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山西
今年5.1假期,去山西旅游,4月30日先去了榆次老城,後去平遙古城,因為之前去過了,沒有什麼驚喜,晚上住在古城的“雲錦程”,古色古香,出門往右就是步行街,上次來沒有買漆盒這次沒有錯過,輕輕松松逛完街返回酒店休息,平遙古城是一個悠然自在的好地方。
接著去到堯廟,五鳳樓裡的清朝各代皇帝的“聖旨”挺有意思,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年代越久遠的“聖旨”,相對來說越殘缺,但是,末代皇朝的腐敗,制造出跨越時代的殘缺,近代的聖旨更加殘缺的“慘不忍睹”,都是人的心術不正惹的禍。
洪桐縣的大槐樹,中華的“根”,蘇三的監獄,盡管是現代仿古的東西,因為有歷史有故事,感覺還是不錯的。中華第一門,N年後的古跡,挺大挺震撼,現在不造些雷人的東西,若干年後哪裡還有這個時代的古跡,支持第一門!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就好。
接著往西去壺口瀑布,氣勢磅礡——有點,因為不是雨季,水量不大,兩山之間一馬平川的開闊地,黃河水渙渙而流,忽然一條溝壑“壺口”,緊要關口形成“萬馬奔騰”,不由得聯想到“朋友,你到過黃河嗎?......風在走,馬在吼,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繼續往西,十幾分鐘的車程,近黃昏時,去到“克難城”,這裡是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合作,日本侵略者進入山西後,抗日軍的避難所,有閻錫山、朱德,長官住窯洞,士兵住坑道,有三萬多人,當年的情景無法想像,我們驅車3、4個小時才去到的荒山野嶺,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呢?現在的黃昏,寂靜的黃土高坡,幾只鳥在樹間自由的追逐,除我們之外,有2、3丁人,有人在摘著槐花,准備拿出去賣,5元一袋,黃昏下周圍沒有炊煙。
回程去“常家大院”、介休的“王家大院”,保留很好的中國的民間歷史,中國歷史文字記載的比實物保留的多,保留下來的實物,皇家的比民間的多,山西的各個大院、古城是較完整保留了民間歷史,這些多處的古跡,給人一種歷史的真實感、厚重感,行走中間,需要細品味,多觀賞。
5月2日下午去到綿山,車流如河,人流如織,3個小時到達山門,人走的比車快。綿山給人一種大山之美,雄偉壯觀,不同於山西黃土感覺,超過五岳之美,值得一去再去!!!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風在走,馬在吼,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