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奧運會已過去數年,但16天賽場內外創造的奇跡與驚喜、升騰的光榮與夢想不但從未遠去,反而經過光陰的洗禮歷久彌新。在如花綻放的奧林匹克公園,即使沒有熊熊燃燒的聖火,後奧運時代的北京同樣會用不同的語言和表情揮灑著自己的魅力:如果你足夠幸運,你會在奧運冠軍坐過的地方親歷振奮人心的比賽;如果你足夠幸運,你會追上夢中偶像索要龍飛鳳舞的簽名;如果你足夠幸運,你甚至還會目睹五星紅旗在你面前又一次冉冉升起……
即使,你只能面對整潔寂靜的場館,你同樣可以用影像、回憶和想像來彌補這一切,並且,在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Pierre的箴言中,回首運動員們一路風塵的艱辛:
“對於奧林匹克運動而言,最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獲勝。就像生命的華彩部分也並不是成功,而是奮鬥的過程。”
“面對(北京)宏偉的奧運基礎設施,無與倫比的開幕式……抵達紐約機場笨拙的航站樓,驅車走過曼哈頓搖搖欲墜的基礎設施,(我)自問:到底是誰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
這是美國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觀看北京奧運會後的油然感嘆。
盡管托馬斯的說法確有以點蓋面之處,但你不能否認,在奧林匹克公園內,“鳥巢”、“水立方”確實和冷靜炫酷的“數字北京”、從容飄逸的“折扇”、輕盈通透的玲瓏塔、鮮艷華美的下沉花園一起,構成2008年全球一道最絢麗的風景線。
位於奧林匹克公園最南端,形似電腦芯片的一組建築,就是奧運會時的綜合信息配套設施——“數字北京大廈”。大廈由4片建築組合而成, 正面通過窄條的玻璃帶模擬芯片上的線路,與灰黑色的主色調共同完成了對“芯片”的完美詮釋。大廈南側龍頭高昂的高層主樓現為白金五星級酒店——盤古大觀酒店。
順著“數字北京”向南經過“水立方”,你會看到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之三“折扇”,即中國最大的室內綜合體育館——國家體育館。奧運會時,最具藝術觀賞性的體操蹦床和手球比賽就在這裡舉行。體育館屋頂曲面猶如張開的中國折扇,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這種波浪造型還巧妙地連接了北側“水立方”和南側設計取自中國古代建築屋檐,奧運會時做為擊劍場館的國家會議中心,使整個公園內的設計風格達到了功能形式的統一。
“折扇”對面是通透纖細的玲瓏塔。它是奧運會多功能演播中心。塔身平面形式為等邊三角形,共分7層。首層為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的休息大廳,2至6層為演播室,整體總高度132米。玲瓏塔的設計汲取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塔的元素,用鋼結構和玻璃幕牆等現代手法,將理性和浪漫的建築美學交織得淋漓盡致。
如果你在北京停留時間有限,無法探尋古都最具韻味的四合院,那麼,就去奧林匹克公園北側地下9米的下沉花園中漫步吧。雖然這裡的建築和胡同中的老房子相比少了些古意,但卻能讓你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領略北京傳統文化的精髓。
沿著下沉花園的入口,寬18米的御道宮門走下長長的台階,你便進入了北京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三進制四合院。這座小院一方面保持了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一方面將傳統的封閉式院落改為敞開的外部空間,並加入鏤空瓦牆、倒影水池等明快寫意的色調,流露出舊時貴族唯美生活的安靜和閑適。
小院對面,是簡約大方、鋪天蓋地的響鼓紅牆,紅色鋼結構支起的243面“響鼓”白天是熱情如火的裝飾,晚間是吉星高照的喜燈。燈光絢爛,晚風徐徐,“響鼓”旁邊16根金黃的“銅簫”的風過孔鳴,“鐘樓”中掛在鋼架上的818件青銅響器,隨風搖擺,如同中國五千年文明賦予21世紀華夏子孫真摯綿延的呼喚。
走出下沉花園向北來到祥雲劇場,你的眼前,還會出現一個似曾相識的壯觀景點——民族團結柱。民族團結柱共56根,每根柱子的高度均為13.6米,柱頭2.4米,柱身長1。68米,正面圖案為身著節日盛裝的民族男女載歌載舞,背面則為該民族的吉祥圖案和民族名稱。有專家說,奧林匹克公園最大的設計特性,是用多種角度表達了時代與民族之美、統一與均衡之美、理性與情感之美,因此,民族團結柱落戶於斯,實是眾望所歸,數千年來,56個民族的生息繁衍造就了萬裡神州的偉大詩篇,並且早已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人性光輝中,共同彙聚成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源。
1.開放時間/門票
公園全天開放。具體場館內部開放時間根據公示。
國家體育館、玲瓏塔、盤古大觀酒店及會議中心內部不接待游客參觀,其他景點均免費游覽。重大節日時須按照有關部門要求事先領取免費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