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印像(2011、4)
越南,一個與中國有幾千年恩怨情仇的國家,一個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一個想了很久要去的地方,今年4月我終於完成了向往已久的越南之旅。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個國家,我選擇的是僅從南部胡志明市到北部河內的越南深度游,而非一般游客通常選擇的越南胡志明市加柬埔寨吳哥窟的兩國游。
雖然旅程只有短短的6天5夜,但有太多的所見所聞所感,情不自禁地想寫下來,希望把這份初到越南的印像保鮮下來,也希望朋友們對越南有所了解,更希望留作其他去過越南的朋友探討交流。
印像一、越南的四“瘦”
說到越南的第一印像,不能不說越南的四“瘦”:一是國土瘦,二是女性腰圍瘦,三是馬路瘦,四是房子瘦。
一、國土瘦。看越南的地圖就會發現越南是個國土非常狹長的國家。越南南北長1800公裡,東西最窄處僅50公裡。我們從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乘越南國內航班到北部的河內用時近2小時,相當於上海飛到香港的距離。由於越南至今沒有高鐵路,鐵路網絡也不發達,如乘火車從胡志明市到河內要花48小時。
二、女性腰圍瘦。到了越南,才會發現越南女性幾乎個個好身材,人人擁有一條迷人的小蠻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完美搭配瘦腰的越南女性的國服——“長衫”、“長褲”。“長衫”類似中國的旗袍,同樣兩邊自下向上開岔,不同的是“長衫”開岔更高、直到腰部以上,下身還穿長褲,雖不及旗袍的性感,但腰間忽隱忽現地露出“真空”的一角,展示著越南女性引以為傲的瘦腰,也別有風味。
三、馬路瘦,越南的街路大都不寬,且人車混雜,交通亂的可以。在這樣的路況下,摩托車自然比汽車開的快。所以在越南,幾乎家家戶戶騎摩托車。市區的道路如此,城市間的道路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們坐車從胡志明市到風景區美托、從河內到下龍灣,都真實地體驗到了越南瘦削的公路(本應叫“高速公路”,但實在不忍心侮辱“高速”兩個字)。越南幾乎沒有一條全封閉的高速公路,這些公路往往還要穿越一個個村鎮,路況很差,坐在車上可以享受“免費按摩”。從河內到下龍灣180公裡,如用中國高速公路的速度,2個小時能到,但在越南要開4個多小時。
四、房子瘦,越南的房子也像地圖、人和馬路一樣瘦瘦的。一個開面的房子卻有好幾間房的井深,且一般都高達3至5層,幸好往往都擠在一起,不然怎麼看都像是搖搖欲墜的危樓。打聽後才得知,越南每家每戶都分有土地,土地的使用權是終身的,(使用權可以買賣,但僅限於越南本國人),土地一般寬4到5米,長20米,且由於越南家庭喜歡住在一起,比如父母住一層,兒女結婚就在原來的房子上加蓋一層,有了孫輩後再加一層……越南的房子自然就造成了現在這樣了。但越南有規定,造6層以上的房子,需另行申請,相當於另建一幢房屋,所以一般居民的房子都在5層以下。
印像二、摩托車的王國
說越南是世界上摩托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一點都不為過。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摩托。越南人說,這還要感謝中國,感謝中國的重慶力帆集團。正是得益於力帆制造了大量的廉價摩托,使摩托車徹底普及了越南,同時也撼動了居高不下的海外進口摩托車的價格。目前中國制造的摩托車占越南市場的80%以上。來到越南大街上,真正體驗到了越南的摩托車文化:有的穿著山清水綠,優雅地騎著;有的一家三、四口同擠一輛車;有的用摩托搭載起一座小山似的貨物;有的則一手騎車,騰出一手浪漫地牽起坐在後排的情侶的手……每個路口都有巨大的鋼鐵洪流在湧動,仿佛一場場摩托比賽正待開始,一旦紅燈的倒計時結束,切換成綠燈,成片的摩托車就會帶著轟鳴衝向馬路對面。不乏一些素質較差的不待紅燈結束便騎著摩托橫衝直撞,像我們這些見慣了“世面”的上海人居然也發現過馬路是件困難的事情。摩托車造成的煙霧自然不少,轟鳴聲更讓人心煩。但這就是越南的現狀和解決方案。越南沒有地鐵,公交線路長、班次少,而且由於道路人車混雜,汽車龜速行駛,因此普通越南人只能棄車擇摩了。越南的法規規定,騎摩托必須戴頭盔,這點越南人執行的非常好,成千上萬頂花花綠綠攢動著的頭盔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此外不得不提的是,所有騎摩托的越南女性還多一項裝備——口罩,把臉包的嚴嚴實實的,加之戴了頭盔,只剩兩只眼睛和一段鼻梁露在了外面,全身也以牛仔褲加長襯衫打扮為主。即使路面溫度高達3、40度,越南美女們也可以一如既往,據說這樣的裝束主要是為了防曬——越南人以皮膚白為美。如果說我們一些上海姑娘可以美麗“凍人”,那越南美女們真的可以美麗“火辣”啊!
印像三、咖啡文化
周立波嘴裡喝咖啡的和吃大蒜的,讓我們感受到了地域的差異。到了越南,突然發現大江南面北面,到處都在喝咖啡,真是全民皆咖啡,高雅的很!越南受到法國殖民100多年的影響,也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據說目前越南是世界咖啡產量第二的國家,僅次於原宗主國法國。越南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喝咖啡的習慣,而且早晚都喝。越南街頭,你經常能看到:一位大媽在路邊放幾只塑料桌、凳,擺上兩個分別存有冰快和咖啡的大筒,就可以開一個“露天咖吧”了。價格也絕對平民化:每杯冰咖啡在正規店內飲用為5至7元人民幣,如果在“露天咖吧”飲用,僅3元不到。每到清晨或深夜,6、7人一桌,5、6桌一群,人手一杯加冰快的黑咖啡,也是越南獨特的街景。
據越南當地人自己評價,咖啡一能減肥、二能降血糖、三能延年益壽,是他們身體健康、身材纖細的絕招。聽上去倒很完美,但無法理解的是,他們那麼晚喝咖啡,居然還能睡得著!
印像四、仿佛回到過去的中國
越南有太多與中國相似的地方:同樣的傳統風俗習慣,同樣走各自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同樣搞改革開放。我們去的越南幾主要個城市在中國都能找到對應的影子:南部的經濟貿易中心胡志明市相當於上海,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河內相當於北京,河內中心的巴亭廣場相當於天安門廣場,而離開河內180公裡的旅游景點下龍灣相當於海南島的亞龍灣,就連下龍灣的景貌也被形像地稱為“海上桂林”。
路邊不時出現的紅旗、大幅革命宣傳畫和標語,穿著不那麼時尚的市民,又讓人依稀回到了以前的中國。越南改革1988年開始改革開放,比中國晚了大約10年,加之連年戰爭,導致底子較薄,從硬件建設而言,比中國至少落後了10年。以越南人最自豪,也的確是越南最發達的胡志明市為例,當地建造起了地標性建築——68層的越南第一高樓,但相對於周遍不超過5層樓的房子而言,更給人種鶴立雞群的不和諧感;當地還開發了類似我們浦江夜游的湄公河夜游船項目,但河上除了游船上散發的燈光外,兩岸是黑漆漆的一片……經濟最發達的胡志明市尚且如此,河內等地更遜色不少。個人感覺,越南的“北京”和“上海”就城市基礎建設而言還不如我國的二線城市。
說到胡志明市,這裡要插段小故事,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是美國支持的南越首府,解放後以越南開國功勛胡志明主席命名。很少人知道,胡志明原名阮必成,參加革命後改名為阮愛國,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海南島被日軍追捕,一位叫胡志明的中國共產黨員收留了他。在日本鬼子忽然將胡志明的家團團圍住搜捕阮愛國的時候,胡志明以阮愛國的身份挺身而出,被日軍抓去殺害了。為了紀念這位為己獻身的中國共產黨員,阮愛國回到越南後,改名為胡志明。
印像五、與中國有趣的不同
到了越南雖然感覺像到了中國西南的某個省市,完全沒有出國的反差感,但越南仍然有不少與中國不同的細微之處,說來頗為有趣:
一是越南沒有星期一。同樣計數一周七天,越南把世界公認的星期一稱為星期二,依次類推到星期六,星期六後還有星期七,星期七後才是星期日。
二是越南有貓年。越南和中國一樣有十二生肖,排序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越南沒有兔年,取而代之的是貓年。今年我們去越南就有幸地過了貓年。游客們也紛紛買了越南的貓年郵票留下特殊的紀念。唯一不幸的是,往年銷路很好的中國年俗禮品因為今年國內都是兔天兔地,到越南滯銷了。
三是越南男人喜戴綠帽子。在中國,男人大凡聽到綠帽子都避之不急,但越南男性偏偏喜好綠帽子。在越南,女性喜歡帶鬥笠,男性則喜歡戴別稱為“胡志明帽”的綠帽子,帽子類似鋼盔,圓形,綠色,有一圈帽檐,頗硬。原來,綠帽子在當年抗擊美國侵略時,在叢林裡具有偽裝作用,此外還具有避彈、遮陽、扇子、水勺、凳子等多種功能,因此頗受越南男性喜歡。
四、越南叫人喊名不喊姓。與中國喜歡用姓來稱某先生、某同志不同,越南人喜歡用名來稱呼。因為越南有54個民族,最大的一個民族是京族,占全人口的86%左右,而京族人最普遍的姓是“阮”。試想,如果一車的京族游客,喊聲阮先生或者阮小姐,有多少人會應呀。
五、越南語有6聲。越南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一度漢字相當普及,至今詞彙裡還保留著70%的漢越音詞彙,我們旅行中發現一些古老的寺廟、橋梁用的都是漢字標識。自從法國殖民統治後,開始禁止越南人使用漢字,並創造出獨特的越南文字——類似我國的漢語拼音,共24個字母。越南“拼音”和我們漢語拼音最大的不同在於,越南字母有6聲,而不是我們拼音的4聲,多兩個聲是帶轉折的,聲帶不夠靈活的人還真不好學。
六、越南人人都是百萬富翁。1元人民幣可兌換3000越南盾,100萬越南盾也僅相當於人民幣300多元。一頓普通的早餐往往幾萬越南盾到十幾萬越南盾。到了越南真能體會一下百萬富翁的感覺。
七、越南共產黨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不是同一人。越南雖然政體、國體都模仿我國,但共產黨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缺分屬不同的人。這樣越南有主席、越共總書記和總理三個主要人。據我們的越南導游總結,往往越南的主席出自政治氣氛濃郁的北部、首都河內,總理出自經濟建設發達的南部的胡志明市,共產黨總書記出自比較貧窮的越南中部。
印像六、中國影響日益強大
如果說此行越南之旅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慨嘆人民幣帶的太少。原以為到越南這樣的外國,需要大量的國際硬通貨——美元才是。沒想到從導游小費到自費項目,從特產到小吃,都可用人民幣,而且用人民幣最劃算!越南人喜歡人民幣!
旅游景點的越南人大都會中文自不必說,旅途中發現普通越南人也能聽能說一兩句中文,這實在讓人嘖嘖稱奇——與普通的越南人交流中文比英語管用!據越南當地人說,最早的時候越南人喜歡學法語,後來學英語,現在都熱衷學中文,至少有8成學習外語的越南人會選擇學習中文。越南黨和政府也堅持分批把干部送到中國進行培訓,因此許多越南領導人都會說中文。
越南人戲稱中國為老大哥,自己是小弟。改革開放等大政方針都師法中國。自79年和中國邊境發生誤會(越南人自稱),及上世紀80年代初的排華後,與中國關系也大為改善。越南華僑華人也無須再躲躲藏藏了。現在越南華僑華人可以在越南從事除軍人和公安之外的所有職業。而且旅越華人華僑在當地地位和影響力也增強了許多。胡志明市的第五區,是越南的華人華僑聚集的地方,房子建的都很好,但據導游說,之前都很破爛,因為以前華僑華人收排擠,生活比較低調,不敢露富,家裡即使很有錢,房子的建造和裝修也相當樸素,現在華人開始把房子裝修得奢華些了。旅途中遇到一位中越混血兒,他非常自豪地說,現在中國強大了,他的頭也抬得比以前高了。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切實地從當地人的眼中感受到對中國人的羨慕和尊敬。
印像七、發展道路艱辛
越南模仿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績是突出的,物質得到了極大得豐富,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各種產業欣欣向榮,但我們也不難發現,越南發展的前途依然艱辛,面臨的問題依然棘手。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前文提到的越南的公路、鐵路建設都明顯跟不上越南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速度,更不用說中國現在建設得如火如荼的地鐵和高鐵了。越南的國際機場和半條(未全建完)高速公路均是日本援建的。當然天上不會掉下免費的餡餅,日本提出的是公共設施的租金及越南豐富礦產的開采權及很多苛刻的附加條件。越南政府自身財力有限,無力開工建設。此外,醫院、學校設施也嚴重缺乏。我們途中路過幾家醫院,門前都人山人海。據當地人說,去越南的醫院,7點排隊可能要到下午才能看上病。
二是經濟發展結構落後。目前越南仍以農業生產為主,雖然大米等農產品產量世界領先,但經濟效益有限,工礦業、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也很低。我們去過的下龍灣所屬的下龍市擁有大量的煤礦、鐵礦,卻沒有很好地得到開發利用。胡志明市、河內等大城市雖然商業開始發達,但業態還是以小攤小販,沿街居民破牆開店的小店鋪為主。我們逛過的河內“南京路”——老街就很典型,到處都是小商品,幾乎等同於我們上海以前的襄陽路市場。諸如超市、大賣場,甚至是百貨商店等業態幾乎找不到,完全一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景像。
三、貧富差距加劇。摩托車是越南人像征身份和地位的東西,和我們的小汽車一樣。一位越南導游請我們猜當地目前熱賣的一種日本本田全進口摩托車的價格,我們都沒猜中——價值人民幣6萬元。我們實在無法想像越南人會花6萬元買一輛摩托車。旅程中,我們發現,的確有一部分越南人趁越南改革開放的大潮率,通過個體戶、炒股等手段先富了起來,街上也不乏身背LV、GUCCI等奢侈包,開奔馳、寶馬等高檔車的越南人,但大多數越南百姓仍處於十分貧窮的狀態。河內、胡志明市等越南一線城市的人均收入僅為5、6百元人民幣。
四、通貨膨脹壓力大。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越南的通貨膨脹已到了驚人的地步。舉摩托車王國最關心的汽油為例,去年92號汽油(越南沒有93號、97號汽油,僅有92號和95號汽油)僅售相當於人民幣6元/升,今年已達7.5元/升。其他,諸如肉、禽、蔬菜等食品價格也飛速上漲。普通大眾常用的米粉近10元人民幣一碗。此外,與民生休憩相關的土地價格等也都在飛速上漲中。
五、保障體制有待完善。越南的醫療靠大眾買保險,沒有買保險的人只好自費醫療。越南實行的是5年(小學)制義務教育,相對中國還有不少差距。
這些都將是越南將來發展需要克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