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南京—西寧—青海湖—門源—張掖—嘉峪關—敦煌—蘭州旅游攻略
2011年7月24日,中午12:50南京出發,登上開往西寧的列車,7月25日下午4:50到達西寧西站。入住西寧永昌大廈,晚上吃了西部特色—退骨犛牛肉,計劃明天再游青海湖。
7月26日,上午乘車前往青海湖,順路游覽了煌源古丹噶爾城、卡林普贊。中午游覽了倒趟河,以上景點比較普通,可以不看。下午,2:00到達青海湖邊。門票100元/人。當天更多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blog/static/7380988120117810373373/
7月27日,上午乘西寧到黃中長途車到塔爾寺,車票5.3元/人,30公裡,開車一小時到達。因為是第二次去了,沒買門票,門票80元/人,但也基本都以看了。建議去的朋友可以不用買門票。下午乘黃中到西寧的班車返回,票價同上。
7月28日,我們包車前往張掖,包車是從西寧到張掖、嘉峪關、敦煌,全程1200多公裡,包車費11000元,因為是旅游旺季,平時只需要一半的價格。
經大通土族自治縣下高速,上227省道,這條路號稱中國最美的省道。我們翻越海拔3900米的達阪山,來到門源,這裡的萬畝油菜花開的正旺,藍天、白雲、金黃的油菜花一望無邊,和遠處的雪山構成一副美麗的景像。中午,我們在門源青石嘴鎮吃的午飯。繼續227省道向張掖出發,雖然是盛夏,可這裡的溫度只有10攝氏度。我們在這百裡畫廊般的省道上走走停停,不時下來拍照、嬉戲。草原、牧場、雪山盡在眼前。從西寧到張掖全程是340公裡,在翻越祁年山後,我們下午4:30到達張掖,入住甘州賓館,房價240元/間。
當天更多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blog/static/7380988120116290192224/
7月29日,上午參觀了張掖的大佛寺,大佛寺,始稱“迦葉如來寺”,因寺內供奉釋迦牟尼涅槃像,故又稱"臥佛寺"。明永樂九年(1411年)敕賜寶覺寺。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稱宏仁寺。該寺始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歷時五載,至西夏貞觀三年(11103年)竣工,歷經明、清兩朝擴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1996年,張掖大佛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寺大、佛大、殿大,當地又稱:“大佛寺”。門票41元/人。
下午,我們驅車前往張掖的著名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景區離張掖市區40公裡,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一百平方公裡的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礡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這裡的丹霞地貌發育於距今約200萬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這裡也是多部影視拍攝取景地,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就是其中一部。門票40元/人,另加20元觀光車,在同程網預定了門票是35元一張。
當天更多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blog/static/73809881201162963642838/
(丹霞地貌)
《三槍拍案驚奇》裡的麻子面館
離開丹霞地貌,我們前往下一站——嘉峪關。嘉峪關離張掖240公裡,下午5:00到達,入住賓館。晚6:30游覽了嘉峪關的城樓(因為這裡晚9點後才天黑)。門票120元/人。嘉峪關位於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嘉峪關關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65年以關名建市。
當天更多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blog/static/73809881201163101623971/
7月30日,今天將前往敦煌,出嘉峪關市後,上午順路參觀了懸壁長城和長城第一墩。
萬裡長城第一墩”(又名“討賴河墩”),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御體系中的66座烽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墩台地勢險要,立於墩上,河川山地便可一覽無余,嘉峪關險要的地理位置便一目了然。
下午一路高速向敦煌進發,路旁右邊是一望無邊的戈壁,左邊是延綿不斷是雪山。6:00到達敦煌,入住敦煌陽光大酒店。晚上幕名前往敦煌名吃——順張驢肉黃面館,品嘗了美味的驢肉、驢皮、驢板腸做的菜,很是地道,推薦大家可以品嘗。
(驢肉餐)
7月31日,上午前往著名的玉門關,門票40元/人。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90公裡處,是中國境內連通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之一,在漢朝和唐朝兩次建立。現在的玉門關是唐代玉門關的遺址。玉門關在中國古代一直是文人墨客的詠嘆之地,唐代詩人王之渙就曾留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佳句。1988年,玉門關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離開玉門關,前往今天的第二個景點——雅丹地貌,門票50元/人,另加20元觀光車。敦煌雅丹地貌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在敦煌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創造出了許多奇觀異景.敦煌雅丹位於新疆、甘肅交界處,距玉門關西北80余公裡處,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見的天然雕塑博物館。堪稱敦煌的又一奇觀,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無窮的天然傑作。當天溫度很高,地表溫度達到60度,陽光非常的強烈,建議去的朋友注意防曬。
當天更多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blog/static/738098812011710178960/
8月1日,為了看沙漠裡的日出,我們早起6:00前往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門票120元/人。但我們還是來晚了點,此時的沙山上已經人頭傳動,一打聽,人家早4:00就來了。好在太陽也剛剛出來。
鳴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裡,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魏晉時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亙40余公裡,南北寬約20余公裡,沙壟相銜,盤桓回環。其特點:“峰巒陡峭,山脊如刃;馬踐人馳,殷殷有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沙隨足落,經宿復初。”這種景像實屬世界所罕見。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數千年來沙山環泉,泉映沙山,猶如一塊光潔晶瑩的翡翠鑲嵌在沙山深谷中,“風夾沙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不被流沙所淹沒,地處戈壁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水共生,山泉共存”的地貌特征,確屬奇觀。古人有詩唱詠:“晴空萬裡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山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
下午,前往響譽中外的敦煌莫高窟,門票160元/人。入內參觀不得攜帶相機、背包。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當天更多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blog/static/73809881201172111914665/
離開莫高窟,剛上車就遇上的風沙,大風沙連車窗外什麼都看不見,慶幸我們已經看完了。
(車外的風沙已經看不清路面)
下午6:00包車的劉師傅將我們送到敦煌火車站,我們告別劉師傅,進入敦煌火車站。因為是旅游旺季,去蘭州已經沒臥鋪了,只能購買硬座了。從敦煌到蘭州需要座14個小時的火車,我們買了7:00開車的票。上車後,爸爸從列車長那補到一張臥鋪,晚上就讓我一人睡了,爸爸媽媽硬是坐了一晚上。
8月2日,上午9:30分達到蘭州,爸爸媽媽在蘭州的朋友來火車站接我們,一下車我就嚷嚷著要吃牛肉拉面,因為前年來的時候蘭州的牛肉拉面就讓我垂咽愈滴,我有點迫不及待了。終於解了讒。下午2點我又吃了頓拉面。晚上,我們去了朋友自己開的私人茶館,見到了我前年來時陪我一起游玩青海湖的小伙伴——蘇暢,他與我同歲,可現在比我長高了三公分,哼!回去我就大開吃,明年或後年再來時一定超過他。這次還認識了新朋友,蘇暢讓我叫他王哥,嘿嘿就大我一歲,王哥就王哥吧。我們玩的很開心,還去籃球場打了一會兒籃球。
(左是蘇暢、後是王哥、右是我)
晚上入住朋友安排的甘肅省工商大事,窗外可看到蘭山。
(蘭州城,遠處是蘭山)
8月3日,早上繼續蘭州拉面,還是去了前年來吃的那家,比較地道。吃完了還帶了不少的牛肉,可是犛牛肉哦,店裡的師傅聽說我們要帶到外地去,特意給我們進行了真空包裝。
(師傅在給我們切牛肉)
中午,我們登上12:50開往南京的火車,車票是蘭州的朋友通過關系搞到的,是軟臥,嘿嘿這次晚上可以睡覺了。臥鋪車廂旁就是餐車,我們在車上吃了兩個正餐。8月4日上午10:00到達南京,結束這次旅行。
(火車上的伙食還不錯艾)
希望此次旅行可給大家以借鑒。全部照片請見:http://blog.***/pan64@126/album/#m=1&aid=226907008&p=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