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記行八(倫敦2)
離開白金漢宮廣場後,前往特拉法爾加廣場。特拉法爾加廣場是倫敦著名的廣場,是為了紀念1805年10月21日特拉法爾加港海戰勝利而修建的。在這一海戰中,海軍上將納爾遜指揮的英國艦隊以少勝多,戰勝了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為英國贏得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海上霸權地位。而為大英帝國立下不朽功勛的納爾遜卻在海戰結束時,不幸中了流彈而犧牲。 旅游車沿著白廳街向北行駛,經過頂上插著國旗,國旗下掛著8面皇家海軍軍旗的宏偉壯觀的海軍總部拱門,再向前就到了北端的特拉法爾加廣場,特拉法爾加廣場又稱“鴿子廣場”,以鴿子多而著稱。走入廣場,首先看到的就是廣場中央聳立著的52米高的圓柱形納爾遜紀念碑,圓柱上端挺立著5.3米高的納爾遜全身銅像,據說這銅像是用海戰中繳獲的銅炮制成的,以示對納爾遜的尊重和紀念。圓柱下是高大的方形石座和多層台階,石座的四壁鑲著納爾遜生平所指揮的 4 場著名戰役的銅雕,最低一層台階的四角,安放著4只大銅獅子。每年10月21日,總有許多人到特拉法爾加廣場來舉行悼念儀式,紀念這位傑出的將軍。廣場北面的一長排建築物,是國家美術館,館內陳列著14世紀至19世紀歐洲各國不同流派的名畫。國家美術館東面是建於1726年的聖馬丁教堂,聖馬丁教堂造型美觀,有著一座56米高的尖塔,1864年秋,馬克思領導的第一國際成立大會就是在這座教堂裡舉行的。廣場上人很多,來往車輛也很多,卻沒有綠地,感覺上有點雜亂,我們稍稍瀏覽了一下便離開了。
中午在唐人街頂好酒家用了中式團餐。倫敦唐人街位於西倫敦威斯敏斯特蘇活區,街口有一座中式牌樓,正面書著四個大字“倫敦華埠”,反面的字為 “風調雨順”。 街道不大,卻很熱鬧,密布著大小商店,主要為餐館、食品店和紀念品店,售賣的大都是中國商品,街上走著的也多半是黑頭發黃皮膚的華人或華裔。整個唐人街自成一體,形成一個城中之城,和外界似乎是兩個世界,只不過是屬於第三世界。
下午參觀聖保羅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國國教的中心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以其壯觀的圓形屋頂而聞名於世。大教堂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完美表現,總高108米,呈典型的中世紀拉丁十字形。教堂平面由精確的幾何圖形組成,布局對稱,中央穹頂高聳,穹頂直徑34.2米,兩旁有兩座哥特式的鐘塔,門樓由10對高大的雙柱支撐著,整座建築顯得完整、嚴謹,是英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走進教堂大門,我似乎有什麼感應,沒有跟著導游,而是快速的邊走邊觀覽著,因為不能拍照,所以一下子就走到了後廳最裡邊的聖壇處。聖壇前的地上坐著一群小孩,帶隊的老師正給他們講解著什麼。忽然,孩子們都齊刷刷的站了起來,集體轉身往大門處走去。我並沒有察覺到有什麼異常,依然邊看邊往回走著。只見一個教堂執事向我走來,用手比劃著什麼,意思是要我離開。我不太明白,指著還停留在前廳處的導游和團友們,表示自己是和他們一起的,要等著他們一起走。教堂執事開始焦急起來,用手指著大門,示意我趕緊走。這時我才感到有點不對勁,耳邊似乎也聽到一種嗡嗡聲,好像是警報聲,但和國內那種警報聲又不相同。我吃不准了,四下環視了一周,才發現所有的游客都走出了教堂,我是最後的了,這才趕忙向外走去。出了教堂,聽導游講,教堂裡發現了火警,所以要全部人員撤離。我自嘲著自己的遲鈍,也慶幸著自己總算是全都參觀過了。
教堂內不能參觀,導游便帶著我們參觀教堂外部,綠樹成蔭的教堂花園裡聳立著聖保羅的金色雕像,手握十字,頭罩光環的聖保羅站在高高的圓柱頂端,舉著右手向世人們召喚著。又繞回前門處,細細的觀賞著那座精美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只見威風凜凜的維多利亞右手握著權杖,左手捧著御寶站在圓形的碑座上,碑座下坐著幾個女神,其中一個好像是女戰神。正在此時,兩只鴿子飛了過來,一只停在了女王腳下,另一只卻落在了女王的王冠上,似乎要挑戰女王的尊嚴,令人有點忍俊不住。
下一個項目是去肯辛頓花園品嘗純正英式下午茶。肯辛頓花園在海德公園旁邊,戴安娜王妃的故居肯辛頓宮就位於肯辛頓花園西側。走進肯辛頓花園,沿著優雅的林蔭大道向前走著,兩邊綠茵茵的大草坪上躺著坐著許多休憩的游人。圓圓的小湖泊,藍藍的湖水如鏡子般的平靜,氣質高貴的橡樹,開滿粉紅色小花的栗樹,翠綠的小灌木,如詩如畫的風景令人陶醉。走過肯辛頓宮前五彩繽紛的花圃,就來到了桔園茶室。桔紅色的茶室置身在蔥籠的綠色之中,兩排修剪成圓筒般的長青樹,整整齊齊地站立著,就像是在站崗的衛兵。兩片綠絲絨般的大草坪,青翠鮮嫩,充滿勃勃生機。門前白色的遮陽傘下坐滿了人,茶室內白色的小方桌前也座無虛席。白色的牆、白色的頂、白色的窗、白色的圓柱、白色的餐台、白色的雕像,整個茶室顯得潔淨而高貴。數十棵大小不一的盆栽桔樹,綠葉紅果,點綴著滿屋的白色,增添了一絲大自然的色彩。在預定的桌前坐下,不一會兒女侍應便送上了咖啡紅茶。接著又送上了點心,每人一個小小的三層塔,底層是3塊鹹味三明治,中層是松餅和布丁蛋糕,頂層是蛋撻。我只吃了三明治和蛋撻,把松餅和布丁蛋糕打包帶回去了。點心和茶其實都很一般,只是那種淡雅怡人的氛圍卻很令人享受。
晚上在福爾摩斯餐廳用餐。歇洛克•福爾摩斯是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偵探形像。由於作者的生花妙筆,把福爾摩斯勾畫的活龍活現,一時家喻戶曉,風靡世界,以至於成了如今通用的名偵探的代名詞。福爾摩斯餐廳位於諾森伯蘭大街10號的一幢普通樓房裡,底層是酒吧,人很多,氣氛也很熱烈,二樓是餐廳,環境要好得多。餐廳外牆上掛著福爾摩斯的畫像,餐廳內的牆壁上則掛滿了福爾摩斯的紀念品。店堂裡光線很暗,雖然掛著許多吊燈,可依然還是十分朦朧。走上二樓,只見一間標著221B號的房間被仿建成福爾摩斯和華生的客廳和書房。隔著大玻璃向內看去,蠟制的華生站在散亂的客廳裡,看著面前的地球儀。對我這個曾經的福爾摩斯迷來說,這一切人工痕跡太明顯了,太不自然了。先上了一道濃湯,可只見湯不見菜。接著就上主菜,一個大拼盤,裡面是四分之一只炸雞,一些土豆和蔬菜。雞肉木木的老老的,大家幾乎都是只啃了幾口就不吃了。甜點是冰激淋,很甜,卻沒有那種應有的奶香味。聽說該餐廳生意很好,晚餐如不提前預定,是沒有空位的。在網上也看到過一些評論,有褒有貶,看來好與差是要由英鎊來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