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團游的行程景點,我想沒什麼好多說的,一個成熟線路上的觀光點,不需要在游記攻略上一再重復。

想這個標題,是因為一進台中機場,田導就提了食宿行購娛。
而接下去的幾日,我也按著團游的形式、自由行的理念,去努力尋找著這個一水之隔的島嶼上,深深吸引我的那些元素:學生時代的追星、喜愛的藝人、綜藝和台劇…

食
這應該是最不用擔心的問題,僅台灣小吃水果點心冰激凌,就足以讓你想吃,也沒肚皮塞得下。
綜藝節目有個梗,一個西方女人,到了台灣不為別的,只為鹵味就想定居下來。
所謂的台灣小吃,見仁見智,不一定像美食節目中那樣誇張的好吃。
但他們的貼心、精致、保留傳統工藝、堅持古早滋味,在滿足口腹之余,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台中的逢甲、高雄的六合;
台南的小北/武聖/花園夜市(不是每天有,時間要選對)
更愛南部的夜市,規模不小,氣氛比北部的好;(就像我喜歡關西多過關東,是一樣的道理吧~~)
台北的士林/師大/饒河街夜市。

蚵仔煎、米粉、肉羹、肉圓、面糊、雞排、大小餅、大小腸、棺材板、阿給、豬血糕、藥燉排骨、麻油面線、愛玉冰、奶茶、粉圓、天婦羅、甜不辣、酥、糕、麻薯、牛軋糖、沙琪瑪、肉干、香腸、CityCafe的熱拿鐵、BigTom的松餅和單球、火車站及捷運站的特色便當…
努力想把記在本子上的小吃都掃蕩一遍,可奔波幾天後,戰鬥力明顯下降。
恨不得待上2-3個月,慢慢地把這些東西都嗑光,十天半月肯定是不夠的。
水果
釋迦:大體不愛,說是黑金剛品種不錯,但太軟過熟很甜,太硬又不好吃。
蓮霧:要軟硬適中的,這個很喜歡。
芭樂:紅心的比較甜,這個也不錯。
鳳梨&芒果:經品種改良過,比咱這的多汁鮮甜,尤以台東為佳。
宿
酒店業在台灣,起步早發展好,雖然提升速度這幾年變慢,但整體實力還是不錯的。
且別看島就那麼點大,噱頭是層出不窮。
如果經常上無名小站和痞客幫的人,一定對在台灣旅行時的住宿,有很多獨特的想法,譬如民宿、單車環島住帳篷、最大眾的青年旅舍、經濟型或商旅型酒店…
普通旅人的試住經歷,爆笑惡搞的段子,會令出行前的功課,做得格外有意思。上不去外網,想法翻牆吧~

行
機場好幾個,對內對外都有。
高雄到台北,南北的高鐵直通,台鐵的中古懷舊。

公車在台北比較方便。
其他城市就計程車吧,不嫌貴就行。過了標准段,每300米就+5塊,路程短一點還好。
捷運有單程票、一日票、當然再長一點,悠游卡可以考慮,而且另外一些場所也能用上。
購
滿街的便利店,當然有大賣場,基本可以滿足生活所需。
屈臣氏和康是美等,讓女生的面子問題和日常藥妝得以解決。
大一些的城市都有名頭響當當的夜市,除了吃食,商品百貨也照顧到了。
而且夜市連商圈,商圈含夜市的關系,走一圈就很明白了。
連鎖的新光三越、太平洋崇光,台北的微風、以及有浪漫摩天輪的美麗華…


娛
觀光原因,並沒能檢索娛樂這一塊,但我想食與購,原本也算包含其中吧。
再像大百貨店中,肯定有影院、歌廳、舞廳,中山區的夜店…怎會單調呢~~
非常中意的小巨蛋,假期實在沒法配合,錯過一場巡演的謝幕站。

台灣的基礎建設,可能二三十年前就是那個框架,就算是台北,也有很多破舊的房子,他們與日本一般,現在的發展速度漸緩。
與上海或其他內地城市的高歌猛進,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但一個宜居的、令人感到幸福的城市,又豈是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物,所能完全代替的。
硬件上的光鮮亮麗,其實並不能代表一切。
我想,所謂的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會更有決定權。

民眾的素質、社會的風氣、誠信的狀況、生存的壓力、生活的信心、體制的完善…
講起來,這些東西太虛了,但正由於這一點一滴地累積與糾正,才不至於使多數人,迷失在日漸混亂的世界中…
原本,在工作中接觸過一些台灣人,他們進行營銷甚至維系人情,都會用到一張“溫情牌”,成功率是蠻高的。
此次的行程,更多更久得體會了一下,這個特質還挺吸引我的。
今後再尋個機會,換個角度,再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