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二日自助游(第二天)

作者: 得意地笑

導讀一夜無夢,我們在晨曦中迎來了蘇州的早晨。自助游的好處就是隨性隨意,你可以選擇睡到自然醒,而沒有任何的約束。8點30起床,洗漱完畢。9點准時退房,把包寄在如家後,我們開始了又一天的旅程。 首先,自然是品嘗富有蘇州特色的早餐。從酒店步行10分鐘,我們來到了位於臨頓路溫家岸12號的“啞巴生煎”。這裡號稱是蘇州最好的生煎。其實,在我看來,應該是最有蘇 ...

一夜無夢,我們在晨曦中迎來了蘇州的早晨。自助游的好處就是隨性隨意,你可以選擇睡到自然醒,而沒有任何的約束。8點30起床,洗漱完畢。9點准時退房,把包寄在如家後,我們開始了又一天的旅程。

首先,自然是品嘗富有蘇州特色的早餐。從酒店步行10分鐘,我們來到了位於臨頓路溫家岸12號的“啞巴生煎”。這裡號稱是蘇州最好的生煎。其實,在我看來,應該是最有蘇州特色的生煎才對。這裡的生煎顛覆了上海人對於生煎的傳統觀念,它的與眾不同在於它多汁又鮮甜的餡料。如果你不喜歡吃甜的,估計就不會選擇這裡。而這甜甜的味道正合我和妻子的口味。我們要了一份生煎,8元/8個。湯是免費的,放在一個水壺裡面,純自助。你可以撒上些蔥花,配上生煎一起吃,味道還不錯。2個人分食8個生煎,當然不管飽。因為我們還為今天的早餐預留了下一個節目-陸長興的面。

吃完生煎,沿著臨頓路再往前行,長發大廈對面的公交站,我和妻子乘上204路,坐6站至葑門站下車,葑門路安利橋496號就是陸長興面館的所在了。別看門面舊舊的,一點也不起眼,陸長興可是蘇州當地人經常喜歡光顧的地方哦。傳統的蘇州紅湯面加上細細的面條,久放而不爛,再加上貼心的價格,實在是自助驢友品嘗蘇州特色早餐的不二選擇。妻子點了特色爆鱔面,我則要了特色爆魚+燜肉的傳統組合,共計34元。這裡的面湯頭鮮美,面也筋到,而且每碗都分量十足,吃得我和妻子都直打飽嗝。

吃飽喝足之後,我們開始盤算著去哪兒逛逛。定慧寺雙塔是我一直想去拜訪的一個歷史遺跡,雖然它在蘇州算是冷門,但在我看來卻是真正的古跡、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還是乘坐204路公交車返程,在雙塔站下車,雙塔所在的定慧寺巷便盡在眼前了。走進充滿歷史的定慧寺巷,遠遠地你就可以看見雙塔,從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開始,它們已經佇立在那兒超過千年了。買了8元/張的門票,我和妻子步入其中開始了參觀。相對於游人如織的蘇州園林來,這兒顯得有些冷冷清清。歡迎我們的只有院落中盛開的月季花。穿過小院,前面便是雙塔的所在了。雙塔的前方樹立著的是羅漢院石柱的遺跡。羅漢院興建於唐鹹通二年(811),原名般若院,五代吳越時改稱羅漢院,毀於清鹹豐年間的戰火。如今寺毀塔存,滿目的蒼涼,讓人不禁感嘆歷史的無情。但慶幸的是,宋代的兩座磚塔卻存留至今,供後人瞻仰。同時,它們也是一段關於太平天國歷史的見證。公元1863年,著名的“蘇州殺降事件”就發生在這個只有足球場大的院落之中。當時,在淮軍統帥李鴻章的授意下,至少有三萬投降的太平軍將士在這裡橫遭殺戮。佛門聖地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人間慘劇。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作為後人的我們回到這裡,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歷史的沉重、戰爭的無情。能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真是倍感幸福。

正准備離開雙塔,在外邊的小院中,我們偶然發現了一只可愛的鷯哥。妻子饒有興致地逗弄起了它來,而小家伙也頗有靈氣地回應:“你好,恭喜發財!”逗得我們直笑。兩個蘇州當地的阿姨也過來湊熱鬧,和我們攀談起來。她們熱心地指點我們平江路的所在。臨走的時候,鷯哥還善解人意地說“再見”,惹得大家一步三回頭,久久不舍離開。

告別了雙塔,和歷史的沉重說拜拜,我和妻子步行大約10分鐘的樣子,穿過干將東路,便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平江路歷史文化一條街。街道的盡頭是一座碑亭,亭中的石碑上刻著八百年前南宋時平江路的布局圖-平江圖。據說,平江路歷經近千年的變遷,其街道的布局與古時相差無幾,堪稱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

平江路依河而建,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的小街。街道的兩邊布滿了各式客棧、茶坊和商店,古典中透著現代的氣息,是休閑游玩的好去處。河道上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各式石橋,有些還是宋朝修建的,皆是古跡。我和妻子踏著青石板、沿平江路一路閑逛,忽然發現路邊一家手工冰激凌店。店鋪的門面很小,但布置得體,氛圍似乎不錯。小小的店鋪,也很貼合它的名字“螺殼手工冰激凌店”-“螺絲殼裡做道場”嘛。中午時分,室外艷陽高照,我們一邊想找個地方納涼,一邊懷著好奇心走了進去。接待我們的是一對青年男女,感覺上是情侶。小姑娘向妻子推薦了桂花酸奶和酒釀風味的冰激凌,共計33元,價格算是公道。於是,我們用親民的價格換了一次小資的體驗。小店的裡面也如同店面一般,布置得頗有特色,看上去時尚而溫馨。感覺得出,女主人是花了一番心思來布置的。暫別門外的驕陽,我和妻子面對面坐在沙發上,聽著音樂、吹著空調、吃著手工冰激凌,別提多愜意了。冰激凌的味道不錯。臨走時,妻子還不忘把自己的感受用貼紙粘在了留言牆上。希望我們有朝一日回來的時候,可以懷舊玩味一番。

出得小店往北,是一條小巷,名曰“張家巷”。小巷本身並不起眼,但在我看來,卻是游歷蘇州必不可少的一站。皆因為小巷上的兩家博物館-蘇州評彈博物館和蘇州昆曲博物館。體驗純粹的蘇州味道,怎麼能少了當地的戲曲呢?今天是周日,兩家博物館皆有公益演出。我其實都想去,但無奈時間有限,只能忍痛割愛,先挑了評彈。“吳苑深處”書場就隱藏在蘇州評彈博物館內,每天的13點30分有公益場演出。僅需每人5元的茶水費,你就可以翹上二郎腿,在裡面泡上2個多小時,喝著小茶、聽著富有蘇州風味的彈詞開篇。台上是繪聲繪色、用純正蘇州話演繹的評彈演員,台下則是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發笑的觀眾。整場演出,你的耳朵裡充斥著糯糯的吳儂軟語,這是何等的享受。直到演員的嘴裡蹦出那句“且聽下回分解”的時候,才把我和妻子從“真假駙馬”的故事裡拉回了現實之中。對於這次聽評彈的經歷,我倆的感受相同,就一個字“值”。

離開評彈博物館,我和妻子順道參觀了隔壁的蘇州昆曲博物館。昆曲博物館原是全晉會館,由清光緒年間山西寓蘇商人集資興建,是蘇州歷史上100多所會館、公所中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裡面有座大戲台,圓形的拱頂,大紅底色,鑲黑泳金,頂壁花板雕刻精巧,堪稱整個建築的精華所在。可惜,周日14:00開始的昆曲表演此時已經散場,只能留待下次啦。

告別昆曲博物館,時間尚早。我和妻子又在平江路上的“品芳茶室”小憩了一番,點了茶水和點心,共計70多元。小店的環境不錯,可惜東西不怎麼好吃,唯一出彩的是“桂花雞頭米”。盡管如此,在一個初夏的下午,慵懶地坐在茶室裡面發發呆,看看平江路上來來往往的人流,享受一種閑適的感覺,還是不錯的選擇。

閑坐休息後,是時候和蘇州說再見了。我和妻子離開茶室,沿平江路步行大約15分鐘的樣子,回到了如家酒店拙政園店,拿上行李,乘坐游5路直奔火車站。

2011年5月8日下午18點35分,我們乘坐的D5473次列車緩緩啟動,向著上海的方向駛去。

兩天的蘇州之行,短暫而又豐富,濃濃的蘇州味,把我們所有的感官都調動了起來。我想說,我愛蘇州,我還會再回來!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