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程安排
周五(2011.7.1 日期很耀眼)晚上18:10分的國航班機,浦東出發
周日晚上20:25國航班機,青島流亭機場返回
全程自由行,住在香港路-燕兒島路的“愛舍空間”維多利亞店。
去了奧帆中心、五四廣場和八大關
天氣:7.2 大霧,下午轉暴雨
7.3 陣雨
2. 游記心得
7.2 一早7:50出酒店,沿著燕兒島路一直往北走,一條路走到底就是奧帆中心。沿途路過了一個小的便利店,還有一個愛心早餐點,基本解決了早飯的問題。建議可以先拿著早點到了海邊,對著大海再吃,感覺會很不一樣。
由於出門比較早,奧帆中心裡面基本沒什麼人(偶爾有幾位老者在鍛煉 ,除此就是環衛工人)。當天預報有霧,所以不是特別熱。我一個人先是沿著海邊走了一圈,觀摩了眾多游艇、帆船、快艇,心裡還在嘀咕:是不是在青島不買個能出海的游艇,都不好意思來海邊啊。
看完了游艇,我沿著海岸線繼續走,在奧帆中心劇場門口解決了早飯(3個包子一瓶水)。然後掉頭直接向東走。走了大概900米,不小心邂逅了”海爾洲際酒店 “。隨機上網查了下價格....對得起這地。下次淡季了,哥一定要來住2天。住在這真的是”面朝大海、背靠青山、4M寬帶“,位置、景色、酒店的檔次和裝修都很到位(比香格裡拉風景好)。結果,我就在這做了一上午,基本到了11點,天氣開始熱了我才離開。在這拍了不少照片,而且由於出來的早這片海岸基本沒人,坐在這吹吹海風發發呆,會感覺超然出市。
一上午就在漫無目的的”瞎逛“中過去了。中午回到酒店,洗了個澡休息了下。14:00左右又出門去八大關了。這次為了節約時間,我除了賓館就打車奔八大關了。其實,青島打車總的來說還是很便宜的,起步價有9和14兩種,1.4/公裡,不過要加1元的”油補“。我感覺,可能是青島城區並不是太大的原因或者是我僅僅只是在一個區域活動,總之打車沒超過20過。
閑言少敘,沿香港路向西大約5-6公裡,基本就是八大關景區了。司機把我扔在了距離一處”景點“不遠的地,就撤了。我之前也沒做什麼功課,不知道八大關有啥看點,所以繼續游蕩,看哪裡人多就往哪兒走。結果,看到了好多新人在拍婚紗照。我也挑了幾個有感覺的蹭拍了幾張,不過都是遠觀。後來,走到一處名叫“黃石樓”的景點。本想進去看看,但是發覺門口立了個牌子“憑票入內”,再一看門票8.5元。隨即調頭沿著外牆走了一圈,發覺不對我口味,都是些“人文景觀”。接著走(我是暴走族,第一天基本都在走),沿著山海關路一直往西走,邊走邊看小年輕們在“擺拍”覺得很有意思。讓我想起一句老話:“窮玩車子,福玩表,那單反的滿街跑。”看著一個個的MM對著GG的鏡頭搔首弄姿,我突然在自省當年是不是人家也這麼看我們......我邊走邊想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完全沒在意天氣和線路的問題。結果,山海關路是個斷頭路,我走到盡頭才發現。這時更加郁悶的是,天基本上已經黑了,眼看暴雨要來。我很無奈的在某部隊招待所門口避了半小時雨。
眼看時間快到下午4點半了,我決定去打車。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很失敗,我沿山海關路往回走時才發現這是條單行道,而且一路沒有出租車,有的是無數冒雨在路口打車的人。我就這麼一路往東走,走到了香港路上才找了個公交車。後來聽說,那天晚上青島積水很深,部分路段已經沒法走車了。不過,我不知道。我到酒店已經快7點了,洗了澡就上床看電視了。對鳥,愛舍空間的電視頻道很多,有鳳凰衛視、MTV等。
7.3一早9點,在家裡直屬領導的要求下又去了奧帆中心,還是在“海爾洲際”下面那片海岸線坐著看海。不過,與前一天不同的是---有雨。對於“小朋友”來說,下著雨看海可能很浪漫,但是對於我來說,坐在冰涼、潮濕的石頭上,頂著雨給領導拍照的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不過,看在領導樂在其中而且確實出了幾張好片子的面兒上,我也不BBDD了。
中午退了房,打車去啤酒街解決肚子問題。隨便找了家店點了幾個菜,要了一扎久負盛名的“青島啤酒”,准備好好犒勞下自己。結果,和其它城市的“景點”一樣,第一杯啤酒下肚,我就知道自己又上當了。這啤酒絕對不是生啤,更不是生啤,還不如瓶裝三得利。不過,上來的海鮮還算給力。領導說:海星聽說很好吃,我們就點了一個先嘗了下,後來覺得不錯就又點了一個。海膽灰常一般,蒸蛋蒸的蛋熟了,海膽底部還是紅色的。吃完我倆在台東步行街走了100多米,覺得再也不能這樣瞎轉悠了,就決定打車去五四廣場在捏幾個影。到了那發覺又是一出“人文景觀”,就隨便拍了2張然後動身去了民航大廈。在這是機場一號線的一站.....隨後,就是等灰機、坐灰機、下灰機、等大巴、坐大巴、下大巴......
3. 總結
總的來說,我很享受這趟旅行。雖然說下雨,不過我真的還沒有雨中看過海。
青島是個很美的城市,雖說我走的地方不是很多,而且多數是瞎逛。但是,我一直認為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讓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來改變一下生活的節奏,在”瞎逛“中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在無目的中發現不一樣的景色。
喜歡青島這樣的城市,有山、有水,有歷史滄桑的一面、有現代文明的一面,有機會還會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