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游記(1)—初到銀川

作者: lvyou

導讀毫無疑問,十一黃金周是游客最為密集的出行時段。為保證出游質量,延續去年的思路,選擇二線旅游目的地,將目標定在寧夏。對中衛沙坡頭、西夏王陵期待已久,這個十一終於可以成行。西北地區的旅游總會讓人滿意,地廣人稀、風景壯麗、美食地方特色濃郁,陝西、甘肅、新疆莫不是如此。事實證明,寧夏同樣精彩。 D1 10.2 北京-銀川,銀川市區 7:20的航班,不但折扣 ...

毫無疑問,十一黃金周是游客最為密集的出行時段。為保證出游質量,延續去年的思路,選擇二線旅游目的地,將目標定在寧夏。對中衛沙坡頭、西夏王陵期待已久,這個十一終於可以成行。西北地區的旅游總會讓人滿意,地廣人稀、風景壯麗、美食地方特色濃郁,陝西、甘肅、新疆莫不是如此。事實證明,寧夏同樣精彩。

D1 10.2 北京-銀川,銀川市區

7:20的航班,不但折扣低些,還爭取了更多游玩時間,當然代價是5點多便要出發去機場。上了飛機,把一個月前就准備好的攻略拿出來閱讀,沒想到這一行為險些釀成大錯。復習一遍後,將攻略隨手放到座位上,然後昏昏睡去。

9:20抵達銀川機場,人下了飛機,攻略卻被忘在座位上。坐上機場班車(15元/人)到達市區南門民航大廈,高高興興地下了車,猛然想起那本承載著之後幾天美好旅程的攻略,頓時捶胸頓足,追悔莫及。那熊樣被LP、兒子看在眼裡,又成為後來的笑柄。事後LP道出當時的感受:“幸虧不是我弄丟的,不然非跟我玩命不可!”

打電話向機場問訊,自然毫無結果。既然木已成舟,只好面對現實。把行程從頭到尾在腦子裡過了一遍,覺得問題不是太大。後來有些信息忘掉了,便即時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倒也沒耽誤什麼事。迅速調整了心情,還是好好享受旅程吧!

剛剛10:10,銀川日照超好,天高雲淡,明媚的陽光遍灑城市,走在路上神清氣爽。步行來到南門廣場,國慶長假第二天,廣場上的繁榮場面尚未開始。銀川市區面積很大,但人口稀少,南門廣場可能是最有人氣的地方之一。站在廣場上,遠遠可望見有“小天安門”之稱的南門樓。



南門樓正名南薰門,相傳最初是1020年由黨項西夏國所建,之後數次損毀,眼前的建築為民國初年的版本。南門樓外形與北京天安門相似,再加上城門牆上的“大團結”標語和毛主席像,以及兩側的觀禮台,活脫脫一個小號天安門。有網友戲稱之為山寨版,倒也在理。除了小天安門國內絕無僅有,城門樓兩端路口的宮燈式紅綠燈,估計也是絕版。

南關清真寺位於南門樓西南方向,距離大約五、六百米。大寺宏偉壯麗,幾個巨大的綠色穹隆充滿穆斯林民族特色。最奇的是寺旁有一條“牛街”,居然與北京的牛街(位於宣武區,回民聚居地)同名同姓,可以肯定這絕不是山寨版,但哪個是源,需要考證。



寺內沒什麼游客,看門大爺見我們是一家三口,原價12元/人的門票只收了10元,而且還補上一句:“娃兒的票就免了。”當地民風純樸,這是對寧夏的第一印像 —— 當然不是因為免票才這麼說的;在街上問路,每個人都會熱情給你幫助,買飲料、零食,人家一看便知你是外地人,但從沒有多要價的現像;銀川的消費非常便宜,這是第二印像。

大寺的主建築是一座兩層的大禮拜大堂,二層是禮拜場所,一層則被辟為博物館。館內的導游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見游客湊了十來人,便開始講解。展品主要是一座伊斯蘭聖城麥加的大型模型,另外就是些圖片資料,其中包括國內各地主要清真寺的圖片。不知怎的,導游一副“階級鬥爭”臉,問話待答不理,基本無法與之交流。

11:10離開清真寺,沿玉皇閣南街一直向北前往盛世花園大酒店。這一段路程較遠,但邊走邊逛,既可感受當地的生活,又能搜尋小吃,我們樂而為之。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回漢人口比例約為1:3,民族風情濃郁。路邊的飯館缺省是指清真,否則會明確標上“漢餐”字樣。當地還有一個有趣現像,“涼皮”和“麻辣燙”是孿生,有其一必有其二,這樣的小館隨處可見。

見到路邊一家“永利老字號”吳忠羊雜碎專賣店,忍不住進去嘗一嘗。“來一碗羊雜兒。”“帶肺嗎?”那肺是指面肺子,是在羊肺裡充滿面粉制成,可作為主食,地道的西北風味,幾年前曾在烏魯木齊吃過,已經久違了。之後幾天裡常見到吳忠羊雜碎,應該是寧夏名吃吧,只是老城吳忠沒什麼玩的,行程沒有安排。

走過新華街,遠遠便看到了解放街路口巍然聳立的玉皇閣。據介紹,玉皇閣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有特色的是,其高大的城門樓樣的建築只是基座,真正的玉皇閣位於基座之上,可謂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抬頭仰望,只見山頂玉皇大殿雄偉莊重,兩翼重檐飛脊的亭式鐘鼓樓俏麗挺拔,好一幅緊湊而和諧的畫面。



入住盛世花園大酒店(三星),條件中等,位置倒還方便,且對面有自由市場。稍事休息後,出門來到解放街的鼓樓腳下。鼓樓與玉皇閣隔街相望,是一座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的建築。同玉皇閣一樣,高大基座之上的鼓樓結構嚴密緊湊,造形俊俏華麗。中心是一座十字形歇山頂的三層樓閣,而四角的四個角坊顯得小巧可愛。

“老毛手抓”位於鼓樓東北角,是一家著名的老字號飯店。點了手抓肉,涼拌枸杞苗、風味炒羊雜、炸油香和羊盤纏(均為面點),共97元。手抓肉是當地名菜,可選擇羊排(肥)或羊腿(瘦)肉,做法和吃法都很簡單,白煮-灑鹽-蘸醋;涼拌枸杞苗是另一道特色菜,幼苗很嫩,味道恰到好處。店內顧客盈門,看得出絕大部分是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而這兩道菜幾乎每桌必點。

飯畢,13:30打車前往寧夏博物館。博物館原本位於老城(就是以鼓樓為中心的興慶區)的承天寺,現迀至新城區人民廣場,大約在市中心的位置,與省委毗鄰。雖然距離很遠,但車費只要9.9元。在銀川付車費,司機通常都找零,給他10元,1毛錢會退給你,這也是民風純樸的體現吧。

新博物館(免費參觀)宏偉壯觀,堪稱古典、民族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展館共分三層,一層是賀蘭山岩畫展,二層是寧夏歷史及革命現代史展。關於歷史部分較為完整,包括從原始社會,經商、周至秦設北地、九原二郡,南北朝十六國的大夏國統治,直到元、明、清使用“寧夏”這一名稱,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在寧夏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西夏王朝。第三層展出的是回族歷史風俗,以及新中國外交史上各國贈送的部分國禮,這也是展覽最精美的部分。寧夏博物館內容豐富,值得一游,因為有歷史就有內涵。



15:45離館,打車(6.8元)前往海寶塔公園。海寶塔也稱北塔,位於老城北郊的海寶塔寺內。海寶塔始建年代不詳,一說是南北朝時期大夏國國王赫連勃勃所建。站在寬闊的上海東路上,可與海寶塔隔湖相望。海寶塔建築風格獨特,塔身呈方形,四壁出軒,每層四面設券門,均向外略有突出,構成鮮明的十二角形,為中國古塔所罕見。相傳很早以前,海寶塔寺是建在湖心島上的(現在已與陸地連通),湖內蘆葦叢生,魚躍於淵。每逢陰歷四月初四,人們出銀川城,向北乘舟過大湖,來寺院參加一年一度的廟會,那場面真令人神往。

碧藍的天空,湖面映著古塔的倒影,景色秀麗宜人。我們改變主意,直接落腳公園。海寶塔公園是一個開放式公園,自然也不收門票。國慶期間,湖邊擺放了成片盛開的鮮花,游人絡繹不絕,且大多是本地市民。湖邊有船出租,圓的、長的、電動的、腳踏的、4人座的、16人座的,樣式各異。等船的人很多,不過這裡“很多”的概念和那些擁擠的城市不同,大約半小時,我們便租到一個圓形的腳踏船(40元/小時)。蕩漾於湖面,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可以懶洋洋地發呆。早上還在北京,現在卻身處千裡之外卻很舒適的另一個城市,愜意非常。

兒子負責掌舵兼踏水,但這圓形船體不那麼好參照方向,我們幾乎呈螺旋式轉圈前進,做了很多無用功。其實本來也沒有明確的目標,高興就好。

夕陽西下,溫度回落很快,感覺已有些涼意。退了船,16:50離開公園。此處距賓館大約三四公裡的樣子,“11路”回去也無妨。兒子最支持步行,因為可在沿途搜羅玩具。結果剛走入文進北街,便在公交車站旁的玩具小店有所收獲,這樣也免了步行。轉頭上了45路公交(1元/人),來到21小學站下車,結果兒子再次在街邊玩具小店收獲兩個玩具,滿載而歸。這家伙已經初二了,估計對這種小兒科的東西也不會喜歡太久了。

回賓館休息,兒子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 —— 做作業。學校按照5天的量布置了功課,我們卻出來旅游5天。沒辦法,只能隨身帶著作業,邊玩邊做。這次出行,環顧左右,發現很少有家長帶這麼大的孩子出游,估計都是學習任務太重,被迫留在家裡復習或報班。

中午在老毛手抓的一頓足吃,消化得慢,我們決定晚些時候去湖濱路夜市吃點燒烤就是了。20:30出門,外面已經冷得很了,街上行人稀少,湖濱路一片凄涼景像。在體育巷看到了網上推薦的甜甜燒烤屋,連同周圍幾家燒烤店,食客均寥寥無幾;又轉到豐收巷,情形依舊。先後問過幾個當地人,都說有夜市,而且有些店門前也堆著塑料桌椅,怎麼就不見夜市的影子呢?這個問題直到第二天打車時才從司機那裡得到答案:想像中的那種人頭攢動、場面火熱的街邊燒烤,因天氣轉冷都已搬到室內了。

已經22:00了,我們停止“夜游”,在巷子裡先來了碗涼皮,然後進到阿郞燒烤店吃燒烤。店裡食客滿堂,桌上還有供消遣的骰子。旁邊幾桌年輕人一邊吃喝抽,一邊擲色子助興,搞得烏煙瘴氣,令人煩躁。不過LP和兒子很快融入這種氣氛,嘻嘻哈哈也開始擲了起來 —— 這下反倒不覺得吵了。隨便點了些烤雞肫、烤肉串、烤干餅、烤雞翅(共32元),味道還真不錯,那羊肉尤其鮮嫩。阿郞旁邊也有一家甜甜燒烤,不知和體育巷那家是不是一回事。

整理於 2010-11-27


精選遊記: 銀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