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金秋“萍蹤浪跡”大西南(8):從麗江到瀘沽湖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2010年金秋,自助出游大西南,8月31日從廈門出發,首站是鳳凰,然後是梵淨山、鎮遠、荔波、貴陽、安順、昆明,9月15日晚從昆明搭乘K9606次列車赴麗江,再轉搭汽車赴瀘沽湖。K9606次是全臥鋪的雙層旅游列車,始站“昆明”,次站“麗江東”,中途一站不停。 9月16日,晨起陰有小雨,火車7:00抵達“麗江東”,這座火車站似乎是新建不久,所有房屋都是簡易搭蓋,距離麗江市 ...

2010年金秋,自助出游大西南,8月31日從廈門出發,首站是鳳凰,然後是梵淨山、鎮遠、荔波、貴陽、安順、昆明,9月15日晚從昆明搭乘K9606次列車赴麗江,再轉搭汽車赴瀘沽湖。K9606次是全臥鋪的雙層旅游列車,始站“昆明”,次站“麗江東”,中途一站不停。

9月16日,晨起陰有小雨,火車7:00抵達“麗江東”,這座火車站似乎是新建不久,所有房屋都是簡易搭蓋,距離麗江市區也有一段距離。下車後,在車站門前廣場上搭乘13路公交,前往市區。公交車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途經麗江古城停車場,於7:35抵達麗江高快客運站。發往瀘沽湖的班車是一日兩班,8:30為“金龍”,9:30是“宇通”車。候車大廳空空蕩蕩,但我卻只買到8:30班車的第26號座位,大約是倒數第三排,75元,別人應該都是提前購票。時間尚早,在附近吃個早飯,煮米粉加煎雞蛋,總計6元。

麗江共有兩座長途汽車站,我們的班車駛出“麗江高快客運站”後,還要到“麗江客運站”去停留、上客,然後又跑到古城停車場,迎接三位用電話臨時訂票的香港客人,待到9點多鐘真正上路時,已經是座無虛席。司機宣布,此趟行程總計209 公裡,需要行駛約7小時。班車上的全部乘客都是前往瀘沽湖的游人,這趟班車本身也有點兒像是旅游專車,一路上凡遇比較好的風景(一般也都有收費廁所和小賣部),都會停車讓大家觀景、拍照。因而,總計7小時的行程也並不像最初想像地那般難熬。司機是瀘沽湖當地人,對於家鄉有一種溢於言表的自豪,一再說,你們選擇瀘沽湖,那就是對了,而且,既然來過瀘沽湖,就沒有必要再去香格裡拉。

從麗江出發後,我們很快就進入了大山,路越走越險,山也越爬越高。遙望遠處,山青如黛,環顧四周,則是處處絕壁深淵。行駛到公路最高處,汽車已經是在雲霧的上方,朵朵白雲在腳下的群峰間漂浮、翻滾,景色之美實在是難以用文字來描述。前方不遠處就是深邃的金沙江大峽谷,那裡也是白雲的家鄉,團團雲霧正是從那個方向朝我們湧來。司機說,這一帶的海拔為3700米左右,由此向前到金沙江,直線距離不足4公裡,但垂直高度卻是急降1000多米。

9:46,汽車停在一處叫做“紅爭可都”的地方,司機召喚大家下車,這裡就是著名的“麗寧公路18彎”,因為張藝謀的一部“千裡走單騎”而聞名於世。小雨淅淅瀝瀝,依舊下個不停,冒雨站在高高的公路邊緣向下觀看,前方的道路就仿佛是五個首尾相連的“S”,在一片綠絨毯般的陡坡上蜿蜒、盤旋。道路之艱險,風光之秀麗,雙雙令人叫絕。

大約十分鐘後,我們登車繼續前行,不一會,就已經是在五個“S”之間打轉。走出這段險路,鑽出一個山口,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金沙江大峽谷。彎彎的公路鬥折蛇行,我們的汽車也是小心翼翼地沿著峽谷邊坡盤旋,朝著金沙江的方向,急劇地下降高度。

10:15,汽車又停在一座名叫“樹底”的小村莊附近。這裡已是大峽谷的底部,正值雨季,金沙江就像是一條憤怒的黃龍,洶湧澎湃。前方有座細長的高橋,那就是跨越金沙江的“樹底大橋”。聽司機說,這座橋的跨度約200米,但其兩座主橋墩卻有70米高。再仔細看,高橋下面不遠處還有一座跨江矮橋,而且,在我們腳下也另有一條公路,穿過江畔小村,與那條矮橋相連。同一個渡口,竟然有一高一矮兩座跨江橋與一高一低兩條沿江公路?這讓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請教路邊小店的老板後方才得知,原來下游地區正在建設電站,高壩建成蓄水後,不論是那座矮橋,還是沿江的公路,或是江畔的那座小村,全部都要被金沙江水淹沒。

又是逗留了大約10分鐘,眾人觀賞、拍照,然後才經司機的再三呼喚登車。這一帶是典型的橫斷山地貌,山高谷深,我們過橋後,沿著金沙江北行一段路,又折向東,再次駛上高山。大約11:30,停車在“小涼山風景點”,這裡屬寧蒗彝族自治縣地界,公路對面的山坡上就有小涼山的村寨。然而,因為雨天霧大,一片白茫茫,什麼也沒看見,只好買了兩串烤豬肉,回到車上去慢慢品嘗涼山豬的滋味。據說,大約是在15世紀初,居住在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人內部發生了紛爭,其中一支遷出四川,來到雲南“寧蒗”,繁衍、定居至今,就被稱為是小涼山彝族,雲南的寧蒗也被稱為小涼山。

11:51,司機又讓大家下車,不過,這一次卻並不是有什麼風景,而是遇到了塌方。汽車只能單向行駛,大家下車步行,走過塌方點後再上車。我們的司機說,事故是昨日發生的,大雨引發的山洪掏空了公路下面的山坡,致使公路外側的1/2路面因失去支撐而塌陷,現在只有靠山的半邊路面還可以通車,但為我們安全,也為汽車減負,還是要求大家步行走過這段險路。不過,我們這一車的游客非但沒有把此事看成災難,反而當做是難得的“景觀”,數十人都擁擠在路面塌陷處拍照。這讓一些過往司機看得很不高興,大聲指責:“道路塌方有什麼好拍的?”。

12:30左右,汽車通過寧蒗縣城,見到一座“火炬”廣場,可能是像征彝族的“火把節”。出城後是寬闊、平整的稻田,從公路旁一直延續到遠處的山邊。12:45,汽車停靠“園林山莊”,大家下車吃午飯。餐廳旁邊有個花園,種些花花草草,飯食也並不算貴,米飯2元管飽,菜肴是現炒,我要了一盤西紅柿炒雞蛋,10元。司機也是和我們一樣吃飯,但有沒有付錢,卻是不得而知。

13點過後,繼續上路,駛上寧蒗通往瀘沽湖的S307省道,一路而來的漂亮柏油路也變成了沙石土路。這一帶的農田都是互不相連的小塊,散布在長滿樹木的山坡之上。農舍都是用整根的圓木搭建,很有特色。15:20見到瀘沽湖大牌坊,這就算是已進入景區。汽車停車,有人上來清點人數,然後要求大家下車購票。牌坊旁邊有售票處,門票78元/人,我出示身份證,獲准免票,另外還白送一個小光盤。全車旅客唯我一人免票,我有點不放心,詢問工作人員,以後若遇查票,是否也是可以出示身份證過關,他卻是小聲地告訴我,盡管放心,以後沒有人會查票。

我們繼續翻山越嶺,景區內的道路正在大規模地改建,到處都在施工,山路泥濘,非常難走。行至15:40,遠遠地已經可以看到瀘沽湖的身影。16:05,我們又一次停車,路邊小山包上修建了相當正規的觀景台,由此向北,可以眺望瀘沽湖的全景。不過,可能是因為雨天光線不好,眼前的“高原明珠”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美麗的色彩。根據路邊的“景區游覽示意圖”可知,我們眼前右側的一條直插湖心的山梁,就是吐布半島,它也是瀘沽湖中最大的半島。其尖端有一座島,名叫“裡務比島”,它也是瀘沽湖中最大的島。半島與大島的連線指向對岸的一處陸地突出部,那就是瀘沽湖在雲南部分的最大村鎮,“大洛水”村。這三點連成一線,剛好把整座瀘沽湖一分為二。正前方遠處還有一座小島,名叫“媳娃娥島”,又稱“土司島”。瀘沽湖的聖女峰“格姆女神山”( 又稱獅子山),則是坐落在前方更遠處的瀘沽湖北岸,峰頂籠罩在濃濃的雲霧之中。

16:16我們繼續前進,16:40抵達湖邊,再向前行,進入“大洛水”村,停靠“雲南寧蒗瀘沽湖汽車客運站”,司機說,已在當地預定好房間的游客就在這裡下車,賓館會來人接站。若是游畢瀘沽湖後還打算返回麗江的游客,最好也要下車去辦理好返程票。另外,時間還早,願意乘船游湖的人,辦理好返程車票後可以再次上車,他會把大家送到游船碼頭,船資30元/人。誰若是沒有預定好房間,也可繼續乘坐此車,他會前往一家摩梭人的賓館,標准間50元/天。另外,他還建議大家不要住裡格半島,因為那裡的客棧都是由外地老板經營,不是摩梭客棧,體會不到純正的摩梭情調。我是既沒預定房間,也不打算原路返回麗江,於是繼續乘車前行。17:30左右,停車在“小魚壩”,司機說,願意乘船者,可以下坡到湖邊,那裡有碼頭,若不打算乘船,也可以就在這裡拍拍照片,然後他還會再開回“大洛水”村,送我們去找賓館。與剛才觀景台的位置相比,這裡已屬吐布半島的另一個側面,距離“媳娃娥島”較近,距離“裡務比島”較遠,也可以說是屬於瀘沽湖的另一半。

天空仍在降雨,沒幾個人打算乘船,我們只逗留了三、五分鐘,就再次登車返回“大洛水”。司機直接把車開進一座很大的院落,這就是他所說的摩梭人家賓館。下車時司機交代,大家隨便看看,滿意就留下,不滿意可以自行上街再去找別的賓館,這座村裡到處都是賓館。我本打算圖個省事,就在這家賓館住下,但所看中的房間均已客滿,只有一樓還剩若干空房。我不想住一樓,於是決定再到街上去走走、看看。村中的情況確如司機所說,到處都是客棧,但估計是因為淡季,家家大門緊閉,而且,走了一段路也不見有人出來招呼,似乎都已停業。最後決定還是去“裡格”,因為網上一般也都推崇“裡格”。

裡格村距離大洛水10公裡,必須乘車前往。村中乘車點旁停著一部小車,一對年輕情侶已經站在車邊,小車司機要價15元/人,然而,一般網上都說應該是8~10元,我與司機理論,人家根本不理,最終只好妥協,因為現場就只有這麼一部車。行至半途,我詢問明日包車環湖的價格,司機說,若是用裡格村的車,他們會向我要160元(這也是乘車點的掛牌價),他可以只收130元,我們成交。但他明早只能到村口來接我,因為不是裡格村的車,不方便將車直接開入村中。

進入裡格村後,才剛剛停車,就有一位自稱蘇州人的中年婦女,力邀我參觀她的客棧,標准間報50元/間,但也是只剩下一樓有空房,我不滿意。出來後沒走幾步,就又有一位操東北口音的年輕女子熱情攬客,她家的客棧環境不錯,一樓50元/間,二樓普通房60元/間,還有一間可以看到窗外的湖面的觀景房,要價80元/天。我因明天早上就要離開,觀不觀景無所謂,只要了一間二樓的普通房。

安頓好後外出逛逛,順便也打算吃個晚飯。據村口的標牌介紹,裡格村背靠獅子山,面對瀘沽湖,由裡格灣、裡格村落和裡格連堤島三部分組成,是瀘沽湖畔摩梭人較為集中的地域。從這裡望去,裡格連堤島就位於裡格灣的對岸,它被網上推崇為瀘沽湖的最佳投宿地點。裡格村的房價是從村口往裡,越走越貴,連堤島位於村路的盡頭,那裡的房價約為村口的兩倍。趁著天還沒黑,順著村中的石板路,從村口一直走到連堤島,蒙蒙細雨中的瀘沽湖,寧靜而美麗。

網上熱炒的瀘沽湖烤小豬聞名於世,既然來了,自然是要品嘗一下,然而,實際上的經歷卻是讓我大失所望。晚餐就在一家摩梭人開的燒烤店解決,1/8的小豬,要價30元,另外又點了土豆片,藕片各一盤,共計8元。所謂的瀘沽湖“烤小豬”,根據很多年前的網上報道,本應該是現宰現烤,那吃起來當然是鮮嫩、多汁。然而,給我送上桌的“烤小豬”卻是又干、又硬,極其難吃。說好聽一點是烤“風干小豬肉”,說難聽一點就是烤“小豬木乃伊”。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當晚吃了“烤小豬”,次日就開始腹瀉,懷疑是豬肉中添加了防腐劑。幸好我外出總是常備“喇叭牌正露丸”,服下後立馬就可以止瀉。不過,此事想想也並不奇怪,以往瀘沽湖交通不便,零零星星地有個把驢友到來,小豬可以保證供應。現在公路修通,游客猶如蝗蟲過境,哪裡還有那麼多當地小豬可吃?能夠送上餐桌者,估計都是從遠處收購、販運而來的耐存儲肉干,添加點防腐劑也就在所難免。

吃飯時聽摩梭女說,目前在裡格村開客棧的有錢人全部都是外來戶,村中原有的28戶摩梭人家,最富的也就只是經營餐飲。另外,每戶還可以各出兩人,分別參加村裡的篝火晚會與從事劃船工作,賺些收入。不過她也說,過去的日子很苦,每天只能吃一頓飯,現在搞了旅游,生活好過多了。晚上據說是有篝火晚會,但我既無太有興趣,也不知道應如何參加,而且,整個晚上也沒聽到任何動靜,還是抓緊時間,早早休息。


精選遊記: 瀘沽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