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歧途

作者: 學習游

導讀誤入歧途 周六,女兒去上課。閑來無事,便和愛人決定去爬山。 坡峰嶺是周口店黃山店村附近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青石鋪成的上山小路,干淨、規整、平緩,很適合登爬健身。上次去趕上下雨,打傘爬山。爬了一半,褲子和鞋都濕透了,只得返回。這次計劃沿石階走一圈,舒舒心便回。本該是一次輕松的旅程,沒想到卻誤入了歧途。 一路春風習習,也不覺得熱,和愛人邊 ...

誤入歧途

周六,女兒去上課。閑來無事,便和愛人決定去爬山。

坡峰嶺是周口店黃山店村附近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青石鋪成的上山小路,干淨、規整、平緩,很適合登爬健身。上次去趕上下雨,打傘爬山。爬了一半,褲子和鞋都濕透了,只得返回。這次計劃沿石階走一圈,舒舒心便回。本該是一次輕松的旅程,沒想到卻誤入了歧途。

一路春風習習,也不覺得熱,和愛人邊走邊聊,不覺已到山頂。山頂有奇特的巨岩和石洞,盤桓一會兒,偶見旁邊一小路通向山後,路口立一大塊提示牌,寫有“危險"、"止步”等字樣。好奇心頓起,繞牌而過,見幾名修路的村民正在休息,便上前搭訕。

“您挖的這是什麼呀?”

“這叫白芨,是藥材。”

“山上藥材多嗎?”

“不少。”

“我們不認識,長什麼樣兒?”

村民熱情的找來一根細長綠葉的植物舉到我們面前,“發現這個樣子的,就往下挖,下面的根就是柴胡了”

“聽說這裡有李蓮英廟?”

“有,沿路往前走,在下面山溝裡。”

按照村民的指點,未加考慮,便繼續向前了。同行的還有另外一家人(兩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一個五歲的男孩)。

後山荊棘密布,灌木叢生。村民說的所謂的“路”,不過是他們用砍刀砍斷荊棘,臨時開出的一條小道。開始十來米的一段還可以,有一些刨出來的土坎腳窩,再往前行,“路”便不清晰了,只有刀斧砍過的痕跡,標志著“路”還在延伸。趕快勸那一家子老少不要再往前,原路返回。可那老人好像比我們興致還高,執意要找到李蓮英廟,拽著他的小孫子繼續前行。

開始一段,雖然路途坎坷,但一干人馬邊走邊玩,到也輕松。愛人舉著棵“仙草”,到處尋找草藥,不知名的野果也敢償上一償。

繼續前行,隨著溝壑漸深,叢林漸密,不一會兒,便已辨不清來程和方向。一小時過去了,看不到盡頭;兩小時過去,依然在叢林中摸索。不容置疑,我們已經完全置身於荒山野嶺之中了。

真正的走進荒野,人們忽然感到了探險的情趣與韻味,旅途新奇無比。平時不愛爬山的愛人一直衝在最前面,披荊斬棘。那家老小一路摸爬滾打,險要處相互攙扶,竟也開心。我在磕磕絆絆中,還能時而掏出手機錄上一段艱辛的旅程。

“路”越走越不成樣子,最後已是無路可走,只能分開四下探路,探明方向再前行。而我已經不敢走得太快,只能走在最後,同老頭一起幫助小孩兒跨過一道道險阻。繼續走,回頭已不可能,只有前行,前行......

六個小時跋涉後,終於走到了谷底,尋得一條出山的路。

就這樣,本來計劃好的簡單規範之旅,轉瞬間卻化作了一次驚險的荒野之行。隨之便有了這一份難得的感受。

在荒野掙扎中,早已無暇顧及身邊的風景,也未尋到古跡,卻收獲了久違的驚險與刺激,還有大把的號稱藥材的植物根莖和野蒜山杏。

同行人素不相識,荒野中的話題隨意輕松。不用察言觀色、謹慎小心,也不用口是心非、恭迎奉承,從海南聊到狼崖山,從山西說到內蒙,旅途中人談的全是“旅途...”

誤入歧途的感覺真好!

好久沒有這種隨心肆意的感覺了。

人到中年後,自感參透世事,從前的風發意氣,天馬行空早已不見蹤影,每每總是循規蹈矩,不出方圓,小心尋找平和安定。然而此行後,卻有了新的感悟——人生原可入歧途。

人生旅途慢慢,且多歧路。規規矩矩,安安穩穩,固然可取,但不免單調。不時尋一小路走走,無方,無向,無顧,無忌,心思隨著腳步,任意前行。荊棘刺痛了也不抱怨,溝坎絆倒了也不生氣,無風景沒關系,一身灰土也開心。就這樣走走,只是別忘了回家的路。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