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西寧

作者: chungga

導讀下午,得了小半天假,便笑眯眯地出去行走,在西寧清涼而燦爛的陽光底下。 對這座城市的印像,一直停滯在兩次來此地所住的同一條小街——不寬的沿山勢起伏的街面,如綠絨花般相間開放的清真食館,蛇曲的土路小巷,有著大面積玻璃外圍的平民小院,來來往往的裹著黑色或果色鑲花頭巾的伊斯蘭女子,不絕於鼻的混著菜籽油、青稞與小麥的烤饃香氣。隱隱讀到一點民族 ...

下午,得了小半天假,便笑眯眯地出去行走,在西寧清涼而燦爛的陽光底下。

對這座城市的印像,一直停滯在兩次來此地所住的同一條小街——不寬的沿山勢起伏的街面,如綠絨花般相間開放的清真食館,蛇曲的土路小巷,有著大面積玻璃外圍的平民小院,來來往往的裹著黑色或果色鑲花頭巾的伊斯蘭女子,不絕於鼻的混著菜籽油、青稞與小麥的烤饃香氣。隱隱讀到一點民族融合的意思,卻淡化在了極度生活化的場景裡。這樣的西寧,在我看來很日常,很原味,卻也有些寂寥。



對我來說,西寧始終只會是中途稍事歇腳的驛站;即便如此,也不願誤解(一座城市,尤其省會,若被認定為平淡如水,想來是悲哀的事),便決心好好看看它的全貌。西寧的旅游名片是塔爾寺和青海湖。對於前者,因已見大昭哲蚌等等而沒有興趣;對於後者,因見過納木錯且時間不足而沒有動力。所以,看看城市本身就好。稍微翻了下攻略,決定奔了水井巷和莫家街去,主要是關於美食。

一路上,從人們的步履和公交的龜速都可鮮明得知西寧是個慢城,非常悠然自得。可能是這樣的城市氣息使得人們的時空觀也有所改變——大家都告訴我,5路車發車間隔短,很快就會來;隨後我明白,“間隔短”指15分鐘以上。笑笑,無所謂,今天口袋裡有叮叮當當的大把時間奉陪。

西寧的市中心也還是高樓鱗次車水馬龍,遠遠看到王府井百貨像得了巨人症的孩子痴痴兀立在前方。只是一低頭看見自己所在的公交擁擠而老舊,這使得市中心的鮮亮多少有些牽強。

水井巷其實是個長得像巷子的市場,前半段賣些蔬果和熟食,後半段是藏飾聚集區。熟食區魚龍混雜,為數不多的本地食物店子也沒有我看得上的幾家,遂在一家老鋪買了個酥餅——無非是簡單至極的甜烤饃,卻因面餅層次異常勻薄分明,又用了上好的赤砂糖,且菜籽油的獨特香氣恰到好處,口感很不錯。越發簡單的食物往往因做法用心和用料實誠而更顯可貴。藏飾區原本就沒抱希望,那些沒有脾氣的死板店子。









莫家街最有得逛的是街巷深處的當地市場。本土、應季的果蔬很是誘人——土產的小紅莓非常甜美,新削去綠色果肉的核桃水靈靈地放著。伊斯蘭大叔在小小的手推車上販白水羊肝,五塊錢一斤,幫你細細切好再用孜然和鹽甩拌,鮮甜和美。香料多得出奇(猜想是秉承了絲路商貨的老傳統),盛在一個個小格子裡賣,那樣繽紛鮮亮的色彩實在讓人歡喜。在雷雨中挑有塑蓬的地方跳著走,當街要一碗青稞釀的甜醅喝,連雨絲都似乎蕩著酒香和甜氣。至於街面上,哪怕招牌再響的馬忠食店,在我看來也無非是玩弄游客的速食店。

其實在兩條街都沒有尋到當地最出彩的面食和羊食,猛然想起自己住的小街反而更符合自己所想要的食店感覺。返回,到一家低矮的烤羊肉店吃串,羊肉很實,羊腰很鮮。在暖橙色夕陽下拎著滿手果蔬回去,不經意間瞥見遼闊清和的天,呼出一口長氣。用當地人腳步慢慢走著,搖搖晃晃,也自得其樂。

坦白說,無論是自己的感受還是回來後又查找的資料,西寧都實在算不上是個有亮點的城市。這又有什麼關系呢?也許我最初就不該認為它略顯寂寥的面貌有什麼不好,畢竟城市是由居住者而非旅行者來評價,這樣看來,它親切、溫和而宜居。


精選遊記: 西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