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匆匆決定去的,沒想到是首發團,每人才4900,好實惠,但是匆忙之中也忘記來搜索一下人家的游記,找找攻略。
從廣州出發,飛機是南航的波音777,碩大的發動機直徑比人還高,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單發(兩台發動機中有一台故障的情況下)仍可橫跨大西洋的客機,所以我對它比較放心;波音777是雙通道的寬體客機,讓老婆大人坐中間,這樣轉彎時的搖擺影響較小;我不暈車,可以坐窗邊去拍照;南寧到大阪的距離和到烏魯木齊的距離幾乎完全相同,從廣州出發也要將近3.5個小時,國內和跨海部分都沒啥看頭,趁機睡覺,旁邊的日本人甚至利用一排3個空位躺下睡覺,飛機的空調偏冷,機上毛毯數量有限,得搶要毛毯蓋著才行。
第一眼看到日本國土的時候,印像是灰色的——高空看下去,城市是灰灰暗暗的,後來到了地面還是這樣的印像,房子外觀基本是灰色和褐色,很少見到艷麗的建築,加上海邊空曠的工業區,以及海洋性氣候,首先想到這裡怎麼如此像上海?後來有個團友也這麼描述大阪——和上海一樣,而且兩個城市是友好城市。
到達關西國際空港後,住在旁邊的酒店,先安排去奧特萊斯購物,導游姓胡,簡稱胡導,自稱是台灣人在日本的後裔,介紹說這裡的衣服便宜,結果誤導了我們,這些人出來都是想采購化妝品和電器的,對中國產的紡織品興趣不大;我們是逛到後面才發現超市、藥店(日本賣非處方藥、化妝品、洗滌劑等化學產品的商店)、百元店(105元,相當於我們的8元多)都在一樓,但是時間已經太晚了,日本的商店基本都是20點關門,最後喇叭裡用漢語呼叫,趕走的大多都是中國人。
第一次在日本購物,心裡總算了又算,生怕多花錢;1日元約等於0.08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等於12.5日元。。。先去了一家自選商店,商品都沒有標價格,我找了個店員問“how much?”,小伙子大概拍說數字不好理解,翻出隨身帶的一個小牌子指給我看105,然後補充了一句“for everything”,原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10元店,小商品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我們只挑選日本產的,日本人對自己的產品也很自豪,經常會顯著標識“國產”。
日本一盒壽司一般是700-1000元,超市過了時間就“半額”處理,日本也有專門去淘半價食品的窮人,我們在日本當然是窮人了,買一盒試試看,後來發現味道很好;日本的折扣是標減去的部分,假如標“20[[%]]”或“2割引”那就相當於我們的8折;我們看見“2割引”的大蝦以為是2折的,有點激動,結賬才發現是8折。日本的水產當然是極為豐富、乳制品便宜,水果比較貴,桃子蘋果論個賣。
結賬找零,收銀機立刻吐出一堆硬幣,看到有中間帶孔的50元硬幣非常像古董,想多換幾個,收銀員不會說英語,著急,比劃著說不行,我估計收銀機是自動的,沒法從裡面拿錢出來,後來觀察果然如此,找零的速度非常快;日本人和歐美人一樣,不會算找零的數,千萬不要多給零頭來找回整數的錢,否則日本人會傻的;日本商店都免費提供塑料袋,日本人會在購物後把購物筐放在指定的位置,但是我們身後的幾個廣東人出來把筐子隨便放在台子上就走了。
上天給了日本狹小的國土,卻給了怡人的海洋性氣候;坐在奧特萊斯的天井的椅子上,吹著只有25、6度的海風,看著藍天白雲、以及三三兩兩的購物者,一切是那麼寧靜,只有廣播裡用漢語播出的注意吸煙場所的提醒,讓人感到一絲無奈——這肯定是針對中國煙民的!這裡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購物者較少,一般是女性,看起來日本女人生孩子都比較早,而且多是生2-3個,後來還遇到一個媽媽團,十幾個女人都用推著嬰兒車,看起來很有氣勢。商場旁邊有個小小的五人制足球場,風格也和日本國家隊相似,以傳球為主,不怎麼去個人突破。商場的停車場1小時內不收費,超過則收費,購物超過一定額度可免費。商場過馬路主要靠天橋,比較安全。
第二天——奈良、京都,住箕面溫泉酒店
昨晚回到酒店已經天黑,早上起來才發現可以看見海景,對面是機場的跨海大橋,頓覺心曠神怡;這一天都在路上,日本的高速公路大部分是高架路,限速才80公裡,收費不便宜,費用叫“料金”,地圖上可以看到“有料”和“無料”兩類公路;日本公路兩邊的隔音牆比中國要多很多,各種警示標志也更完善,例如出隧道後有牌子提醒汽車關燈。中國人都喜歡傳說日本汽車的鐵皮薄,但是在日本,看到的建築、各種柱子似乎都比國內的粗壯,沒辦法,日本多地震。我想考察廣告,一路想看看廣告,但非常失望,一路上沒有見到一個產品廣告牌(後來在大阪市見到一兩個屋頂上的汽車廣告,但是沒有見到國內高速路兩邊到處都有的高杆廣告牌),只有企業的標牌和服務類的廣告(例如醫院的廣告),樓頂上的廣告牌的支柱也都顯得特別結實,估計都是因為怕地震。
奈良是日本的古都,我們在春日大社匆匆逛了一下,這裡有日本的國獸--鹿,它們會向游客討要吃的;神社內有大量的燈台,有些很古老了,上面滿是青苔增添了滄桑感,祈願的人買蠟燭放進去點著,用寫著願望的紙封好,以後別的人祈願也可以重復使用;神社內的各種用品都是明碼標價,價格不貴,賣東西的地方有為地震災區捐獻的盒子,我們一個團友放了一枚硬幣,我也跟著放了一個。來去匆匆,我才獨自跑去夫婦大國社看了一下,時間就不夠了,下坡時在牌坊上拍了一只日本的神鳥——烏鴉,到車上才發現,整個團的人都在等我。
下一個景點在京都,要向北走50公裡左右,到京都市看到了東海道新干線(東京都到大阪,世界第一條高速鐵路),因為小說《源氏物語》的緣故,進入京都看到的地名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只是此行沒有安排去更多的景點,第一個景點是“西陣織會館”,有手工藝人在現場編織,還有個小型的和服秀,我對這些東西不是很感興趣,我們買了條熱水一泡、圖案上美女就會脫衣服的毛巾送給搞廣告創意的員工,然後我自己跑去小超市買了一本關西地圖,日本的書籍比較貴,這本要800日元。
然後到一家餐館吃日式火鍋,這裡的冰淇淋可以隨便吃,我們一吃,口味是相當的好,火鍋也不錯,吃了個飽;這裡環境也挺好,窗外翠竹相映,席間有做裝修業務的團友告訴我們,說日本的房子看起來就是二層小樓,柱子都是鋼的(我的照片可見)。吃完了,老板娘在後面屁顛屁顛跑出來,要送我們過馬路,生怕中國人隨便橫穿那條兩車道的小馬路;上海在這方面有點像日本,行人都是等紅綠燈,很少橫穿馬路,所以汽車在小巷裡也可以開得很快。
京都的下一個景點是平安神宮,是以前紀念日本天皇定都在京都這裡的祭祀場所(後來看地圖,發現二條院是世界遺產,這裡不是,我們去的都是免費景點,旅行社有點摳門);天氣太熱,建築塗得太艷麗看起來不像日本風格,我都懶得走到裡面去了,大家在門口拍拍照就走了。那裡的游客感覺都是中國人,江浙的,廣東的,台灣的,各種口音都有。
再下一個景點是京都西部的嵐山,我印像裡嵐山有周恩來的詩碑,但是胡導沒有說,我也沒有遇上。我的直覺,來自台灣的胡導骨子裡有台+獨意識,專門跟大家講了鄭成功是半個日本人,其實這個我早就知道,只是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從來不會提及這個敏感信息,後來到明石大橋他有意回避孫中山紀念館,讓我更確信了這一點;我獨自走去山邊,一個老人在河邊喂鳥,鴿子和麻雀都不怕人,遠處的水裡還有三只鸕鶿和一只鷺(或鶴),都是野生的;過了渡月橋,沿著山邊向上游走,拐角處有日本老人在觀察交通情況,以免自行車或汽車撞人,後來發現很多路口都有日本老頭在維護交通安全;嵐山沿河的小道都被小葉楓樹掩映,到了秋天這裡不知道該有多麼紅艷,可惜現在時候不對。
晚上住在大阪市北部的箕面溫泉酒店,這是一個在半山的酒店,那天白天雖熱,但到了酒店天卻變得陰沉沉,遠處的大阪城的高樓在氤氳中隱隱約約,天上飄著零星小雨,偶爾傳來山裡烏鴉的哇哇叫聲,酒店的折頁介紹說,山上有很多種動物。導游在車上交待,我們中國人去的溫泉是分男女的,去溫泉的袍子開襟一定要左搭右,,,上帝給了日本地震,同時也就給了他們溫泉;有的人到酒店後就下山去逛店了,但我們吃了點昨晚半價買來的壽司,趕緊去泡溫泉;守門的日本老太太60歲左右,牌子上寫著“千惠子 Kara”,她能聽懂英語,我問她會幾種語言,她說會英語、漢語,,我有點吃驚,讓她說兩句,結果她只會一句“wo ai ni”——笑死我了。溫泉裡一共就2-3個人,遇到了團裡最小的那個小男孩,他是准備以後來日本學習的,極其不愛說話,但是我就記得他在裡面說了一句“牛奶好喝”,泡溫泉不要空腹,所以裡面有瓶裝牛奶賣,可是我後來也沒找到。溫泉在酒店的樓頂,水池是圓形的,水溫非常合適,洗夠了裸體上來看著日本的群山和陰霾中的大阪市,那種感覺很是奇特;後來有人裸體從一扇門走出,有牌子寫著“露天風呂”,原來不知道什麼意思,上去一看,哇,不得了,樓上還有個小溫泉,水溫更高,而且有兩個單人的陶制浴缸,浴缸的水溫較低,我就鑽了進去。。。上面沒有玻璃窗阻隔,視野更加開闊,吹著涼風,滴著零星的小雨,看著飛機在大阪機場緩緩降落,那種享受真是無法形容。。。我怕泡太久耽誤晚餐,讓千惠子老太太叫my wife出來,我告訴她上面有露天的,誰知她說,去的時候只有她一人,早就跑上天台去了。
此行唯一的晚團餐在溫泉酒店進行,有些團友之前訂了10000日元的神戶牛,我後來偷笑,因為第二天中午去吃的是日式烤肉,裡面就有牛肉。吃的依然很豐盛,不過記不得有什麼了。吃完又去天台泡了一輪溫泉,等我下來之後告訴那些不知“露天風呂”的團友,他們才知道原來泉上有泉。泡完溫泉我們步行下山,山上森林密布,箕面川流水淙淙,山路幾乎沒有人,後來看見幾個夜店,像是喝酒的場所,走了一段發現竟然是逆流而上的,於是折返,到了下山電梯的路口朝另一個方向走。路上遇到電信公司修地下電纜,日本的人工這麼貴,但他們依然安排了兩個人在道路的兩頭把守,防止車輛過快行駛,可見日本人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公路上的維修也是這樣,必定有人在揮舞紅旗提醒過往車輛,而我們的高速路維修只會放警示標志和測速表,不會用人去提醒車輛)。從路口只走了幾分鐘就到了箕面火車站,可惜太晚了,否則可以坐火車出去逛逛,車站旁邊只剩下個別連鎖超市在營業,我們逛了一下就回去了。
第三天——神戶,明石海峽,心齋橋購物,環球影城住宿
盡管住的酒店全有冰箱,但早上夫人不讓吃剩下的米飯了,只好喂給陽台上的鴿子;住的幾個酒店早餐都是自助餐,我必定要喝牛奶,因為這裡的牛奶真的是太好喝了。依依不舍離開箕面溫泉酒店,前往神戶北野的異人館,神戶是日本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因此具有異國情調,北野一帶是過去外國使節居住的地區,最遠處有大清國的領事館,由於時間太緊,又在山坡上難爬,只是沿街匆匆看過;
中餐在一家日式烤肉店,這是幾天來最豐盛的一餐,甚至有免費的清酒,不知道他們昨晚吃的10000日元200克的神戶牛和今天的烤肉有什麼不同,大家最後都撐不下了。午餐後去參觀明石海峽大橋,明石海峽風高浪急,我們手上的照相機在大風中難以拿穩,可想施工之艱難;看標牌說旁邊有日本唯一的孫文紀念館,到了那裡才發現要300日元門票,而我身無分文只好作罷,後來看說明,這個館是從大橋的位置整體搬遷過來的。走回汽車的時候突然發現大風吹來了一片雲,半遮住吊橋的高塔,於是趕緊拍照。
下一個目的地是女人們都期盼的大阪市心齋橋。前兩天感覺日本怎麼這麼冷清,機場裡都沒幾個人,今天到了大阪市中心才發現這裡高樓多,人也多,不亞於上海北京。到了之後他們開始了瘋狂的采購,我們原來沒有任何准備,先是跟著他們走,後來也自己瞎逛了一陣,這裡的化妝品真多,大家是什麼都買,化妝品,染發劑,眼藥水,洗發液。。。這裡的商店也有很多貼了銀聯標志,有些商店寫了中國簡體字的說明,其實有點畫蛇添足,他們寫的東西中國人一般看得明白7、8成,有的商店有中國人在打工,還遇到個別會說點漢語的售貨員。但是我們沒有找到百元店,也沒有遇上大超市,多少讓我們有些失望,畢竟對這裡不熟悉。往回走的時候遇到一個300元店,在二樓的店面就非常冷清了,也沒有我們想要的東西,這次還有一點讓我很奇怪的,我們在這條街居然沒有遇上一家電器店。
大阪人多,發現日本女人皮膚都挺白的,有點像江浙人,但是她們都千篇一律把臉塗得粉紅,裝著假睫毛,倒不如中國人化妝來得自然。 日本街頭的紅綠燈特別密,但是我們好像沒遇到過堵車,他們的紅綠燈似乎是聯動的,一條街的要麼全是紅燈,要麼全是綠燈,中間略有時差,感覺是精心計算過的,這樣一旦遇到綠燈汽車可以快速開很遠,日本的轉彎車一定會等直行的走完才轉彎。日本大部分商店20點就關門,大家只好回酒店休息。
這次是住在櫻島(Sakurajima)的環球影城(Universal City),這是一個類似迪斯尼那樣的場所,一般是孩子來游玩;這裡有兩家相鄰的酒店,我們住在那家叫做Universal Port的酒店,另一家看起來更高檔,不過對我們來說這裡已經夠好了,因為這裡有最先進的馬桶,當你靠近就會自動翻蓋,當你離開就會自動衝廁,坐墊當然也是加溫的,都是噴水衝洗的。洗手間和洗澡間是分開的,而且洗澡間的淋浴不在浴缸內,淋浴的水不會污染浴缸,可以比較放心享受一把熱水泡澡,過一把偽溫泉癮。
到酒店放好東西,我們步行到影城的商業街去找吃的,太晚了,大部分飲食店也關門了(一般比商店晚1、2小時關門),只好去麥當勞,一個漢堡套餐,含一包薯條,一紙盒牛奶,600?元,價格還能接受。然後到旁邊的火車站去看線路和價格,到大阪站是160元,到姬路是1600元,也看好了如何購票,都是自動售票機,放進去按指定的面額即可。回到酒店告訴團友從這裡坐火車到大阪站,然後轉地鐵即可到達心齋橋,每人只要不到400日元,這樣4個人去比打的去可以省一半的費用(打的要3000元)。原來通過胡導問過酒店的前台小姐,讓我們轉這、轉那,轉得稀裡糊塗,幸好提前去車站看了一下。
第四天——火車旅行,姬路城,大阪梅田購物
環球影城的早餐是三家酒店中最好的,牛奶,炒鮭魚(即香港人音譯的三文魚)肉塊,牛角面包,。。。然後大家在火車站不期而遇,他們花160到大阪站,我們倆每人1600到姬路,也得到大阪轉車。電力火車加速非常快,地鐵那樣的加速感,我估計速度有80;經過福島站,看見牌子寫著福澤諭吉的出生地就在旁邊,這可是大思想家,日本最大面額的鈔票(10000元)就印著他的頭像,他以《勸學篇》、《脫亞論》而聞名;1000元日幣的頭像是野口英世,是日本現代細菌學創始人,胡導說野口英世研究所的藥品和化妝品是最好的;5000元日幣的頭像是樋口一葉,明治維新時代平民女作家,24歲去世。稍微細心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日幣上的頭像具有什麼樣的思想和教育導向。
大阪火車站人很多,我是第一次轉車,有點著急,看到來了一列就上去了,誰知道是普通車(慢車),停了很多站,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姬路。出了火車站又遇到了姬路的步行街,結構和大阪一模一樣,在主干道旁邊建的步行商業街,順便也逛了一圈。那天頭頂上沒有一絲雲彩,空氣潔淨,陽光和新疆一樣強烈,雖然熱,但氣溫不是特別高。我們沒有做足事前的功課,到了姬路城才發現巨大的天守閣被更大的工棚罩著,工期要到2015年,掃興!既來之,也得去看看,花了800元門票,上樓又要200,老婆大人十分不滿。姬路城是日本第一個世界非物質遺產,他們很重視,去參觀的人要湊成小組才能上樓,到樓上要脫鞋子走。
從姬路城走回火車站的時候,遇上學生放學,路邊擺出很多攤子,冒出很多老頭在路口指揮,原來冷冷清清的街道一下子熱鬧起來;不少小女孩則穿著和服,好像是學校要求的。去日本前,很多人都會提到日本的干淨,這裡擺滿攤子的街道依然是蠻干淨的。日本過斑馬線的提示音是鳥叫,很像那種綠豆鳥的叫聲,比南寧那敲破碗的聲音來得自然,我才去了幾天,現在回來聽見鳥叫就要看馬路。
有點想坐新干線回大阪,但是我們一下子弄不明白新干線的自動售票機,排隊又費了些口舌才問到票價是3400多日元,老婆大人舍不得,那還是趕緊去坐普通鐵路的吧,這次是快車,8、90公裡的路程只用了一小時。由於是下班時間,火車基本滿員,我們坐下才發現位子是婦幼老弱專席,於是起來找位子,走到車頭發現還是沒有普通座,也就和日本人一樣亂坐吧。整個列車就一個司機管理,兼作廣播員,沒有服務員。通過窗戶可以看到司機的動作,儀表盤顯示,列車很快就加速到了120,比我原來想像的快多了。司機的動作很瀟灑,一會兒用手指點標杆,一會兒比劃時刻表。。。不由想起我那曾在滿洲國為日本人開火車的外祖父,他當年是否也一樣瀟灑?
日本人在車上都不說話的,要麼看書,要麼睡覺,平時細聲細語的她在無聲的車廂中顯得聲音很大,我們都不敢說話了,老婆大人說日本人很沒勁。回到大阪,出車站先在一家店吃飯,我們指點廣告要那550元的套餐,然後讓老婆大人去付款,誰知道一群日本人都傻眼了,愣在那裡不動,原來這是一家後付費的店,不要先給錢,老婆大人不會說英語,小鬼子也不會,就在一起發愣,我在旁邊看了覺得好笑;出來不遠就遇到了大丸百貨店,一樓賣化妝品,地下是食品超市,食品極大豐富,盡管廣播用漢語說這個店要9點才關門,請放心購物,但時間還是很快過去。。然後又沿街走了一陣子,終於買了本畫報《海上自衛隊2011-2012》,花了我2500元呀,發達國家具有知識產權的東西都特別貴!這時候還見識了日本男人,(好像都是年輕人)一個個白襯衣扎在西褲裡,這時候才下班,成群結隊匆匆趕往夜店去喝酒。我們走了一天太累,晚上又不熟悉道路,這次CDMA手機不能上網導航,讓我十分郁悶,我出國前甚至連日本地圖都沒看過——只能走回大阪火車站。
這時候的大阪火車站依然人流如織,因為時間晚,老婆大人有點著急,生怕趕不上火車,我們在車站詢問工作人員,開始是一個老一點的,不太會用英語表達,後來又見一帥哥,就說的很清楚了,告訴我們馬上就有到Sakurajima(櫻島)的車,他看我用英語問,就寫了英語的地名,其實我更願意他寫漢字,因為日本地名基本都是漢字寫的。我很高興,和小帥哥合影——日本人蠻好玩,Universal City是用平假名寫的,用英語說他們馬上就懂,要是寫漢字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是哪裡了。日本鐵路的工作人員都隨身帶著時刻表,一問他們就會拿出時刻表,感覺非常敬業,而且這一天坐了四次火車,發現火車全都非常准時!誤差在一分鐘之內!
回到酒店的電梯,我看後面有人就等了一下,有父子兩人提著三個紙箱跑進來,大人對我說“thank you”, 我一聽他說英語,干脆直接用漢語問他們“買的什麼好東西呀?”,那人楞了一下,然後笑著說是三個松下的馬桶蓋(那是好東西),我聽口音是台灣人,後面他說用“日幣”,我更加確認他們是台灣人。幾天下來發現,日本到處都是講中國話的人。
第五天——大阪城,回國
去機場前到大阪城看了一下,大阪城是古老的,但那個天守閣是現代人造的,而且顏色鮮艷,不倫不類;值得一提的是護城河內飛碟狀的太陽能淨水器,把臭水湖變成了潔淨的水。去的時候見到幾個練法&輪*工力的,但他們蠻老實。那一天還是晴空萬裡,曬死人,我們在樹陰下懶得動彈。有一對夫妻團友去畫了漫畫頭像,挺好玩,早知道也去畫一張了。
回到廣州白雲機場,買了白色iPad2(才3200人民幣)的小伙子和買了佳能單反的美女都順利過關;轉機在機場裡面要走太遠的路,遠不如日本機場的軌道車效率高,買了iPad的小伙子有點大意,把登機牌掉了,幸好被我撿到。
總結
最近網上文章都在炒作中國的進口商品比國外貴50[[%]],確實如此,到了日本恨不得把任何東西都買回來,化妝品,電器,奶粉,洗滌用品,,自由行可以多跑一些地方對比價格,有些地方還是能便宜一點的。
這次吃的太好了,感覺日本的食品都被消化光了,,,住的也好,行程也不錯
日本不好的地方是:路牌上不寫方向的,摸不清南北;自由行最好事先在中國買好地圖,研究好線路;日本不讓外國人買臨時的手機卡,國際漫游貴,手機上網也不方便;酒店電視缺少中文節目。
要是我來設計行程:我會天天住箕面溫泉酒店,每天坐火車出行,上午看景點,下午就購物(日本商店開門晚,關門早),晚上泡溫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