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寮

作者: jingang_2000

導讀從旅游介紹上得知浙江永康有個“人間奇境”的方岩。那次終於來到方岩腳下,望著摩肩接踵的車輛以及夾道密布的販攤,我忽然覺得並不急於要攀登天門。當聽說附近尚有一處還在籌建的景點――石鼓寮,便硬是徒步兩公裡,拐入一條土路,尋蹤而去。此時我並不明白為何這裡要叫作石鼓寮。在石鼓寮入口的地方,我碰到負責該景點的一位老漢,他給我指點一側形狀如鼓、 ...

從旅游介紹上得知浙江永康有個“人間奇境”的方岩。那次終於來到方岩腳下,望著摩肩接踵的車輛以及夾道密布的販攤,我忽然覺得並不急於要攀登天門。當聽說附近尚有一處還在籌建的景點――石鼓寮,便硬是徒步兩公裡,拐入一條土路,尋蹤而去。此時我並不明白為何這裡要叫作石鼓寮。在石鼓寮入口的地方,我碰到負責該景點的一位老漢,他給我指點一側形狀如鼓、另一側形狀像鐘的石峰。我開始登上右側的石級,過登高亭和望遠亭,爬到石鼓邊上已是氣喘吁吁了。傳說石鼓的裡面是空的,用力可以敲響,石鼓寮的得名也就“金鼓留聲”。

整個石鼓寮有前後兩塢,兩塢的深處各有瀑布,即鴛鴦瀑和龍須瀑。石鼓寮的山體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平地突兀,陡壁懸崖,因此景點內奇峰、怪石、天然洞穴、瀑、潭、溪、泉、湖一應俱全。

從石鼓旁邊擦耳通過便是景點中最大的岩洞,石鼓這一邊景致的名稱都與鼓有關,這個半空中的岩洞就叫金鼓洞,洞中是用毛竹搭成三、四層的金鑼寺。而對面的一切也與鐘相關,如岩下的聲鐘亭等。

從金鼓洞開始的半空長廊經玄中寺可到另一頭一個神秘的石屋,從這裡往下望,湖邊有一片未作修正過的樹林,盡管湖中塑有不倫不類的“上水烏龜”,幾座岩洞裡的寺廟――金鑼寺、玄中寺、德清寺、大佛寺(千佛寺)裡新塑的佛像很是粗糙,原先的千佛寺因歷史原因已千佛不再而改塑成據說是浙江省最大的臥佛。但是,原汁原味的風貌和沉積已久的文化依然使人心曠神怡。

下山從後塢繞到前塢,過金剛殿,在土石路上行走了大約十來分鐘,到了德清寺,相傳這個岩洞裡的寺宇始建於北宋時期,南宋呂東萊又在這裡修造了東萊書院。明朝禮部尚書黃縉曾與當地的榜眼程文德等到此游覽,我不知道對岸鴛鴦瀑下的黃公亭是否為紀念此事而建。

我突然發覺這裡異常的清靜,只有我一個人在磨磨蹭蹭。那位老漢早我之前已到洞中等著我,給我端來了一碗菜湯面,反復強調這是用此處的泉水和此處種植的青菜煮的。在這不暗也不亮岩洞中,我情不自禁地思忖起來,如果保留玄中寺、大佛寺等,重新塑像,再以抗戰時期民國浙江省省長黃紹仫到這裡居住為引線,將金鼓洞改為洞中旅舍,並將德清寺改成茶室,不就可以看瀑、聽泉、品茗,覓得一份悠情?

沒想到,我這個餿點子竟會使老漢拿出了一疊某所全國名牌大學為石鼓寮繪制的規劃圖讓我過目,自然上面是沒有我幼稚的想像,卻多了許多讓一些喜歡探幽的旅游者難以接受的豪華賓館、夜總會、游樂場……

或許農村的人多少年來夢想著過上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可城裡的人卻偏偏住膩了鋼筋水泥的叢林,吵著要回歸自然,這原本是處於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形成了對另一方羨慕的心態,不存在是否要求同不求同事情。只怕這份規劃圖真的如願以償了,到了某一天又一批城裡人急著要向城外突圍,卻再也找不回原始的遺存,留下的僅僅是悔恨?

難道是那碗土生土味的菜湯面,時時勾起我對石鼓寮的留戀?當我有幸再次重游,這樸拙的山塢、幽靜的岩洞……還能依然如故嗎?


精選遊記: 永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