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上9種小資生活
1、放任閑逛,迷失鼓浪嶼
鼓浪嶼島很小,環島走一周不過三四小時,小到即使迷路也不會產生恐慌,反而感到欣喜。
迷失在島上再也不要走出去,迷失到一個沒有旅游團,游客稀少的幽靜巷子裡或老洋房中,很可能是眾多到過鼓浪嶼的人心裡的小九九。
不是嗎?漫步於鼓浪嶼,信口閑聊,或左瞧右望,也是遠離城市喧囂的一種享受。
如果恰好這天小雨飄飛,被雨水刷得透亮的小島更加嬌妖,晶晶的水滴垂在屋檐、葉尖、花瓣下,欲滴不滴;空氣中彌漫著植物的芬芳,那更能讓你有幸看到鼓浪嶼婉約的雨中之美。
好喜歡的一條路,充分體現鼓浪嶼道路的洶湧起伏。島上的小路雖然錯綜復雜,但居民多為老人,路標清晰,所以,如果你並不想迷路,只要嘴巴勤快點,或買張地圖,就可以避免。
“我的手繪地圖,從來都無法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於是,每次帶著一個目的去尋找一樣東西的時候,都會因為迷路而找到另一樣東西。從上島的第一天,到今天離開鼓 浪嶼,三天的時間,在島上迷路了一次一次又一次,於是干脆不再看地圖好了。在老房子和花草中走來晃去,看到熟悉的門牌笑笑,拐個彎,繼續走。 有時候,漫無目的的行走,就可以邂逅有意思的東西。 ”——何平 《鼓浪嶼亂走2 海風夜的胡語》
2、聽被海環繞的琴音
鼓浪嶼街頭的藝人只要你漫步在鼓浪嶼的洋樓古厝(cuò,福建沿海及台灣人對家或屋子的稱呼)中,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優美動人的歌聲,加以濤聲的節拍。不管聽琴是不是本意,到鼓浪嶼,琴聲必定要被你聽到,不如索性虛心地接受音樂的熏陶?
小小的鼓浪嶼是大大的“鋼琴之島”、“音樂家搖籃”,島上就有鋼琴600多台,有自己的音樂學校、音樂廳、交響樂團、鋼琴博物館及風琴博物館。其中的音樂廳掩映在高大的百年老榕樹、老樟樹中,滿園紅花綠葉相擁,環境和氛圍一流,是鼓浪嶼的高雅音樂藝術殿堂。
對鼓浪嶼的音樂氛圍追根溯源,我們就會發現,它的音樂傳統猶如歐洲中世紀音樂來源於宗教音樂的創作一樣,也多源於教會的贊美詩。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蜚聲樂壇的鋼琴家殷承宗、許斐星、許斐平、許興艾就是這裡的土產。中國第一位女聲樂家、指揮家周淑安,聲樂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吳天球,著名指揮陳佐湟,還有李嘉祿、卓一龍等,璀璨的群星從這裡升起。
每逢節假日,鼓浪嶼上還常有家庭音樂會舉行,一家三代同台演出的事時常有,天籟之聲四處飄揚,將鼓浪嶼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通幽曲徑及小巷人家,都綴滿跳動的音符與節奏。
鋼琴博物館
鋼琴博物館就在菽莊花園的“聽濤軒”,造型模擬鋼琴的琴鍵,館內洋溢著輕柔的鋼琴曲,兩層博物館分為一館、二館,分別陳列了100多架鋼琴,其中有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讓你看完更能體會到鼓浪嶼這個音樂之島的浪漫氛圍。
館內提供講解服務,一館講解時間:09:00、10:00、11:00、13:30、14:30、15:30、16:30,每場欣賞現場鋼琴演奏;二館講解時間:09:30、10:30、11:30、14:00、15:00、16:00、17:00,每場欣賞現場鋼琴演奏。
注意:館內不允許拍照。
門票:不收門票,但需有菽莊花園門票才能進入。館內講解與表演均為免費。
開放時間:07:30-19:30
地址:菽莊花園內
鼓浪嶼音樂廳
從繁華的商業街龍頭路直接步行即可到達鼓浪嶼音樂廳。音樂廳掩映在古老的樟樹及榕樹下,一年中常常不定期地舉辦一些室內樂、古典音樂演奏會等,常常有一些知名音樂家或者專業團體前來獻藝,也是眾多音樂愛好者們交流的天地。
門票:免費
音樂廳每個周末都有豐富的音樂會演出演出時間:每晚7點半
地址: 思明區鼓浪嶼晃岩路1號
電話: 0592-2066730
3、看各有故事的百年建築
使鼓浪嶼美麗的不僅是海島風光,更多的是歷久彌香的萬國建築。建築展現著鼓浪嶼的歷史和故事,又是構成鼓浪嶼美的一部分,它們散發著神秘的味道和生活的氣息,令人遙想當年。
看建築,只要你所感興趣的老房子的門開著,善意地和房子主人打個招呼,能經允許的都可以看看。
圓角矩形標注: 何平 鼓浪嶼亂走2 海風夜的胡語 這樣的宅子,你見它的頂,精美的雕刻,顯見當年擁有它的人的繁榮。如今也不知道住的是哪戶尋常人家。只好笑談歷史。
英、美、德、日、西班牙、荷蘭、奧地利、挪威、瑞典、菲律賓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創辦教堂、學校、醫院、洋行,最大量建造的還是別墅、公館等居住建築。留存下來的領事館有英、美、日、荷、西班牙等;而三一堂、安獻堂、福音堂、西班牙天主堂、協和堂等教堂建築大部分還在使用中。
這些建築多為低層庭院式建築,房屋一般選用當地石材或紅磚,采用圓拱回廊、清水紅磚、紅瓦坡折屋面,並用柚木樓板、花磚鋪地,用欄板鋪以奇異別致的琉璃瓶花格。各個立面常有精雕細刻的羅馬式大圓柱和結構造型迥然不同的多坡屋頂。
此外,大量早期出國謀生而衣錦還鄉的華僑,選擇上等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興建離宮別館。在眾多中西合壁式風格的包圍之中,這些住宅也以模仿洋房為榮,平面布局則基本上是本土的,外觀常采用折衷風格。如林語堂故居、大夫第、四落大厝、金瓜樓、時鐘樓、番婆樓、林文慶別墅、亦足山莊、觀彩樓、楊家園,成為鼓浪嶼上有意義、有標志性的建築。
4、過一個靜夜涼晨
鼓浪嶼最迷人的是它的夜和晨。鼓浪嶼小,一般的游客都會一日或半日游完即離島。記得去前請教廈門朋友鼓浪嶼日程安排,得到的回答是:鼓浪嶼就巴掌大塊地,逛兩三小時足夠了。但是,鼓浪嶼不是用來計算徒步時間的,而是用來感受它那迷死人的靜夜涼晨的。
感謝那些一日或半日游的人們,使鼓浪嶼的夜尚可以去除旅游小島的鬧躁外質,保持它的清麗和靜謐。
清晨慵懶的狗狗清晨早起,小島上沉澱下去的一切尚未醒來,富有韻律的濤聲更似無聲,商鋪還沒開門,街巷裡老人們拎著菜籃子,穿著運動鞋悠閑信步,菜市場裡攤主們正在鋪展開待賣的新鮮蔬果肉。這,才是真正的鼓浪嶼。
5、品嘗南國繽紛水果
到南方旅游,水果算美食的一種,並且可以當之無愧地貫之以“健康美食”稱號。鼓浪嶼島上的水果隨處可見,除了長在各種樹上,還出現在菜市場以及眾多挑擔叫賣的路邊攤上。
島上售賣的水果名目差不多可以開南方水果展覽:蓮霧,番石榴,番荔枝,鳳梨釋迦,雪蓮果,火龍果,楊桃,木瓜,金姑娘,西梅,龍眼,等等等等等等。
不同季節豐收不同的水果,在北方買這些水果是奢侈的事,在鼓浪嶼買卻是價廉物美的家常事。因此,到鼓浪嶼干點家常事很有必要,尤其是MM們。
路邊小販挑著擔子,一筐青棗,一筐蓮霧,洗得干干淨淨,紅的綠的,滾著水珠。各買一點拎在手裡,邊走邊看著周圍的美景,脆生生咬開一枚,清汁滿口,唉,為什麼是坐在電腦前說這個,而不是在島上吃這個。
注意:路邊攤要價不一,不懂砍價的游客買起來就得有點鬥智鬥勇的勁兒才行,否則還是到菜市場買吧,秤足價也適宜。
本地蓮霧提示:出門可帶把迷你軍刀,表面可用於防身,實際上主要可用於削水果。坐在天風海濤的岸邊吃水果,應該會是件很爽的事吧?
價格:蓮霧2-3元/串,龍眼4元/斤等。
2010.09.29 更新
6、領略植物的萬種風情
鼓浪嶼天生麗質,一年四季都是碧波綠樹鮮花,島上的每座山都是個植物公園。有點名氣的植物被引種園加以保護起來,幾十種珍貴品種的果樹包括美洲薄殼核桃、印度林那果、油梨、菠蘿蜜、文叮果、牛心果等;最令人自豪的是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和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樹。此外,還有國內最大的面包樹、西印度櫻桃等稀有樹木。
至於鼓浪嶼家常的植物,那是根本數不過來:三角梅、櫻桃、扶桑花、枙子花、黃草蒲、馬蘭、蝴蝶花、蔦蘿等在門廊、石縫、牆根和路旁爬高躍低,古榕樹、鳳凰樹、木棉樹樹影婆娑,任游人在樹下歇把腳;開花時,嬌艷了半邊天;龍眼、木瓜、香蕉樹在秋天爭相以碩果壓枝。
島雖小,但植物品種卻超過1000種,你若像個植物專家那樣一一辨識出它們,那真是個向同行朋友炫耀的好機會。即便不識,在綠樹紅花中胡亂拍照,他日再憶起,是花草美了你,還是你美了花草,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了關於青春和美的重要記憶。
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
廈門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東倚日光岩,四季如春、鳥語花香,奇花異果爭相鬥艷,有原產於地中海粉花紅萼、翠葉金脈的仙客來,原產於非洲的紫花黃蕊、葉暗黑的紫羅蘭,原產於歐洲的闊葉披針、花形如柳的郁金香,原產於東南亞裊娜芬香的蝴蝶蘭等。
在熱帶植物標本園裡,有世界名樹,桃花心木,鐵力和柚木,有含油量高達20%的油梨,有貴重的工業原料紫膠的寄生樹——蘇門答腊合歡等。在熱帶果樹中,有金星果、蛋黃果、蛇皮果、文丁果、費約果、無籽番石榴、各種番荔枝。熱帶藥用植物有泰國大鳳子、阿拉伯膠、檀香、貓須草等。熱帶香料和飲料植物有香子蘭、依蘭、咖啡、可可等。
雞蛋花走在園內小路上,兩旁有華盛頓棕和皇後葵列隊恭迎,棕櫚亭、荷花池點綴園區等,令人感到這裡不僅是科普基地,還是賞心悅目的旅游勝地。
門票:無 營業時間:09:00—21:00
地址:鼓聲路4號 電話:0592-2063336
2010.09.29 更新
7、住一住全中國最小資的家庭旅館
特色旅館也是鼓浪嶼的一大特色。鼓浪嶼的老建築多,可謂中外薈萃:哥特式的、拜占庭式的、古羅馬式的、明清花廳式的、正宗閩南民居式的、現代化的建築交相輝映,有如珍珠散落在鼓浪嶼的各個角落。別具匠心的經營者,根據鼓浪嶼不同樓宇的地理位置和景觀的特點,根據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或借古思古、依舊懷舊,或因勢利導、借題發揮,或別出心裁、打造特色。
如果說鼓浪嶼的家庭旅館是全中國最小資的家庭旅館的話,那麼鼓浪嶼上的海角8號可能就是鼓浪嶼上最小資的家庭旅館了。
海角8號光聽名字就會讓人聯想到電影海角7號的浪漫情結,沒想到第一天住進這裡的時候竟也是相同的浪漫、小資之感,裝修得太精致了,大到整體風格,小到每個細節,都讓人動心。於是慨嘆當初真的沒有選錯地方,這不僅是個名字好聽的家庭旅館,更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資、浪漫家庭旅館。古老的院子,老桑樹下,在溫暖的陽光下一杯咖啡,隨性地翻兩頁書,或者發發呆,都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都說住海角8號要做8件事:
店家還別出心裁地列出了到海角8號要做的8件事情:
一,許願。寫下你的愛情願望放在錦囊中,掛在院子的老樹上。
二,買個西瓜刻上你們倆的名字,放入相思井裡,早上起來一起吃掉。
三,找到房間裡面的愛情信物,免費送2-4張廈門環島觀光巴士券(20元/張)。
四,為自己的愛人親手現磨一杯咖啡(同時贈送一個小時的你為愛人點的歌曲).
五,晚上露台或數星星或喝啤酒或吃燒烤或賞月或眺望日光岩。
六,嘗海角8號自創南斯拉夫冰檸檬水。
七,寫封情書並在鼓浪嶼島上寄出。
八,發呆在傍晚的院子裡。
聽起來就夠享受的,來鼓浪嶼住上一晚家庭旅館,品味鼓浪嶼獨特的小資氣息吧。
8、感受海峽兩岸情
台灣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來到鼓浪嶼就不能不提台灣。因為它離我們實在太近了。如果祖國是嚴父慈母,那台灣就像游子,兩岸人民都在深切盼望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鼓浪嶼,你更容易感受海峽兩岸骨肉情,坐在海邊,遙望離我們最近的金門,聽一曲《鼓浪嶼之波》:“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台灣島,台灣是我家鄉……”歌裡有鼓浪嶼、日光岩、鄭成功,唱出了廈門的美,還有濃濃的海峽情和民族自豪感。
據說當年該歌曲創作者鐘立民先生為參加“歌唱海峽兩岸骨肉情懷”活動,四處采風未果。當他來到鼓浪嶼散步,聽著浪濤一輪輪拍打著岩石的聲音,仿佛就像一首樂曲,給他帶來無盡的音樂靈感。在鼓浪嶼的10天裡,鐘立民先生一氣呵成了包括《鼓浪嶼之波》在內的六七首歌,其中四首還獲得了“首屆海峽之聲音樂會”演唱機會。
出發前可以往MP3裡裝下不同版本的《鼓浪嶼之波》:李光羲,鄭緒嵐,張暴默,殷秀梅版等,各有千秋,其中味道各自體會吧。
9、在海邊吹風聽海的聲音
zaishanggeshiji80niandai,張張暴默其余柔美的《鼓浪嶼之波》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鼓浪嶼,讓年輕的心抑制不住對鼓浪嶼的向往,讓愛幻想的我在她的歌聲裡登上日光岩去眺望四周雲茫茫、海茫茫,海浪會飛奔到台灣島。
多少人來鼓浪嶼是為了看海。廣闊的海面與鼓浪嶼的小子情調結合,形成了中國最浪漫的海景。來到鼓浪嶼,是一定要好好到海邊呆上一下午的。午後,環鼓浪嶼繞海邊走一邊,走到海邊沙灘上,趁著下午四五點鐘的落日,好好靜靜做下來,光腳踩著軟綿綿的沙子,竟有種恍如仙境的感覺。海風是最舒適的,經過一天的閑逛,吹一吹海風,似乎能讓一整天的疲憊得到釋放,讓你覺得整個人都是輕飄飄的。聽一聽海的聲音是必須的,就像是12年後的將愛情進行到底裡裡的故事情節那樣,我始終記得,你一直都喜歡聽海的聲音,於是我走遍世界各地,錄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