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4日超山、塘棲行之片斷3/4

作者: windy0110

導讀(三)10:40,達到塘棲,導游口中所說的古鎮。在車上就有聞導游介紹,一共只有兩個景點,一為廣濟橋,一為玉碑。沒想到了這裡,卻不是她親自來導,而是多出來一為年齡約20來歲的小姑娘,該是地導吧?朋友聽見,糾正我說,那個可不叫地導,而是地陪。哦,長知識了。一行人緩緩走向廣濟橋。由於同行的女生不是很舒服,所以我們落在了隊伍的最後。地陪的介紹自然是沒 ...

(三)10:40,達到塘棲,導游口中所說的古鎮。在車上就有聞導游介紹,一共只有兩個景點,一為廣濟橋,一為玉碑。沒想到了這裡,卻不是她親自來導,而是多出來一為年齡約20來歲的小姑娘,該是地導吧?朋友聽見,糾正我說,那個可不叫地導,而是地陪。哦,長知識了。一行人緩緩走向廣濟橋。由於同行的女生不是很舒服,所以我們落在了隊伍的最後。地陪的介紹自然是沒有聽見。好在有立碑的介紹,可以“自學”麼?廣濟橋,又名通濟長橋,碧天橋,是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橋。後面還有一大段的建造、修補的介紹我就不怎麼感興趣了。走在這個坡度不怎麼陡,有人竟可以推著自行車沿著“階梯”而過,看看被歲月漸漸磨平的橋面,仿佛自己回到了那個年代,走過橋頭去與我的郎君相約麼?而那個玉碑,在一處不起眼的民宅內 – 水北街107號。介紹說是乾隆十六年(沒有記錯的話,是1751年),下江南時,為了獎勵江浙一帶未拖欠賦稅而出資30萬兩立碑,並親筆簽寫的。當朋友問道,這個碑原來就在這裡還是後來被搬來的?地陪說,當時就在這裡的。朋友又問,那麼原來這裡旁邊就有那麼多的房子麼?地陪答:這碑原來是兩戶人家隔開的一道牆,因為當時的老百姓,不識字的多麼。而朋友輕輕低估:這麼高的牆?我打趣地接口,那樣通風好,挑高麼。

回到餐廳 – 恆昌酒樓 (塘棲鎮廣濟大道138號),其它的游客已經差不多坐好了,10人/桌。記下了上的菜,因為導游不是有說是請我們吃的麼?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禮尚往來,但至少要滿懷感激之心吧?一共是8道菜:鹹菜豆板(微辣)、紅燒碲膀汁豆腐干(10塊)、醬鴨(10小塊)、糍毛團(10個)、鳊魚(一條)、芹菜干絲、青椒蘑菇肉片、青菜香菇。

11:50就餐畢,上車。導游表示關心地問道,吃的還可以麼?大家幾乎是一口同聲地說,量太少。導游表現出意料之外的口氣,這個我倒沒有想到,昨天帶的團,就說是菜鹹了點,所以今天特地關照老板少放些鹽;倒沒有人說分量不足。有人戲言:鹹倒好啦,下飯,倒不覺得量少了。又有人接口:沒有辦法,只有多多吃飯,填飽肚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幾天沒吃什麼呢?

我問坐在我斜對面的一位,地陪都介紹了些啥?我們走在最後,什麼也沒有聽見。不想,她說,哦,什麼也沒有的,問她什麼,她就說,那邊有配子,上面有介紹自己看去。我和朋友相視看看,笑笑。


精選遊記: 余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