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揚州

作者: 懷周

導讀  神往揚州,緣自對紅樓夢的愛。林黛玉的故鄉,該是怎樣的充滿詩情畫意。煙花三月,終於踏上南行的列車,一了多年的夙願。 揚州比想像中整潔、秩序,整座城市透著水靈。邗溝、運河、漕河、護城河、小秦淮河穿流其間,滿目是怒放的梅花,飄揚的柳絮(煙花),爭奇鬥艷的瓊花與繡球。漫步運河兩岸,次第出現的邗溝大王廟、東關古渡、普哈丁墓、康山文化園、鈔 ...

  神往揚州,緣自對紅樓夢的愛。林黛玉的故鄉,該是怎樣的充滿詩情畫意。煙花三月,終於踏上南行的列車,一了多年的夙願。

揚州比想像中整潔、秩序,整座城市透著水靈。邗溝、運河、漕河、護城河、小秦淮河穿流其間,滿目是怒放的梅花,飄揚的柳絮(煙花),爭奇鬥艷的瓊花與繡球。漫步運河兩岸,次第出現的邗溝大王廟、東關古渡、普哈丁墓、康山文化園、鈔關、廣陵驛故址、文峰塔,向你講述著古城2500年的歷史興衰。

古城街巷

揚州不是一個走馬觀花就能品味的城市。領略揚州,不能不走進它的老城街巷。揚州是巷城,巷狹而長,星羅棋布。巷名充滿詩意與文化:小可以、大可以、小流芳、大流芳、正誼、忠恕。踏著青石板路,在小巷中穿行,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眼前掠過的是數不清的會館、名園、鹽商故居、祠堂、寺廟、道觀、古井。。。。。。古城保存完好如揚州者的確少見。

相較游人如織、商業化濃厚的雙東街,我更喜歡南城丁家灣、引市街一帶的寧靜。這是一片原汁原味的古建築群,巷道中闃無游人,間或有行進中的電動車需要躲讓。徜徉其間,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古跡多是斷壁殘垣,但揚州的旅游文化做的著實出色,即便是不很入勝的景物,也必用醒目的石牌標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用擔心會走錯路,揚州人的熱情無以復加,每次問詢必會得到滿意的答復,甚至在你已經走開了,他(她)還在身後口手並用的指點著。揚州人稱“走”為“跑”,“不准、不許”為“不好”。我兩次到大樹巷內的清光緒兩江總督周馥的故居小盤谷,都被門衛以“這裡現在是私人會所,有重要客人要來,在整修,不好進”為由拒之門外,留下遺憾。

不經意間,我游走到一處標識為“螺絲結頂”的地方,第一感覺是名字好怪,接著看石牌:“地在缺口門內。《揚州畫舫錄》雲系浴池之名。取巷形曲折回環,如螺獅殼之旋紋,浴池適當頂端,故名。或雲形其水沸成渦之狀。民間又有一說雲,明末清兵入關屠揚州城,此地累屍積頂,因此訛稱‘螺絲結頂’”,不禁打個冷戰,看看四周無人,就快速離開了。《揚州畫舫錄》的作者李鬥是清代人,所以我更相信民間的說法,況且那個地方,也不像有過浴池的樣子。遙想當年史可法抗清,清兵在迷宮般的巷道中遭到揚州市民的痛擊,優勢全無,損失慘重,終至惱羞成怒,導致後來的“揚州十日”。於是我又來到小秦淮河畔的小東門,明史載“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參將擁可法出小東門,遂被執”,憑吊正氣凜然、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後來又到梅花嶺下的史可法紀念館,參拜了史公祠堂和衣冠塚。

揚州的街景也與別處不同。我入住的莫泰168文昌閣店在汶河北路,南行幾十米,右轉是四望亭路,建於南宋的四望亭座落在兩路交會處,據說太平軍攻占揚州時,曾作為瞭望哨觀察清軍動靜。繼續南行,接近文昌中路時,遠遠望見一座形似天壇祈年殿的八角閣樓矗立在街心廣場,這就是明代建築文昌閣。閣四周被擺放的鮮花包圍著,夜晚閣上彩燈光芒四射,閣外環島車水馬龍,頗為壯觀。閣西不遠處的道路中央,挺立著一棵呈“V”字形的千年古銀杏樹——揚州市樹的代表。樹前方二十米,屹立著一座不顯眼的唐代石塔。石塔附近為古木蘭院遺址,這裡流傳著唐代王播“飯後鐘”和宋代蘇軾“石塔寺詩”的故事。

莫泰旅館右轉是駝嶺巷,在西去揚州八怪紀念館的路上,偶然間看到一座老宅門前的高台右側,站立著一棵千年古槐樹。定睛看標示,原來是“南柯一夢”故事中的那棵樹,南柯太守做夢的地方,真是個意外的驚喜。老槐樹高數丈,樹干中空、只剩半圈樹皮,樹枝枯槁無綠葉。但本地人告訴我,古槐樹到7、8月時,仍然會枝葉茂盛,郁郁蔥蔥。

街巷中隨處可見的還有棋牌室。退休的老人們在這裡消磨著時光,或許他們正在以這樣的休閑方式漸漸取代以往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