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自助游成都九寨之二

作者: 兜兜走天下

導讀一大早就起床了,困得我不行了,可是不及時趕去車站,今天就去不了九寨溝了。今天天氣依然很好,空氣清新,原來早起的感覺是這麼好的~~~ 打了車去新南門客運站,卻被告知今天去九寨溝的票賣完了,原來這些票六天前就開始發售了!!!唉,這就是沒好好做功課的結果了。在我萬念俱灰准備發脾氣之際,LG說別急,總會有辦法的,大不了就找私營車坐。這家伙,總是在 ...

一大早就起床了,困得我不行了,可是不及時趕去車站,今天就去不了九寨溝了。今天天氣依然很好,空氣清新,原來早起的感覺是這麼好的~~~

打了車去新南門客運站,卻被告知今天去九寨溝的票賣完了,原來這些票六天前就開始發售了!!!唉,這就是沒好好做功課的結果了。在我萬念俱灰准備發脾氣之際,LG說別急,總會有辦法的,大不了就找私營車坐。這家伙,總是在我急的時候那麼冷靜,呵呵~~沒辦法了,只能出去問私營車了,說如果有人拼車的話,就200一個人,包車就800一輛車,大概六個多小時就能到,比起大巴還快一點。大巴車141一人,但是在沒票的情況下,貴點就貴點吧。就這樣,我們認識了同行的一對當地情侶——小張小謝,四個人就這樣開開心心地啟程了!
成都路況不怎麼樣,上班時間一大堆車擠著進城,以致於我們好不容易才出了市區上高速。走了一段高速,經過了都江堰,就到了汶川了。五年前去九寨玩也經過這裡,那個時候還沒有512大地震,映秀、汶川這些地方根本只是途經的小城鎮而已,根本不會有人記得,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到處都能看到地震後的痕跡,倒塌的樓房、被埋掉的原213國道、被堰塞湖吞沒的村莊、被泥石流砸毀的汽車……還是挺觸目驚心的,讓人心裡有點點沉重。政府沒有再花錢去拆、挖了,就在旁邊樹個牌子“512大地震遺址”。同行的小謝是綿陽人,她告訴我們當時的情境,地震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想到會是後來這個慘況,到了後期甚至還用一些公交車運送屍體,屍體多得都處理不完……不過三年之後的汶川,在國家和其他省大力支持下,建起了好多好多的新樓房,很漂亮,那些以前住在山裡窮得吃不上飯的農民也住上了新房子,再一次印證了一句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願這個美麗的地方不要再受到天災的禍害了!

過了汶川,慢慢走向高原了,逐漸地,天越來越藍,雲朵越來越大,天離地越來越近,好喜歡這個廣闊的天空,讓人嘗到了“自由“的氣息。山不再是荒的,山上植被都保留得很不錯,聽司機說,這裡也有震感,但由於植被比較好,沒有出現滑坡現像。兩邊草原上有好幾只犛牛、綿羊在慢慢地吃草,有時候真希望自己是這裡的一頭犛牛,雖然最終要被殺掉,可是能夠生活在這麼美麗遼闊的大草原上,也就足夠了。越往九寨那個方向行駛,山上的植被就越好,到了九道拐那裡,整片整片的杉樹林,陽光在樹林中穿透映在公路上,安靜寧謐~~

下午四點多一點就到九寨溝了,闊別五年,變化還真有點大啊,建起了翻倍的酒店旅館,基本這個地方都是為旅游業服務的。司機小周帶了我們去民族賓館,這裡沒有大床房和網絡,但衛生條件還是挺好的,180一晚。還去了花園酒店,也是220一晚,衛生不夠民族的好。我們都沒選擇那兩家,堅持去了我們在攜程訂好的金珠林卡酒店,260一晚,但網上評論還是挺好的。本來以為司機小周可以幫我們拿到低一點點的價格,我就和金珠林卡的經理說我們還沒訂房,結果不行,但又不能再暴露自己已經訂房的事實,再加上小張小謝要和我們住在一起,金珠林卡沒那麼多空房間,只能被金珠林卡賣去了隔壁的悠游酒店,價格還是一樣。金珠林卡那個經理還強詞奪理說什麼同一個集團的,悠游和金珠林卡是一起的!暈死,連名字都不一樣,能是一起的嗎?坑爹啊!不過看在悠游的衛生和裝修都不錯,又不想和他吵影響心情,就接受了,沒訂好房間就來,肯定會被人宰的!這裡的酒店一聽你沒訂酒店,就會以什麼旺季啊、現在人多啊這些理由來隨便加價,真是可惡至極!不過呢,和小張他們住在一起也好,打車可以share一下的士費,呵呵!

在房間歇了一會兒,就出發去覓食了,當然是要找回五年前的夢中之地啦!原來就是九寨溝溝口的邊邊街~~賣首飾的那條街沒怎麼變化,東西變便宜了,以前買過的鏈子從五元變成十元三條,可是會掉色,一元一條我也不考慮了,呵呵!直奔吃的地方,立馬點了一個烤魚,和朋友一起吃飯要照顧到別人的口味和感受,不太自由。本來我是打算和LG放開肚皮吃香喝辣的,可惜啊~~結果四個人一盤烤魚,一盤水煮犛牛肉,一些青菜和青稞餅、燒烤就完事了,算上兩瓶青稞酒,總共180元結賬,消費還可以接受。那裡的烤魚沒有廣州的好吃,魚烤太老了,而且骨頭太多,看來並非正宗的烤魚啊~~吃什麼不算重點,重點在於吃飯的地方,太舒服了,旁邊就是九寨流下來的水,那裡天氣又涼涼的,非常舒服~~~我想我依然會想念那個地方的,就算這次去過。九寨溝快8點了,天都還沒黑,真是奇怪,呵呵~~吃完飯,散著步去打車,抬頭看了看,滿天的星星,真美麗啊,能讓我永遠留在這個地方嗎?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