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一個“紅葉”就能概括香山的全部魅力,這絕對是件憾事。其實,香山同樣是一個如萬花筒般充滿魅力的園林,過去和現在、風景和人文的數條坐標這裡屢屢彙聚,成為色彩的極致。
從香山公園東門進入公園沿著大路步行幾百米,在你眼前出現的那座恢宏鮮艷、毫無古意的“古建築”就是公園最新復建的勤政殿,它也是皇室苑囿“靜宜園”的標志性建築,是皇帝駐蹕期間,處理朝政和接見王宮大臣的場所。清朝中後期,靜宜園曾和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暢春園和圓明園以及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並稱為皇家西郊“三山五園”之一,也和圓明園一樣兩次遭受了被英法聯軍毀壞。
勤政殿不遠處古風醇厚、曲水流觴的潔白四層樓群,則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中國內地的第一件設計作品——香山飯店。整座飯店山勢流水錯落有致、芳草萋萋。香山的水光山色與白牆灰瓦、格子花窗、玻璃屋頂相互襯托,如同“沒有搽口紅的少女”隱身山腳一隅。
順著香山飯店後側小路拾級而上,你就到了歷史的見證——雙清別墅。所謂“別墅”,不過是幾間低矮的平房和一個平淡無奇的小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當年,一代偉人就在這裡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沿著山路走到快到山腰的地方,你會看到濃烈的陽光把你眼前壯觀的紅牆染上了一層鮮艷的深紅。這就是清乾隆年間建立的昭廟,昭廟風格華美凝重,大門前矗立著色彩濃艷的琉璃牌坊,坊上雕刻精細的雲龍紋飾至今完好。後側高10米的虹台中央部位下凹,天井中立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鐫刻的碑記,記述建廟緣由。
如今.廟內主體結構已嚴重毀壞。只有院內山腰處琉璃塔依然俯瞰歷史的起落。琉璃塔是香山標志性建築,為乾隆皇帝為慶祝母親壽辰而建造。塔身呈不等邊的八角形,上下共分為七層,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黃、綠、青、藍、紫五色琉璃磚鑲嵌而成,底座雕滿佛像,檐端懸掛銅鈴56個,微風飄來,鈴聲清脆悠遠,余音裊裊不散。
從昭廟順著山勢繞至香山公園北門附近,你會看到又一組布局緊湊、設計獨到、保存完好的寺廟,這就是始建於元代的碧雲寺。寺院因山勢而建,建築逐漸升起,最後直達山頂,依次為山門殿、天王殿、金剛寶座塔等,許多建築和雕塑均為明代藝術珍品。
靜宜園惟一完整幸免的園中園見心齋亦位於香山北門主干道以外游客稀少的深處,是一座造型別致的環形庭院式建築,院內有半圓開水池,水池三面建有半圓形回廊,連接著正面三間水榭,盡取起承轉合、曲徑通幽、以虛寫實的江南園林精髓。這裡初建於明代,清朝時,乾隆曾在此讀書和賜宴群臣,嘉慶帝亦經常流連於此,曾題詩曰:“虛檐流水息塵襟,靜覺澄明妙悟深;山鳥自啼花自落,循環無已見天心。”
香山的頂峰香爐峰又稱“鬼見愁”,雖然海拔僅557米,卻因無丘陵依附,山勢陡峭、近乎直上直下,被稱為“鬼見愁”。然而無限風光總在險峰之上,經過艱苦的攀登後,你站在香爐峰頂的重陽閣向四面遠望,近可觀香山美景,遠可眺古都新顏,別有一番意趣。
然而登香爐峰觀景的最好時光還是每年的10月深秋,屆時,你會在這裡看到你腳下的景觀如同被魔棒一點,化身於一幅最輝煌、最璀璨的巨大畫卷:最初種植於清乾隆年間,後來不斷培育發展的94000株黃櫨樹,在你腳下翻騰著色彩的海洋。洋紅、桔紅、紫砂紅、大紅、明黃、杏黃、金黃、翠綠……數不清的黃櫨葉重重疊疊、濃濃淡淡,讓整個香山都倏的靈動起來,世界上任何一種鳥的羽毛都不如它奪目,任何一幅名畫都不如它絢爛。它是觸手可及的詩歌,是可以看到的激昂澎湃的交響樂。
如果你在此時乘全長1400米,高差431米的索道撲向山腳下,你將完完全全的融入這幅巨大畫卷的最深處。山是它的前生,畫是它的後世,香山的美麗,就這樣在前生後世中輪回,像一曲一唱三嘆的詠嘆調,余音渺渺,在你眼前心底,揮之不去。
1. 開放時間/票價
旺季:4月1日~ 11月15日:10元/人;淡季:11月16日至3月31日: 5元/人。
碧雲寺票價10元/人。
園中園除碧雲寺外均不另行收費。香山飯店標准間打折後價格約700~800元。
香山紅葉節時間約為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屆時票價調整幅度不大,但游人極多,游客最好選擇非節假日前往。
2. 游覽線路:
乘坐索道游覽或觀賞紅葉均最省力。索道路線為香爐峰至香山公園北門(往返)。平日單程每人50元;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單程每人60元;兒童單程每人20元。索道運行時間約為8:00~17:00。
索道冬季檢修不開放。遇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索道停運。
觀賞香山紅葉的最佳地點除香爐峰外,還可在香爐峰下的豫泰門、南麓閬風亭、中路玉華岫和半山腰的香霧窟,以及香山公園東門附近的靜翠湖等。
3.交通
乘坐318、331、360、360快、634、714、733、737、696、698路公共汽車香山站下車;乘坐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下車換乘331、634、696路公共汽車香山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