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金秋“萍蹤浪跡”大西南(5):貴陽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2010年金秋,自助出游大西南,8月31日從廈門出發,首站是鳳凰,次站梵淨山,第三站是鎮遠,第四站荔波,9月9日從荔波赴貴陽。 9月9日,早上8:30起床,依舊是在在樓下的豆花店吃米粉,4.00元。然後赴荔波汽車站購票。荔波雖有班車直達貴陽,但班次不多,而且須連續乘車6~7小時,並不適合像我這般年齡的人乘坐。於是決定先到獨山,再赴貴陽,中間可以休息一下。荔波前 ...

2010年金秋,自助出游大西南,8月31日從廈門出發,首站是鳳凰,次站梵淨山,第三站是鎮遠,第四站荔波,9月9日從荔波赴貴陽。

9月9日,早上8:30起床,依舊是在在樓下的豆花店吃米粉,4.00元。然後赴荔波汽車站購票。荔波雖有班車直達貴陽,但班次不多,而且須連續乘車6~7小時,並不適合像我這般年齡的人乘坐。於是決定先到獨山,再赴貴陽,中間可以休息一下。荔波前往獨山的班車很多,車型有小面包和中巴兩種,票價都是23元/人。我根據車站門崗的建議,購買了小面包的班次,因為據說中巴不易坐滿,司機經常會在半道停留、拉客,耽誤時間。

購好票,回賓館,整理行裝,退房,10:05出發赴獨山。荔波距獨山78公裡,全是蜿蜒的山路,行車約兩小時,正午12點過後抵達。此地發往貴陽的班車也很多,我決定搭乘13:00的班次,全程走高速,票價70.00/人。購票後就坐在車站裡休息,喝點開水,吃點面包,順便也在附近走走,活動一下腿腳。班車正點出發,13:30上G75高速,中途在服務區停車兩次,加油以及讓旅客下車方便,17:50進入貴陽市區,18:17停靠火車站附近的體育館汽車總站。

汽車站旁邊就有一家“體育賓館”,號稱二星,標間(一樓)優惠價138元/天,但房內有明顯異味,不滿意。附近也有頗多小旅館,特別是在貴陽火車站周邊,包間40元就可搞掂,只是條件更差。最後走到解放路/遵義路口,發現馬路對面有家“金鑫賓館”, 標間開價158元/天,還價到138元成交。晚餐就在火車站旁邊的小飯館解決,包子、餛飩,總計8元。

一切安頓就緒,已是20:00,打電話給一位在貴陽某旅行社工作的朋友,咨詢若是只想在貴陽城內走走,應該如何安排?對方回答,貴陽城內只有甲秀樓與黔靈山值得一游,而且,現在的時間正好可以前往甲秀樓賞夜景。於是,急忙下樓,在馬路對面遵義路上的“展覽館”車站搭乘公交,三站路到“大南門”,下車後再折返約300米,就是的甲秀廣場。

著名的甲秀樓佇立在廣場盡頭的一條小河旁邊,由於景觀燈的照耀,挺拔秀麗的古樓通體發亮,襯托周邊的夜幕,它就好像是一棵璀璨的明珠,非常顯眼。還有一座用燈光勾勒出輪廓的長橋與古樓相接,樓、橋、亭、台的燈光與水中的倒影交相輝映,景色十分迷人。

更有一座同樣也是流光溢彩的“翠微園”,相隔一座短橋與甲秀樓比鄰,它是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可以入內,但須購買門票2元。我的70歲免票身份首次在這裡受到質疑,一位老婦認真查看我的身份證後,指出月、日並未達標。我爭辯全國都是以年劃界,她卻是說啥也不肯退讓,如此這般地較真,只不過是為了2元,我懶得再計較,立馬掏錢。其實,我此番“萍蹤浪跡”大西南,即便是像是銅仁梵淨山、荔波大小七孔那樣,動輒就是數十元,上百元的門票,也全都可以一路平趟,沒想到卻是在這個小河溝裡翻了船。翠微園是貴陽本地人休閑、納涼的場所,裡面遍是茶座、牌桌,而且幾乎座無虛席。不過,對於來去匆匆的外地游客而言,裡面可看之處卻是不多,也不會專門來此打牌、喝茶。

9月10日,一夜大雨至晨未停,起床後突然想起,難得來貴陽一次,日後估計也不會再來,甲秀樓作為貴陽城的標志,只看一眼夜景似乎有些於心不甘,於是,決定冒雨再去一次,看看白天的甲秀樓是個啥模樣。主意已定,當即攜傘出門,先在賓館樓下一家餐館吃羊肉粉6.00(相當不錯),然後還是搭乘公交車出發。

與昨晚的夜景相比,白日所見的甲秀樓顯得更為清秀,它坐落在南明河中的一塊巨石之上,全樓為木構,總共三層,層層收進,最高處是攢尖頂,四周以雕花白石為欄,頂層有額題“甲秀樓”三字。這座古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多次重修於清,目前的樣式為清末宣統年間所為。

樓內現為展廳,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主要內容是有關甲秀樓的史料及文物。其中,甲秀樓與翠微園的實景模型讓我頗感興趣,另一個就是著名的甲秀樓長聯。1995年,我曾有幸拜讀過昆明大觀樓的180字“天下第一長聯”,今日來貴陽,又見到了懸掛於甲秀樓大門兩側的174字長聯。

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夔,迢遞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崖疆半壁。恰好馬矢碉隳,烏蒙箐歸,艱難締造,裝點成錦繡湖山。漫雲築國偏荒,莫與神州爭勝概。

數千仞高居牛渚,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頹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漢置牂牁,唐靖矩州,宋封羅甸,凄迷風雨。嘆名流幾輩,留得舊跡千秋。對此像嶺霞生,螺峰雲擁,緩步登臨,領略些畫閣煙景。恍覺蓬萊咫尺,擬邀仙侶話行蹤。

跟據樓內史料,此長聯由清末民初貴陽人士劉蘊良首創,其上聯103字寫景,下聯103字寫史,總共206字,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民國12年,又有人對其重新潤色,將上下聯各減16字,形成現在公認的甲秀樓174字長聯。

9:30返回“金鑫賓館”,退房,將拖包寄存總台,下一步的計劃是前往黔靈山。“黔靈山公園”位於貴陽市的西北角,屬國家4A級景區。它以佛教文化與自然景觀為特色,園內古木參天,植被茂密,也有不少景點。然而,我的時間不多,下午還要趕赴安順,只打算逛逛弘福古寺,當然,也希望能夠看到著名的黔靈山野生猴群。

下樓後,就在賓館門口搭乘2路公交車,前往“黔靈山公園”。貴陽市的道路,出人意外的擁擠,不太長的一段路,遇到好幾次堵車,不過,行人過街天橋上居然還有林立的店鋪,這也讓我開了眼界。

抵達公園已是11點左右,進門後登山,沿“九曲徑”蜿蜓盤旋,經二十四拐前往弘福寺。途中多次與猴群相遇,這些猴子雖說是野生,但似乎比城市中的流浪狗更不懼人,想干嘛就干嘛,根本就沒把旁邊的游人放到眼裡。

弘福寺屬貴州首剎,創建於清康熙1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寺名“弘福”,意為“弘佛大願,救人救世,福我眾生,善始善終”。不過,其本身卻是沒有福氣逃過那場“橫掃一切”的歷史厄運,一時間寺廢僧散,院宇也被挪作他用。只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弘福寺才又重新獲得新生。然而,近些年的大規模重建、新建,卻也把弘福寺造就成一座嶄新的寺院,看不出一星半點兒古寺的摸樣,只有一株已經歷300多年風雨的紫薇,才是以往古寺的真正遺存。這棵古樹生長在一池清水中央的土台之上,至今仍然枝繁葉茂,鮮花盛開,十分難能可貴。弘福寺門票2元,但實際上並無多少內容可看,轉了一圈後走出寺院,站在門口為自己拍了一張照片,算作是黔靈山到此一游的紀念。

下山後又到黔靈湖畔走走,這是一片占地頗廣的水面,四周山巒都是茂密的森林,在大城市的中央能有這麼一個山明水秀的去處,這在國內也算是十分罕見。在湖邊拍了幾張照片後,走過一條長長的隧道,再經過一個游樂場,就走出了公園大門。看看時間,大約13:30左右,在貴陽的觀光旅游也就算是到此打住,接下來准備去安順。“黔靈山公園”門外的一條街上有很多小餐館,午餐吃些包子,米粉,共計消費十元。飯後還是搭乘2路公交,原路返回“金鑫賓館”,取回寄存的行李,拖包步行,前往體育館汽車總站。貴陽發往安順的班車很多,幾乎是可以隨到隨走,當即購買了“大客高一”車型的票,36.00元/人,15:10發車,全程高速,徑直前往安順。


精選遊記: 貴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