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看瑞典

作者: (蘋果)

導讀在遙遠的北歐,有一方美麗富饒的土地,那裡不僅風光迷人,還被譽為生存生活的寶地。這就是瑞典。瑞典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雖說是歐洲第四大國,面積也不過44.99萬平方公裡,人口890萬人。或許北極圈上有著上帝的恩賜,這個一頭扎向北極的國家,竟風情萬種,風光綺麗,多姿多彩。難怪有人說瑞典是最有味道的國家。 說瑞典好,因為她的“身材”好。瑞典的山� ...

在遙遠的北歐,有一方美麗富饒的土地,那裡不僅風光迷人,還被譽為生存生活的寶地。這就是瑞典。瑞典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雖說是歐洲第四大國,面積也不過44.99萬平方公裡,人口890萬人。或許北極圈上有著上帝的恩賜,這個一頭扎向北極的國家,竟風情萬種,風光綺麗,多姿多彩。難怪有人說瑞典是最有味道的國家。

說瑞典好,因為她的“身材”好。瑞典的山、水、林、島不僅多,而且擺布得格外得體,格外精彩,讓人有些羨慕。這片土地上,星羅棋布大小湖泊9萬多個,占國土面積的8%,因而得了個“千湖之國”的美譽。湖有大有小,構築著天然美景,最大的維納恩湖,以5585平方公裡的面積位居歐洲第三大湖。瑞典又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冬季不算寒冷,加之受大西洋暖流影響,雨水豐沛,57%的國土被茂密的森林覆蓋,是聞名於世的森林之國,又被叫做“歐洲鋸木場”。不僅如此,瑞典沿海還有2萬多個島嶼,如一棵棵晶瑩剔透的翡翠,散落在茫茫無際的碧海之中,每當早晨太陽醒來,這些被林木掩蓋的碧島,在陽光下璀璨閃爍,展示出一幅純淨安逸的景像。

這成千上萬的島,成千上萬的湖,與碧空白雲下無數的河流、高山、荒原,涵養了瑞典淡雅超然的風情。當乘坐游艇暢游於山島林影之中,恬靜的會景色讓人陶醉,讓人流連往返。而瑞典人,最懂得怎樣珍惜和享受這大自然的賜予了,知道如何自然而親切地融入其中,汲取醉人的溫馨。在大大小小的海島上,人們在蒼松、白樺林中建造了無數色彩鮮艷的豪華別墅,每當周末來臨,一家人高興地駕車或乘艇而去,在美麗的島嶼上與大海說話,和清風交談,自是愜意無比。如今,隨著瑞典的開放,更多移民看中了這片美麗的土地,紛紛前往,落戶於這美不勝收的仙境。

不僅如此,瑞典還有許多神奇的造化。走進“北方威尼斯”的斯德哥爾摩,總是感覺到被美麗和神秘包圍著,浸泡著。這個沉浸於碧波蕩漾中的首都,地處波羅的海和梅拉倫湖交彙處,山水交融,大小島嶼銜接,是少有的湖海相依、波光粼粼的水城。從市中的山頂放眼望去,整個城市水碧天藍,清淨如洗,好似一只水汪汪的藍眼睛。有趣的是,城裡有海有湖,流淌的水有鹹有淡,讓人弄不清這個城市究竟是漂浮在湖裡,還是蕩漾在海上。而中央廣場邊的古老皇宮,國王島東南褐紅色的市政廳,女王島上的瑞典王宮,瓦薩沉船博物館等建築,為這個迷人的城市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初次看瑞典,感到一種安寧,一種淡泊。在街道上,看不到多少繁華熱烈的景像,現代的味道也不重,但細細咀嚼,卻有一絲絲歲月斑駁的味道。在古色古香的斯德哥爾摩老城,無數橙色、黃色的樓房,密集地相偎在一起,小小安靜的窗口,窄窄的石頭小道,古老的玻璃路燈,展現著中世紀的古老風情。走在其間,仿佛穿越了時空,羅疊出許多悠久而濃郁的文化韻味。然而,當走出老城,遍覽新城區,又是一番現代時尚的感受。在這個現代城市裡,仔細品味那些看似平淡的東西,就會察覺出一種現代與傳統相溶而又不顯山水的都市風格。

斯德哥爾摩的立體交通聞名於世,那繁忙的景像,活似一個巨大的“游樂場”。郊外三大機場頻繁起降的飛機,不時在藍天織出美麗的飄帶,碧水中疾駛劃過的游艇,耕起道道飛揚的浪花,還有那隆隆駛去的有軌電車,豪華的巴士,以及川流不息五顏六色的轎車,令整個城市興奮著,旋轉著。最有趣的,是那些羞於亮相的地鐵,每每穿梭到河邊,好像在地下憋不住了似的,“嗖”地竄將出來,轟隆隆駛過大橋,魚跳龍門一樣,又一個猛子扎了下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瑞典的個性也反映在建築上。瑞典建築特色鮮明,風格獨特,讓人總覺得與眾不同。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被推崇為20世紀歐洲最美麗的建築物之一。據說,瑞典的傳統建築為木質結構,11世紀後,英、德傳教士相繼引入了石材和磚料的使用方法,興建了許多磚石建築物,使傳統的建築開始改變。20世紀初,瑞典建築師潛心研究建築藝術,使本國的建築更富有特色,並逐漸超越了歐洲傳統的建築風格,在世界建築領域獨樹一幟。工業也是如此。金屬加工和機械制造業蜚聲國際市場,滾珠軸承、冷凍設備、特種鋼馳名世界,沃爾沃汽車至今仍是世界愛車族關注的目標。

有著和平安逸的生活,從事著科學研究,無疑是人們的追求和夢想。瑞典便是一個讓人圓夢的國度。眾多的科研院校,發達的科技產業,把這個國家推向世界科研的前端。最值得瑞典人驕傲和引以為自豪的是,這裡是諾貝爾先生的故鄉。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誕生於斯德哥爾摩,9歲移居俄國首都聖彼得堡,曾在許多國家生活過。他一生勤奮,共取得355項技術發明專利,蜚聲全世界。他發明的雷管、硝化甘油固體炸藥等等,為人類征服自然找到了一條便捷的蹊徑,因而榮膺“炸藥大王”的美譽。1896年12月10日,這位63歲老人與世長辭。諾貝爾先生人去了,但其精神永存。他遺囑後人,用折合920萬美元的遺產建立“諾貝爾基金”,把每年的利息分為五份,分別獎給世界上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領域及和平事業上“為人類利益做出更大貢獻的人”。如今,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諾貝爾獎” 頒發儀式,這已成為瑞典科技文明的像征。

對文明和野蠻的態度,對戰爭與和平的選擇,瑞典人最耐人尋味。在遙遠的9—11世紀,瑞典人和挪威人、丹麥人聯合起來,結隊遠航,在海上進行攔截、搶掠或探險經商,後又相繼在歐洲一些國家建立了北歐人的統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歐海盜時代。到了公元1000年前後,瑞典方建起自己的王國,其後也是國內戰事不斷,不是去侵略別人,就是遭受別人侵略,征服與被征服貫穿了多個世紀。光陰荏苒。飽嘗了戰爭之苦的瑞典人,最懂得戰爭的危害,深知和平的寶貴,因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恪守中立,免遭了戰爭危害,為戰後瑞典創立世界科技強國創造了良好環境。

若想知道一個地方好不好,那就去看看那裡人的神色。在廣場、車站,在餐館、商場,稍加注意就不難發現,瑞典人的神態祥然,舉止文雅,目光裡沒有恐懼和戒備,面色上沒有貧苦的痕跡。在這個世界最富有、最著名的福利國家裡,人們的求學、求醫、就業以至養老均由國家承擔,因此成為一個近似理想中的社會。不過,人們有了清靜幽雅的生活,不再承受生存的壓力,也會孳生懶惰。如今,這個“世外桃源”也養就了不少游手好閑的人,他們無所事事,不思進取,影響著社會的進步。或許,這是當初那些設計福利社會的人怎麼也沒想到的。


精選遊記: 斯德哥爾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