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二 日 5月3日, 4日 克拉瑪依-烏魯木齊
克拉瑪依我們去參觀了“黑油山”,這個景點難得,有人看管,卻沒有收費口。它也沒有很多經典景點所具有的碩大無比的門面(比如葡萄溝,本來就是自 然的地方,弄一個超大的水泥大門,還有什麼進去的意味呢,一個錢箱罷了。)
是不是油田是克拉瑪依人的“支柱”(精神和經濟),所以他們不需要依靠他賺錢,所以有整潔的街道和高標准的賓館。看見泡泡咕嚕咕嚕的從地面的黑池 塘裡冒出來,有的在邊緣都凝固了,踩上去軟軟的,像踩在曬化了的柏油路上的感覺。冒出的石油濃厚,滿空氣的石油味。
雖然進來前一個穿警服的人對著兒子叫:娃娃,不要摸石油啊!他還是忍不住要動的,倒是沒用手,用根小輥子戳戳,看看石油怎樣。還掰了塊軟軟的,說 也要放到班上的迷你博物館裡。沒想到,出來的時候,警服朝我們招手,是不是拿了什麼東西-哦,這裡原來曠野裡還有攝像頭啊? 老勞實實拿出油塊,解釋是兒子教室裡的博物館用的,得以放行... 咳!
一日在路上,無話,路上修路,走了些彎路。我得以記錄一些見聞。
第十三日 5月4/5日 吐魯番
吐哈石油大廈 - 420/晚
到了吐魯番賓館才知道房間不能上網,他們建議去有網的吐哈石油大廈(五星)。吐哈不錯,就是超出了點預算,我和前台商量說有些貴啊,能不能便宜 點? 並發動兒子展開魅力公關,因為他堅決要住這,我們提議如果他能讓阿姨便宜些就住吧。他羞答答的,眨巴眨巴他的大眼睛,長睫毛,笑著說:阿姨可以便宜點嗎? 他碰到的這個充其量為“大姐姐”前台女孩性格溫和,笑著說:好吧,那給你們420,那邊有免費的國標游泳池。孩子們雀躍。
十來天的時間內,我們從烏魯木齊的春天,喀納斯的秋天來到了吐魯番的夏天,溫度最高已有30多度,夏天的衣服終於可以穿了。
天山是哈薩克人的聚集地,喀納斯是蒙古人的聚集地,吐魯番則是維吾爾人的聚集地。室內街上的人群裡,有很多色彩艷麗的頭巾包在女士的頭頂,我們出 市區開車到郊區時, 也見到了一個渾身遮蔽嚴實,只露出雙眼和一個全身上下都嚴嚴實實蓋住的女子。有的餐館很濃郁的穆斯林風格,來新疆絕對能體會很多異域風情。吐魯番的郊區就 讓我想起了摩洛哥- 干燥炎熱,泥土房,伊斯蘭風貌。
傍晚(七點)我們去參觀了幾十公裡元的“交河古城”(門票40),原來它一度是我們高中歷史課本裡學的唐“安西都戶府”所在地。感覺親切,那時候 花了不少時間背這些名詞啊!黃土構成的官府府邸,寺廟,墓地,塔林,民居都能看出個大概,歲月帶走了房屋的木柱,卻留下了木柱入牆的窟窿,寺廟的色彩沒有了,但是它的宏大還在地基上展示。我能確確實實的走在一個 古代城池裡,因為沒有現代的修飾而更顯滄桑和珍貴。孩子門在黃土斷壁間嬉戲,有一下突然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我突然緊張起來,想像中:他們掉進一個不為人知的 洞穴,或哪裡走出一位古人,把他們帶到什麼地方... 陽光漸漸低沉,斷壁殘垣間,愈發讓人走得恍惚,深怕抬頭碰見一位古人不知會怎麼應對,或會不會看到舊人在這逡巡... 這一片空曠裡就我們幾個人。
回到現實裡,遺憾這裡歷史文字的解釋過於簡單,只有門口那張牆上大地圖值得好好看看。
出來的路上,被兒子發現我踩死了一只甲殼蟲,兒子怪我,爸爸還添油加醋:它正要過馬路去找他的太太,被殺死了!我連聲道歉,不是故意謀殺!看!這 有一只,正好需要一個太太!
5日 中午在一家維吾爾餐館吃了拌面(12元/份),手工做的新鮮粗面條上澆上西紅柿,辣椒和豆角,肉炒成的菜,爽口得很。每人幾個羊肉串(3元/串。在新疆吃 的羊肉串全都是在長長的金屬插杆上考的,肉塊比北京街頭的大多了。桌上通常都有免費茶,泡在大的金屬水壺裡。
下午開車城外轉悠的時候,看見了一個打爆米花的,我們小時候常見的那種,爆炸之前砰的一聲的。 回想小時候看打爆米花的快樂心情,讓開過的車倒回來帶孩子們看,兒子問了不少問題,他對能發出巨響的聲音都感興趣,女兒也覺新奇,大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從沒 見過。 這位中年爆米花男子友好大方,他是漢人,能溝通。他拉著風箱,搖著機器,到了時間踩在機器上,砰的一聲,一小碗大米或玉米變成一大鍋了,孩子可新鮮了。逗留了幾 十分鐘,每個米或玉米的主人都讓我們嘗嘗,雖然聽不懂他們說的維吾爾語,不妨礙相互的友善。
開車漫游在矮葡萄藤包圍的小路上,空氣熱烈卻還不熾熱,路邊找到了野了熟的桑椹,興高采烈的摘吃起來。有白色的,胖乎乎,像毛毛蟲,也有常見的紫色的。白的最甜。隔天我們在烏魯木齊街頭看到有賣的,十幾元一斤。
我們還開到地裡找到了坎兒井,有的被填了,沒被填的只深不見底,也沒法走近,因為中間洞口低,呈斜坡往四周高上去,想看正中間非得冒著掉下去的危險不可。我膽戰心驚的拉著執意探險的兒子走近,還好他這回有了安全意識,主動棄權,只是朝下一個跑去,弄得我一路緊追,吐魯番是個很豐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