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蘭州感覺不怎麼好,地處黃河河谷之中的這座狹長城市由於地形和周圍石油工業的影響,一度被稱為“從衛星雲圖上消失的城市”,給我留下的印像也僅僅停留在大氣污染和牛肉拉面上。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前一陣出去學習路過蘭州,當我從車窗裡看到滾滾而過的黃河水時,不禁對這座母親河流經的城市感到分外的好奇,一天的穿街走巷,不僅讓我感受到了金城的獨特魅力,也完全顛覆了長久以來對這裡的印像。
難得的好天氣,步行在蘭州的大街上,賞心悅目的寬闊馬路讓我這個深受西安寶雞到處堵車之苦的外來人感到不太習慣,路邊處處可見面積廣闊的綠地,點綴著這座城市。
綠地中間、黃河岸邊,處處可見一排排的小桌子小椅子,有人旁邊擺著一瓶啤酒,閉目躺在椅子上乘涼、有人三三兩兩坐在那裡興高采烈地聊天,還有很多退休的老頭老太聚在一起下棋打牌,算算時間,現在午時剛過,又非周末,這種舒緩休閑的生活節奏隱隱有幾分成都、廈門的風格。
但和盆地中懶洋洋的成都、海邊精致的廈門不同的是,奔流而過的黃河給蘭州添加了一種雄渾的味道,暢想起當年霍去病遠征匈奴,得勝而歸後在這裡修築城堡——“言城之堅,如金鑄成”——多麼豪氣衝天,做為對抗塞外民族的橋頭堡,幾千年來這裡又經歷多少鮮血與戰火的洗禮,只有渾濁的黃河水默默記錄著這一切。
這種雄渾的感覺使黃河兩岸日夜轉動的水車也帶上了一股粗獷卻的味道,這些水車吱吱呀呀的響聲卻又給這裡添上了一份平和安靜的感覺。
走過中山橋繼續往東,不久就到了綠樹成蔭的讀者大道,雖然對所謂的“讀者文’沒什麼感覺,但這本雜志在國內巨大的影響力不容置疑,而位於這裡的《讀者》編輯部也成了蘭州市的一張名片。
相對一路走來的舒緩氛圍,直到進了西關十字,才感受到了屬於大城市的那種節奏和氣氛,但才走過川流不息的立交橋,前面那座造型優雅的西關清真寺又讓這種氣氛消失無蹤。
一天的時間遠不足以了解一座城市,回想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若是坐車穿城而過這裡留下的總是一座西北雄城的印像,但下車來融入其中,卻又發現這裡處處透著一股慵懶閑適的味道,或許這就是蘭州的獨特風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