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說,蘭亭是個好地方~

作者: lexcondy

導讀說中國最高雅的旅游景區,我認為非蘭亭莫屬。 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有了走近蘭亭的機會。 蘭亭地處紹興市西南約12公裡的蘭渚山下,這裡山清水秀,竹木繁茂,風光宜人。步入景區,只見許多藝術家們面壁《蘭亭集序》碑文,90度鞠躬,神態嚴肅,久久靜思,虔誠地表達著對中國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敬意。 相傳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花。公元353年農歷三月初三 ...

說中國最高雅的旅游景區,我認為非蘭亭莫屬。
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有了走近蘭亭的機會。
蘭亭地處紹興市西南約12公裡的蘭渚山下,這裡山清水秀,竹木繁茂,風光宜人。步入景區,只見許多藝術家們面壁《蘭亭集序》碑文,90度鞠躬,神態嚴肅,久久靜思,虔誠地表達著對中國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敬意。
相傳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花。公元353年農歷三月初三,書聖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孫繞、孫綽、謝安等41人到此聚會作詩,其中26人作詩37首,王羲之大為振奮,興致所至,揮毫寫下了《蘭亭集序》。後被流傳下來,成為世代稱道的《蘭亭帖》,從此素有山水竹木之盛的蘭亭便名揚四海,流傳千古。後人每每肅然佇立亭前,望景生情,吟讀《蘭亭集序》,頓生思古之幽情。
導游告訴我們,眼前的蘭亭已非初建的蘭亭,亭址也非原址,它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亦真亦假,但是不管歷史如何變遷,它總不失為一處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別致幽雅的江南園林。我們漫步在一條修竹夾道的石砌小徑上,忽見一塊石碑聳立眼前,上書筆力蒼勁、字體雄渾的“鵝池”兩個大字。導游給我們講述了一段關於“鵝池”誕生的故事:相傳王羲之正在為碑題寫名稱時,“鵝”字剛一落筆,忽聞皇帝聖旨下達,王羲之連忙擱筆接旨,在一旁的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立即接過父親手中的筆,順手一揮續寫了一個“池”字,於是碑名“鵝池”便躍然眼前,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意味盎然,千古絕唱!
繼續前行,我們便來到了一處名為“小蘭亭”的景點,導游指著字體清秀流暢的“蘭亭”二字,告訴我們,這是清康熙帝親筆所書,由於“文革”時期,該碑被當成“四舊”,砸成三截,後經過修復,雖無力還其原貌,“蘭”字缺尾,“亭”字少頭,但仍古韻猶存。在流舫亭景點,我們駐足在一塊巨大的御碑前,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鐫刻著康熙帝癸酉年間草書的《蘭亭集序》全文,文筆蒼渾,力透碑背,觀之賞心悅目。御碑的背面為乾隆皇帝親書的《蘭亭即事》七律詩一首,一字一句表達著對蘭亭的仰慕之情。
離開御碑移步西行,便到了蘭亭碑林,這是上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在蘭亭天章寺舊址上新建的一座占地十多畝的蘭亭書畫博物館。內設大小書法展廳、技藝交流廳以及相關設施多處,氣勢宏大,國內罕見,為充滿古意的蘭亭增添了幾多新鮮、幾多魅力。
蘭亭之行,令我感懷。
~選自《小資風尚》~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