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之成都

作者: 老公的豬寶貝

導讀坐鎮天府,雄居西南——只有這麼個地方,就是成都。到成都之前,我是沒有作好思想准備的,所以它帶給我的很多感覺近乎驚喜。說句實話,我以前一向是不太喜歡四川人的,尤其是乘坐過年回家的火車時,非常怕與四川人同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四川人口眾多,所以出門謀生者遍布各地。他們大多又托兒帶小,回鄉路途遙遠,為了打發時光,他們不是抽煙,就是喝些劣� ...

坐鎮天府,雄居西南——只有這麼個地方,就是成都。到成都之前,我是沒有作好思想准備的,所以它帶給我的很多感覺近乎驚喜。說句實話,我以前一向是不太喜歡四川人的,尤其是乘坐過年回家的火車時,非常怕與四川人同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四川人口眾多,所以出門謀生者遍布各地。他們大多又托兒帶小,回鄉路途遙遠,為了打發時光,他們不是抽煙,就是喝些劣質的啤酒或啃沿途買來的雞爪兔腿,搞得滿嘴油光;或是幾個人大呼小叫地打牌,間或孩子尿啦哭啦屙啦,一時間車廂裡叫人心慌。所以每每我回家,斷是盡量不搭往四川方向的車,為的就是這原因。

有了這點經驗,自然對四川沒有什麼好的想法,想像它的城市也許大抵就像這車廂的樣子,人多,髒且亂,雖然號稱天府之國,那肯定已經是歷史了。

睡了一夜,來到成都,卻沒想我是徹底錯了——成都全然不是我想像的樣子。它的街道很是干淨,綠化也相當不錯,因氣候濕潤,所以灰塵很少。馬路上的各類交通標志畫得很整齊規範,看得出經常有人維護,所以很是嶄新——這感覺比在西安要好,畢竟西安地處西北,天氣干燥,風沙大了些,加上又是老城,所以破些舊些髒些是難免的。

接下來數日,就在成都游玩,那就說說一些有趣的見聞吧!

作為一名環保主義者,我認為到成都不應不去活水公園。成都有條地位類似於上海的蘇州河的河,叫作府南河。由於以前不注意保護,它變成了臭水溝。後來成都市下大決心治理,現在已經成為一條景觀河流了。為了教育人們保護環境、了解生態知識,中、美、韓的數十位環境專家聯袂設計了活水公園,它位於府南河的一段叫柳浪灣的旁邊。之所以取這個名,是因為它展示的是水從“死”復“活”過程。

那設計是十分精巧的。首先把水泵到一個高台上,然後水從這高處利用自然落差逐級流下,期間經過數道處理,到出口處的時候,烏黑腥臭的水已經變成涓涓清流了。令人稱奇的是這處理過程完全是自然的,沒有任何人工干擾的因素!水流出來後首先經過連串的花瓣狀導流槽。流入槽前是一股的,但進去之後分向兩邊,在末端兩股再一起撞擊,泛起陣陣水花,於是水可與空氣充分接觸,進行“曝氧”。接下來,會進入微生物作用池,主要利用光合細菌進行分解;再下來會進入藻類池,然後是沉水植物池、挺水植物池(似人工濕地)和水生動物池,最後完成。到下游時,水已經很清了。正值周末,年輕的父母們帶著孩子在這裡歡快的嬉戲,還有年輕學生來這裡樹蔭下讀書,與自然共成和諧一體。如此精妙的設計,真是見所未見的。也怪不得它獲得聯合國最高水岸獎。還看到一件東西頗讓人感慨:園內許多樹是一些公司領養的,我偶然看到一顆樹前有個石頭上寫著:“美國安然公司領養”。而就在前幾天,安然公司才宣布破產,不禁讓人有些悲涼。如果你去了,大概還可以看到的。

到成都,不可不到杜甫草堂。草堂是杜甫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於成都避難之時居住的,在這裡,他寫下了名垂千古的《秋風為茅屋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草堂,似去朝聖。竹林蔥籠,肅立不語,平添幾分莊嚴,讓人恭敬。進得正門,可見杜甫之清瘦銅像,像後有一正廳,內陳歷代著名詩家詞人之雕塑,精工巧藝,引人思古。尤以一漢白玉質李白持樽醉臥觀月像為感人,詩人之狂放與浪漫盡現於這線條、這造型、這神態、這意境。

由於在詩詞上的極高造詣及其不朽的品德,杜甫為歷代所景仰。因此,諸多名流、領袖均曾在此瞻仰過,比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開國元勛,無一例外。於草堂中,有一白色照壁,上面用青釉白瓷碎片鑲成兩個大字:草堂。毛澤東老人家來的時候,特地在此留影,今天還懸掛在草堂裡。所以過往游人都在這偉人站過的地方留影,冰寒自然也不能免俗。

今日之草堂已成聖地,故遠非杜詩裡描述的那樣破舊了。園中植有頗多草木,尤以竹為多,或成叢,或成簇,或獨立,或相依,自是憐愛可人。還有一園,其內大量楠木,高大挺拔,英俊秀逸,真是樹中極品。在這詩人的聖地,人的心變得格外靜,也格外敬畏。體味歷史,回想當年,不知是何等意味深長。

去成都,不可不去都江堰。這項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建造者李冰父子真可謂是造福當代,功垂千秋。都江堰位於成都西北部約50公裡處,有成灌高速公路直達。一路經過,多的是綠樹青草,碧水修竹,掩映之中,多有三兩農家,一片安祥和合之氣,只在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為什麼這裡被稱為天府之國——端的是當之無愧。

都江堰內,秀麗的景色自不必多說,古樹蒼藤,遮天蔽日,青苔綠蘚,廣布道石。都江堰引岷江之水,以山為體,鑿“離堆”以分水位。若引入之水位過高,可由離堆分流,自動溢出,設計之精妙,可比天工。溯堰而上,有飛沙堰,再上有鐵索橋。橋全以鐵索制成,橋下波濤洶湧,水流湍急,浪花飛濺,轟鳴聵耳。行於其上,令不少女士膽戰心驚。過了橋,則是山,全為另一番景像。山上植被保存得非常之好,花草樹木繁茂異常,鳥語聲聲傳來,叫人心曠神怡。最有味道是山上保存的一段“松茂古道”,是古時候西南馬幫走的山路,就是這窄窄的山路,作用可比今天的歐亞大陸橋,西南古地就是靠著它才能與外界互通有無,貿易來往。山路寬約一米,全由石砌,蜿蜒曲折,時而伸向山頂,時而指向山腰。也許是修過了吧,所以還是平整的。想當年馬幫走的時候斷然不會這樣平整,艱苦程度更可想而知了。在路旁,還有舊時候的木頭房子,風吹雨淋又無人看護,作為牆壁的木板已經顯得有些朽了,給人的感覺格外蒼涼破敗。那大概是古時的店家吧!馬幫累了,伙計們也許曾在這裡行拳猜令,泡妞調情,或者看上老板娘的女兒,而發生類似於陝北民歌《趕牲靈》裡面描述的那些故事……。而今往事俱遠矣,萬千情懷,皆化入這山中,山也不語,唯有這樹是活的,樹也沉默,於是這無數的歷史便只能由山下奔騰不息的江水訴說……

恐怕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都江堰了:美。說多了,也是廢話。各位還是自己去體會吧!

去成都,不可不吃成都美食。中國各大菜系,以川菜為首。到了四川,豈能放過這大好機會?給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就是火鍋。大概沒有哪個城市像成都這樣喜歡吃火鍋了。大街小巷,火鍋店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地在那裡捕捉人的食欲。尤其在黃昏時分,華燈初上,火鍋店裡便開始人頭攢動,熱鬧起來。各種香味從店裡飄出,誘得人不忍離開。成都的火鍋講究炒料,加上各種精心調制的油、料、香、醬,配以各色小菜,那香味實在是在別處體驗不到的。我到成都之時剛是春末夏初時分,天氣見熱,於是街邊可見光著膀子流著汗的火鍋食客,讓人不得不佩服成都人對火鍋這份執著的鐘情。因其美味而方便,於是朋友帶著我日日換著地方吃不同口味的火鍋,幾日下來,招架不住,竟然流起了鼻血,看來火鍋火氣之大,也是讓人夠受的。

還有一有名酒家,不得不提:老房子。據說其老板之一原是專修建築的,於是整個店都由他自己設計裝修,尤其富有特色。每一個分店都有一個主題,我去的叫“水上人家”,此外還有“大河沽”等。“水上人家”內古香古色,內有流泉飛瀑,卵石小潭。四周一排江南民居風格的台子,布桌椅,有如置身水鄉人家;中間一大堂,尚飾有水車等物,後壁是一座石橋,橋下泊一木船,四周飾以藤蔓農產,一派水泊風光。店內播放古曲民樂,絲竹之聲不絕於耳。痴坐,不須酒過三巡,人已微微醉了。

酒家菜也做得精美,最讓我難忘的是一種生的野菜,名叫“折耳根”。朋友點上來時,我驚異起來,原來它是中藥裡叫作“魚腥草”的。在我的家鄉也是廣布於岸邊溪側,因有魚腥之味,人不喜食,從來只是用於豬草的。於是大笑,千裡迢迢到成都,難道只為吃豬草?這真是想也未曾想過的事。但仍可試試,據朋友說日本廣島在原子彈爆炸後幸存下來的人,全是常吃這“菜”的。沒想到這一試可不得了!吃第一口感覺怪怪的味道,可是第二口接下去就愛上了!於是竟然要了兩盆大快朵頤。一種普通的野菜,經過成都大廚加入一些辣油、醬油、醋之類的簡單調制,竟然變得這樣美味可口,也怪不得川菜可以笑傲江湖了!下次去成都,大概是要先去吃這“豬草”的。

成都是個消閑的城市,看得出成都人特別會享受生活,尤其是休閑茶樓很多。大大小小裝修精美的茶樓自是不必多說了,說說路邊小茶攤罷。城裡有多條河流,兩岸垂柳依依,綠草茵茵。於這垂柳下、綠草邊擺幾副白色桌凳,就成了茶攤。價錢便宜而風景獨好。茶是無限量續飲的,雖然不是好茶,但人此時要的是這心情,而不是茶了。微風輕拂,夕陽斜照,喝茶的人們在這裡或戰幾局棋,或打幾圈牌,或嗑兩盤瓜子,或讀兩份晚報,都顯得那麼悠閑自得。令這驚奇的是與這茶攤相關的服務體系甚是健全。你坐了下來,會有人問你是否要租用拖鞋——只要一元一雙,既可讓腳徹底放松,又可避免脫鞋後赤腳之不雅,生意還真是紅火。也有人來問你要否按摩,這更讓人覺得是種享受,還不知道哪裡的按摩院有這樣的好景致及天然的新鮮空氣呢!

成都,真是個好去處。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