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滇西古城。最早得知這個城市,不是學校,也不是父輩,而是金庸小書“射雕英雄傳”,後來還看了“天龍八部”等,算起來大概有27年了,從此,大理成了我心目中此生必去的地方。
第一次入滇是1987年2月底,那次還是特意去昆明旅游的,當時麗江的知名度遠遠不如大理,但礙於交通的原因,那次沒有去大理,更枉說麗江了,還不知道瀘沽湖的存在呢!
2009年春節前,第一次由四川經瀘沽湖入滇,特意去了名聞國內的艷遇之都——麗江,但因在網上看驢友們的游記中對大理的評價很一般,自認沒有從眾心理的我還是沒有脫俗,沒有繼續前往大理,而是按既定方案,北上香格裡拉,然後是稻城亞丁,再返回成都。
雖然和大理失之交臂,但是心裡還是想去的,可能是性格使然,從來就不會輕信別人所說,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2011年5月26日,上午離開麗江駕車前往大理,達到大理古城前,先游覽了離古城約35公裡的雙郎鎮。洱海呈狹長形,南北寬42.58公裡,東西最寬9公裡,背靠蒼山,面向團山。不同的是蒼山的植被非常茂盛,而團山的植被則顯稀落,部分都成了脫山。而最富盛名的崇聖寺三塔就位於蒼山腳下,三面被茂盛的樹林所環抱。
雙郎鎮位於洱海的東岸,和西岸的喜洲古鎮隔海相望。雙郎的民房沿海而建,依次往內陸方向延伸,鎮上的主要道路可以通行小車,但次要的部分小巷,可能兩人並行時,都要側身想讓。
沿海的走廊裡,擺放著幾個小攤,專營海鮮燒烤,經營者都是當地的白族婦女,價格比四川西昌還便宜很多,但事後聽說我們吃得魚並不是洱海的,都是魚塘運來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價格也沒有優勢可言了,西昌的魚畢竟都是邛海的,船夫劃船時我們都能見到劃槳碰過魚呢!
雲南的旅游資源其實遠不如四川的豐富,但是因開發早,亂開發,感覺知名度還高於四川,比如瀘沽湖吧,四川雖然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但很多旅客都以為是雲南的。
相比屬於雲南的瀘沽湖沿岸,大理洱海沿海似乎更亂,很多民居已經是和海面零距離了,按理洱海屬於公共資源,四周都因預留地方供游人觀賞的,不知為何變成這樣?
當然,這裡的景色還是非常不錯的,藍天白雲映照下的洱海,更顯迷人。按面積說只能是個湖,卻被稱之為海,要說這洱海天氣,還真有點像海的感覺,白天還是藍天白雲,陽光普照,到了午夜時分,竟然出現閃電,緊接著又下大雨,神奇的是第二天的早6點鐘,竟然天氣已經轉好,令我幻想著有可能拍到日出。盡管因雲層太低,日出沒有拍成,但到了09:00過後,天氣已經完全晴朗。
到了大理,除了洱海,我最想看的就是古城,當天晚上就去了,雖然和麗江一樣稱為古城,但是今天的麗江古城早已沒有了往日的祥和與寧靜,白天是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購物面對的是同為省外的老板們,晚上的酒吧街附近,即使站在酒吧外面,都能聽到那震耳欲聾的音樂聲,在這樣的氛圍下,除了制造人心的躁動,真不知有多少人,還能保持心境的平和?
而大理古城則不同,夜幕下的人民東路,部分酒吧已經把桌子都擺放在門口,幾乎座無虛席,並且沒有嘈雜的音樂聲,而幾家播放音樂的酒吧,明顯的人丁稀少。
晚上除了感覺酒吧多之外,就是翡翠商鋪了,但咱不懂翡翠,所以看都不看,以我的經驗,如果購買,十有八九將上當受騙。
第二天即5月27日,離開大理前,有去了趟古城,白天光線好,發現這裡的民宅,很多都是以前保存下來的,並且還有很多白族居民依然在這裡居住。
早餐也極其豐富,以雲南特色為主,什麼雲南十八怪、騰衝洱絲、米線和杭州小籠包等,應有盡有。當地的牛肉可能不錯,有很多商鋪是專售牛肉的,生意看來都不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盡管時間還尚早,但很多游客已經開始陸續到來,不喜歡趁熱鬧的我,趁勢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