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旬時去看了一次“春季藝術沙龍”的畫展,地址在虹橋的世貿商城展廳。
說來有點窘 ,去只是為了看一看一位年輕人的畫作。前一段報上的“文化新人”欄介紹過她,在上大美院讀書時就有作品去“全國”參展,而且獲得好評。這次春季沙龍展,應該會有她現已供職的上海油雕院參加,於是就想去看看有沒有她的那幾幅《海》。找到石至瑩的名字,幾幅出名之作沒來,掛出的是一幅尺寸很大的油畫《草原》。風格應該是相同的。一千株一萬株深及膝蓋處的茅草,大片大片地被風壓迫著,然而卻倔強地想要直起腰來,千姿百態。創作的意圖不得而知,我還是有點牽強地想起了“離離原上草,…….”那篇詩文。
整個展覽是五花八門。眾多國外來的畫廊裡,很多東西都看不懂。不期然想起去年世博會相關國家館給留下的印像, 隨即又明白有些比較是不合適的,過於簡單,而且比對的對像也有錯位。
有一位中學的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藝術學習的意義,不全在於學到了怎樣的技巧,更在於獲得了怎樣的心態。它能使人更好地思考物我關系,從而影響到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對於周圍的感知。我想來看畫也是如此。
這次的沙龍展明白說了,是因為響應號召而取消了售票。那麼,秋天的藝博會是不是也會這樣?
4月30日寫。

沙龍展的會標。

一位廣東的自由畫家,描繪的是瓊崖支隊的戰士。

局部。

畫室的名字就叫“紅色經典”。

局部。

大約是大劇院的一位畫家,畫了奧黛麗.赫本,很質樸的素描。

浙江國際交流館的展區,看著就是西湖邊的桃紅柳綠。

北京宋莊藝術畫廊,畫的是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蹈。

上海LOH畫廊展出,一個躺著的魚/青銅紫瑩玉石鑲嵌。

參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