、廣、連、文,共20輩,現已繁衍至17輩。

古村的發展得益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修建的古驛道,它是通往河北、山西、內蒙古的必經之路,因此既是重要的軍事通道,又是對外交流與發展的商旅之路,為村落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村落環境與70余套靈巧、精良的山地四合院,正是古山村當時經濟繁榮發達的像征。古村重視宗族、血緣的維系,在推崇愛家愛國思想和倫理道德規範村民行為的教化下,村民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歷來有報國獻身精神,至今村中還保存有韓家子弟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的立功喜報。村民對國家有著熾熱樸實的愛。



日本侵略者入侵家園時,僅有108戶的村莊,就有70余名青年參軍,其中34名青年為國捐軀,另有30多人隨軍南征北戰,展示了村民愛家、愛國的民族精神和事跡。解放後,由於豐沙線鐵路和109國道的開通,使古山村失去了古驛道商品交易及客棧的地位,從商旅必經之地轉為發展農業生產為主的小山村。



古村群山環抱布局隨地形高低變化依山而建,在以龍頭山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控制下,將76座精巧玲瓏的四合院民居,隨山勢高低變化,分上下兩層,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態靈活布局在有限的基地上,建築布局嚴謹和諧,變化有序。村落的整體布置形似“元寶”,氣勢宏偉。

廣亮院

位於村落中軸線的最高點,是古村四合院中等級最高的院落,門樓為中型如意門,七級台階,門口地面兩塊石板鋪砌,一塊青石喻“腳踏青雲”,一塊紫石喻“紫氣東來”。正房五間,其建築裝飾非常精美,充分體現了當時主人的家庭地位。

古驛道客棧

為雙店式四合院,臨街而建。是昔日過往商旅的落腳之地。雙店院集居住、商業、貨物倉儲為一體的組合院落,各院分區明確,互不干擾,臨街鋪面,三開間倒座房,明間前後均由四扇大門組成,設置很有特色。

關帝廟

位於村東半山之上,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是村民祈雨、祭天、轉燈、游廟等多種活動的場所。大廟的建築等級也是村中最高的,有高大的台基和檐廊,建築十分精良。

南坡梁

是村前一座景色俊美的山梁,沿山石鋪砌的步道,登上山梁,可俯瞰古村全貌,還可觀看到金蟾望月、神龜嘯天和蝙蝠獻福等自然景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是擊退日本鬼子進攻的戰場,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線天”

是古驛道上的一處景觀,全長150米,大道直通其中,周圍有雙龍洞、八奇潭和九柏九石陣等自然景觀。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川底下村

門票:20元

交通:蘋果園地鐵站乘929支線路公交車川底下路口站下車即到。

自駕 1、航天橋走阜石路到門頭溝,再走109國道行10公裡至擔禮村路口有路標。

2、自蘋果園向西行駛到門頭溝龍泉賓館沿109國道到齋堂,再向西行駛5公裡即到。

住宿:村裡有不少民房既可參觀也讓住宿。

村子裡見得多的就是這些或用或廢的石磨和農具。



兩個紅紅的大燈籠與殘舊的石板地和土牆的搭配,立刻顯現出現代人在城裡找不到的質樸。



我們難得的合影,在忙碌的今天,仍然懷念那時朋友間的旅行。不管在辦公室怎樣,周末我們就是朋友。



院子似乎久沒有人住了,但為了保有原來的舊貌和生活氣息,院子裡仍然存放著很多柴禾還有玉米棒子。



(鳴謝:落日水溶金的部分文字和圖片)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