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雲崗石窟
國慶長假在北京看完熱鬧後,10月8日坐上了北京赴大同的大巴。之所以選擇汽車,是因為能在當天下午到達,有時間去看雲崗石窟,而火車到達的時間不合適,雖然價格便宜很多。長假過後的客運非常冷清,車上就幾個乘客。
下午3點鐘到達大同,比預定的遲,汽車站在郊區,坐車到了火車站附近找賓館住下已經花去一個小時。來之前就知道到雲崗石窟要坐公交車轉一次才能到達,買了一張地圖,發現質量很差,除了整張都用淺顏色看得很吃力之外,最可惡的是竟然沒有標出公共汽車的站點,只有線路,這對我這種喜歡拿地圖找路的人來說幾乎失去意義,特別是還要轉車的。不過聽說有一路中巴車經過那裡,在地圖上找了一會公交車線路沒有頭緒又時間急迫的情況下,坐上了從身邊路過的第二部中巴。我出門本來是有公共汽車就不去坐私人中巴的,深知中巴車不守時,為了收客經常會兜圈,甚至沒有路過會說路過騙你上車。果不然,中巴車一路開的和人走路差不多,還好沒有兜圈,售票員竭盡全力嘶聲吆喝,半路還上了一小批貨,之前免不了要討價一番,開了一段再倒回去上貨。那時的我覺得那個駕駛員特別的討厭,而那賣票的特胖身材是那麼的礙眼。我不停的看表,計算著還有多少時間可供我看石窟,心裡做了看不了的最壞打算。
終於等到了那個大胖子叫了我一聲下車了,趕到石窟售票處一看,還好不用馬上往回走,門口的牌子上寫著夏天六點半冬天五點半關門,我想十月初不該算是冬天吧,買票時問了一聲,答曰是六點關門,理由是現在是秋天,時間也來個折中了,我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
雲崗石窟是旅程中讓我有些意外的一個景點。這裡不少巨大的佛像基本保留完好,人走到塑像下朝上仰視,頓感自己渺小,油然而生膜拜之意。各尊大佛形態相異,大多體態豐滿寬厚,氣魄渾雄懾人,線條圓順優美,表情祥和安靜,臉上總有那一絲若無若有的笑意,而那神秘的微笑,應該是穿越時空,超越生死的。一些石窟裡的石壁和頂端有十分精美華麗的彩繪,我從沒想到過石頭上面也可以畫畫,於是用手拍了拍,扣了扣,證明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石頭,只是這種石頭比較疏松,我想這也可能是在這裡鑿洞朔佛的一個原因吧,也因此好多佛像風化的痕跡很明顯。風化應該是雲崗石窟破損的主要原因和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這跟龍門石窟是受人為破壞的完全不同,其實龍門石窟找不到一尊基本完好的佛像,單從這點上雲崗石窟的觀賞價值就遠比它高。這裡的石窟大都還有完好的前壁,加上現在為了保護文物,都隔離起來不讓進石窟裡面看,所以好多佛像都不能看到整體。由於時間不太夠,走的有點匆忙,還有一些小窟和一個大窟沒看,有些遺憾。
走出公路的,天已經暗下來了。本來也可坐中巴車直接回去,但我想了解一下公共汽車的情況,坐了公交車,意外的是公共汽車也一樣開的慢得難以相信,因為在郊區是可以招手就停車上客的,全國走了這麼多的城市,還是第一次碰到。在市區轉一次車,繞了一圈,回到火車站一個小時還要多,比中巴車還慢!想想下午看到的大同市成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的大橫幅和整個大同極度渾濁的空氣、城市的破舊髒亂,真想罵那些評委,真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才使他們投票的,現在全國到處都是優秀旅游城市,這樣的評選有意義嗎?到火車站廣場,遠遠看到有一個大屏幕放亞運會中國足球隊與日本隊之戰下半場,很快日本隊攻進板平一球,雖然十月大同的夜晚已經寒氣逼人,而且還要很警惕的留意著身邊來回游蕩的人,但一直站著看到補時階段,那時我知道中國隊已必輸無疑,火車站裡控制電視的人好像也和我同樣心思,而且心腸好硬,干脆就轉了別的台了。
附:北京八王墳長途汽車站有上午9:30和下午5:30兩班到大同的豪華班車(91元),大部分路程是高速,中間一段沒有高速的路況較差,很顛簸。北京到大同的火車很多(20多元)。汽車停在新南裡長途汽車站,是郊區,有公交車到火車站。去雲崗石窟(50元)可以在火車站前坐4路公交車到終點新開裡轉3路車到達,火車站前去燕子山的中巴也路過那裡,可以坐。大同市內還有九龍壁,善化寺、華嚴寺等景點,有時間也可轉轉。火車站前的大馬路一直走一小段路有家天河賓館,規模不小價格不高,比較正規,適合背包一族。
9日懸空寺
按計劃第二天(9日)去渾源的恆山看懸空寺。長途氣車站就在火車站附近,離住的地方很近。前一天晚上在車站看到牆壁上寫有早上7點鐘的車,而地圖上寫的是7點半,當晚在賓館裡問有幾點鐘的也說不清楚,怕坐不到車,曾經想起個大早去趕7點鐘的車,後來一想,恆山這麼有名的旅游區不應該只有一班車去的,還是睡個夠再去,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非常英明的。
大約8點鐘到了汽車站,車站沒有售票處,只有一個咨詢的窗口,事實上大同的這個長途汽車站也就是只有這個咨詢的功能,還說的不清不楚呢!難怪前一天晚上看到車站的候車廳裡好多人在跳舞,事實上已經改成舞廳了。咨詢窗口的女人告訴我,去恆山的本來8點鐘有一班一日游的車,不知道開走了沒有,也可能人少了就沒開,去懸空寺的車停車場上也有,她可以帶我去也可以我自己去找,我發現她說的帶我去的價格好像要比我後來自己找的高一點。到了停車場一看,去渾源的車不少,我找到唯一一部路線牌上面還附帶寫著“太原—恆山豪華班車”就上車了,來山西之前已經看到好些網上的朋友警告在這裡做車要有耐心,我也做好等車的准備,差不多一個小時後車就開出站了,我心裡慶幸自己運氣還不錯,不用等那麼久,至少比網上朋友幸運,情況沒他們描述的可怕。汽車繞城開了一圈,發現方向不大對頭,又回到市中心來停在了馬路邊,車上的司機售票員還有老板和助手模樣的人一伙都下了車,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過了一會他們還走的一個不剩,扔下我們一車乘客在那裡罵娘,有人干脆打的走掉。等了好長時間,來了一個人手拿著照相機來對著汽車拍了幾張相後,汽車才重新上路,這時已經是10點多了!
汽車開出了大同市,迎面是好一派北國風光,平坦的大路兩邊半黃半綠的楊樹(我自己猜的)挺直著軀干,向身後快速的飛馳,兩側望不到邊際的曠野上,秋收後只剩下間或一小片發黃的叫不出名字的北方莊稼,更多地方是黃色的雜草和裸露的黃土,秋風過後,飄蕩在大地上空的依然是那黃色的土塵。黃色,我還沒有在一片土地上見到如此鮮明和劃一的單顏色,它提醒我現在是在金秋的黃土高原上。路上,汽車要翻過一座山,隨著海拔的上升,路邊楊樹的綠葉也越來越少,山頂上,中午驕陽的迎面照耀下,兩邊的樹木金光燦爛,人好像走進了童話裡,見到了夢裡長滿金頁的樹木,再望望山谷,那裡紅色綠色黃色的灌木並存,又是另一個斑斕的世界。不禁想下車去真切的撫摸它,把金子摘回家,可惜我們沒有停車的機會,無法更多的去感受那美景。
到達渾源縣時已經接近正午時分,縣城不大,也比較破舊。我在這裡被叫下車,然後一部沒有牌的出租車把我拉到了裡縣城不是很遠的懸空寺,雖然最終還是被賣了,不過這種賣法還不會令人心理太不舒服。到了懸空寺下面,那司機不停的對我說,在下面也能看到寺院,裡面沒什麼,幾十快錢的門票進去看那麼小的地方太不值,然後他可以拉我去恆山(是指主峰景區),那裡門票少錢,還可以看八大景點。懸空寺我是幕名而來,跑了這麼遠,這種地方無論門票多少錢我都是要進去的。至於恆山,本來是計劃時間充裕的時候去爬一下的,因為我知道山西這一程其實不怎麼要爬山,雖然恆山並不以自然風光出名,但有機會的話也別錯過,還有也找一下我喜歡的旅途中累的感覺,不過由於在大同被耽誤了太多時間,我那時已經知道這計劃是要放棄的。
懸空寺就建在恆山西峰翠屏峰的峽谷一邊的懸崖上,這裡的山,名為翠,實幾乎見不到樹木,在峽中仰望,孤零零的懸空寺像是鑲嵌在陡峭的赤壁上,使我聯想到懸崖上的鳥巢。爬上寺內,殿閣相接,長廊回繞,廟宇是很小的,由於背著裝有所有家當的行囊,上下樓梯出口經常把我卡住,只能側身而過。但這裡殿堂一點也不少,而且裡面供奉著佛、道、儒三家的神像,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廟。懸空寺裡眾多的雕塑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像,其中分別有銅、鐵、石、泥各個種類,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懸空寺的古撲也是我喜歡的,雖然有一些建築和塑像有一點破損,但卻讓我覺得很真實,正是那種古意滿足了我尋古探幽的欲望!
懸空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崖,下臨深谷,一千五百多年來壁立不倒,我不禁要感慨建造者創意之大膽,設計之精巧。當然所謂懸空,也只是整個建築的大約三分之一,而且多為亭廊等附屬部分,下面用長木豎頂,棧木橫架,感覺是非常穩固的。據說懸空寺能保留這麼久,跟它的選址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在山谷裡可以避開黃土高原的風蝕,在高壁上又能防止山谷裡的山洪侵害,而建在西壁上早上可以得到晨光的普照,又不會被中午的太陽爆曬。真佩服古人的奇思妙想,幾乎考慮到所有影響建築的因素,而且把這種大膽的設想變為現實,我想這應該也是在總結了多次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得來的吧,對我們今天現代人開闊思維和視野應該也是很有啟迪的。
從懸空寺出來,門口有很多車在等客,看來生意不佳。拉我來的出租車司機還在門口等,要10塊錢拉我回縣城,我覺得貴了,他們說我從大同坐車到這裡15元中巴車才得到5元,他們從縣城拉過來10元是定價的,我當然不信。因為在景區裡聽說有公車回縣城,我決定等一會再說。不過好一會都不見有車來,看來也不大可靠,聽他說那車也是私人的,只在人多上下班的時候才開,也許是真的。在看到有一個開摩托車的說要4塊錢拉我回去後,那出租車也“忍痛”降了一半的價把我拉回去,不過剛下山的時候碰到幾個人在路邊攔車要上懸空寺來,他居然把我扔在半路上,叫我等他拉那幾個人上去後再來拉我回去。
回到了渾源縣城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在街邊買了塊面包先頂一下肚子,特難吃的。看地圖恆山和五台山是比較近的,來之前計劃看完這邊直接過去,但查資料一直沒有確認有沒有車,問那司機說是早上的才有,但我想也許有路過的,如果確實去不了就算了,直接去太原,要不增加一天打亂了我的全部計劃。不過聽說下午去太原的也不一定有。在縣城問當地人,確認下午沒有車去五台山了,這時一部去應縣的中巴售票員跟我說本來大同去五台山的車都經過這裡,現在由於恆山隧道擴建不通了,改走應縣,要我搭他們的車去應縣轉車。隧道擴建我也聽出租車司機講過,因此從懸空寺去恆山主峰要繞很遠的路,我想這應該是真的,但那時太晚了,到了應縣也很可能沒車去五台山的,因為我對中巴車的人的話是打折扣的,他為了能說動我坐他的車完全可能騙我。這時看到旁邊有部車寫著經應縣去太原,我想如果在應縣坐不到去五台山的車,那還可以改坐這部車或大同出發的車去太原,因為它看樣子還不會那麼早開的。後來查地圖才知道,雖然大同去太原的車很晚都有,但並不經應縣的。再不行在應縣住一晚還有個木塔看,總比在渾源浪費一個下午強。
一個小時後,我在一個公路的交叉處被叫下車。路上還出了點小插曲,出渾源沒多久,中巴上賣票的小兄弟就自己開起了車,拿我們那麼多的乘客當陪練,車開的比一路上碰到的小拖拉機還慢,但還是在一個路口差點撞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大貨車。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我覺得很奇怪,我好像每次出門急著趕路的時候就總是碰到開車特別慢的。這裡是應縣城外的一個公路口,一邊是個加油站,一邊有幾間小鋪和地攤,一些當地人可能是太無聊空閑了,聚集在一起以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志願當吸塵器。我決定在路口等一個小時,攔不到去五台山的車就改去太原。但一個小時裡既看不到去五台山的車也見不到一輛去太原的車。看著逐漸西斜陽光和自己越來越長的身影,感覺有點不妙,買了一個茶葉蛋後問路邊那個擺攤賣涼粉的的胖女人那裡有沒有去太原的車,這時我對去五台山的已經不抱希望了,答曰四點以後就沒有了,現在太晚了(我想她指的應該是應縣縣城裡始發的,那個路口應該一直都沒去太原的車經過的),我的心已經涼了,准備要找地方住下了,這時隨口問了一句那去五台山的有沒有,她指著前面停著的一部中巴說“你去五台山,那不就是嗎?”這話就好像黑夜裡突然點亮的一盞明燈!我看過那車,上面沒寫去那裡的,就在一會前剛停下,上面下來很多人吵鬧著吃涼粉。這時剛好車上的人經過,那人可能是司機或旅行社的人,說可以坐他們的車。那是一部旅游包車,車上一群包頭同一個單位來的旅客,他們都很熱情好客,跟我聊天,對我這樣的一個孤身的旅行者表示了很大的好奇、佩服包括難理解。不過那個車主就沒那麼客氣了,要了我40元,還說嫌貴別上來,那時也只能忍氣吞聲。那幾天坐車的經驗告訴我山西的路費還是很便宜的,他們要的那個價肯定是狠宰了。
終於去成五台山了,我長出了一口氣。那天下午的經歷還有點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味道,也許我的誠心感動了佛祖,也許我跟文殊菩薩是有緣吧,到了五台山我就走全了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了。
晚上七點多隨那個旅游團到了台懷鎮紅樓賓館,燈光的作用在外面看起來好像挺大,又是旅游團住的,裡面一看其實是家小旅館,條件較差,因為太晚了懶得再去找,問房價,那個經理摸樣的人鄭重其事的跟我說這裡比較貴,可以介紹比較便宜的給我,再問,才說一晚六十元,我心底差點笑出聲來,可能在他們眼中像我這樣的人肯定是很窮跟不起旅游團的才會一個人出來流浪。結果那晚住那裡,價格是跟那個團一樣的,比開始說的還低很多。不過住下之後有點後悔,條件實在太差,又冷,讓我突然有點凄涼的感覺,早上又很早就被那旅游團吵醒。五台山的秋夜已經很冷了,蓋著硬邦邦一點也不暖和的小棉被我半夜不停的被凍醒,後來把另外的一床被也拿來蓋才睡得著。
附:火車站往前走不遠就是長途汽車站,有去懸空寺的中巴(15元)要有長時間等的心理准備,實際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到了渾源中巴車會把你賣給出租車,如果人多也許中巴車會開到恆山去,其實不遠的,但這麼有名的一個景區居然沒有公交車或專線車去。懸空寺(45元)出來門口有出租車(拉你來的司機會等你的,因為車多客少)或摩托車坐回去,講價幾塊錢搞定。如果恆山隧道修好又時間比較早,也許這裡會有去五台山的車經過,可以去。不然下午可以選擇去恆山主峰爬山,住下,也可以選擇去應縣(車程一小時)看木塔或直接去太原,像我那樣在應縣下午坐到去五台山的車可能有比較大的偶然性。
10日 五台山
早上起來,先去看離台懷鎮遠一點的碧山寺,在路上碰到一個穿著百衲衣三步行五體投地大禮的年輕和尚,也不知道他從哪裡來,已經走了多少這樣的路,但他的虔誠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五台山的佛教氛圍。走在山道上,往兩邊山頭一望,頓時一片秋意上心頭。秋晨太陽的清暉普灑在佛地上,霧靄飄緲的山坡上是成片被秋霜染黃了的杉樹和草甸,也許有些樹木留戀那更熱烈和生氣的夏季,也許是懵懂中不知夏之去矣秋已來臨,身上的綠衫還不願脫去,那一分難得的綠意夾雜在一片金黃中,有一株的,有一小片的,有深綠、有淺綠,有一棵樹半黃半綠的,成了美麗的點綴。
可能是國慶長假後游客本來就少,也可能是因為在早晨,號稱五台山僧人最多的碧山寺給我空蕩蕩的感覺,幾乎沒有碰到其他游客。沒有如織人群的碧山寺顯得莊嚴而肅穆,那一份清幽和寧靜現在大多旅游區裡的寺院是找不到的,那應該才是清修的好地方,站在大殿裡,忽然感覺人與佛是可以無言的對話的。碧山寺有一個規模很大的戒壇殿,這在別的寺院裡還沒見到過。正走間,看到殿前豎著一塊小牌,看了上一句是“嚴禁敲打法器”,再往下看時我有點忍俊不禁,那時候心裡正在念著“違者罰款”,但這次我的思維定式出了錯,下面是寫著“違者有過”。這短短的一行字使碧山寺成了我走過的寺院中給我感覺最好的一個,我從來而且在五台山的其他寺院裡再也沒有看到這樣充滿佛家味道的警示牌了。
看完碧山寺,再回台懷鎮看那些連在一起的寺廟群。先進鎮西側的羅侯寺,後殿有一套木結構“開花現佛”,當地下圓盤轉動時,花瓣裡的四尊坐佛就會時隱時現。我們一般游客寺裡當然不會開機關給看,只能看靜態的。出了羅侯寺的側門,左前方就是顯通寺,這裡是五山唯一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寺院,規模宏大,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建立的寺院之一,五台山寺廟是紅黃並立,而這個寺更是紅黃同家,裡面有藏傳佛教建築式樣的無量殿,比較特別,還有銅鑄的佛殿,都值得細看。出了顯通寺往山上走,一路有圓照寺和廣宗寺,後一個是不收門票的,進去快速的轉了一圈,據說此寺為敕建的,規模不大卻裝飾華貴,大殿為銅瓦蓋頂,但我朝上面望了望,沒看到異樣的銅光,跟其他大殿的屋頂沒什麼不一樣。再向前走幾步,轉一個彎眼前出現石條砌成的108級台階,這裡是菩薩頂,108級台階像征佛界所說的人生108種煩惱,登上了所有的台階也就意味著消除了所有的煩惱,這時你也上到了靈鷲峰上,寺內可以看到康熙、乾隆的御碑。當然這些寺裡都有很多大同小異的佛祖、菩薩、羅漢塑像,就不再羅嗦了。在這裡可以俯瞰台懷鎮全貌。隔著台懷鎮,對面有個小山峰,上面就是黛螺頂,來五台山的信徒一般都會上去朝拜。因為五台山的五個台上面都供奉著一座掌管不同事情的文殊,但各台路途遙遠,爬山又辛苦,五座全部參拜完很難做到,於是有人在黛螺頂上塑五座台的文殊像,到這裡參拜也可代替五台頂的五方文殊。這不知道究竟是給人們提供了方便還是偷懶的機會。台懷鎮在五台山中間的一塊平地上,五個台分列四周,都離的很遠,聽說也沒特別的風景看,我決定不去,而山上的寺廟也很多,我選擇看的這幾個都很有獨特性和代表性,其中包含了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三。
菩薩頂看個大概,我看一下手表趕快往回趕,到了旅館剛好十二點,退了房,在對面的五台山賓館門口的小餐廳吃飯。這裡收拾的很干淨整潔,裡面的人也會做生意招呼客人,前一天晚上我出來找飯吃的時候,一看感覺不錯,而且發現裡面坐著一個老外是我在大同那天晚上吃飯時在一家飯館裡拼過桌的,覺得很有緣就進去了。不過那天中午我叫的一盤炒肉片那肉裡有好多淤血點,餐廳的人還保證一定是干淨的,看來既然誠心誠意上了五台山,菩薩也干脆促成我吃素了。
吃完飯,走到鎮東側,那裡有個善財洞,傳說順治皇帝曾經住過此,野史中順治出家的傳說經不起考證,不足為信,不過那時忍不住想去看一下韋小寶“撒野”過的地方,走到門口,才知那寺在重修沒開放。走了一圈回去看我准備看的最後一個寺塔院寺,這寺在羅侯寺下面,如果不是趕回去退房,連在一起看不用走回頭路,更方便。寺裡五台山標志的大白塔,巍峨偉岸,下面有釋迦牟尼的舍利,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圍之塔行三步一扣頭的大禮,也不知道在祈禱什麼,但滿臉的寫著興奮和幸福。
聽說下午兩點種以後回太原的車就很少了,我算好時間,大約兩點鐘從寺裡出來,心裡想,這時候回太原的車應該是在鎮上繞很多圈,客也收的差不多吧,果不然,在大路旁剛站一小會,就有一部基本滿客的中巴過來,一問價格,才30元,比我在網上看到的最低可以講到35元的價格還低,覺得怎麼自己突然運氣變的這麼好起來了,車子在鎮上只再繞了一圈就開走了,一路心裡樂滋滋的,又省時間又省錢。可惜我還是高興的太早了,車還沒出五台山縣,我們幾個去太原的乘客就被賣給後面上來的一部依維柯,還要一人多給五塊錢,車上的人告訴我們下次去太原要認依維柯,中巴車不去的,我心裡想我還會有下一次的機會嗎?如果有也不知是多少年後了,到那時該不會還這樣吧!跟我一樣被賣的一對老夫妻說前一天他們從太原來五台山沒出站就賣一次,半路又賣一次,八點鐘坐車下午兩三點才到。我們那晚到了太原火車站也差不多要晚上八點鐘了。
附:五台山(90元)台懷鎮上很多小旅館,很便宜,在它南面有一個比較高級的賓館群,要走一段路,可坐摩托車。山上的寺院大多數都還要收幾塊錢的門票。五台山去太原的車(講價35元)很多,車程5-6小時。
11日平遙
晉詞聽說有點名不符實,沒有計劃去。太原對我來說主要是個中轉站,已經吃盡了坐中巴車苦頭的我決定只要有火車就不坐汽車了,在網上查到有九點四十五的火車去平遙,離開車還有一段時間,聽說雙塔寺的雙塔是太原市的標志,值得一看,早上起來一查地圖,就離火車站不遠,也有公交車直達,決定去看看。在寺門口就可以看到圍牆內的雙塔了,感覺沒聽說中的雄偉,屬於精致秀美一類的。看時間,我最多只能停留半個小時,決定不進去了。聽說在烈士陵園那側可以看的更清楚,繞著圍牆走過去,半路經過一片簡陋的民居時被幾只狂吼的惡狗嚇唬住,不敢冒險闖關,只能半路撤回。在門口的廣場上找不同的角度狠看了幾眼雙塔後回火車站。到了售票廳才知道原來那趟車已經改到十點二十分了,唉!
太原留給我最深印像的也許是那黑蒙蒙的天和令人窒息感的空氣,其實整個山西一程,我幾乎看不到藍天,我想這裡的小學生讀到課本裡天是藍藍的的描述時,肯定會非常迷惑的。豐富煤炭資源是山西的財富,我們在這裡也很容易就能看到那黑色財富的痕跡,包括地面、空中和一切的建築物。
中午時分到達平遙,出火車站走十幾分鐘就到達古城,有摩的坐,但我選擇了徒步。進入古城的核心區要買85元的聯票,包括十多個古城裡的景點,這簡直是搶劫,如果自由選擇誰會去看那麼多大同小異的景點!就是買了聯票的人又有幾個人有興趣和時間看完全部的景點?售票處旁邊有當地人當著售票員的面說可以帶我免票進去,但我知道到了裡面每個參觀點也是要驗票的,沒跟他們走,其實我估計自己看地圖也可以從小巷裡繞進去的。到了明清街,首先到網上頗有名氣的天元奎找住的地方,講價到50元老板不答應,出門朝前面走幾步,看到古城地圖裡除了天元奎唯一標出來的另一家賓館雲陽驛賓館,標價100多的房間老板娘才開價60元,在我耐心的說服下居然能以40元住下,而這裡的房間看不出跟天元奎有什麼差別,一樣都很小,但有電視空調衛生間,裡面的空間基本上就是一個可以睡一家子的大炕,炕上是一張小茶幾,上面擺著一對小茶杯,炕上正對著門口的牆上還貼著一張別致的紅紙,寫著“抬頭見喜”,整間屋子古樸而地方特色濃烈,家具和用品整潔干淨,我不禁拿出相機拍照留念。當晚到協同慶參觀完後(古城裡有些參觀點也辟為客棧,晚上可以進去看)跟門口的講解小姐聊天,她帶我去看了,感覺跟前兩家賓館差不多,她對我能以那樣的價錢住雲陽驛感到非常驚訝,看來這次我真的運氣還不錯,當然講價的勇氣也是很需要的。
安頓下來之後,走出明清古街先去看位於東南的城隍廟,以前好像還沒怎麼認真看過城隍廟,更不用說規模這麼大的了。沿中軸線上有牌樓、山門、戲樓、獻樓、大殿、寢宮樓閣等建築,兩側還有還有灶君廟和財神廟、配殿、鐘鼓樓,兩邊的游廊一邊是模仿陰曹地府的雕塑,一邊有古城的壁畫和土地神塑像。我在那裡花的時間不少,不過印像也不是特別深刻的,後來才知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新建的。相反的同一條街上的縣衙署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走進裡面,你好像就走進了一間封建社會官僚制度的博物館,走進了一部專制統治的書卷中,這裡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個縮影。平遙古縣衙保存基本完好,建築規模縣衙官職機構人員的設置比想像中的要龐大很多,而且規制都非常完善嚴格,裡面也配有大量的文字資料介紹,讓我大開眼界,增長很多見識,比讀了那麼多年的歷史課本效果好了何止百陪。那時的縣令在哪裡吃飯、睡覺、接客、審大案,判小案等等都有規定,如果能嚴格遵循,我想他們當官比今天的很多視法律和規章為廢紙的公僕還要辛苦很多。 在那裡還看到了一出縣太爺升堂表演,逼真詼諧,值得一看。
回到明清古街上,先順路看了中國鏢局博物館,上面掛著個“同興公”的牌,但第二天我又在它旁邊看都一家也是寫著同興公的鏢局遺址,也不知道那一家才是真的,兩家都規模很小,就幾間房子,長期受武俠小說“毒害”的我看了失望,那家中國鏢局博物館的平面圖上還包括後面的一大片未開發地,也不知是原來的遺址被占用還是准備新建的模擬建築。而第二天早上我在東大街上看到的那家華北第一鏢局雖然也很破舊,但後面至少還有個小練武場,感覺好一點,至少和想像中的比較接近。日升昌票號遺址是下午看的最後一個點,也是古城裡最值得一看的另一個點。“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的第一家票號,它的遺址跟古城裡其它的票號相比,並不見得特別大,但建築緊湊精巧,三進院落,鋪面、中廳、後廳、廂房,功能明確,商業色彩突出,有有民居的特點。這裡也辟為中國票號博物館,建築格局保留原貌,沒有像其他的票號遺址那樣大多辟為客棧,另有商業用途,而且文字介紹資料也更豐富翔實,臉皮厚一點還有加一點技術的話可以聽聽導游的免費講解,獲取更多的近代中國金融知識。看完這裡印像最深的還是這些古近代晉商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模式,包括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高層管理人員的聘用,員工的晉升制度,豐厚的待遇,精干的職員,高效的運作等等,很多竟然還是我們今天大力提倡要學習的和追求的目標,我想那些從事經濟的人員來這裡參觀後應該會為之汗顏!
附:太原如果去晉祠可在火車站乘804公交車,去雙塔寺乘820公交車。太原有很多趟火車去平遙(8元),約一個半小時,也可乘汽車,兩個小時。平遙(85元)應該住在古城裡。據說古城外的雙塔寺很值得去,要自己找車,不過我之前已經看了太多寺廟,沒有去。
12日王家大院
第二天早晨,在古城剛從一夜的沉睡中蘇醒,又准備投入新一天的忙碌的時候,我趕緊上街游蕩,抓緊在明清古街拍幾張照片,因為大白天街上紛擾的人流車輛和連綿不斷的地攤讓我失去了照相的欲望。看著地圖,就近去看古城的南大門,沿著明清古街走到盡頭,才發現自己已身處一片建築工地中,原來地圖上標出來的古城門正在修建中,聽說平遙的幾個古城門本來都已遭破壞,是近年重修的“新古跡”。保護文物古跡,是要通過現代人的加工恢復它初始的虛假完整還是保護它記錄歲月滄桑的殘缺原貌,真的是難說的很。看了古城裡的幾個次要景點,收拾行囊沿來時的路出古城,出西門的時候上去看看城樓,登高望遠。古城門城樓還有城牆都保存的完好,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磚瓦是現代人加上去上午。規模跟那些帝王之都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的翁城是往外突的,圓狀,但正中只有城內一邊有大門,城外那邊只開了個小側門。而平時人們進出通行,走的卻是翁城兩邊城牆上開的另外兩道門。
那天本來想早點過去介休的,但後來一想那邊只一個王家大院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結果卻在平遙停留的太久。到了車站時已經十點多了,火車還要等比較長時間,於是在火車站前搭上去介休的中巴,好在車上人很滿,馬上就開了,但在享受不用繞圈等車之好處的同時,我卻要忍受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基本上都是站著“坐車”的痛苦。
中午到達介休,聽說在火車站前面就有11路公交車去王家大院的,但問了吃面條的小飯館裡和火車站廣場上的人去王家大院怎麼走,都朝著火車站廣場上的停車場指,我在那裡又找不到,那時發現時間有點緊,亂了方寸,居然把我要去的目的地告訴了一個死纏著我的開三輪車的,他跟我說去王家大院要到汽車站坐車,這裡是火車站沒有,想想只要兩塊錢的車費於是上了他那輛電動三輪貨車,當他把車停下來的時候我氣的差點噴出血來,汽車站就在火車站的同一條馬路上前幾十米的地方,而過一會11路公交車就從火車站對面的馬路轉過來,被欺騙的感覺特別不好,兩塊錢破壞了我的心情。
大約半個小時多的車程,中午一點鐘到達。早就聽說過晉商大院規模之宏大,資料上這樣介紹“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靜升鎮,總面積15萬平方米,院落54座,房屋758間,被稱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但無論文字上的介紹是如何的詳盡和具體,都未能給人真確的感受,只有直觀的看到了王家大院後我的心才如此強烈的受震撼,這裡使我不自覺的想到了北京的故宮。很難想像,在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坡中還隱藏著這麼一座驚人的深宅大院!
走進大院那城樓式的大門,其實就是走進一座城堡,其中又分為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各自獨立的建築群,中間有橋相連,依山就勢,氣魄宏偉。高家崖有兩個規模很大的主院,其中又有會客、居住、讀書等各種功能院落,主人,公子、小姐、僕人居住的地方都有明確的區分,連吃飯的院落裡面也按等級分成幾個小院落。大院裡有精美的石雕、磚雕和木雕,而且都有各種寓意,具有濃郁的封建色彩,是各種制度、道德觀審美觀的藝術體現。四周分布著僕人、保鏢等下人居住的附屬院落,如果不看路標,在裡面亂逛很可能會迷路的。紅門堡規模更大,布局嚴整,由很多大小和格局近似的小院落組成,中間一條中軸線又把城堡分成兩半,前面有恢弘的門樓和照壁,後面有觀景亭,四周有城牆式的圍牆。前部的院落是傳統的前堂後室建築風格,後部的院落順應地理條件,應變為前園後院的設計。紅門堡很多院落都沒有開發,寂寞庭院鎖清秋,一扇油漆脫盡的舊門,一把鏽跡斑斑的老鎖,鎖住了一院的冷清,也鎖住了時空,然而畢竟昔日的繁華已不復在,而今剩下的是供人憑吊的殘宅舊屋罷了。透過門縫,仿佛還能看到西樓上的小姐倚樓獨望的孤寂落寞神情。由於時間關系,最後的不少院落我只是匆匆路過而已,也是大同小異,有些雖然有開放,但沒整修,破舊而衰敗。走在院裡的通道上感覺就像走在市鎮的道路上一樣,登上圍牆一望,大院前是一塊山間平地,上面是一個大村落,應該就是靜升鎮,大院背後是黃土裸露的一片高坡,零星有幾棵作物,有幾個簡陋的窯洞,不禁要感慨世上差別之大,感慨時空之變化,感慨這難以置信的大院!
回介休的路上有點擔心趕不上火車,在網上是查過有一趟下午三點多去臨汾的火車,但有了太原的經驗後我都對自己手上那些資料的信心降低了很多,誰知道那時間什麼時候就已經改了呢!在王家大院所在的靜升鎮看到有去靈石的車,靈石在介休南面,經介休去臨汾的火車是要經過那裡的,而且經過的時間肯定會晚一點,但想想沒查過照料沒絕對把握那班車一定有停的情況下還是回了介休。還好一切順利,不過到達臨汾的時候也已經是傍晚六點了。如果那班車趕不上,改下班或汽車,那就慘了,因為到了臨汾還要找旅行社第二天去壺口瀑布。
由於自助去壺口非常不方便要花很多時間,山西的旅行計劃開始並沒有它,後來有一網友說想來山西和我彙合,考慮到多一個人做伴而對方又專程過來應該多看些地方,特別是沒什麼旅行經驗的人看了上面這麼多的人文景觀會覺得枯燥,於是才把壺口列進計劃。雖然那網友最終沒來,但我已經放不下壺口了,特別是發現看完壺口從臨汾回廣州是順路的,並不用我原來想像的那樣要回太原。不過由於是一個人,為了節約開支和時間還是忍痛參加旅行社的一日游包車,如果自己坐班車去也只能到吉縣,剩下的幾十公裡也要自己包車,太不合算,而且一天來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出車站時迎面就看到在一家賓館門口中旅社的招牌,但旅社的人下班走了,賓館的人告訴我朝馬路一直走還有一家鐵路的旅行社,不過我看到廣場的另一面有個國旅營業處,過去一問,說先前有另外兩個人來問過,還留了電話號碼,還有另外單獨一個人也來問過,他們的散客團是四人成行,要我留下電話等消息。那時心裡想如果走不成當晚就買車票回廣州了。我又找到那家鐵路旅行社,也說有兩個人來問過,他們是三人成行,要我晚點在來看。剛出來,電話響了,原來國旅那邊已聯系到那兩個人,叫我去辦手續。辦了手續,去買第二天晚上回廣州的火車票,被告知沒有臥鋪的,我不大信,現在在旅游淡季的火車票應該不會太難買的,出售票廳找飯吃,想找車票代售點,沒找到,進去再問買軟臥的,等窗裡那個女營業員打了半天電話,才叫我去咨詢窗口看。在山西我明顯感到那些國營服務單位和企業的管理、觀念和服務的落後,住臨汾火車站客房部(賓館),居然等了半天總台都不見人影,原因是那服務員回家吃飯去了;住進房間,連一壺開水都沒有,服務員挺著討債的臉色說要就來拿;標准間水龍頭壞了,服務員若無其事的說洗澡去公共衛生間;沒有住房卡服務員還要我把所有的住房壓金單也交給她,說這是他們的規矩。咨詢窗口的營業員首先是問硬臥的要不要,有一張不知道是她自己打錯還是熟人的退票,要我承當那五塊錢手續費,但搞了半天又說那張是當天不能改什麼的,要的話只能是軟臥的。那班車是沒空調的,我本來就有買軟臥的打算,還是很好接受的,但沒想到到了車上才知道軟臥車廂也是不開空調的,就從那天開始。可能正是這班車沒空調便宜,在車上才知道票還是很難買的,車上的人對我能在窗口買到臥鋪票感到驚訝,我想可能要感謝那張退票,可能是它的原因我才買到票,如果按我打算的如果買不到就上去補票那希望會落空的,又要像讀書時出游一樣練一宿禪功了。
附:平遙去介休可以乘火車或汽車,時間情況,約一個小時車程。介休火車(11元)到臨汾。臨汾火車站前有幾家賓館,七八十元已經住的很不錯。
13日呂梁山壺口瀑布
走過千山萬水,最難忘懷的是那洶湧澎湃的黃河水!
走過千山萬水,呂梁山的遍地紅葉最讓我心醉!
那是在山西旅行的最後一天了。
那天的司機對臨汾到壺口的這段路太熟悉了,汽車一直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飛馳著,一開始坐的我都有點心驚膽跳,車上一位據說是從未暈過車的北京老太太也多次喊急停。翻過了一座座山頭,看過了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山上的樹木漸漸的多了起來了。黃土地上長大的司機不時對我們說後面還有很多很美的紅葉看,就像一個家裡簡陋的人在客人面前介紹家裡少有的珍貴東西一樣,有點自豪,帶點炫耀。不過多日旅途困頓的我卻在車後座上倚著一個陌生人肆無忌憚的酣睡起來,以至於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不知已錯過了多少美景了。
美夢醒來,我發現自己就身處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間,此時的車子已經到了呂梁山的山頂了,山上秋氣早臨,在秋霜的釀染下,漫山遍野的樹林都披上了五顏六色的外衣。呂梁山的紅葉非花而勝花,是多姿多彩的花。呂梁山的紅葉像一塊天然的巨大調色板,板上有紅色、綠色、紫色、褐色,而紅中又有深紅、淺紅,綠中又有濃綠、淡綠,各種顏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成群結隊一大片同一種顏色的,有小集體一簇簇的,有孤零零單獨一棵的,斑駁中見和諧,混雜中又渾然一體。呂梁山的紅葉又像是大自然用樹木在大地上編織的色彩鮮艷的一幅巨毯,而心玲手巧的秋姑娘更是在它上面織出了美妙的圖案,讓看的人真想躺在上面打幾個滾!呂梁山的紅葉更像是一個海洋,花的海洋,色彩繽紛、波瀾壯闊的海洋,有浪峰有低谷,而我們的小車就像一汪洋裡的一葉孤舟,隨著起伏的波浪一時上到了山頂尖,一時下到了山谷底。當我們穿行在山頂上,居高臨下放眼望著腳下四面八方不見際涯的紅葉的時候,心中那份激動,那份自豪,那份感慨,那種難以自已,都是無法用語言來敘述的!
呂梁山的紅葉,是如此的美,如此的讓我心醉,你的美,將永遠留在我心,和我的生命相隨!
汽車從山頂上往下走了很長的一段下坡路,紅葉已經無跡可尋,看到眼前出現了一個空曠的山谷,雖然還未見黃河水,也知道已經到了黃河邊上了。
中午到達壺口,天空是陰沉沉的,沒有太陽,看不到藍天,也看不到一片浮雲,風呼呼的刮著。見過了豐水期的黃果樹和虎跳峽,自以為水之渾雄壯美已無出其右者,到了壺口瀑布面前,才真切感受到水之震撼人心、攝人魂魄的極至是怎麼樣的。壺口瀑布有黃果樹瀑布萬丈水幕從天而降的壯觀,有虎跳峽之水千軍萬馬橫衝直撞勢不可擋的凶猛。也許世上美的東西都蘊藏著巨大的危險,但它無比的吸引力讓人們還是情不自禁的想去靠近它,我踩著覆蓋薄薄的滑泥濕沙的岩石,鑽過隔離的鐵絲,只為了更近距離的感受我心中的美,即使就是幾步的距離。其實瀑布的底下完全是被洶湧澎湃的水流激起的水霧所遮蓋,我根本看不到什麼,而水汽偕風陣陣襲來,夾雜著黃河那少不了的細沙,與小雨無異,早就把我的衣服、頭發、臉孔打濕了,而我卻還不想離開。水霧中,我還有幸留意到了一道小小的彩虹。雖然很小,也很低,但在這樣的天氣下,我已經滿足了,也許還要感謝我的細心和耐心呢!
壺口,顧名思義,漫漫的黃河水來到這裡,河床突然極度收縮,就像一個水壺倒著放一樣,水流的集中量可想而知,而壺口瀑布就像天上一個人拿著個永遠也有倒不完的滔滔洪水的水壺,不停地往下倒,傾盆而下的河水又向一群受到驚嚇的獸類在作忘命式的狂奔。壺口以下的黃河河床,歷經河水萬千年的衝刷,已經從地面深陷進去,兩岸的泥土俱已被衝的一干二淨,剩下來的是如犬牙交互般兩相對望的怪石,岩石層層相疊,明顯易辨,就如一張千層餅被從中間剝開為兩半,強行分開一樣,而河水就從中間急衝而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像征,是我們的母親河,是魂魄,如果說那長流不息的河水就是那流淌著的血液,那麼那兩岸的嶙峋硬石必是錚錚鐵骨了!
壺口以上的黃河,河水沿著山谷中的開闊地漫漫而來,山谷兩邊崇山對峙,光禿無綠,向前望去,盡頭處只見兩山之間天開一線,是盡頭,又不見盡頭,更不知是天還是地,那是黃河水的來處,難怪前人驚呼,黃河之水天上來!午後的黃河邊,偌大的谷地上見不到幾個人影,天空是陰霾的,沉沉的就壓在頭頂上,從山縫中迎面刮過來的風越來越烈,山峰天空接處一片模糊,地平線已不知在何方,感覺中天地已渾然一體。默默站在黃河邊,身處曠野中,眼前水霧迷蒙,看著這天上來水,耳聽其咆哮聲,頓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感,人宛如處身天地初開之境,心仿佛也回到最原始的狀態,或迷茫,或感懷,抑或心海中只是一片空明,也許就想只坐在岸邊發呆,細心聆聽黃河千百年不停的歌唱或怒吼!
回程的時候,到了山上,天空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司機特地在山上停車讓我們下來給紅葉拍照,可惜停車的地方不大好取景,沒特別收獲,山上特有的冷颼颼的寒風卻讓我感受到那份徹體的寒意。轉過一個山彎,有一觀景小亭佇立在一個外凸的山頭上,正有游客下車取景。轉眼間,車子已經又過了幾個山頭,回頭遠眺小亭,在萬紫千紅中巍然獨立,韻味無窮,很快,亭子就成了一個小點了,真乃輕舟已過萬重山也!
那晚回廣州的車是十二點開,晚上這麼長的侯車時間是個問題,那晚上本來想去附近找一家正規的電影院消磨時間,但走了好遠都沒找到,最後是在侯車室裡看《足球》報加打瞌睡度過的。
附:壺口一日游145元,只包車費。本來聽網上朋友介紹只要135元,還可以講價到最低100元的,但看到去的人那麼少,都怕他們不去,把講價的想法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