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龍脊,多雲。
早在來桂林之前,就聽說了龍脊梯田的大名。那時的我是“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這次到了桂林,離龍脊那麼近,自然不能放過觀賞它的機會。鑒於山路難行、不便自行前往,我選擇了網上預訂的“龍脊一日游”,140元/人,含來往交通、門票和導游服務。
這次,飛揚票務沒有讓我們失望。早上8點30分,預訂的大巴准時到漢庭酒店來接我們。一路上,我們順著山路前進,周邊是美麗的自然風光。特別是順著山勢奔流而下的一條溪流,水量充沛,清澈見底,一路誘惑著我。如果有機會,真想卷起褲管下去戲水一番。


經過大約1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第一站:紅瑤村寨。
這是一個典型的瑤族村寨,保持著淳樸的民風。導游首先帶領我們參觀了吊腳樓-一種具有濃郁瑤族特色的建築。它依山而建,共分上下三層。據說,傳統的吊腳樓最下面一層是用來飼養牲畜的,中間一層作家庭的日常活動用,而最上面一層則是臥室。

瑤族還有一種風俗也是不得不看的,那就是他們的長發表演。瑤族女人把自己的頭發看得如生命一般重要。她們續發一生,連掉下來的頭發都必須撿起來加以收藏。而長發表演就是瑤族姑娘的長發展示。在我看來,這種風俗也是一種寶貴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發表演中,還穿插了為數不少的瑤族歌舞和民俗表演。特別是“拉郎配”一段,頗有情趣。據說,這裡的姑娘特別喜歡戴眼鏡的帥哥,因為顯得有文化。我的一位戴眼鏡的朋友碰巧也被邀請上台,和瑤族的姑娘們來了一次互動。在被邀請同台表演的人當中,還不乏外國友人。整個表演的過程生動有趣,不時引發場內一陣陣的哄笑。雖說這是自費項目,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
告別了瑤寨,已是午飯時間了。大巴載著我們又經過一段山路的顛簸,來到了此行的第二站-平安寨。這是一個壯族聚居的村寨,而要到達我們用餐的飯店,還需要攀登一段山路。對於美食的渴望驅動著我們在烈日下克服萬難、直達目的地。
這裡的商業氣息明顯要比瑤寨濃郁,山路的兩邊布滿了售賣各式商品的小店鋪。我們邊走邊看,倒也不覺得枯燥。經過大約30分鐘的步行,我們終於到達了位於半山腰的飯店。
飢腸轆轆的我們當即點了富有當地特色的竹筒飯、竹筒雞和筍干炒腊肉。然後,以風卷殘雲般的氣勢迅速把這些美味給消滅了。總的來說,這裡的菜口味比較清淡。竹筒飯中還混合了玉米和腊肉,再配上竹子特有的清香,十分可口。

當然,膽子大、而且不怕花錢的朋友,還可以品嘗一下當地特有的竹鼠,相信味道應該會不錯。考慮到我們中半數是女性朋友,這道菜就自動過濾了。這頓飯,總共花費了 元。
吃飯間,一只可愛的螳螂碰巧路過,友善地和我們打了個招呼。

吃飽喝足後,我們一行繼續向著山頂前進。在那裡,此行的重頭戲就要登場了-龍脊梯田正靜靜地等待我們去欣賞。
平安寨是龍勝梯田的最佳觀景點之一。隨著地勢的抬高,層層疊疊的梯田開始逐步顯露出它美麗的輪廓,直到“七星伴月”的全景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眼前這些壯美的梯田是人類為了生存、世世代代與自然抗爭的結果。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壯族的先民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向大山要糧。從最小的一塊田開始,一代又一代,硬是在山坡之上開出了這萬畝良田。當你面對這樣的景觀時,怎麼能夠無動於衷,又怎能夠不由衷地贊嘆中華民族無窮的創造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呢?
此時,站在山巔的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秋天的龍脊:在那個收獲的季節裡,滿目都是金黃的稻穗在迎風飛舞。這是何等的壯觀啊。
龍脊梯田,不僅僅是一片梯田,更是一個奇跡。
下午4時,我們告別龍脊,隨大巴返回了桂林市區。至此,4天的桂林之行基本告一段落。
還有一樣不得不提的是桂林的酸店。桂林人愛吃酸是出了名的,弄得我也心裡癢癢的,想去探個究竟。於是,在靠近中心廣場的桂林粥城解決晚飯後,大家趁著晚上散步的時間拜訪了中山路上的一家名為“綠之果”的酸店。
一踏進店門,我就被琳琅滿目的各式玻璃器皿給吸引了。玻璃器皿的裡面盛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看著如此豐富的酸品,我們也忍不住要了一些,學著當地人的樣子吃起來。果然是酸酸甜甜的,入口爽脆,非常適合作零食吃。這也難怪桂林人那麼愛吃酸了。去桂林,可千萬不能錯過這富有特色的當地美食啊。

6月22日早晨,我們就要乘坐酒店安排的專車去機場了(6人,160元包一輛商務車)。這裡,再次對漢庭酒店(伏波山公園店)的硬件設施和周到服務表示贊賞。如果以後有機會再來桂林,我還會選擇住在這裡。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不虛此行。
(在此,特別感謝朋友老胡提供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