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館那一片地的思南公館(一)

作者: binren60

導讀 公館區開放區域裡所見。 思南路的復興中路口。 路口一拐就看到這座銘牌。 復興路沿街所見。 有一次從復興公園的南門出來往西走,發現馬路對面的房子有點異樣,——別誤會,就是覺得不再是那種布滿灰塵的暗舊樣子。噢!是已經修葺過了的,一直綿延到了思南路口。街角的一面牆下方做了一個很大的銘牌:“思南公館”,——哈,“思南公館”原來 ...



公館區開放區域裡所見。













思南路的復興中路口。



路口一拐就看到這座銘牌。



復興路沿街所見。







有一次從復興公園的南門出來往西走,發現馬路對面的房子有點異樣,——別誤會,就是覺得不再是那種布滿灰塵的暗舊樣子。噢!是已經修葺過了的,一直綿延到了思南路口。街角的一面牆下方做了一個很大的銘牌:“思南公館”,——哈,“思南公館”原來在這兒!久已聞說該公館如何如何大氣,本來一直想會是在思南路的緊裡面,靠著泰康路那裡,以前有過一個第二看守所的地方,沒想到居然就在這車馬如流的復興中路一端。因為時間的關系,粗略看了下,好像是周公館以北的兩排房子全都被納入了範圍,有商街,有花園,感覺蠻震撼的。想好了下次有時間要再過來看一次。

這一天特意再去。從南昌路、思南路進入復興中路,我在公館的街對面一路向東面的重慶路走去,一邊數著究竟有多少幢差不多與周公館一樣的花園房子被收入了大公館區。大概有8、9幢吧,或是單體,或雙體聯排。往東,有一整條新式裡弄也加入了其中。接著是一座新造的玻璃房子,想是破房子拆了填充進去的。再往東,是一幢體量很大的中式房子,與一路過來的其他建築竟也能和諧相處。過了這幢樓,就是重慶路了!範圍這麼大!等看了最東面的一張平面圖後,才真正叫你要大大地吃驚一下:整個公館區共有95幢單體建築!所謂單體,就是指規模絕不在周公館之下。公館區的東沿是重慶路沿街,西沿則是思南路一線,整整五排建築形成陣列,周公館只是位居第三排當中的一處,整個思南公館,真可謂是絕對的大手筆!

我開始進入其中的開放區域倘佯。復興路邊上第一排的房子,原本都有花園,當然也各有自己的圍牆,現在都打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東西方向的公共空間商街,邊上都是咖啡館、酒吧、畫廊一類,還有精致的花鋪。新裡那一塊尤為熱鬧,露天位和大陽傘到處都是。從第二排起,圍上了大圍牆,牆上有反潛入裝置。介紹說這裡起一直到第五排是酒店別墅區,還是別墅酒店區?從開在思南路上的大鐵門望進去,原來各幢樓前的花園被打通做成了一個大花園,四處綠草茵茵,更有大樹參天,這大花園看起來好像是要一直鋪陳到第五排的別墅區那裡。 周公館應該是獨立於大公館區之外,但又融在整個的氛圍裡;不同於其他別墅一式的卵石外牆、新做的木質百葉門、窗等等,周公館的四面牆周身上下布滿了爬山虎的綠葉,一眼就可以被認出來。

這樣規模的別墅區在城市邊緣做自然不難,浦東、徐彙和長寧的外圍那裡已屢見不鮮,難就難在此案做在了絕對的市中心區,恐怕今後也難有第二者可以與之比肩。記得以前說過,盧灣區從“新天地”開始不斷向南拓展舊城改建,與周圍兄弟區相比占盡優勢出盡了風頭;如今又利用其過去租界建築的資源,漂亮地做出了第二個大手筆。拿兩者比較,“新天地”相對來說是先鑄就了一個外形,內部功能和風格會有業主自行來智慧地完成;今天的“思南公館”則不同,國資背景的開發商聲言絕不會將其出售,要最大限度地為廣大民眾所享用,所以從一開始就把每一幢樓內部的精雕細琢與外部輪廓的修葺同步進行、在同一時間完工,於是才有了現在這樣大家看到的美輪美奐。 應該說不是巧合,新天地的布局範圍內有一個一大會址,思南公館區有一個八路軍駐滬辦,——你要去觀光休息,就會有提醒你還有後者;你若是專門去參觀後者,少不了也會去周圍的大環境看看。

盧灣區的智慧是顯而易見的,你再有資源的優勢,要最終能修成正果,還是離不開艱苦的努力。別的不說,那一幢舊樓裡多的時候曾經有14家住戶,這95幢樓,大概每一個住戶在被動員置換時都不會是好說話的,其中的艱辛,不難想像。如今,盧灣區被黃浦區兼並了,到頭來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當然,樓還在,就在那裡,你想著高興時就可以過去看看,這跟誰誰區完全無關。

7月30日寫。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