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殿門口等候喇嘛來開門之際四處張望,發現門簾之後是網眼狀得卷簾門,卷簾門和二門之間的過道上到處都是灰塵和鳥糞,一眼望去便知無人打掃。側門的大門和二門之間堆滿了維修時拆下的八百多年前的瓦當,由側門踏入大殿,裡面僅有透過窗戶射入的光線,佛殿和歷代噶瑪巴殿內沒有一盞酥油燈,大殿內撤換下來的舊法座胡亂地堆放在一側,整個殿堂雜亂無序,實難想像這是具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噶瑪噶舉的祖寺。聯想到前幾年噶瑪寺發生了一場火災,據分析是由於護法神殿點酥油燈,不慎起火,不僅燒毀了該寺“三絕”之一的飛檐,火後實已露天的殿堂也由於雨水的浸泡使得有七八百年歷史的十七米高的彌勒佛泥塑坍塌,同時雨水和著泥漿覆蓋了大面積的牆面,精美的壁畫也蕩然無存;再想到藏地有一句俗語:不要跟噶瑪噶舉比財力,就更讓人浮想聯翩:是這個寺院的主持疏於管理還是對於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掉以輕心亦或是有什麼別的原因。總之,康區具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寺院並不是第一次見,但祖殿被冷落、無人理睬至如此卻是第一次看見。
即使當地人說這個時候來風景不是最好,但由柴維至噶瑪寺的一路已是賞心悅目如詩如畫,想像秋天層林盡染,紅黃白參差的樹木倒映在綠松石般碧綠的扎曲河中,該有怎樣的驚世駭俗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