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北京,經歷了太多的榮辱滄桑和風生水起。無數名人在此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伴隨他們的,既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歲月,也有精致平和的尋常生活。宋慶齡和郭沫若故居都位於什剎海,都曾是王府的一部分,如畫風景和浪漫情懷,如同潤物細無聲的小雨,流淌在俯拾皆是的細節之中。
宋慶齡故居:她的人生如夏花般絢爛
走進宋慶齡生前居住的二層小樓,你就是走進一個偉大的中國女性漫長而短暫的一生。當絕大多數中國女子纏著小腳,她卻遠涉重洋赴美國留學;民國初,絕大多數中國女子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時,她卻衝破重重阻力,和大自己20多歲的孫中山走到了一起。在這裡,她的一生濃縮在一張張美麗的照片上,一件件精致的旗袍裡、一件件清秀的信箋中。
在這裡,故居為你展開了宋慶齡不為人知的生活側面:北山前一排排的鴿舍,會向你再理她學著鴿子的叫聲呼喚鴿子到她手裡啄食的生動場景。而大宴會廳“暢襟齋”劍石旁兩株枝繁葉茂的海棠,會向你描繪她用最新鮮果實制作海棠醬的浪漫情懷。宋慶齡是“國母”,是中國最偉大的女性之一,但同時,她也是一位充滿生活情趣的女人。
在花園中的回廊、石山、流水、草坪中漫步,你也許會在宋慶齡親手植下的葡萄樹下小憩,也許會向歷史的深處遙望,追溯這座庭院的前世——清初康熙年間,這裡成為權臣納蘭明珠的宅第,一度成為和紳的別院,再輾轉成為醇親王府。
走下醇親王奕譞親筆題書的扇面形“箑亭”“箑亭”向北經過抄手游廊後那座六角攢尖頂亭,是成親王永瑆感謝嘉慶允許引玉河水入園之恩而建造的“恩波亭”,它也是納蘭明珠之子,著名詞人納蘭性德邀友人吟詩作賦的“淥水亭”原址。或者,“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凄艷詞章,就源於這裡的靈光一現?
郭沫若故居:生活並非無邊驕陽
順著荷花市場西側的胡同向北一拐,你就到了郭沫若故居,晚清時,這裡曾是恭王府的馬號,後改建成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在這裡渡過了一生最後的15年。
郭沫若故居是所有名人故居中最寬敞也最接近傳統四合院格局的一座,走進大門,經過磚砌照壁,穿過垂花門,你會看到故居的主體建築——由東西廂房和兩排正房組成的二進四合院,迎面五間北房是郭沫若的臥室、寫字間和客廳,東耳房是臥室,兩側還各有3間東西廂房。四周回廊環抱,有封閉式走廊通往後院。
如今,這裡的正房仍保持著曾經的模樣。郭沫若的辦公室、臥室、客廳和夫人於立群的寫字間依然如故。晚年的郭沫若,沒有了《女神》的年少輕狂,只是潛心史學。從展覽中,你也許看不出他被推上名利巔峰後的愁苦和不如意,但在微陰的天氣走進院落,聽著微風拂過,樹葉嘩嘩的響,也許你就在感受到,作為一個詩人,他的人生可能並不全是無邊的驕陽。
1.開放時間/票價
周二~周日9:00~16:00左右。周一閉館。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20元/人。學生票半價。
2.交通
A.宋慶齡故居:後海北沿46號
乘坐55路公共汽車德勝門站步行300米; 或乘坐
B.郭沫若故居:西城區什剎海前海西街18號。
乘坐13、42、107、111、118、612、701、810、823路公共汽車北海北門站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