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拉薩—尼泊爾自駕游(6)

作者: yuans49

導讀5月5 日 上午陪老余、小楓到汽修廠、醫院辦好各種手續,然後3人向昌都進發。從左貢到昌都有270公裡,都是油路。由於已知道三位傷員昨天凌晨3點趕到昌都後,都再次做了檢查,沒有發現新的問題,少了許多擔心。所以走起來感覺比較輕松。 就在出事地點緊鄰的山上,有一座土卡寺,是左貢三大寺之一,我們決定拜訪一下。寺院還是有 一定規模的。喇嘛們正在念經,看到我 ...

5月5 日
上午陪老余、小楓到汽修廠、醫院辦好各種手續,然後3人向昌都進發。從左貢到昌都有270公裡,都是油路。由於已知道三位傷員昨天凌晨3點趕到昌都後,都再次做了檢查,沒有發現新的問題,少了許多擔心。所以走起來感覺比較輕松。
就在出事地點緊鄰的山上,有一座土卡寺,是左貢三大寺之一,我們決定拜訪一下。寺院還是有 一定規模的。喇嘛們正在念經,看到我們進來,還是派了一個人領我們參觀。為了感謝他的熱情,也為了代受傷的隊友乞求平安,從來反對用錢來賄賂菩薩的我向寺裡捐了一點點錢。這個寺有兩位活佛。知道活佛在藏傳佛教中地位很高,以前一直以為活佛很少。到西藏才知道,比我估計的數量要大得多。我到過的地方中,一個寺最多有7位活佛。這麼多的活佛,怎麼保證他們都德才兼備呢?





這個寺院不算很大,但殿堂還是很精美的。4萬人的縣,這樣規模的寺有三座。
到邦達吃午飯。邦達是八宿縣的一個小鎮,海拔4080米。這裡東通成都、昆明,西向拉薩,北去昌都,是一個交通要道。鎮上許多館、旅館沿三條路呈三角形分布。我們在一家小飯館吃雜鍋菜,味道還可以,數量太多,吃不完。繼左貢的雪山賓館之後,我們再一次在這裡欣賞了“塗鴉文化”。這裡的飯館多都在牆上刷上白漆,讓驢友留言以營造氣氛。留言的人很多,寫不下了,就使勁把前面人寫的擦去再寫。白漆牆的優勢就在這裡。費點事寫在頂棚上的,存留時間就可以長一點。





利用太陽能燒水的設施,實用、環保而又有趣
出了邦達,就是傳說中的邦達草原。沒有一望無際的感覺,但也算寬廣,而且沿怒江的支流玉曲一直延伸得很長,能容納很多牛羊。雪山、小河,一派高原風光。



現在牛羊都很值錢。看著數不清的牛羊,老余大約正在盤算,如果自己也來這裡放牧,是不是可以發大財?
磕長頭到拉薩朝聖的藏民成了這條路上的一道風景線。他們手上帶著有像木拖鞋一樣的護具,身圍皮子或橡膠的圍布,三步一叩,一直要磕到拉薩。關於磕頭的動作,“百度”上是這樣介紹的:“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在此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據說如遇到河流,要先在原地磕完與河流等寬的頭。才能上船。他們一般都是結伙出行,有三輪摩托或小車隨行,為他們運送帳蓬、食品仍至燃料等物資,保障生活後勤。細想起來,現在全程都是公路,條件好多了。以前走山路,無論是磕頭,還是運物資,都要困難得多。



這位小伙子從四川甘孜來,已經走了5個月,計劃再走7個月。



父母子女,從昌都地區江達縣來,已經走了3個月。孩子上學的問題怎麼辦?
趕到昌都,先到地區醫院看田姨。田姨正躺在床上吸氧,嘴唇由青轉紅,臉色也好多了。精神好一點,嘴裡就不停地念叨著怎麼轉回昆明治療。再看老莊和小玲,雖無大礙,卻也未大好。他們的情況,讓我不禁想起當年熟知的一段毛主席語錄:“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一天爛下去。”小玲好多了,但仍然半聲半氣的說話,半步半步地走路,更像林黛玉了。老莊卻更疼了,起床都費勁,成天弓著背,脖子頑強地向前伸出去,頭只能慢慢地轉動,活像動畫片中的龜丞相。同樣是軟組織挫傷,就是年齡有差別,做人的差距怎麼就這樣大呢?



昌都在藏語中是“兩河交彙”的意思。左邊是昂曲,右邊是扎曲,兩河彙合就形成了瀾滄江。



昌都地區醫院是很正規的醫院了。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