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美麗的寶島台灣住著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和一位美麗的姑娘水社,他們相互愛慕,常常在大樹下相會。
大樹下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湖泊裡住著兩條惡龍。有一天太陽走過天空,公龍一躍而起將太陽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過天空,母龍也一躍而起將月亮吞下。這對惡龍在潭裡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擊,像玩大皮球。他們只圖自己好玩,卻沒想到人世間沒有了太陽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樹木枯萎了,鳥兒不叫了,稻田裡的稻穗也干癟了……
大尖和水社決心為人世間找回太陽和月亮。他們頂風冒雨,跋山涉水,來到阿裡山下,從山底下挖出了他們最怕的金斧頭和金剪刀。然後回到大潭邊,大尖哥跳下潭去,揮起金斧頭,把惡龍砍得滿頭是血,遍體鱗傷;水社妹看准時機,用金剪刀剪斷了惡龍的肚子。兩條惡龍死了,可是太陽和月亮還是沉在潭裡。大尖哥摘下公龍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妹摘下母龍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們變成了巨人,站在潭裡像兩座高山,大尖哥用勁把太陽拋起來,水社妹就拔起潭邊的棕櫚樹向上托著太陽,把太陽頂上天空。接著水社妹用勁把月亮拋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櫚樹把月亮頂上天空。太陽和月亮又高掛在天上,照耀大地,萬物復蘇。草木活了,樹上的鳥兒又歌唱了,田野裡稻谷又結穗了,人們歡呼雀躍。而大尖哥和水社姐從此變成了兩座雄偉的大山,永遠矗立在潭邊。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大潭叫做日月潭,把這兩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現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們穿著美麗的服裝,拿起竹竿和彩球來到日月潭邊玩托球舞,學著大尖哥和水社妹的樣子,把彩球拋向天空,然後用竹竿頂著不讓它落下來,以此來紀念大尖哥和水社妹這對青少年英雄。
日月潭靜靜的躺在玉山和阿裡山之間,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凝成一汪充滿靈氣的碧水。由於山高阻隔,路途遙遙,日月潭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三百年前,一只神鹿,一次狩獵,美麗的日月潭才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當時高山邵族40個山胞集體出獵,發現一只體型巨大的白鹿竄向西北,於是他們尾隨追蹤。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密林中失去蹤影。山胞們又在山中搜尋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們越過山林,只見千峰萬嶺、翠綠森林的重重圍擁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靜靜地閃耀著寶藍色的光芒,就像純潔的嬰兒甜蜜地偎依在母親懷中酣睡。山胞們又發現,碧水中有個樹林茂密的圓形小島,把大湖分為兩半,一半圓如太陽,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於是他們把大湖稱為“日月潭”,那小島叫做“珠仔島”。他們發現這裡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獵,於是決定全社遷居此地,帶頭的部落首領就是今日邵族酋長“毛王爺”毛信學的祖先。
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清如碧,水澄如珠,十分美麗。湖周僅35公裡,水域9平方公裡,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300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於五洲四海。
夏日午後,泛舟其上,清風拂面,綠水盈目,仰觀藍天白雲,俯瞰澄澈碧水,環視青山幽谷,不禁感嘆:大美日月潭,光彩照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