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7月19日 荔波到凱裡轉車去西江
7月19日,今天我們要趕到凱裡,然後再轉車到西江苗寨。昨天買了8:05的車票,結果到車站7:50分,放好行李後車就開了,司機說就等我們3個了,他們都是買票的人到齊後就發車,所以各位朋友注意了,黔南和黔東南的長途汽車都不准時,經常提早發車,然後再市區拉客,所以沒有買票需要趕車次的朋友至少要提早20分鐘到站。
荔波到凱裡全程242KM,汽車開3.5小時,11:30分到凱裡客車站,轉12:00去西江的車,在車站隨便吃了點東西就上了車。去西江的車那個叫破,沒有空調,中午火辣辣的太陽暴曬下,像個烤箱一樣,讓人受不了,一路顛簸1.5小時後到達目的地----西江苗寨。
介紹一下西江苗寨: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裡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位於雷公山東北面,距州府凱裡39公裡。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戶。所以稱為“千戶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千米處。這裡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戶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台欄杆,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溝四條,分別彙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將寨分為二:河北面是平寨、東引、羊排;南面是水寨、烏嘎、也好、南貴。河水灌溉沿溪的農田,流至掛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溝通南北;還有一座公路橋。為欄杆型水泥橋,是寨內老少憩息、聚會和留客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楓香樹、杉樹和青松圍繞。
西江苗寨人民向來好客。節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熱情接待。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給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十分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等食品為主。按季節備有酸菜、糟辣子、腌魚、腌肉、腌筍子、腌蕨菜。鮮魚煮酸湯,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凍魚款待客人;還喜歡上山采摘野菜,龍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野菜。 民族服飾鮮艷奪目,花色品種多樣。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只花紐式銀項 圈;還有的著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訂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二十四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上戴三四只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苗族婦女自幼喜歡繡花。有縐繡、平繡、疊繡和貼繡,龍以縐繡馳名。縐繡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線織成各色花帶,然後繡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訂在衣領、衣袖、衣角、背帶上,富於立體感。西江銀飾制作工藝精湛,馳名省內外。
西江被人們譽為“蘆笙的故鄉”。農歷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著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看蘆笙曲起舞。
西江門票100元/人,小孩免票,一家人提著行李在街上找住的地方。本來想住網上推薦的竹園農家的,結果到街上一看有N家竹園農家,由於有了樟江大廈的教訓所以這次准備先看看房間再下單,看了好幾家客棧,比較之下覺得“有家客棧”還不錯,標間80元天,前台有無線上網,房間相對也清潔,就決定住下了。
放下行李就上街感受西江苗家的風情了。
西江的主街

我們沿著街道一路邊走邊看,兩邊的商店開發的很成熟

沿街邊有一條小河,我們過河往街口方向走去

路過一個酒吧,有特色發一張

旁邊就是一個廣場,歌舞表演就在這兒

到了出口處有一座風雨橋,這兒有電瓶車乘,到對面山上看西江苗寨全景

西江的觀景台

西江苗寨全景

山下有一所學校

從觀景台下來,沿著小路向下可以走到小河邊

一路走到小河邊,看看對面的風景也不錯

休息一下,就去看苗族的歌舞表演,一天2場,上午下午各一場,時間問客棧老板

苗家的歌舞表演1

苗家的歌舞表演2

老年合唱隊

看完表演,太陽還沒下山,就走到對面山上去看看

山裡人家還養著荷花

晚飯就吃苗家酸湯魚

晚飯後又步行上觀景台看夜景,沒帶三腳架拍的不好,多包涵

西江夜景

第四天費用:
早餐:米粉 18 凱裡到西江24*3=72 西江門票100*2=200
觀光車票 40 西江住宿 80
午餐和小吃 50
晚餐:苗家酸湯魚180
共計:6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