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路線:歐西裡斯:古代埃及的神
參觀日:周一,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參觀需時:1小時30分鐘
建於約公元前2350年的烏納斯金字塔上的銘文,講述了古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歐西裡斯的神話。
太陽神瑞孕育了一對雙胞胎,空氣與風之神舒和濕氣與炎熱女神特夫努特。之後,舒和特夫努特又孕育出一對雙胞胎,土地之神葛布和天空女神努特。
大地形成後,葛布和努特生下兩兒兩女,分別是歐西裡斯和塞特,艾西斯和納芙提斯。歐西裡斯後來娶妹妹艾西斯為妻,成為法老王。其弟塞特因妒成恨,將他殺害,並篡位奪權登上王位。傳說狂怒的塞特將哥哥的屍體切成碎塊。在納芙提斯的幫助下,歐西裡斯的妻子艾西斯終於尋回丈夫屍體的碎塊,並將其重新拼為一體,用香料進行了防腐處理。就這樣,歐西裡斯成為埃及的第一具木乃伊。
艾西斯從丈夫的屍身上受孕,產下一子:隼頭霍魯斯。霍魯斯最終打敗了殺父仇人塞特,成為埃及的統治者,而歐西裡斯則成為統治地下世界的冥王。這就是埃及王朝在神話中的最初起源。
通過了解歐西裡斯可以探索古埃及人深廣的信仰世界。和歐西裡斯有關的展品數不勝數:作為亡靈之神,墓穴中的物品上處處可見歐西裡斯,這也是大多數埃及展品的來源。
法老:埃及學家對古埃及統治者的稱呼。
上埃及、下埃及:對古埃及兩大地區的稱謂;上埃及位於南方,下埃及位於北方。
尼羅河三角洲:指埃及以北的地區,長約6500公裡的尼羅河南北縱穿埃及後在此流入地中海。
像形文字:我們將埃及文字中使用的圖形符號稱為像形文字。
首先為您介紹幾個在參觀過程中會經常看到的詞語: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歷史學家將古埃及的歷史傳統地劃分為三個主要時期:古王國(約公元前2700年- 2200年)、中王國(約公元前2033年- 1710年)、新王國(約公元前1500年- 1069年)。
路線
從敘利館(Sully)檢票口進入,穿過盧浮宮城堡遺址,在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地下展廳沿左側樓梯上行。在方廳的南側,埃及法老納克塔內波的雕像靜候您的到來。可信步前往12號展廳。補充說明:盧浮宮博物館時常外借或修復藏品,因此在參觀過程中 ,您可能會遇到個別展品不在原位的情況。敬請諒解。
供奉歐西裡斯雕像的神龕
評論
進入神廟後,前幾個偏廳分別展有阿蒙神(右側)和哈索爾神(左側),像島之神(左側)、托德之神和梅達默德之神(右側),向廳堂深處望去,可見石質聖體龕(naos),內供所有雕像中最為珍貴的一尊:神廟的主人,這裡既為歐西裡斯。
對雕塑的祭祀主要是奉獻祭品和每日的祭拜儀式。神廟中的一切均以雕像的祭祀活動為中心。一座埃及神廟首先是神在人間的棲身之所;神廟的後殿是禁止公眾入內的“私人領地”。神廟周圍的數間廳室從前被用來放置珍貴的祭祀物品,其中的聖船,在節日期間會就出現在儀式隊伍之中。
根據銘文講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座神龕是獻給“河畔的歐西裡斯”神。供奉神龕的神廟已經被徹底摧毀,當時是在埃及北部的尼羅河三角洲以西地區發現的。神龕四壁之上可以看到所有被尊在廟裡的神明,為的是“神的名字能夠永世流傳”。
在凌駕於開口之上的拱頂頂端,可以看到兩位女神:左側的艾西斯,歐西裡斯的妹妹和妻子,頭戴其像形文字的名字,形如寶座;右側的納芙提斯,歐西裡斯的另一個妹妹,頭上的像形文字也是她的名字,意為“神殿的女主人”。兩人都面朝神龕的建造者——法老王阿瑪西斯的名字。歐西裡斯的這兩個妹妹在他的故事裡占有重要的地位。
路線
在神龕的中心位置,曾經放置著歐西裡斯的雕像,兩旁分別為其子隼頭霍魯斯和一位埃及國王。這時向稍遠處望去,您可以看到一座三人群雕。(現在不知雕像所在)
王室三神像
評論
在這座群雕中,歐西裡斯以傳統的方式出現在正中位置:兩腳並攏,身披裹屍布。
根據神話傳說,歐西裡斯是一位善良、開明的埃及古王。在被謀殺以後,他成為亡靈之王。因此在雕像上可以看到歐西裡斯身上有很多埃及王國的標記:兩根權杖(一根為鞭形,另一根為鉤形),高聳的頭冠兩側各插一根鴕鳥毛,下頦的須髯卷曲著向下延伸。
在埃及神話中,歐西裡斯是第一個接受木乃伊儀式的亡魂:他因此而得到保護的屍體就成為埃及人木乃伊的模型。
他的妹妹艾西斯和胡狼頭神阿努比斯為他發明了木乃伊制作法,之後人類才開始對此進行效仿。實際上,屍體保存術是埃及人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人的靈魂“巴”(ba),表現為長著人頭的飛鳥,擁有白天離開墓穴、重返人群的能力,且隨時能夠返回墓穴與屍身合體。
歐西裡斯身旁圍繞著自己的繼承人:右首是一位無名的埃及國王;左首是其子霍魯斯,隼頭人身的神,頭戴兩頂分別代表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王冠,因為霍魯斯繼承父位成為整個埃及的國王。自此以後,每一位埃及的統治者都成為一個“霍魯斯”。
群雕中三人的額頭上都有立起的眼鏡蛇——烏賴烏斯,王室的標志之一。
路線
在歐西裡斯的左側,您可以看見一尊女神艾西斯哺育其子霍魯斯的雕像。
女神艾西斯哺育其子霍魯斯的雕像
評論
女神艾西斯是忠誠伴侶、賢妻良母兼遺孀的典範。她幫助丈夫歐西裡斯在人間建立了人類文明的基石。在歐西裡斯被塞特殺害以後,她不懈地努力終於找回丈夫的屍首,並在妹妹納芙提斯和胡狼頭神阿努比斯的協助下把它做成了木乃伊。借助自身的神力,艾西斯喚醒了屍身並誕下兒子霍魯斯。
艾西斯在懷孕期間和兒子的幼年時期,為了躲避塞特的追殺,藏身在傳說中的尼羅河三角洲島嶼——凱姆尼斯的濕地中。
若干不同的神話故事中都講述了幼年的霍魯斯在被蠍子咬傷後,如何得到母親神力的庇佑而痊愈。在埃及藝術中,他以傳統的兒童形像出現:全身赤裸,口含手指,頭盤發辮。
這尊大花崗岩雕像展現了艾西斯女神塑像常見的特征:女神正襟危坐,表情虔誠,手扶左側乳房哺育躺在腿上的孩子。將艾西斯奉為萬物之母的習俗在羅馬時期盛行於整個地中海。
以這尊雕像為藍本而制作的青銅和彩釉陶器數以千計。
路線
順著神龕前的樓梯往下,您可以到達歐西裡斯地下展廳。在展廳中央,您可以看到拉美西斯三世的巨大花崗岩石棺。
拉美西斯三世石棺
評論
這個巨大的石槽是一具石棺,即石質的墳墓。這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石棺,這位國王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統治著埃及,也就是說距今3100多年前。
光滑的花崗岩棺壁上雕刻的圖案被塗成藍色,時至今日顏色已經脫落大半。在屍首腳部的位置,可以看到一位展開雙翼、保護棺中之人的坐姿女神:艾西斯。她的妹妹納芙提斯在石棺頭部位置以相同姿勢示人。這樣,受到歐西裡斯兩位妹妹保護的埃及國王——拉美西斯三世,就與歐西裡斯融為一體,擔當神的使命。
王室墳墓較長的側邊刻有節選自《密室之書》和《地獄之書》的篇章和圖形符號。這兩部文獻是埃及人神聖的悼文,講述了太陽神瑞所乘的聖船每天消失於西方,在黑暗的世界裡夜行12小時中穿過12道門的旅行。太陽也被視作是歐西裡斯的化身。瑞穿行於諸神和真福者之間,他們向瑞齊聲歡呼並幫助他戰勝了敵人,粉碎了混沌巨蛇的進攻。瑞在戰鬥和勝利中獲得了白晝重生所需要的。太陽神瑞和歐西裡斯一樣,也代表著永恆重生的希望。
路線
現在請您轉向位於12號展示窗的壁龕。
歐西裡斯雕像
評論
一尊古埃及晚期的、巨大的歐西裡斯雕像被放置在地下展廳的一側壁龕中,不禁讓人聯想起開放的神廟。神像面部以白色石頭和黑色玻璃鑲嵌而成的眼睛十分引人注目。
木質軀干包裹得形同木乃伊一般;以前軀干曾包裹著一層灰泥織物。裝飾頭冠的羽毛、公羊角和立起的眼鏡蛇(烏賴烏斯),以及雕像手持的鞭形權杖和勾形權杖都是由青銅制成。
作為整個王國偉大的亡靈之神,接受全國上下的敬仰和朝拜,歐西裡斯在古埃及後期擁有無數的祭祀地點,所以我們無從知道這尊雕像所在的神廟。
路線
在歐西裡斯的兩側是哀悼歐西裡斯的納芙提斯和艾西斯女神雕像。
哀悼歐西裡斯的女神納芙提斯
評論
歐西裡斯身旁的這兩尊來源不同的雕像分別是歐西裡斯的兩個妹妹,女神艾西斯和女神納芙提斯。
每尊雕像的頭上都有代表其名的像形文字。她們的神情,手臂抬起或支撐頭部,正是下葬那天痛哭的神情;這一天,家族中的女性和其他親屬都必須按照習俗規定的姿勢來表達自己的痛苦之情。
古埃及後期的彩色木質棺槨有時會用這兩位為亡者哭泣的女神像來進行裝飾,這樣就如同國王一樣,棺槨的主人成為歐西裡斯的化身。
路線
現在請您走近觀看這具大型彩色棺槨 —— 伊美內米尼特的棺槨。
伊美內米尼特的棺槨蓋
評論
在古王國時期,兩個主要的歐西裡斯神廟分別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布西裡斯和上埃及的阿比多斯,即南部地區。
從中王國開始,阿比多斯成為全國的朝拜聖地。根據神話敘述,歐西裡斯的屍體被盛怒之下的塞特切成碎塊,阿比多斯的神廟將神的頭顱作為聖物保存起來。那時人們還無法看到隱藏起來的聖物。
這具“紙板”(或包裹灰泥的織物)的棺槨通體上色。屍體的整個正面表現的是著名的阿比多斯聖物盒,四周圍繞著帶翼天神。在棺槨內部曾經擺放木乃伊頭部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幅聖物盒的圖畫。
在棺槨底部裝飾著歐西裡斯的另一個標志——節德柱(djed):像征著神的脊椎。這根聖柱曾經是另一個歐西裡斯神廟所在地布西裡斯的聖物,像征著安定。通常,柱身兩側會“伸展”出歐西裡斯的一對手臂、手持權杖,柱頂王冠。
這幅棺槨上裝飾的含意一目了然:被歐西裡斯的兩件代表物所環繞,死者與亡靈之神已經融不可分,從而得以與之共享永恆的生命。對於所有接受相關祭祀,而後經由儀式化身為歐西裡斯的人來說,歐西裡斯就代表著死後生命的承諾。
路線
地下展廳內陳設著雕刻成歐西裡斯的大祭祀 —— 烏乃內法爾塑像的立柱。
歐西裡斯的大祭司—— 烏乃內法爾
評論
擔當冥王歐西裡斯主要神廟之一的阿比多斯神廟的大祭司一職,顯然是一項顯赫權力。
在新王國時代,大祭司一職始終都由來自同一個家族的人擔當,並且延續數代。現在說到的就是大祭司烏乃內法爾。他生活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十二世紀)統治的時代。烏乃內法爾將自己負責看管的聖物盒緊緊攬在胸前,根據傳說,此盒中裝有歐西裡斯的頭顱。大祭司烏乃內法爾使用了所侍奉的神明最常見的名字之一,歐西裡斯•烏乃內法爾,意為“完人”(“完”即“完美”之)。
路線
立柱側對面,是一座被重新固定過的微型神龕被展開的三面,龕壁壁面之間微微分開,以保證清晰的視覺效果(10號展窗)。
塞努斯瑞特,宰相僕從的神龕
評論
在中王國時期,對重生的期望不再為王族所獨有,而漸漸地進入中層社會。普通大眾也可以進行專為歐西裡斯發明的木乃伊制作法和入葬的儀式。
阿比多斯的歐西裡斯神廟成為了朝拜的中心。神廟周圍建造起數以百計的神龕。這些用粘土磚建造的小型紀念建築是由一些想在節日之際來到偉大神明身邊祭祀的家庭出力建造的。考古學家發現的大量石碑都來自阿比多斯地區;這些石碑被嵌入龕壁中。
這裡您看到的是宰相的僕從——塞努斯瑞特神龕中的石碑。左邊的龕壁上表現的是向塞努斯瑞特致敬的聚會:樂師和舞者在場助興,賓客們邊喝美酒邊聞著花朵的香氣。龕壁的上部,塞努斯瑞特正在接受供奉的食品,其中有一頭牛犢。靠裡面的龕壁上刻有銘文,說的是塞努斯瑞特將會接受“天賜、地長、神為生”的食物。右邊的龕壁上,上部可以看到一個懷抱瞪羚幼崽的獵人,身後跟著兩只瞪羚。正在宰殺牛的屠夫。塞努斯瑞特在濕地中用漁叉捕魚、用彈弓捕鳥。右側龕壁的中間,描繪的是在田地裡收割的場景。龕壁的底部,塞努斯瑞特和妻子圍在餐桌前,旁邊是一位啤酒釀造工人,幾只壇子和裝糧食用的筒倉緊挨著放在一邊。在右側,我們可以看到塞努斯瑞特的棺槨被船運走的場景。
路線
回到大廳,在同一側是9號展窗,裡面只有兩塊石碑。其中一塊是異常珍貴的“伊芒麥斯贊歌”石碑,伊芒麥斯是阿蒙神軍隊的首領。
阿蒙神軍隊的首領,伊芒麥斯的贊歌
評論
關於歐西裡斯的文獻多如牛毛。每種文獻都講述了歐西裡斯人格的某一面和他的苦難經歷。但卻沒有一部完整的版本。這塊石碑上所刻的文字是有關歐西裡斯最長的敘述文章中的一篇,采用埃及神話獨有的敘事體裁,以贊歌的形式彙集了歐西裡斯最主要的神話故事。
在石碑的上部,可以看到伊芒麥斯和親友們的筵席場景。他的兩個兒子敬獻食物和美酒並大唱贊歌。下面刻著一篇從右向左閱讀的文字。其中提到了一些歐西裡斯祭祀使用的稱謂和祭祀地點。之後歐西裡斯作為葛布的繼承人,登上埃及國王的王位。在歐西裡斯被殺害以後,艾西斯找回他的屍首並孕育出兒子霍魯斯——歐西裡斯的繼承人。最後是敬奉伊芒麥斯的供品單,這張“供品單”是最基本的葬禮祈求,這種祈求借助紙上文字的神力,可以保證逝者擁有在地下世界所需的一切:除了食物、飲料、紡織衣物等,死者還希望自己的鳥形靈魂“巴”(Ba),可以在白天走出墓穴,流連於人間自己喜歡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供品單確保將神明祭壇剩下的供品留給死者的第二重靈魂“Ka”。
路線
從烏乃內法爾的柱形塑像前再次走過,面對的是6號展窗。地上放著奇特的粘土模型,重現出神明的身形。
歐西裡斯的孕育模型
評論
根據神話記載,歐西裡斯在成為冥王之前,是一位傳播文明的神。繼承了父親葛布的埃及王國之後,歐西裡斯在妹妹兼妻子艾西斯的幫助下,向人類傳授農業技術。因此在成為亡者新生的承諾之前,歐西裡斯曾是植物之神。
您可以看到一些表現他的作品中,其膚色常常為綠色。每年,從南至北縱貫埃及的尼羅河都會泛洪,經過澆灌的土地變得肥沃。在漲水期的第四個月中(也就是11月份),當尼羅河的水重新退去而新一輪播種季節開始的時候,全國上下都會舉行盛大的節日。人們屆時會在歐西裡斯身形的模型中種下發芽的植物種籽,像征著自然和神明的重生。
路線
順著通往14號展廳的樓梯上行數級台階,可看到右邊的11號展窗,內放公元前的葬禮悼文。
烏西魯瑞的《第一本氣息之書》
評論
公元前最後幾個世紀,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之後,埃及正處於源自馬其頓王國的王朝統治下。這時對歐西裡斯的崇拜活動達到空前的繁榮:歐西裡斯式的葬禮儀式風行一時。這主要包括防腐處理、石棺和悼文。
《第一本氣息之書》是在後期繼古老的《亡靈書》之後出現的悼文。這本關於烏西魯瑞(棺槨的主人)的紙莎草古代文獻從右往左閱讀。書以傳統的方式開篇:烏西魯瑞高舉雙臂向坐著的歐西裡斯神祈禱:兩人之間堆放著祭品。接下來是占滿整頁的圖畫,由艾西斯陪伴在側的歐西裡斯正在主持亡靈秤重儀式。如果死者罪孽深重,靈魂就重,但如果死者生前行善,靈魂就輕。朱鷺頭神托特監督儀式的進行。一位助手將像征真相和公正的羽毛放在天平的一個托盤中;而另一個托盤中放著的烏西魯瑞的心髒不應重於羽毛!天平前站立一只叫做“吞食獸”的怪獸,專門吞吃過重的靈魂。
這一幕汲取了《亡靈書》中的著名場景。您可以在稍遠處的17號展廳中看到更多的相關展品。圖中左邊,勝利的烏西魯瑞:這點從下一幅圖中他頭戴的桂冠可以看出。烏西魯瑞手捧香燭敬獻給站立在墳墓上的牛:即赫托爾女神,她保護著烏西魯瑞的墳墓。
路線
順著樓梯繼續前行將來到一間令人驚嘆的石棺林立的大廳入口處:14號展廳即石棺展廳。
埃及的希腊人狄歐斯科裡德的石棺
評論
從公元前約320年開始,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之後,埃及處於具有希腊血統的托勒密王朝統治時期。石棺的主人狄歐斯科裡德是托勒密六世時期的將軍。他是埃及統治階層中的希腊精英之一,但其葬禮是根據埃及當地的古老習俗舉辦的。
狄歐斯科裡德深色的石棺外部形似一具經過歐西裡斯干屍法處理的木乃伊。上面刻有《亡靈書》中的宗教銘文,分布在各個相應的“身體”部位。
木乃伊形狀的石棺的胸口處是像征狄歐斯科裡德靈魂“巴”(Ba)的人頭鳥,擁有白天飛出墳墓的能力。下面是“霍魯斯的四子”,是死者內髒的四個守護神。
在制作木乃伊的過程中,要將死者的內髒取出,然後進行防腐處理並放入四只分別裝飾著四個守護神頭像的壇子內保存。在狄歐斯科裡德的石棺上,霍魯斯的四個兒子圍繞著聖甲蟲的圖案,後者是重生的太陽的化身。
在更靠近石棺下部的一幅小飾紋圖上,狄歐斯科裡德坐在眾冥神的對面,然後起身向冥王和另一個神靈頂禮膜拜。在石棺的底部,我們可以看到化為狗身的阿努比斯神,以及飛出墳墓的人頭鳥“巴”(Ba),即死者的靈魂。
在棺蓋內,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女神(西邊)的畫像,代表亡靈的世界(因為西方是太陽消失的地方)。在棺槽內刻畫著天空女神努特。這樣,死者就身處兩界之間,就像消失在西方的太陽,在經過了努特腹中的黑夜之旅後,又重新在東方升起。
路線
回到大廳盡頭,進入15號小展廳,即木乃伊展廳。1號展窗中展示的木乃伊是盧浮宮保存的最珍貴的木乃伊之一。
人類木乃伊
評論
木乃伊是人的屍體,屬於應受敬重之物。經過X光檢測得知,這是一具成年男性的木乃伊。
引人入勝的是,這具木乃伊身上的繃帶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而且精心地纏繞出各種紋飾,這正是托勒密時代的風俗。木乃伊的頭部、胸部、腿部及腳部都包裹著第二層保護層。
這幅精心描繪的殼狀保護層是用廢紙紙漿和摻了石膏的膠水制成的。在腿部的保護殼上,繪有一具平躺在床上的木乃伊,身邊環繞著女神艾西斯和女神納芙提斯,歐西裡斯的兩個妹妹。地上是四只裝有木乃伊內髒的壇子。
埃及三千年的文明中,防腐技術得到不斷發展。這種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屍體的腐化。因此必須將屍體的內髒掏出並分別進行防腐處理,然後放入壇中保存。還會在屍體上塗抹鹽巴令其變干,然後再用織物將其捆扎出生前的形態。按照埃及神話的說法,這些技術是女神艾西斯和阿努比斯神為被弟所殺又遭碎屍的歐西裡斯發明的。所以歐西裡斯成了埃及的第一具木乃伊和所有木乃伊的摹本。
路線
現在請您折身穿過石棺廳(14號展廳),從右側前行進入16號廳,即墓穴廳。
凱宏蘇麥斯的《亡靈書》
評論
5號櫥窗展出的是最古老的悼文書《亡靈書》的副本,埃及人將之稱為《白晝出行之書》,因為他們認為死者的靈魂可以在白天離開屍身在生者的世界中穿梭。這本書寫在一幅紙莎草卷軸上,紙莎草是埃及的一種十分常見的水生植物。書名寫在卷軸的反面,以便在書卷起時可以看到。這一卷軸寫有書名的部分被剪下放在最右側,以方便觀閱。
這部紙莎草古書從右向左閱讀。第一章是是為歐西裡斯•烏乃內法爾(完人歐西裡斯/完美之意)而作的贊歌;插圖表現死者凱宏蘇麥斯來到冥王面前。凱宏蘇麥斯穿著一如身前,高舉手臂向冥王行禮。冥王由兩個妹妹,女神艾西斯和女神納芙提斯陪伴著。在他們面前,是隼頭神瑞-哈拉胡提,頭頂太陽。
在《亡靈書》中,歐西裡斯和太陽神的不同化身(阿圖姆,瑞,哈拉胡提)一同構成了重生的輪回。接下來的內容中,死者凱宏蘇麥斯向西方的山脈敬奉香火,在亡靈的國度裡勞作。
在書頁的上方右側(即在櫥窗左手邊上方)可以看到凱宏蘇麥斯來到審判室,裡面坐著歐西裡斯的審判官們。一幅圖中描繪了凱宏蘇麥斯的木乃伊躺在靈床上,床下是四只盛放著死者內髒壇子。上方是“ba”,即凱宏蘇麥斯的靈魂鳥。
這本精美的紙莎草古書原先被卷成軸狀,存放在一尊中空的歐西裡斯雕像裡,並在下葬時被放入墓穴。
路線
繼續進入到下一個展廳(18號展廳),那裡有一部諸神詞典。
小雕像——賽特與妻子納芙提斯
評論
沒有一本文獻列出了埃及所有的神,並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埃及神靈的世界並非為單一信仰構成,而是一個混合而成的世界。這是由於各個地區以及國家傳統風俗的不斷積累造成的,其間各種神話傳說不斷交雜。
您可以通過術語表以神靈姓名的首字母來按圖索驥,這不失為一種了解結構復雜的埃及神靈世界的,既客觀又便捷的方法。在字母S一欄(1號櫥窗右邊),您可以找到一尊賽特和妻子納芙提斯的小雕像。
歐西裡斯的肖像多達數千件,而他的仇敵,好戰的破壞者賽特的肖像卻少之又少,但他又是歐西裡斯和霍魯斯的神話和勝利中不可缺少的人物。這件雕像的品質一般:已然十分古舊,賽特立於妻子納芙提斯的身旁。在神話中,納芙提斯為了幫助艾西斯而遺棄自己的丈夫。雕像中的賽特獸首人身,而他常常被雕刻成為一只想像中野獸,類似一種尾巴分叉的狗。雕像中賽特下垂的口唇部位已經腐朽;但還可以辨認出兩只高聳的耳朵。
在新王國時期,對賽特的祭祀活動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占有重要地位。雕像的背部刻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他的父親是賽帝一世(賽帝原文Séthi,意為“賽特的”),其家族即起源於這一地區。
路線
往您的右側前行,進入展出動物木乃伊的19號展廳。11號展窗位於您的右側,展示了大量內髒存放壇。
阿美諾菲斯時期的阿匹斯神牛內髒存放壇
評論
這四只壇子裡存放著一只公牛木乃伊的內髒。也許您會對埃及人將公牛做成木乃伊的行為感到驚訝。但這是一只不同尋常的公牛:像征牛神阿匹斯在人間的化身,位於孟菲斯神廟中。所以在公牛死去時,它可以像國王和顯赫人士那樣,享受木乃伊制作儀式。
這只神牛-阿匹斯在法老阿美諾菲斯治下死去。保存神牛內髒的壇子要遠遠大於人類內髒的存放壇子。聖牛的石棺專門存放在薩卡拉地下室中,體積龐大。您可以前往薩卡拉,參觀神牛墓的神奇景觀。
而在8號展窗中的木乃伊並不是人們寵物,而是專門被飼養用於祭祀而制成木乃伊的動物。在古埃及,當信徒們前往寺廟的時候,會買回一具動物的木乃伊。這些專為祭祀用的動物被放在專門的地下墓地中以敬奉廟中的神靈。信徒認為這樣就可以為神靈敬獻他所喜歡的祭品了。
路線
至此,由歐西裡斯神引導的埃及冥界探險之旅也就接近尾聲了。您可以順著畫有金字塔圖案的指示標牌,乘坐位於16號展廳旁的電梯抵達出口。在盧浮宮的藏品中,還有數百件展品與歐西裡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帶著此次參觀獲得的對埃及文化的了解,您可以更加容易地辨別出這些展品。祝您下次參觀愉快!
更多內容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