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衣食住行四件事是最重要的。下面就分別說說我的建議。
一. 衣:
說到衣,就先要說說廈門的氣候了。我個人認為,最佳旅游季節是三個月份:三月,十月,十一月。首先這三個月份除了十月長假外,基本應該算游客較少的季節。其次,天氣會相對好一些,6-8月實在是太熱了。廈門是個海濱城市,和北方那種干熱是不同的,是潮濕+悶熱,類似北京的桑拿天。我兩次去廈門都是在6月中上旬,應該算是悶熱天氣的開始,已經感覺到很難熬,基本出去一會身上的衣服就濕透了,粘在身上很是難受。頭發也是濕的透透的,很水洗了一樣。最後,夏季是廈門雨季的開始,雖然台風影響不是那麼大,但帶來降水是必然的。出門在外,雖然看看雨景也頗有情趣,但一天趕上一場大雨三場小雨的,還是很郁悶的事。而且這邊的雨說下就下,前一分鐘還是艷陽天,後一分鐘就瓢潑大雨鋪天蓋地。加上天氣一陰,照相光線就會不好。所以,如果可能盡量還是避開雨季,對出行更方便些。
對於衣服,鼓浪嶼上經常看到的是露肩長裙/短褲+草帽+涼鞋,是一道很美的風景。但我建議大家:
1. 首先,一定要穿對鞋,要舒適,漂亮倒可以放在其次。我看到很多姑娘們穿著涼鞋長裙爬日光岩,真是佩服。雖然日光岩不高,但有段台階很陡峭,穿著涼拖爬還是有點難度的。另外,如果你穿梭在小巷裡看老別墅,或者隨便走走看看,對腳是個不小的考驗。鼓浪嶼上沒有機動車,都靠你自己的11路,爬坡上下台階更是常見,如果鞋沒有選對,一天下來你的腳就報廢了;
2. 長裙飄逸,短褲涼快,但從實用角度上說,都不很合適。比較合適的搭配是T恤+長褲/九分褲。裙子走路拌腳大家都能理解,短褲——如果你是超級愛招蚊子咬的同學,一定一定不要穿短褲,一天下來你的腿就被咬花了。鼓浪嶼的蚊子太多太厲害了,咬的包又紅又癢,真是讓人抓狂。我就穿了一天九分褲,結果在唯一露出的那段小腿上被咬了十幾個包,癢的不行,摸什麼都沒用。我看著那些穿著超短褲的姑娘們,經常想幾天後她們的腿會是什麼樣子。。。。。。。。
3. 換洗的衣服多帶幾套還是有必要的。因為一天換一身衣服已經是最低限度了。我碰到兩天極熱的天氣,一天換了三身才勉強夠用。換下的衣服,因為空氣裡濕度太高,洗了後基本要兩天才能干。即使干了摸上去也潮乎乎的。當然可以用吹風機和空調吹吹,會加速干燥。內衣同理。
4. 最後說兩樣很重要的東西:傘和防曬霜。傘是隨身必帶的,下雨擋雨,晴天遮陽。防曬霜只要做好卸妝工作,多塗幾次是十分必要的。鼓浪嶼的太陽真是厲害,我頭兩天沒注意,脖子摸的防曬霜不夠多,偷懶有兩個小時沒打傘。回旅館才發現沿著脖領一圈都曬過敏了,又紅又癢又疼,趕緊用毛巾冰敷了三天才略有好轉。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訓呀!!
二. 食
說到食,可能好多同學就要興奮了。因為鼓浪嶼的游記裡最多的就是食,各種小吃介紹琳琅滿目,還搭配有門牌號碼,在鼓浪嶼上,經常看到游客們人手一張,按圖索驥。或者指指點點:這裡是網上推薦最好吃。。。。。言談間十分興奮。
可能是我年紀大了,已經過了對吃感興趣的階段;也或許是我的嘴巴比較刁鑽,在“食”上恐怕要給大家潑上一盆冷水,唱唱反調。除掉海鮮外,吃食方面的主要特色,也是推薦比較多的,就是小吃了。比如魚丸,海礪煎,炸五香,沙茶面,花生湯,麻糍,春卷等等等等。先拋開味道不說,再好吃它們也是小吃,做為零嘴嘗嘗鮮還可以,當飯吃是不成的。可能我從小吃慣了米飯炒菜面條,雖然吃幾樣就飽了,但總覺得不對味,不像吃飯,胃裡不舒服。堅持一兩天還成,到第三天,就受不了了,寧可去吃KFC或者M,也不想再吃一口這些小吃了。
說說這些網上捧的很厲害的小吃吧。
魚丸:原巷口和泉州路54號的林記都吃過。價格都不便宜,6粒要8米。味道上,原巷口的中規中矩;林記是大家捧的很厲害的,但我吃起來卻很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材料的問題;吃到嘴裡,真的就是一團面裡面包著點肉餡,完全沒有想像中魚丸的Q感,吃到最後還會覺得發膩。
炸五香:就是油皮包著肉還有荸薺什麼的。如果你餓了,頭幾口會很香,吃幾口就不成了,太肥膩了。特別是看過他們用的炸油(都炸成焦油的黑色了)後,我保證你就完全沒胃口了。
海礪煎:龍頭189的最火,吃起來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雞蛋和海礪混在一起攤餅,酸甜醬還算有點特色。但總感覺像在吃攤雞蛋。唯一有點不同的是,是在復興堂前面(海角五號附近),有個林記流動攤位做的海礪煎,15元一份,區別在於攤主會大量的放菜,白菜絲黃瓜絲等等,吃起來不那麼單調。特別是白菜絲,應我們的要求放了許多,讓好久沒吃到新鮮菜的我們過了癮。
花生湯:聽當地人推薦,喝了加生雞蛋的和不加蛋的,都太甜了。男生能堅持喝完的不多,愛吃甜食的女生會更適應點。雖然花生很糯,但喝到最後幾口真是齁人。
沙茶面:這是推薦的小吃中我比較中意的,至少是正經飯,能吃點實在的東西。偏酸甜口,可以根據要求加肉,蝦等等。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每家都是面少的很,我一個女孩,吃兩碗才夠,男生估計要三四碗。黃則和家味道不錯就是貴,加點肉就要10元。佳味再添比較實惠,5元還可以加蝦。
大同鴨肉粥:大家都說好吃,為毛我覺得那麼難吃呀。特別是粥,熬的像盆爛糨糊一樣。粥看起來有顏色,但味道很白,加的鴨肉什麼的又是鹹的,就這麼亂攙在一起,吃到嘴裡一會鹹一會淡,怪怪的。鹵蛋的味道還算不錯。
葉氏麻糍:大家狂推薦,我也黑的和白的各買了兩個吃。如果沒裡面的甜餡,光吃外面的糌粑還可以,但加上餡兒和外面裹的那層芝麻粉,一個字,甜,兩個字,齁甜。真沒覺出好吃來。搞的我真郁悶,我的味覺和大家是不是真的差別很大呀???
阿榮春卷:本來很期待,因為裡面卷的是跺碎的菜。可吃到嘴裡,裡面的菜都是軟軟的碎末,味道不鹹不淡,勉強吃完一個再也沒有吃的欲望了。
馬拉嗓:龍頭路181和410都說自己是真的。可我覺得,都是鮮榨汁,沒什麼區別,什麼真的假的。橙汁不錯,但我看到小孩髒髒的腳丫在橙子筐裡踩來踩去,然後橙子被切開,一擠,水順著皮流到杯子裡。。。。。額,我裝沒看見,在外面沒辦法苛刻衛生問題。。。。。8過我就喝了一次再也沒喝過,總是想起那對小腳丫。。。。。。。
品嘗完這幾件網上好評如潮的小吃,我對自己的味覺徹底喪失了信心。原先整理的那些小吃目錄,看看也都大同小異,吃來吃去還是沙茶面海礪煎之類的,索性放棄。最後和媽媽在超市買了新鮮蔬菜回旅館炒著吃。看來和廈門的吃不對味呀。
海鮮,因為是夏天,怕不新鮮拉肚子,因此沒敢嘗試。
下面單獨說說小資的店裡的奶茶和餡餅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