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小品

作者: 豆豆2004

導讀十年裡,我三次來到廈門,四次行走於鼓浪嶼。 廈大情結 第一次來到廈門大學就愛上了他。 廈大校園裡那些古老的建築被錯落有致的閩南植物包裹著,湖光山色中透著迷人知性的氣息。最有感覺的是廈大門口的白城沙灘,天空遼闊,海水湛藍,沙子細軟,這裡也是綿長環島路的起點。聽說離白城沙灘最近的是廈大的女生宿舍,好想在這裡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不經意間 ...

十年裡,我三次來到廈門,四次行走於鼓浪嶼。

廈大情結

第一次來到廈門大學就愛上了他。

廈大校園裡那些古老的建築被錯落有致的閩南植物包裹著,湖光山色中透著迷人知性的氣息。最有感覺的是廈大門口的白城沙灘,天空遼闊,海水湛藍,沙子細軟,這裡也是綿長環島路的起點。聽說離白城沙灘最近的是廈大的女生宿舍,好想在這裡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不經意間,認識了數位廈門大學畢業的朋友。他們都有一種謙虛溫婉的氣質,有學識但從不咄咄逼人,可見廈大在素質修養教育方面的成功。一直覺得頭腦聰明但盛氣凌人的人離智慧永遠還差著一步。

最近,面試了多位來公司應聘的大學生,居然有一位是廈門大學的,專門作晚班飛機來北京面試。他話不多,作答簡單明了。當我讓他談談廈大的校園生活時,確也是神采飛揚。面試結束,起身送他出門,我又陷入深深的廈大情結。

鼓浪嶼

鼓浪嶼是一個小小的海島,從廈門碼頭坐輪渡一會兒就到了。島上街道縱橫交錯,綠樹紅瓦,繁花似錦。最喜歡的還是島上的琴聲,可惜隨著旅游的開發,這種琴聲也越來越少了。

2001年第一次來到鼓浪嶼,穿行於小街小巷時,鋼琴聲此起彼伏。追著琴聲,來到的是一個個私家的院落。這些院落看著就有故事,並在綠樹紅花的掩映下顯得極具藝術氣質。當2010年再次來到鼓浪嶼的時候,院落猶在琴聲無。現在,很多老宅被改造成家庭旅館,小資餐館,紀念品商店;那過往的琴聲也只能存在於回憶中了。

但是還是很推薦島上的鋼琴博物館和管風琴博物館。這兩個博物館裡都收藏著很多古老而珍貴的鋼琴和管風琴。雖然不會彈鋼琴,但是我每次來鼓浪嶼都要去鋼琴博物館,在依海而建的別墅裡審視這些古董琴,感覺著歲月的痕跡和藝術的熏陶,絕對是一種幸福。這麼多管風琴收藏就是更難得了,由於體積龐大,一般只有在教堂和音樂廳中才能目睹其芳容。記得第一次見到管風琴還是在北京的中山音樂堂聽音樂會時了。

在我上中學時,爸爸去廈門出差,在鼓浪嶼買了一個鋼琴外形的音樂盒送給我。現在這個音樂盒還在家裡的書櫃裡,這麼多年了,居然還能運轉並發出美妙的聲音。聽著那清澈的旋律,就似2001年踏上鼓浪嶼。

我要博餅

有一年的中秋節是在廈門過的,當時無論是商城、餐館、酒店都在搞博餅活動。一開始,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結賬時要投骰子,原來這就是在博餅了。

記得那年商家門口都擺著骰子,你買完貨品或用完餐,都會去投一次骰子,商家會根據你投的情況,給你不同的折扣。有一次,我們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吃了廈門各色小吃自助餐後,由我來主投,結果六個篩子中四個四點,於是酒店當場給我們打了五折。

中秋節對於廈門人是最大的節日,節日氣氛還超春節,估計和這博餅文化有關。據傳,這種風俗是鄭成功為了幫助官兵疏解中秋思鄉之苦,而設計的游戲。現在博餅就是博一個彩頭,博一個好運,博一個開心。在廈門,中秋前後,大街小巷那叮叮當當的骰子聲,絕對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於是,在廈門的一周裡,我走一路,博一路。“老板,我要博餅。”

廈門小吃
福建的小吃都很對我的口味,包括福州的燕皮餛飩和廈門的各色小吃,有土筍凍、面線糊、沙茶面、海蠣餅、花生湯、魚丸等等。以前我有一張鼓浪嶼的美食地圖,可以把這些美味一網打盡。出差的時候,在廈門碼頭邊的鷺江賓館的樓頂露天平台吃過一次各色小吃,也是超爽的。

這裡面最特別的是土筍凍,我最愛的確是廈門的魚丸。

第一次看到土筍凍的時候,覺得長的很醜陋,聽說是蟲子就更害怕了。但是,看著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也開始嘗試。原來土筍是長在灘塗上的軟體動物,被從沙子裡挖出來後,清洗干淨,放在鍋內熬煮,然後乘在小碗裡,冷卻後就是土筍凍了。吃在嘴裡清清涼涼的,據說是廈門人的最愛,而且因為膠原蛋白含量高,可以美容養顏的。

再說說我的最愛魚丸,這個魚丸和我們平時吃的可不一樣。首先是個頭大,一個小碗也就裝兩個魚丸。外面是一層富有彈性的魚肉,咬開後,先吸到濃濃的湯汁,再一口是鮮鹹的肉餡。有點像吃湯包的感覺吧。去年住海悅山莊的時候,早餐自助餐中最美味的就是這種魚丸,現吃現下,一個接一個,欲罷不能。

此文特別送給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朋友。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