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努阿圖----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作者: 驢外公

導讀N個島嶼像璀璨的珍珠散落在浩瀚的太平洋。瓦努阿圖就是其中一個,但她的美卻如肖邦細膩但簡約的樂曲,讓人心迷和沉醉而流連忘返。 瓦努阿圖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北端,再往東是斐濟。這裡是緯度15.46度,相當於中國的三亞,只是它在南半球。1774年英國庫克船長到此並將該地命名為“新赫布裡底”。1825年以後英、法等國的傳教士、商人和農場主紛紛來到此地。1906年10月法 ...

N個島嶼像璀璨的珍珠散落在浩瀚的太平洋。瓦努阿圖就是其中一個,但她的美卻如肖邦細膩但簡約的樂曲,讓人心迷和沉醉而流連忘返。

瓦努阿圖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北端,再往東是斐濟。這裡是緯度15.46度,相當於中國的三亞,只是它在南半球。1774年英國庫克船長到此並將該地命名為“新赫布裡底”。1825年以後英、法等國的傳教士、商人和農場主紛紛來到此地。1906年10月法、英簽署了共管公約,該地淪為英、法共管殖民地。1980年7月30日獨立,定國名為瓦努阿圖共和國。

一到首都維拉港(Port Vila)的機場,潮熱的天氣就撲面而來。海關排隊時看到的宣傳畫是畫著紅色符號的小男孩,燦爛的笑容讓人覺得無比輕松和愉悅,而下面的英文宣傳語是: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Voted “the Planet’s Happiest Country”)。這也是Lonely Planet評選出來的結果。Lonely Planet是自由行者在周游世界之後的感受和體會,它的評選是非政府的,因此有著更好的客觀性。

相比太平洋其他島嶼,瓦努阿圖給人有太多的驚喜,接下來還是挑揀一些關鍵字來描述瓦努阿圖印像吧。



瓦人:瓦努阿圖當地居民屬美拉尼西亞人種,數千年前就在此生息。瓦人性格溫和,人性純樸,整個國家幾乎沒有搶劫或盜竊之類的犯罪。作為游客,一路上你會看到許多當地人和你揮手致意。

瓦人的皮膚黝黑,頭發微卷,鼻子也較大,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有些相似,但他們眼睛更凹陷一些。

貨幣:當地不印制貨幣,都是其他國家代為制作的。2011年我們拜訪瓦努阿圖中央銀行時,他們剛剛推出10,000元的瓦幣。據稱瓦努阿圖要首次引入像澳大利亞一樣塑料紙幣。當地人對貨幣似乎沒有太多的概念,而菜場裡,人們賣菜都是按捆或按堆賣,不太分開來稱或進行單獨計算。數學在他們看來或許是件最難的事情。

沙畫:沙畫是瓦國的特色文化。那天我前往首都維拉的博物館,正好一群澳大利亞的中學生在那裡學習。博物館的講解員在一個方框的裡面先放置很多沙子,用手指先畫幾條直線,再畫幾條橫線,接下來就開始我們小時學的一筆畫,連續用不同的曲線構繪你心中的圖案或符號。據介紹,他們把小孩也送到中國等地,在學習國外繪畫技巧的同時,同時推廣沙畫這一傳統特色。當地還有一種樂器,是用竹子制成的,排成一排,高低不等,有點類似我們的編鐘。這個樂器是靠手來擺動發聲,且余音回繞,與其他的打擊樂器配合在一起,很是響亮和清脆,而且余音悠遠。

滾球:當地人很喜歡玩一種地上滾的鐵球。這個游戲很簡單,每人手中三個鐵球,投擲者先把一個小紅塑料球投到幾米之外,然後把自己的鐵球先滾過去盡可能靠近它,而對手則應想方設法把那個位置較好的鐵球打走,或把小紅球打開,結果以最後誰的球靠近為准。大群男人聚集在一個小廣場,用小賭來“助興”。這類似於澳大利亞的滾球運動,只是澳大利亞的球是橢圓形的,且在滾球時由於要球場地平整,對玩耍場所的要求比較高,而這裡只要找到空地就可以玩,簡單方便。我在旁邊觀看了一會兒,發現其中不少高手,出手能用球准確地擊中幾米之外對方的鐵球,真是熟能生巧啊。

龍蝦:瓦努阿圖盛產海制品,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捉到很多的大魚。龍蝦卻是很有特色,與澳洲龍蝦是相比,瓦努阿圖龍蝦的個頭不大,顏色主要是青色的。龍蝦平常躲在海底的岩石縫裡,在有月光的時候,他們出來,這也是抓龍蝦的最佳時候,但這也意味著其實一個月中只有一半時間是能抓到龍蝦的。當地的土人很能潛水,可以在水底憋氣很久。他們也經常在等海水退潮的時候去捕,因為那時龍蝦可能還沒來得及回到岩石縫裡。要捕龍蝦,你必須眼明手快,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按住。當地人通常用魚槍捕大魚,但如果用它來打龍蝦,雖然可以成功,但由於龍蝦很容易受傷死亡,另外海水也可能容易進到龍蝦肉中去。

海參:海參他們是海底的清道夫,政府英明,不允許大家捕撈,瓦努阿圖清澈的海水大概也得益於此。相比而言,斐濟政府就沒能有效管理,允許居民隨意捕撈,而這也造成斐濟的海水不再似以前(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海水不如從前的事實已是如此了)。海參的身體就要是長條形的,像一根水管,但顏色和品種卻各異,以黑色的、咖啡的居多,據說還有一種上品是紅色的。當地比較專業的一點的人士介紹,在捕海參時,它會慢慢縮小自己的身體,成為一團。海參基本都是蛋白質,而且沒有膽固醇,是非常好的健康食品,也是病人康復的良好補品。

棷子蟹:這裡有很多奇特的東西,比如棷子蟹。它長得和其他的螃蟹都不一樣,大大的鉗子,誇張得很。要抓棷子蟹,當地人有一個絕活:在外面放一個打開的椰子,它會聞著香味過來,然後你躲在後面想辦法把它按住,因為棷子蟹是後退著走的。



小豬:豬在島上是重要的物品,傳統的部落首領都是要靠家裡有多少頭豬來爭取獲勝的,如果少了這種重要財富,那肯定是無法獲得別人支持的。在重大的節日裡,當地人會殺豬來宴請和招待族人,正因為此,小豬的木雕在很多禮品店裡都有,而在我們住的Sunset酒店,小豬也是擺在顯眼位置。博物館裡還陳列了一個木制的器具,下面有點像斧頭,上面有兩個很尖銳的岔角,知道這是派什麼用的嗎?答案是:用來殺豬的。

加瓦酒:當地人很喜歡這種略帶麻醉的飲品,它其實並不是酒,而是一種植物汁水的加工品,還可以用來做麻藥。加瓦酒制作方法很簡單,當地人找到這種植物的根,然後用力擠壓之後,把汁水榨出來飲用。據說它能有效地降低犯罪率,原因是你會通過這種咬方式來麻醉自己,不會去做壞事情,這種所謂的“酒”會讓你有一種特別釋放和輕松的感覺,有點“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那種樂趣。斐濟也有這種“酒”,黃黃的,有點像泥漿水,味道稍淡,就是植物塊莖的味道。

海水:這裡自然環境純淨無比,與新西蘭不相上下。盡管新西蘭旅游局的宣傳口號是“百分百純淨”(100% Pure),但對比而言,瓦努阿圖海水的顏色更碧綠或深藍,主要是這裡的緯度低,接近於熱帶,太陽的光照很好。根據有經驗的人的介紹,海水不同的顏色代表著海面不同的深度,淡綠色的水一般在5-8米,10米以上就已經變藍。把光腳輕放水中,那種感覺爽得很,用中國的一句古語:“滄浪之水清兮,亦可洗我足”。

這裡的海灘未必一定適合於衝浪,但潛水卻是一流的,與澳大利亞的凱恩斯相比起來,珊瑚礁還要漂亮,且順手可得,不必在海上顛簸近2個小時才能到達浮潛地點。珊瑚礁大片大片地伸展著,還有各種不知名的魚群,就像是人間的天堂。

菜場:受制於島國的地理位置,瓦努阿圖是一個不太發達的島國國家,但讓人深感意外的是,這邊的消費卻並不便宜,有些東西甚至高過於澳大利亞。更誇張的是在超市裡,一些售品簡直到了搶錢的地步,比如說花菜賣到18澳元一公斤,相當於120元人民幣,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首都維拉有一個很大的菜市場,周一到周六24小開放。島民們把自己種的菜從不同的島嶼運過來,把各種物品聚集在一起,格外熱鬧。當地的人民純樸簡單,幾乎所有的菜都是按一堆、一扎或一條來賣,沒有中國菜市場中必須要有的“秤”,一方面是他們對數字和貨幣的不敏感,另也方面也說明人民純樸,童叟不欺。

中國人:在全世界,中國人的簡樸和勤勞可以讓新移民能扎根並過得越來越好。中國人在瓦努阿圖有越來越多的投資,先是集中在小店鋪或超市。但與其他國家可能不太一樣,這裡的中國餐館卻並不多,最好的一家是在香港人開的,在小山坡上能欣賞到海景。在拜訪中央銀行的過程中,央行行長說我們到達的前兩天,一個中國人在外島買了一幢別墅160多萬澳元(相當於1,000萬元人民幣),中國人實在是牛啊,全球遍地開花。

幸福感:在瓦努阿圖呆了幾天,看到幸福寫在每個人的臉上,讓你感覺這裡無比輕松。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和嘈雜,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和商賈往來,沒有但人民安居樂業、安詳和諧。太陽每天燦爛而熱烈,海水清澈而寧靜,這是多少人所夢昧以求的?

挑戰:但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瓦國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據2011年3月《日刊溫暖化新聞》消息,近日在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召開的太平洋地區氣候變化問題部長級會議上,有關專家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全球變暖對太平洋諸島沿岸的漁業資源帶來巨大的打擊,到2100年,該地區的漁業產量有可能減少一半。提交這一論文的摩根•普拉特切特博士預測,海水溫度上升、海洋酸性化、珊瑚礁、海藻床及紅樹林等重要棲息地的喪失,將對沿岸漁業資源帶來嚴重的影響。鰹魚、金槍魚等是該地區最大的水產資源。在探討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中,會議提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和改善漁業以及魚類棲息地的管理。要防止氣候變化以外的因素對珊瑚礁、紅樹林、海藻的破壞,防止對魚類的濫捕濫撈,這樣才是實現適應氣候變化、保護水產資源的最大機會。











全球變暖已經對很多國家造成了影響,特別是島國。我在斐濟時,當地的漁民已經感嘆在近海已經較難捕到魚,因為很多魚群游到相對海水較涼的地區。而海平面的上升,今後可能島民的子孫後代都沒有棲息的場所,這是對他們這些國家變相的侵略,甚至是更殘酷的讓他們流離失所。

還是一起來保護地球吧,因為它只有一個,生活在星球上的都是大家庭的一員。


精選遊記: 維拉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