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年的假期就定在了桂林,四天三晚自助游。事先的功課做得很足,所以,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花費雖然比跟團貴了些,但就吃喝玩行的體驗來說,是遠遠超值的。
最貴的部分是在往返的機票上,因為工作的關系年假的時間一直不能確定,提前一周的折預訂機票已經從六折升到了七二折,加上燃油費、保險等一個的往返達到了兩千八百多元。其他三晚的住宿、重要的游玩項目都是在淘寶上預訂的,原來只知道攜程、同程網,現在與淘寶一比,後者的方便性、可借鑒性、游客評價的影響力真是太強大了,總結本次自助游的成功,路線和行程的確定基本上是借鑒專業旅游網上的攻略得出的,而最終的定房、定車、定項目完全是在淘寶上完成的,可以說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游客是最大的受益者。
此次因為假期時間有限,短短的四天裡只能取其精華來游玩了,所以,挑選的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地點和項目。因為桂林之游的精華都在兩個字“山”與“水”上,因此,基本上是圍繞這個核心主題來安排的。
桂林的“山水”貴在一個奇字上,漓江沿岸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層層巒巒,就像潑墨畫兒一樣;從各方攻略中看到,兩個親水的項目各具代表性,一個是漓江游,一個是遇龍河游,各有特色,缺一不可,因此都安排上了;另外,相對於其他人工建造的項目,龍脊梯田的景點集世界奇觀、人造奇跡、民族特色於一身,是比較有特色的項目,也成為了這次行程的必備項目之一;再就是陽朔的浪漫神韻聞名於耳,當然也不可錯過。
另外最大的感觸就是,預訂的好處多多。它使整個旅程安排的極為緊湊、但又不匆忙,經濟實惠,盡在掌握,本次預訂項目如下:
1、“去哪兒網”訂山航往返機票,早去晚回,時間用到最足;
2、淘寶上找了一家桂林旅游的冠級店家--“毛驢之家”,預訂了漓江精華游筏子、龍脊天然居住宿與接送、最後一天桂林市區機場送機。
3、淘寶上桂林的一家家庭旅館--位於桂林汽車站後門的“玉蘭樹下”,地處繁華地帶,且網評不錯;
4、淘寶上陽朔的“江湖客棧”,圖片顯示的裝修風格吸引了我們,而且地處西街邊兒上,安靜價格又合適。
把最關鍵的“住”、“行”確定下來後,其他的就比較從容了;吃與玩隨機而行,看情況而定。唯一的遺憾是陽朔的“遇龍河漂流”沒提前預訂,造成了一些被動、浪費了一些時間,但終究玩得不錯,這是後話。
第一天的行程基本上是在路上。
從濟南飛桂林的早上第一班飛機,經停杭州之後到達桂林兩江機場已是中午時分了。因為機上提供了兩餐,所以下機後沒再耽擱時間,坐機場大巴(每人20元)到天鵝賓館下車點兒下車,往前一走左拐就到了火車站廣場,看到了去陽朔的中巴車,一會兒就滿座了,買了到楊堤路口的車票(每人15元),車上放映著候勇主演的反映八一南昌走訪的片子,約50分鐘到楊堤路口,順著司機指著的方向一看,真巧,停在叉路口上正好有一輛從陽朔去楊堤碼頭的中巴,趕快跑過去,剛剛滿員,立刻出發了,到終點站碼頭下車票價3元/人,真是很便宜。
大約下午三點左右,車子到站,停在了碼頭邊兒上,忽啦一下,就有兜售花環、水槍的當地人圍上來。大部分人開始拿電話聯系預訂好的筏工,我們也聯系了,但等了十分鐘還沒來,後來一個小伙子來了,原來他安排的筏工記錯了我們的姓名,真是郁悶,不過也沒誤多少時間,趕快上了楊師傅的筏子,開始了漓江精華游的旅程。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本來想步行穿過興坪,觀賞一下古鎮的風采,但一聽說要步行40分鐘,一方面拿著行李不便、一方面怕到達陽朔太晚,所以還是選擇了筏工推薦的電瓶三輪車(每人5元)趕去興坪汽車站,師傅很憨厚,事先說好了在“二十元人民幣”景點前停一下拍照,果然沒幾分鐘就到了,特意拿了20元的人民幣留影紀念。
到了興坪古鎮牌坊處又讓他停了一下,照了照片,師傅也都很爽快的答應了,到了興坪汽車站下了他的車,我們往回走想去看看剛才路過的“松花糖”,他還友善的提醒我們“汽車站在那兒”,我們連忙解釋“去買點東西啦!”,“松花糖”是在看攻略時有個網友說很好吃,還是個老字號,不過實地一看,有些像沙琪碼的樣子,就是一些花生、糕點粘到一起,切成方塊兒狀的,女兒不感冒,也就沒買,直奔汽車站坐回陽朔的車去了,票價每人7元,也挺便宜,大部分還是返陽朔的游客,也有一些出門搭車的當地人,中間村莊間有上車、有下車的,很是熱鬧。
到達陽朔西街口已是下午五點多了,一路上打聽客棧附近的“縣政府”,拐了幾個彎兒,原來是橫穿過西街,在靠近西街另一端的街上,鬧中取靜的所在,還不錯,到了西街才知道旅館之多,根本也不用提前預訂,許多都掛著“有房”的招牌,其中不乏一些看著不錯個性旅店。
入住客棧,衝了個澡,夕陽西下之際,走出旅館,開始漫步浪漫之街--傳說中的陽朔西街,感受浪漫的所在。因為曾經去過麗江古城,也有許多人來與陽朔做比較,所以難免心中有些對比,總的感覺,陽朔更加的時尚化,商業更發達,但商品沒有什麼太大的特色,逛了兩圈,也沒看到值得掏銀子特意買的東西。反而是一些咖啡間、酒吧,各具特色,構成了所謂的新新人類所追求的聚會與發呆的場所。而對於一般游客來說,或許坐為旁觀者、觀賞者,也就是輕輕一瞥,匆匆而過,真的沒有興趣與閑情,去花費很多錢,只為體驗那樣的不一樣。
夜幕下的陽朔,嘈雜而吵鬧。一些店家的老板,冷漠而不耐煩,一點兒也沒興趣與一般的買家做討價還價的游戲。商業街周邊的飯店、大排檔都把菜譜擺在了門外的顯著位置,來顯示自己的店多麼經濟、多麼實惠、菜品多麼獨特,而一圈兒逛下來,感覺大同小異,隨便選了一家“謝大姐”點了個炒田螺,味道還不錯,但有好多空殼占據著不大的盤子,還有烤魷魚,一小片魚身、兩根須,就十多元的價格,讓我們一愣,以為上錯了菜,45元的一餐沒填飽肚子,接下來,到了一個街頭上的一家“比薩小廚”給女兒訂了一個比薩拿回酒店吃去了,我們則在一家胡記啤酒魚的店裡吃了一盤據說有2斤重的當地特色毛骨魚做的啤酒魚,近100元的價格,味道真的一般,樣子有些濟南的烤魚做法:微煎的不刮磷的魚身,加上啤酒、佐料燉制而成。吃飯間,女兒發來短信,說比薩真的蠻好吃,全吃掉了。哈哈,還是孩子好打發。
吃玩啤酒魚,回旅店已近十點,西街的熱鬧一點兒也沒有要停止的樣子。而我們已經很累了,聯系了一下遇龍河漂流的筏工,說之前沒確定行程而現在已經沒法預訂了,累得也懶得再聯系,心想明天到碼頭再說吧,倒頭便睡了。
此行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提前預訂好遇龍河漂流,到達陽朔的第二天一早,匆匆吃過早餐之後,到陽朔汽車站坐上了去金龍橋的中巴車,打算碰碰運氣。中間仍然有本地人上上下下,而大部分旅客還是到達終點站下車,紛紛與預訂好的筏工通電話碰頭,我們則上前問有沒有空筏,有兩個女孩分別說有有筏,一問價格,一筏二百,呵呵,比預訂一筏要貴上六十元錢,而三人需要兩個筏子,那貴得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啦,打電話給網上聯系的筏工,他們也說沒辦法,不提前預訂現場找當然很貴。
烈日當下,明擺著的坐地抬價,索性不游了,不就是一條河嘛,直接回到橋上,剛剛打掃完衛生的中巴車司機和售票員非常吃驚的看著我們又坐上了他們的車“你們……?”“我們不游了,回陽的朔!”“為啥呀,來都來了,怎麼不劃?”“沒預訂好,沒筏子了!”“咦?不可能啊?這麼緊俏嗎?我幫你們聯系聯系……” 聽他用當地語言與人通電話聯系,說了幾句回頭說:“有筏子,你們劃不劃?”“關鍵是價格,多少錢一筏?”“我問問,*¥#,160/筏,現在旺季就是這個價格了,行不行?”知道在網上預訂也是150/筏的價格,如今漲10元也可以接受,於是答應了,司機還熱心地把我們載到遇龍河橋那兒,原來主力部隊在這兒呀!下車等筏工的時間,在橋上橋邊兒轉了轉,一派祥和的田園風光,橋上還留著“抗日勝利”的石碑字樣,呵呵,還有革命歷史呀。
等筏工忙完農活兒出來,我們分別上了兩個筏子。順流而下,靜靜的河水像鏡子一樣平滑,河水不深,有的地方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陽光在雲間時隱時現,手中的照相機、攝像機根本無法停下來。對於來自北方的我們,這樣的山與水,真得是只有在畫中才能看見的,而這一刻,就如畫中游!
到達舊縣上岸,正是烈日當頭的正午時分,看了看時間還是趕回陽朔吃飯吧。四十元包了一輛面包車,約半個多小時就回到了陽朔汽車站附近的西街西口。正午的西街空蕩蕩的、靜悄悄的,絲毫沒有了夜晚的瘋狂與喧鬧。隨便找了一家梅姐啤酒魚進去,原來因為人少的緣故,菜品還能打八折。。。點了啤酒魚、田螺釀、糖醋裡脊,與昨晚的不同這盤田螺西釀是把裡面原來的螺肉掏空、填上了螺肉與薄荷等材料拌好的餡兒,工藝還挺復雜,味道很特別。其實到了桂林有了比較之後才明白,陽朔的物價不是一般的貴,性價比因為旅游旺地的關系已經虛高太多,而桂林就經濟實惠得很暖心了,這是後話。
在陽朔吃完午餐,就直接到旁邊的汽車站坐上回桂林的大巴車了,每人車費18元,非常方便快捷。
預訂的“玉蘭樹下”家庭旅館就在汽車站後門右行100米的銀錠路上,因為挨著汽車站的關系,沿路小餐館、小超市一家連一家,有些嘈雜,但卻生活方便。目光所及,房子都很老舊,終於在一個巷口看到了旅館的招牌“玉蘭樹下”,字體很蒼勁,透著文化氣息。走進巷子不遠,就看著掛著紅燈籠的院落:一棵參天的玉蘭樹下,一池紅魚靈動鮮活,側面白色山牆上的玉蘭詩詞行雲流水,延伸而出草檐下掛著一對馬燈,映照著兩邊兒的竹板對聯,一幅詩意盎然的景致。主人很隨和,連押金也沒要就給了鑰匙,後來得知原來主人家原來也是從山東來的,難怪這麼毫爽。
夕陽西下,休整完畢之後,就打車到了市中心的繁華地帶--中心廣場,主人介紹的人造大瀑布景觀就在旁邊。附近的正陽街是有名的商業步行街,沿路逛去,並無其他驚喜。女兒倒是淘到了兩件好寶貝(兩個海綿寶寶不同表情的瓷杯),兜轉之間,從一個寫著香港商城的地下商業街入口進去,裡面是個小商品市場,衣服鞋帽應有盡有,有些像濟南的地下人防和老東門小商品市場。從另一端比較大的出口上去,抬頭就望見了“金龍寨”的招牌(網上評價與“小南國”齊名的連鎖餐飲店),於是決定就此解決晚餐。
這家的裝潢非常富麗堂皇,中式的豪華氣氛,服務規範,在大店的氣派、又有平民的氣息,臨窗坐下,點了清拌木耳、麻婆豆腐與竹桶紅燒肉,味道正宗,性價比超值。看著窗外夜幕降臨,向服務員打聽日月雙塔,原來是非常的近,出門右拐,臨江即是,有些濟南護城河邊兒的滋味兒,一組民間文化演出在現成的石質舞台上自娛自樂的演出。而對岸燈火勾勒的雙塔兩相輝映,與水中倒影連成一體,夜色撩人。沿江邊走了一段,也沒看見別的景致,於是又轉了轉正陽街口,然後就打車回旅館休息了,為明天的龍脊之行做准備。
像鼻山是桂林的像征,不能不去。第三天一大清早,不到七點就到達了公園門口,果然有筏工來推薦竹筏觀像山的項目,真是意外的驚喜。跟著筏工走到江邊兒,已經看到好多當地人,而且年齡都是比較大的人都在游泳,煞是熱鬧。坐上竹筏劃到江心,輾轉一下,就到了最佳角度觀像鼻山的岸邊,美景立刻就鮮活了起來~
從二號門進的,從一號門出來,打了的直接奔火車站廣場。在火車站廣場坐了預訂的專車(每人單程40元),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到達了龍脊景區大門口(門票每人80元)。原來以為預訂的項目裡包含了門票的,打電話確認原來各算各的,門票另掏。進了景區大門,車子又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山路才到達了大寨。預訂的天然居旅館有專人來領路,一行十幾人跟著進了山,路過最下面的大寨,轉過幾個山頭,近四十分鐘的時間終於才遙望到了田頭寨的所在---半山腰間,密密地、卻又錯落有致的許多木樓。天然居就座落在沿路邊、直接面向景區的地方,台階好高,屹然而立,很有些氣勢。
游龍脊,其實是有當天來、當天回的一日游,但真的要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風雲變化下的壯麗景色,必須要住上幾天才行。像我們假期有限,雖然只有短短的一晚,也能夠領略到許多不一樣的感受。這兒的旅館構造基本相同:一樓都是大廳、餐飲,二樓以上是住宿房間。我們的房間在三樓,順著吱吱啞啞的木質樓梯上去左手第二間,開開門,房間干淨利落,有單獨的衛生間,這樣的條件已經超乎了我們的想像;推開木窗,滿眼都是綠色,墨綠、深綠、淺綠、黃綠,沒有別的雜色;耳邊除了鳥聲與水聲,沒有任何的雜音;而鼻腔在床上可以呼吸到原木的純香味兒、走到窗前,則聞到的都是莊稼的草香味兒,這裡是視覺、聽覺與味覺的淨化器,因為純粹而難得。
因為累的關系,午餐三個菜農家豆腐、清炒筍片、蒸腊腸,最後被吃得精光。想要著名的竹桶飯呢,還要預訂,只能訂到晚餐了。
下午近三點,陽光已經有些乏力了。問了三個觀景點的距離,決定放棄最遠的三號金佛頂了,去在一個方向的一二號觀景點,到了兩個的叉路口,又問旁邊的店家,說從一號可以到達二號,因此,就直奔一號觀景點--西山韻月了。一路上看到了網上所知道的一些旅館--美景樓、萬景樓、觀景樓,這才發現天然居是處於大寨和觀景點中間的田頭寨子裡,位置很不錯啦。從一號觀景點回望田頭寨,就像抱在懷裡的嬰兒一樣安祥、服帖,綠色環繞之中黑瓦木樓,格外質樸。在往回走的路上,還巧遇同是濟南來的一對母子,問她們二號景點千層梯田比這兒如何,回答說差不了多少、還不如這兒呢,於是,決定也不去二號景點了,還是慢慢享受眼前的美景吧!
然一下午的時間,只游了一個景點,但龍脊梯田的恢宏已經領略到了,雖然比不上專業攝影家對它影調變化的把握,但所攝之處,也是處處如畫了!
晚飯吃了預訂的竹桶飯、竹桶雞,或許是烤炙的關系吧,口感非常干,沒有想像的好。餐後在附近轉轉,除了寨子裡旅館的燈光,其余全是漆黑一片,索性回到房間看電視,哈,正巧中央戲曲台在演《劉三姐》,黃婉秋演的經典形像,在這樣的夜晚看這部片子,真的別有一番滋味,極其的應景!真是驚嘆上天的安排。
第二天清晨結了三餐的帳372元,有些小貴,畢竟是高山地區吧,背上來的確不易。略算了一下,來龍脊一趟,往返車票、景點門票、住宿、三餐加起來,平均每人330元,是這趟桂林游中最貴的項目了。
下山的時候,步伐輕盈了許多,身在如畫的景致中,不禁哼唱起了小曲:“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 喔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笑意寫在臉上,哼一曲鄉居小唱,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多少落寞惆悵,都隨晚風飄散,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
美麗的龍脊,再見了!美麗的桂林,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