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孔廟和國子監所在的成賢街,你會感到連四周的空氣都變得古雅起來:滿漢文鐫刻“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的石碑、東西兩側橫亙南北的四座牌樓、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的火神廟……每一個微小足道的細節都凝結著數百年的文化浸染。當你在這座700多年歷史的老街上行走,倚著厚重的牆壁,望著高大槐樹間漏過的斑駁陽光在古老建築投下的依稀陰影,誰說昔日不可重現?
位於大街東側的孔廟是全國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第二大孔廟,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於130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孔廟坐北朝南,占地約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順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等,並通過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
走進大門順著御道前行,你會發現第一進院落東西兩側存放著198座題名碑,上刻元、明、清三代進士5萬余人的姓名,這是非常珍貴的中國科舉資料,許多人就是從這裡走出來創造了歷史,比如 你所熟悉的袁崇煥、曾國藩。
過大成門後,便是經常舉行祭孔典禮的大成殿。大殿前的月台由漢白玉雕雲頭石柱櫚環繞,殿內供奉“大成至聖文宣王”,即孔子的牌位。經大成門兩側角門到中院,你會看到甬路兩旁矗立著十幾座明清兩代的記功碑亭,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南征北戰、四海歸一的豐功偉績在此完美呈現。
穿過持敬門,你就到了國子監。國子監是元、明、清時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的場所。集賢門後的琉璃牌坊莊嚴華美:正面額書“圜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是北京寺院之外唯一為教育專設的琉璃牌坊。
牌坊後側正中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辟雍”,即皇帝親赴國子監講學的宮殿。“辟雍”造型獨特,建於中軸線中心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攢尖頂殿宇。這種建築形式意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辟雍左右兩側包括率性堂、誠心堂之間的33間房,合稱為六堂,是貢生、監生們的教室。
如果你早生500年,從鄉試到會試一帆風順,從秀才到舉人一路高升,你就有可能進入國子監,拜祭孔廟後學習禮、樂、律等,在“辟雍”內親耳聆聽皇帝的教誨,或直接通過殿試後,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供後世敬仰——雖然,實現它的難度,會比現在的考研考博考公務員難度的一千倍,稍微高一些。
1.開放時間/門票
8:30—17:00。孔廟國子監聯票:10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