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印像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裡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老舍。
老舍先生的《五月的青島》是我見過的描述這個“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地方最貼切的文字,其中的這一段現在鐫刻在老舍公園的碑銘上。文章寫於一九三七年,距今已經70年有余,但此地的生活似乎並沒有本質的改變,只是那時的小樹業已成林,那時的馬路更加平整,那時的建築已經積澱成了古跡。。。此時,海還是深綠的,還有各色的花枝和沁人的花香,而生活在這裡的人依舊鄉音未改,透著純樸和豪放,其間還滲著海濱城市特有的那股詩意。
我已經許久沒有放松地旅行過,向前追溯,最近的一次恰好是兩年前的五月,一個人來青島采風,獨自穿梭在這悠閑的街道間,那時便深深地喜歡這裡了。爾後,也匆匆往返過這裡,卻都沒了原先那份閑適的心情,難以再去細細體會這座別致的城市的風土。
五一三天假期,提前預定了“青島好客公寓”的房間,和女友再次來到青島,在透著詩意和歷史感的建築與街道間游走。兩年過去,除了新火車站和奧帆基地,我並未在這裡有什麼新的發現。在此游學過四年的同學說青島現在給人的感覺已經有些衰落了,缺少了原有的活力和發展速度,而我卻喜歡這陳舊緩慢的味道。在豆瓣上,也會有專門的小組反對現在發生在青島的拆遷工程,說明這裡還是在新舊之間博弈的。看著空置的運動場館,我和丫頭也會稍稍感嘆一下奧運經濟政策的失誤,其實因為那場虛幻的狂歡而引發的臆想,充滿了一廂情願,注定了不靠譜。
我倒是感激沒有因為追求經濟瘋長而過度開發的青島,至少在舊城區,並沒有多少變化,對我來說就會感到欣喜。就青島這樣的城市而言,那些高聳的大樓,會像城市的墓碑一樣,讓人心生恐懼和憂傷。所以當我再次沿著海濱走過八大關、福山路、小魚山、老海大、信號山、基督堂和棧橋後,還能夠輕松地拎著一袋散啤,開懷暢飲,那份愜意,是難以言說的。意外的在老舍公園這樣的偏僻地方偶遇了朋友,時候大家都感嘆“此乃天意”,這也算是這次旅行別樣的插曲了。後來我們在沙灘上散步,女友說,這裡的美麗早已超出了她之前的想像,並也和兩年前的我一樣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裡。
抑或是我此行的心境不同,所以格外地放松和享受,讓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更美了?畢竟,身邊有個人和我一起分享這沿途的美麗景色與別致風土,自然多了一份幸福的感覺。女友是旅行的行家,隨身總是帶著多份攻略,我們常常要按圖索驥,詳細地游覽每一個可以追溯出歷史淵源的建築,並認真的分析它的建築風格,比起走馬觀花,這樣細致的游覽更具知識感。
這個五月,我能再次感受老舍先生筆下的青島,青島好客公寓給我留下深刻印像。而今這份難得的心境,也是我所珍惜的,我會為此好好地生活,並期待下一次同行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