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白金島游記之四:天堂裡的四天-中

作者: 小胖胖蛇1

導讀由於篇幅所限,其它照片可在我的空間查看http://110756084.qzone.***/ 白金島的清晨,如果不靠在露台的躺椅上看日出,赤腳到島上的椰林小路中散散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這裡你能看到白金島上各種奇怪的生物。大大小小的寄居蟹在沙地上爬來爬去,一旦有人靠近,它們就會立刻躲進殼裡面去,但是你如果把它頭朝下捉在手裡,摒住呼吸,慢慢地它就會小心翼翼地把紅色的尖腦 ...

由於篇幅所限,其它照片可在我的空間查看http://110756084.qzone.***/

白金島的清晨,如果不靠在露台的躺椅上看日出,赤腳到島上的椰林小路中散散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這裡你能看到白金島上各種奇怪的生物。大大小小的寄居蟹在沙地上爬來爬去,一旦有人靠近,它們就會立刻躲進殼裡面去,但是你如果把它頭朝下捉在手裡,摒住呼吸,慢慢地它就會小心翼翼地把紅色的尖腦袋探出來。半尺來長的紅綠色的小蜥蜴會突然蹦出來嚇你一跳,但當你想看清它的模樣時,它卻又飛快地竄上樹,消失了蹤跡。幾個老外在一棵椰樹下指指點點,順著他們的目光,發現有一只像猴子一樣的奇怪動物倒掛在樹梢,通過照相機的長焦鏡頭仔細分辨,原來它就是在天空中滑翔的那種大型的蝙蝠。路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開得正艷,淡淡的花香裡夾雜著海的氣息,沁人心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吧!





受到那些旅游雜志的蠱惑,面對著大海做個SPA是LP長久以來的心願。白金島上的SPA館叫Coconut,建在島上觀浪最佳的那片沙灘上。白金島不像泰姬珍品島那樣以SPA出名,這裡沒有LP一直向往的泰式,挑來挑去還是選擇了中式推拿。給我們做推拿的是一對中國夫妻,男的來自福建,女的來自湖南。男的給我做,女的給LP做。推拿師傅的手勢很不錯,據他說是中醫學院科班出身。他也很能侃,邊做邊聊,倒是了解了不少馬爾代夫的風土人情。



原來馬爾代夫的服務生也分三六九等。第一等是當地的馬累人,基本上能收到小費的肥差都給他們占了。馬累人是出奇的懶散,一天要吃六餐,而且一到吃飯時間,哪怕有天大的事也會扔在一邊。他們這麼有恃無恐的原因就是:馬爾代夫政府規定在其境內開業的酒店必須用51[%]的當地人,而且一經錄用,不得辭退。終於明白今天上午叫的那個冰桶為什麼要2個小時才能送到了。第二等是斯裡蘭卡人和印度人,大都是做餐廳服務生的,除了鐵飯碗和小費,其它待遇和馬累人差不多。第三等是孟加拉國人,待遇很差,每個月只有區區100美金,干得是掃沙灘、撈水草的髒活累活,住的是十幾個人擠在一起的水泥房子。



白金島是有名的衝浪聖地,每年7、8月份浪最大的時候,世界各地的衝浪好手都來到這裡,經常一住就是一個多月。他們每天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浪的大小,浪大馬上帶上衝浪板入海,浪小的話今天就沒事了,躺在沙灘上曬曬太陽喝喝啤酒。這樣的生活,真是令人神往!可惜現在已經是12月份了,浪太小,已經沒有人再下海衝浪,從海灘上的那個衝浪俱樂部旁經過,只能看到那一排花花綠綠的衝浪板孤零零地立在那裡。



推拿師把全身的筋骨弄得十分舒坦,海浪聲也有催眠的作用,慢慢地朦朦朧朧起來。做了個夢,站在一快巨大無比的衝浪板上衝浪,周圍是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小衝浪板,做著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動作。正爽著呢,滿頭大汗的推拿師把我推醒,看著他們兩夫妻氣喘吁吁的樣子,才明白正宗的推拿是很費體力的。這對夫妻的人很好,臨走還送了一包新鮮的花瓣給LP,洗個花瓣浴對LP來說是個意外之喜。





在白金島上每天都能看到壯麗的落日,但是在落日餐廳旁看落日最美。夕陽如火,彤雲滿天。遠處的海面上有漁船在游弋,近處的海灘上有抓魚的大鳥在散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的名句用在這裡也很貼切。情侶們坐在沙灘上,任由潮水輕輕地拍打著他們的腳底,他們依偎著,看著太陽慢慢地從金黃色變成了血紅色,然後緩緩地從海平面上落了下去。當最後一縷霞光從天際消失時,落日餐廳裡的燈火已經燦爛地亮了起來,白金島的夜並不寂寞。





游記之一:出發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30-r1324210-detail.html
游記之二:途中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30-r1324211-journals.html
游記之三:天堂上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30-r1324213-journals.html
游記之四:天堂中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30-r1324216-journals.html
游記之五:天堂下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30-r1324220-journals.html


精選遊記: 馬爾代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