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賽納河 心享巴黎城
旅游的魅力,在於發現,更在於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享受。
不幸的是,城市化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同樣的上海、東京:或許語言不同,或許上海的金茂大廈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樣子不同,但是城市,就是將積木般的高樓用堵塞的道路來分隔 – 就是上帝也會遺憾自己乏力的變化,更何況是凡夫俗子的建築師,但是巴黎不是。。。
在城市中,在匆忙趕路的人流中,我們看到的是相似,驚人的相似 – 城市的人們已經沒有時間考慮美食、注重優雅了,掙錢和事業成功是拴在我們額頭的那根胡蘿蔔,而老板的呵斥和時間表則是抽在城市人屁股上的那根鞭子。。。可是巴黎人不是,從來都不是。。。
所以,有的城市,我們去旅游的目的不是城市本身,我們是去購物,我們是去郊外的萬裡長城,但是巴黎不是,巴黎如同一位風姿綽約的美女,不用裝飾、不用濃妝,由內而外的魅力,絲絲縷縷,延綿不斷。。。行走在巴黎,輾轉回復,眼中美景處處,而賽納河如同系在美女腰間的那根魔腰帶,將嫵媚不經意間揮灑自如,高傲中盡顯自信,在巴黎,時間是旅游者的最大的敵人 – 沒有人在離開時,不帶著戀戀不舍;沒有人可以說,巴黎不再是我的旅游目的的了。。。
我就是這樣:從90年代開始,我來到巴黎有2-3次了,但是直至2011年的巴黎之行結束,我依然對自己說:巴黎,我,還會回來的。。。
-------------------------------------------------------
5月4日晚上,從上海浦東機場飛法國巴黎,可能是晚上的緣故, 從家到浦東機場,路上只用了40分鐘,安檢後來到Air France的Lounge,又吃了一些小零食、喝了點紅酒,環顧四周,大多是老外,在一個小包間裡,四個人在打牌 – 中國人在哪裡都喜歡的娛樂活動。
坐在寬大舒適的商務艙,飛了將近12個小時,沒有覺得很累,法航的位子可以放倒到接近180度,同時還有豐盛的晚餐,有鵝肝、紅酒等, 吃了睡,睡醒了再吃頓早餐,在當地時間凌晨5點多終於抵達法國巴黎機場。。。
讓我們第一次領教到當地的物價是出租車的費用,從機場到12區的Novotel,靠近裡昂火車站 (GARE DE LYON),將近25公裡的車程,我們花費了70歐,那可是700元人民幣呀!
巴黎的市區呈橢圓形,從西南方向流入市區的塞納河,以一個漂亮的半弧形將這顆平躺的“鴨蛋”分為北部的2/3,和南部的1/3後,向東南方向流出。整個市區以羅浮宮為中心起點,作為1區,以順時針向外圍同心圓劃圈,將巴黎分為20個區。
巴黎人將塞納河的北邊稱為“右岸”,右岸將1,3,4區的羅浮宮、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巴士底廣場和8區的凱旋門、大小皇宮、協和廣場盡收囊中,是法國政治中心和上流社會的標志;而塞納河的南邊則稱為“左岸”,有巴黎的像征-艾菲爾鐵塔、供奉拿破侖棺木的榮軍院,還有奧賽博物館等,一般稱為法國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像征。其實走在賽納河兩岸,已經感覺不出左岸和右岸的區別,昔日右岸的皇宮禁地,現在是人頭如織的博物館,而街頭藝人的悠揚樂曲也縈繞在塞納河的兩岸,讓游人感覺漫步在賽納河岸,如同沐浴在藝術的殿堂中,心靈在洗滌中得到升華。
由於Novotel的入住時間是中午12 點,我們三人寄存好行李,開始了巴黎的第一次游程。拿張地圖,目標巴士底廣場!巴黎有3-4條敞篷巴士路線,最少費用好像是20歐一人,隨上隨下,非常方便。如果游人有足夠時間,可以將這四條線分別坐一坐,到每個景點下來,這樣理論上可以將市區的所有景點都可以參觀一遍,為何說是理論上呢?因為不管是羅浮宮還是巴黎聖母院,都是要排隊的,當然如果你選擇在外面拍照,也是另外一種享受,因為宏偉的羅浮宮等建築,本身就是Kill z照片的素材。但是有誰可以放縱自己買了機票,飛來巴黎,只是拍外景照,而不進去親眼目睹勝利女神、蒙娜麗莎呢?就算自己甘心,回去了也無法和江東父老交待呀,於是大家開始排隊了。。。
------------------------------------------------------------
出來Novotel,左手是GARE DE LYON,偷個懶,貼一段Wiki的介紹:
Paris Lyon (or Gare de Lyon) is one of the six large railway termini in Paris, France. It is the northern terminus of the Paris–Marseille railway. It is named after the city of Lyon, a stop for many long-distance trains departing here, most en route to the south of France. In general the station's SNCF services run to the south and east of France. The station also hosts regional trains and the RER. It is served by the Gare de Lyon metro station. The station is located in the XIIe arrondissement,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river Seine, east of Paris.
The station was built for the World Exposition of 1900. On multiple levels, it is considered a classic example of the architecture of its time. Most notable is the large clock tower atop one corner of the station, similar in style to the clock tow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Houses of Parliament, home to Big Ben.
The station houses the Le Train Bleu restaurant, which has served drinks and meals to travellers and other guests since 1901 in an ornately-decorated setting.
On 27 June 1988, a runaway train crashed into a stationary rush-hour train, killing 56 people and injuring a further 55.
The station was comically featured in Mr. Bean's Holiday starring Rowan Atkinson.
(沒空翻譯,你自個看吧)
步行十分鐘左右,來到了巴士底廣場,中心有個紀念碑,環顧四周,咋沒有傳說中的巴士底監獄呢?旁邊有個高大的建築,好像不太像監獄,而且比較新,LF說這就是監獄改造的,可是一位行人告訴我們,這是巴士底歌劇院,而監獄,早在大革命時期,就被熱血沸額的革命群眾給拆掉了,這事和我們的文化大革命有得一比:只要是群眾運動,那就往往會失去理智,群體影響的結果就是“犯罪心理”的膨脹,以前一個人不敢做的事,混雜在人群中,我們大家一起做:燒汽車、拆房子、侮辱婦女等等,屢見不鮮,人類的劣根性在群眾運動中暴露無遺。
看著地圖,我們沿著巴士觀光線的路線,穿大街,走小巷,經過了:
1) PLACE DES VOSGES (The Place des Vosges (French pronunciation: [plas də voːʒ]) is the oldest planned square in Paris. It is located in the Marais district, and it straddles the dividing-line between the 3rd and 4th arrondissements of Paris. Originally known as the Place Royale, the Place des Vosges was built by Henri IV from 1605 to 1612. A true square (140 m x 140 m), it embodied the first European program of royal city planning. It was built on the site of the Hôtel des Tournelles and its gardens: at a tournament at the Tournelles, a royal residence, Henri II was wounded and died. Catherine de Medicis had the Gothic pile demolished, and she removed to the Louvre.),
2) RUE DE RIVOLI (Rue de Rivoli (French pronunciation: [ʁy də ʁivɔli])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treets of Paris, a commercial street whose shops include the most fashionable names in the world. It bears the name of Napoleon's early victory against the Austrian army, at the battle of Rivoli, fought January 14 and 15, 1797. The rue de Rivoli marked a transitional compromise between an urbanism of prestige monuments and aristocratic squares, and the forms of modern town planning by official regulation.),
3) MOTEL DE VILLE,
最後來到巴黎聖母院NOTRE DANE, 吃了來到巴黎的第一頓西餐:一塊碩大的牛排,好吃的薯條,沾著牛油,吃面包,喝著啤酒,看風景,真是愜意, 看到圖片上方那塊黃油大磚頭了嗎?老板很是大方。。。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大革命時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像而將它們搗毀。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巨大的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裡層越小。大門正中間是一幕“最後的審判”。
下午內部開會,准備明天的談判,出於保密考慮,此處省去中國漢字899個。。。
晚上來自印度的同事請客,這位哥哥在法國待了8年,包括在Insead商學院學習的時間,也有泡法國妹妹的經歷,最後抱得美人歸,娶了個法國老婆回了印度!他對巴黎很熟悉,於是他請我們吃西餐,法國大餐絕對是消磨時間的好辦法,一般大餐包括STARTER,MAIN COURSE, DESERTER, COFFEE, 在加上餐前的面包,啤酒,沒有兩個小時持不下來,雖然服務員上菜很慢,但是法國人很享受,我們說,如果在中國,顧客早就掀桌子了,“咋還不上菜呀!”LF在旁邊哈欠連天,都是時差在搗鬼!這頓飯,估計每個人沒有80歐,下不來,這還是在街邊的餐館吃飯,我想對於法國人來講,也就是一般消費吧,這麼貴!
在巴黎的第一天就這樣在美景和美食中,精彩地結束了。
雖然明天要談判,但是晚上睡得挺不錯了。。。
------------------------------------------------------------------
6號是星期五,開了一天會議,中午是對方請我們吃法國餐,我點的主菜是鱈魚,還有我愛吃的Fried chips。
從美國專程飛過來的全球業務總裁。上午10點趕到,下午2點就要離開,他給我說,“其實中午吃個盒飯就可以了。”我笑而不答,呵呵,我可不像你,這麼趕時間,法國大餐干嘛不享受!中午的陽光好烤人,將近2個小時在室外有點受不了,服務員將遮陽篷撐開來,我們和法國妹妹聊起了天。下午,接著開會。。。(此處省略1459個漢字)
傍晚,我們離開東南面的Novotel,入住香榭裡謝大街的Warwick酒店,坐Metro Line 1從George V站出來就到了,LF在電話裡問酒店Reception,是不是到George “Vee”下來?對方說,請到George “Five”下來,原來這裡的V是5的意思,大概是與喬治五世有關。
Check In 後,我們信步在寬120米的香街上,又吃了頓法國餐,我們三人點了個法國蝸牛作為前菜,17歐元,一起分享。真好吃,JL把蝸牛殼裡面的橄欖油搞得雪白桌子上一片狼藉,惹得旁邊老外竊笑。。。我和LF點了羊排做為主菜,JL點了鴨子,結果我們比較明智-羊排又嫩又香,鴨子又大又老,啃不動。又喝上一杯當地啤酒,每個人消費將近50歐,就算會議成功結束的慶功宴吧。。。
對於自己被別人攝入照片,女人的反應和男人確實不同:您看照片上的美女,很坦然面對我的鏡頭,可那男人,拼命向旁邊多,想從我的鏡頭裡躲開。。。有趣。
吃完大餐,漫步在香街上,兩邊都是豪華品牌,我們毫不所動,直奔凱旋門。
凱旋門:拿破侖為紀念奧斯特利茨戰爭的勝利而建立,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高48.8米,寬44.5米,厚22米,中心拱門寬14.6米。四面各有一門,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像,門內刻有跟隨拿破侖遠征的2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
凱旋門的正下方無名戰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紅色的墓志:“這裡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據說,墓中睡著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設有長明燈,我們還看到有人獻花,莊嚴而肅穆。 凱旋門外牆上刻有取材於1792~1815年間法國戰史的巨幅雕像。正面有四幅浮雕——《馬賽曲》、《勝利》、《抵抗》、《和平》
。。。。
--------------------------------------------------------------------
7號是周六,我們仨的目標是郊外的凡爾賽宮,早晨,酒店門口坐地鐵No1,在Concorde轉7號線,然後在Invalides轉C號線,終點就是Chateau De Versailles了。不要以為上面三個地名,一個是協和廣場,它西接香街,東連羅浮宮,南面過橋就是榮軍院,地名是Invalides,英文的名字是“Disables 殘疾人”所以這裡的前身是傷兵醫院,那最後一個長長的名字就是凡爾賽宮了。
凡爾賽宮Chateau de Versailles建於路易十四時代,1661年動土,1689年竣工,至今約有290年的歷史。全宮占地111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宮殿建築氣勢磅礡,布局嚴密、協調。
說到凡爾賽,不能不講Fontainebleau,中文翻譯為楓丹白露,一個非常雅致的名字,不是是哪位先人所翻,人才呀。就像香街翻譯成香榭麗舍大街一樣,你不由得佩服徐志摩哥哥的水平!
當年路易十四住在楓丹白露,有一天去參加財政大臣富凱的維康城堡落成典禮,其豪華和奢侈讓十四差點當場昏倒 – “今夜的國王不是我,而是富凱!”路易十四不是聖人,他做出了一般凡人在妒火中燒時該做的事情;而且路易十四不是一般的凡人,於是他做了一般凡人在報復時想做而沒有能力做的事情 – 將富凱大叔從維康城堡“請”到了監獄,同時決心要建造一座最豪華的宮殿 – 這就是凡爾賽宮,而維康城堡的設計師就是新宮殿不二的人選。
路易十四為了建造凡爾賽宮,花費國庫5%的收入,後來路易十五上台,國庫已經空了,路易十五又遇人不淑,情婦大肆揮霍,民不聊生。等到倒霉的路易十六接任,法國大革命開始了,在凡爾賽宮被憤怒的老百姓活捉,這正是:
貪念妒忌是禍根
魚肉百姓枉為王
父債子還是天理
可憐十六倒霉蛋
還好路易十六心態不錯,據說在上斷頭台前,還大吃一頓,蒙頭就睡,確是真男人呀。
可惜二戰時的法國人在希特勒面前就沒有這麼血性了。
凡爾賽包括 Versailles宮,用於王室居住、會議,Versailles 花園和公園包括Latona噴泉、四季噴泉、小樹林等,因為路易十四自詡為太陽神,於是Apollo的古典形像到處都有,居中的一條主道連接了Versailles宮和東北方的Palaces of Trianon, Marie-Antoinette's Estate,特裡亞儂宮和瑪麗安托納特園林,是路易十四及其皇室休憩的主要場所。整個凡爾賽的參觀由於其面積很大的緣故,沒有一個整天不可以窮盡,上一次來凡爾賽是團隊游,時間有限,只是走馬觀花看了Versailles宮,並在後面的水池邊照照相就離開了,像征著法國四條大河的四尊男青銅像和四條小河的四尊女青銅像猶在,可是時光已經飛馳十年。。。
中午我們仨繼續法國大餐,在花園裡改建的室外餐廳就餐,因為今天是旅游,餐費自理,於是每人只是點了一份Main Course,我點了份Veal Beaf 相當於我們說的小牛排,沒有點酒,用礦泉水代替吧,花費25歐。
雖然JL很貪心,想看完凡爾賽後,趕回市區,參觀Louvre,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等我們回到市區已經傍晚,這裡有個小故事:走出凡爾賽,來到火車站,用我們預先買好的地鐵票塞進機器,前面的閘門居然沒有反應,先介紹一下,在地鐵裡買10張地鐵票,12歐。單買的話是1.7歐一張,所以10張一買便宜些。而且這地鐵票可以坐地鐵、汽車、甚至附近的火車,譬如去凡爾賽,但到楓丹白露要另外買票8.5歐單程,但是在楓丹白露,卻可以用巴黎的地鐵票坐Shuttle,原價1.8歐,所以去了巴黎,多買點地鐵票,很有用的。
想找工作人員,一個沒有。想排隊買票,由於是下午,好多游客在排隊。一轉身,JL不知道咋地在閘門那一側了,於是LF也不顧了,跟著前面的一個游客,趁閘門還沒有關上之際,想跟著過去,結果。。。被閘門狠狠地夾住了,我們一陣大笑,還好,沒有工作人員出現。於是,我也學習一下,一位老阿姨慢吞吞地過去了,我飛快地趨勢跟到她身後,啪的一身,閘門在我身後關閉!老阿姨感覺身後一陣風,回過頭來,不知道一秒鐘前在她身後發生了什麼,一臉的詫異。而我們仨就像沒事情一樣,登上了火車。。。
向法國人民道歉:不是我們故意逃票的,實在是貴國的機器太過時了,又沒有工作人員在旁邊全心全意的服務,那裡像我們上海的地鐵:安檢的地方一排安檢人員,雖然你的包放進去安檢或者大搖大擺地過去,他們也熟視無睹的,但是至少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有人可以咨詢不是嘛。
回到賓館,試圖睡一會:畢竟玩了一天,晚上還要去賽納河游船上吃飯,Seine Cruise。在市中心住宿的優點體現出來了,從我們的Warwick Hotel可以步行15分鐘,到Seine河邊的登船處,游船公司Bateaux-Mouches,中文譯名“八頭-木獅”,好奇怪的名字,干嗎不直接翻譯成“八頭母獅”更加順口?
創建於1949年的這家公司,抓住了二戰結束後人們趨向國際性旅游娛樂文化的機會,目前發展為巴黎賽納河上最大的游船公司,在船上用餐標准有135歐和95歐,我們選擇95歐一個人的,沒啥理由,盡管我們知道菜單不同,但畢竟是自費的,選個經濟點的吧。
19:30分,我們來到玻璃頂蓋的船首專席,先點菜,我們仨共用一瓶香檳、一瓶白葡萄酒、一瓶紅葡萄酒 – 今晚一定是醉醺而歸了,不僅是美酒還有沿途的美景。
我點的前菜是:塊式肥鵝肝、洋蔥酸甜醬及栗子;主菜是秋意油封兔腿;甜點是雙味檸檬撻。事實上這些太多了,以致我都沒有全吃完,酒也沒有喝光,我也沒有要菜單上的奶酪和餐後的咖啡,真佩服法國人的胃口。。。
20:30分出發的游船,整個航程2小時,先向西,第一個景點就是艾菲爾鐵塔,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鐵塔了,而且還曾登塔,極目遠眺,但在游船上看塔,還是第一次,這次的優點是可以動態地從塔的各個角度去看塔的宏偉,就屹立在賽納河邊的鐵塔,離我們是如此的近,甚至可以看到上面的每一個交叉的鐵條和鉚釘,但是鐵塔又是如此的高,當我仰頭看時,在中間一層,依稀可以看到如螞蟻樣蠕動的人群,距離之遠,我甚至不能肯定那些是游客還是其他。。。
下一個景點是Mansion Radio France 法國電台大樓、Place Fernand Forest 佇立在河中心的自由女神像,大小比法國人送給美國佬的小多了,我打趣道,“法國人比較國際主義,小的留給自己,大的送給別人。”游船在自由女神像前調了個頭,繞過中間的小島Allee Des Cygines,往東開,再次經過Eiffel Tower,穿過Pont De L'Alma橋、Pont Des Invalides橋,就可以看到南岸的 Hotel Des Invalides 榮軍院了。
還沒有從落日余暉中的榮軍院圓圓的拱形頂收回,一座華麗的大橋已經迫不及待地撞入我們的眼簾,這就是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這是法國巴黎跨越塞納河的一座拱橋,連接右岸的香榭麗舍大街地區和左岸的榮軍院和艾菲爾鐵塔地區,普遍認為是巴黎最華麗的橋梁。
亞歷山大三世橋上有新藝術運動路燈、天使、仙女和兩端的飛馬,興建於 1896 -1900年,得名於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他在1892年締結了法俄同盟。1896年10月他的兒子尼古拉二世為該橋奠基。橋梁的風格與右岸的大皇宮一致。
接下來,兩眼就不夠用了:左岸的波旁宮(法國議會大廈)Assemblee Nationale Palais Bourrbon,奧賽博物館 Musee D'Orsay 還沒有看夠,右岸的協和廣場、盧浮宮就接踵而至,我的單反相機左右開弓,應接不暇。
雖然大餐已經上了,可是我們還是在游船的平台上,不肯下來,以致服務員上來催促我們,因為法國大餐都是一道一道的,前面一道沒吃完,影響後面的上菜。
很遠的就看到位於西提島上的巴黎聖母院的高大穹頂了,游船在西提島的南面河道航線,離左岸很近,可以看到兩岸休閑的人們,或三兩而坐,或盤腿在河堤上,共同點是好多人都在用餐,鋪在草地上或堤岸上的台布上,有豐盛的晚餐和美酒,友好的人們不時向我們揮手,或者舉杯。不知是否因為今天是周六的緣故,兩岸的堤岸上幾乎沒有空地,“鄰座”用餐的人們幾乎背靠背席地而坐,巴黎人的浪漫和熱愛生活的激情讓我感動。
上海的蘇州河據說也像賽納河對於巴黎一樣是上海的“母親河”,可是,提到蘇州河,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現在還臭嗎?”,接著的問題是“蘇州河的晚上漂亮嗎?”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蘇州河兩岸有啥古典建築值得用燈光裝飾嗎?(總不能將燈光對著兩岸的居民樓打吧。)”當然答案都是“No!”聽說在世博會期間有蘇州河夜游的節目,但是沒有歷史沉澱的燈光裝飾是沒有生命力,現在世博會結束了,不知這節目還有嗎?
游船在聖-路易島轉個彎,回程了,夜色降臨,回到餐廳繼續用餐,胖胖的小提琴手直接來到游客的餐桌旁,演奏一曲曲名曲,渲染氣氛。當“野蜂飛舞”旋律響起時,快活的人們在位子上香檳滿樽,合著拍子,陶醉在這巴黎不眠之夜。。。
-----------------------------------------
5月8日,周日,由於我想去楓丹白露,於是和LF,JL就分開了。一個人就自由多了,早上一覺睡到8:30,和家裡打了個電話,收收郵件,去吃早餐的時候已經是9點多了,Warwick的早餐不錯,當然是西式的,我特別喜歡吃硬硬的法式面包,撕下一塊,塗點butter, 塞進嘴裡。。。香香的,脆脆的,特別有嚼勁,來杯濃濃的果汁,特別新鮮,在Novotel我還吃到用幾種水果碾碎做的果汁,叫Smoothie,很特別。來塊培根、切片檸檬撻、還有油炸的薯塊,當我愜意地去退房時,已經上午10點。
出門決定上午先步行賽納河岸,至於博物館,如果人太多,我就不准備進了,因為盧浮宮我也去過了,盡管再進去還是很吸引我的,但是想到,我還麼有對賽納河兩岸的美景好好看看,於是,我轉彎,上了香榭麗舍大街,向東走,路上行人還不多,雖然有些店鋪已經開了,但顧客很少,在Franklin街的時候,過馬路,按計劃應該繼續直行,就直接到賽納河邊了,結果我在這多叉路口,走進了AV Montaigne街,走了個三角形的冤枉路,到了昨晚我們去坐游船的賽納河橋旁,於是對著“八頭母獅”游船一通亂拍。河岸旁有座紀念碑,和遠處下一座橋旁的一座雕像遙向呼應,可能是紀念一戰或二戰死亡的孩子們的,不好意思,不懂碑座上的法語,只能瞎猜。
到了下一座橋時,右岸就是大小皇宮Grand Palais,看到一幫孩子進去了,我也走進去,好高的大廳,非常壯觀,要是在國內,一定要吹了,“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多麼聰明,這麼寬的天花板沒有用一個立柱。。。”這是干嗎的,大家都看著我,我也四周看看,好像只有我是游客,而且不是卷發碧眼的歐洲人,怪不得大家這麼好奇我,於是去問訊處學習一下。。。兩個小姑娘告訴我,“這是展覽館,7歐一個人,不過。。。恐怕你看不懂,因為是法語的。”看不起我,不過我確實不懂法語。
沿著大小皇宮,轉了個圈,看到了路牌,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啊,咋又回到了香榭麗舍大街了,然後看到了戎裝的戴高樂塑像,原來這是戴高樂廣場。
向南走,眼前頓時一亮,原來到了亞歷山大三世橋了,過橋又回到左岸,如果直行,將會去榮軍院。突然改主意,詢問了路旁一位陪女兒溜旱冰的爸爸,向盧浮宮前進!
在左岸,經過波旁宮,又是一座橋,於是我又回到了右岸,這兒就是著名的協和廣場了,又稱為“巴黎的心髒”“路易十五廣場”“革命廣場”,當年大革命時期,路易十六和王後就在這兒被送上了斷頭台。
向東步行,經過一個長長的露天甬道,這兒是市民休閑之地,兩個圓形水池邊上,坐著三三兩兩的人們,樹林裡不時有餐廳和咖啡館。
再往前走了10分鐘,看到了兩邊的高大宮殿,前面是一座縮小版凱旋門,我知道,我到了盧浮宮了,盧浮宮對面的卡魯塞勒凱旋門,又叫小凱旋門,巴黎有三座凱旋門,一座是香街的那個,大家都知道,還有一個在拉德芳斯區,又叫新凱旋門,其實是棟寫字樓來的,還有就是這個連接杜勒裡花園和盧浮宮的小凱旋門了。這是拿破侖1805年為了慶祝一系列戰爭勝利而建的,仿照了羅馬的塞迪米奧凱旋門,凱旋門上方布滿了紀念拿破侖戰績的淺浮雕,上端的四匹鍍金的戰馬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搬來的,原物1815年還給了意大利,現在這個是復制品了。
盧浮宮Musee de Louver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1793年成為博物館對外開放,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開放時間 :9:00~18:00, 每周二閉館,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腊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裡面有三寶:蒙娜麗莎、維納斯和勝利女神。
盧浮宮中央呈正方形的是蘇利館,是以路易十四時代一位首相名字命名的,北翼是李舍留館,這是以路易十三年代的一位首相,南翼靠近賽納河的是德農館,德農是拿破侖命名的首位館長。
看著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入口前蜿蜒的人群,我放棄了。。。
穿過盧浮宮的城牆門洞,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奧賽博物館,希望人少點。。。來到左岸,往回(西)走過兩座橋,路旁就是了,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以收藏19、20世紀印像派畫作為主,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高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可惜,門口的人流一樣不少,保衛用我聽不懂的語言告訴我,還有一個小時才可以輪到我,如果我排隊。
這時是中午一點了,馬上決定,去楓丹白露!
在奧賽博物館門口,就有地鐵口,轉了三條線,終於來到GARE DE LYON站,因為在巴黎的地鐵裡,地名都是法語的,讓游人比較糾結,我就在人口處猶豫了半天,如果做錯方向了,這兒和中國的地鐵不同,你沒法直接在站台上到對面方向坐回去,這就意味著-這張地鐵票浪費了。而這時兩位當地人給我的指示居然是相反的,最後只能靠自己了。其實注意這兒的地鐵方向以終點站的名字標記,確定好方向,就可以了。
去楓丹白露的火車一般1小時一班,最近一班是2:05,這時是1:30了,先去衛生間花0.5歐解決下面的問題,這是我上午到現在的第一次上衛生間,順便說一下,巴黎的廁所不多,除非你在博物館裡面,外面的公廁很少,而且是收費的,給將來想和我一樣徒步丈量巴黎的朋友提個醒,“下三路”有狀況時,要小心,到處找廁所一定會影響您欣賞巴黎美景的。
接著以衝刺的速度在面包店買了一份Sandwich,一瓶依雲,消費7-8歐,很奇怪,這裡的礦泉水只有依雲的牌子,不像中國有很多,到底哪裡是市場經濟?中國還是法國?當然只有一個牌子的礦泉水不便宜,1.4歐一小瓶。
站台,其實就是游客吃飯、喝咖啡的地方的延伸,沒有看到檢票人員,直接在H站台上了火車,這給我後面帶來了一點麻煩。
上了火車,確認這是到楓丹白露方向的,於是開始吃起我的法式快餐,這火車有點像我們以前剛出現的寧滬線上的二層火車,比較舊了,這兒還在用,我們華東線上已經沒有這樣的火車了。看來法國人比較節約,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淘汰下來的火車在這使用?我們這兩年的鐵路發展真的很快,當然也出現了中國鐵道部部長貪污幾千萬的事,不知道如果沒有“貓膩”,中國的鐵路還會發展得這麼快嗎?
中途,兩名查票的工作人員上來了,前面一對夫婦好像有麻煩,估計沒有買票,我不擔心,因為我還買了來回的兩張票呢。可是當檢票人員看到我的沒有經過檢票口的票,就嚴肅起來,“#¥#¥#¥。。。。”意思好像是,這樣你就相當於沒有買票,要罰款20歐,但是考慮你是Tourist,就算了。於是在我的火車票上寫了一通字,大概是防止我用這票再坐回來。
到了楓丹白露站,還要做Bus,一幫和我一樣的游客在汽車站上,面對復雜、難懂的路線圖,就抓瞎了,幸虧兩位妹妹告訴我。。。
楓丹白露,自路易六世起,就是國王最喜愛的狩獵區之一,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大肆裝修。路易十四就是在這兒做了建造凡爾賽宮的決定,可能這也是導致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
1804年,拿破侖一世在這裡盛情款待為之加冕的羅馬教皇(目前珍藏在凡爾賽宮的加冕圖的故事,不知是不是發生在這兒?),1814年,拿破侖在這兒簽字宣布退位。
正門前的馬蹄形樓梯,是拿破侖簽好字,站在這兒的台階上,揮手向自己的衛隊道別,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看來沒有很多人知道這段故事,馬蹄形台階上,空無一人,我信步邁上台階,感受當年的拿破侖落寞的心情,沒法確定拿破侖哥哥在左邊還是右邊的樓梯道別的,於是,兩邊都拍了照。回頭看看遠處的游人,感慨萬千,這正是:
榮華富貴如煙雲,
檣櫓灰飛一場空。。。
楓丹白露由宮殿和後花園組成,僅僅宮殿的旅游,如果按照每個景點都聽解說詞,大概就需要2小時,我只挑重點的看,這樣再到花園裡拍照,總共只用了1.5小時。同凡爾賽相比,這兒的面積是比較小,但游人較少,可以慢慢欣賞。
如果說凡爾賽宮有奢華的雕梁畫柱、噴泉和面積碩大的花園,盡顯“皇”氣的話,楓丹白露就比較小家碧玉,凸顯“雅”氣。
坐上5:20的回程火車,到巴黎GARE DE LYON 火車站,已經6:10,距離LF和我約定的8:15在Warwick酒店會合,打的去機場的時間還有整整2個小時。
可以坐地鐵,那20分鐘後就可以直達。有點不甘心這麼浪費在巴黎最後的2小時。
於是決定,繼續“暴走”塞納河!
黃昏的巴黎,斜射的陽光輕柔地給這位美人鋪上一層金黃色的薄紗,賽納河上有一艘游船的甲板上正在舉辦聚會,快樂的年輕人,喝著紅酒,就著音樂,在狂歡中。。。音樂聲引來路人在Pont CH DE GAULLE 橋上駐足,橋面上,對面車道的一位騎車人,身體在運動中的自行車上站起來,脖子伸得好高,試圖探究這面河裡發生的事情。。。
過了橋的左岸是GARE D'AUSTERLITZ,也是一個火車站。選擇下樓梯,直接在賽納河的河邊散步,迎面看到一對情侶,旁若無人地親密,擁抱中,鼻唇相接,在這浪漫的塞納河邊,空氣中也洋溢著浪漫的分子,沒有人在意,只有羨慕和祝福的眼光。。。
遠處就可以看到高聳的巴黎聖母院尖尖的塔頂,音樂繚繞在賽納河的黃昏,無處不在。拱形橋下,橋面上,藝術家們在演奏,因為水准很高,你根本不認為他們在乞討,相反,他們的存在給巴黎帶來了濃厚的藝術氣息,聽著音樂,我吹著口哨,趕路中,享受中。
河岸邊,有些地方修葺成圓形的聚集地,有台階、有平坦的空地,適合市民休息和活動,於是年輕人聚集,跳起了奔放的扭屁屁舞,老年人也不甘寂寞,在另一片地方,拉起手風琴,跳起快三、慢三,很是紳士。
聖母院就在前面,從另一個角度,我看到了聖-路易島和西提島,走過掛滿連心鎖的小橋,我第一次從聖母院的西南面看她,由於比較開闊,同東北面仰視她,這兒的視角更加清晰和真切,一般人不知道。
現在已經7:10,買了Hot Dog和一瓶啤酒,和其他游客一樣,坐在聖母院正門前的台階上,近距離欣賞她。啤酒快餐,盡管簡單,但是美景就是一道饕餮大餐,時間不知不覺中在手指中溜走。。。
7:30了,其實我還有2/3的路程,但我沒有意識到,看看地圖,以為不遠了:前面就是盧浮宮,然後協和廣場,走上香榭麗舍大街,前面就是離凱旋門不遠的Warwick酒店了,繼續趕路。
不想坐地鐵,因為前面還有美景,因為我還沒有感到疲乏。。。
接下來的路程,時間比較緊張,後來我是一路小跑,急行軍的速度,從盧浮宮的最東側庭院裡穿過,人不多,其實漫步其中,人在空曠中,四周是高高的宮殿,細細品味,很有感覺的,但是。。。我不看了。
沿著盧浮宮東北側馬路,右手垂直的街道不時出現的宮殿在引誘我,可我沒有時間了。。。
終於當我在8:13分衝進Warwick時,松了口氣。LF兩人在感嘆我“Just On Time”時,告訴我,他們倆也剛到了沒有兩分鐘。
粗略算一下,從上午10點出門,晚上8點回來,去掉去楓丹白露來回2個小時,我在路上不停地走了8個小時!在地圖上丈量一下,大概總共走了至少10公裡,沒啥驕傲的,和馬拉松運動員2個多小時跑42公裡,還有差距。
美麗的賽納,浪漫的巴黎,再多的時間在這裡都是不夠的。
或許下一次的重游,就在不遠的將來。
畢竟,追逐美麗,是我們生活的意義!
Gordon Chen, written on May 15, 2011
嘿,不要看了,回去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