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金秋,自助出游大西南,8月31日從廈門出發,首站是鳳凰,然後是梵淨山、鎮遠、荔波、貴陽、安順、昆明、瀘沽湖。9月18日上午離開瀘沽湖,經由鹽源、攀枝花赴元謀,觀賞土林。
9月18日,7:30外出吃早飯,走過“瀘沽湖”廣場繼續向東,來到鎮上的旅游一條街,發現一家看似比較干淨、環境也還不錯的小餐館,吃加肉米粉,6元/碗。飯後見到長途汽車候車亭旁已有大巴停靠,上前詢問,得知是8:30發往西昌的班車,此車也經過鹽源,但只剩下最後一排尚有空位。我決意再等下班,因為昨已獲悉,今天不論多早從瀘沽湖出發,抵達鹽源後都不可能趕上當天發往攀枝花的班車。既然如此,又何必著急,搭乘下班還能選個好點的座位。
下一班是9:30,終點鹽源,中巴車,票價30元/人。司機聲稱座位並不吃緊,讓我先回賓館,等到快開車時再過來。納日賓館與車站只是幾步之遙,9:15退房,前往登車,時間仍然足夠讓我站在候車亭旁的“瀘沽湖”石碑前,拍下一張告別留念照。汽車駛出小鎮,沿途總是可以看到迎風綻放的野生波斯菊,它們幾乎是無處不在,車上有位乘客是地質隊員,上世紀80年代曾在附近找礦,據他講,時隔30年,瀘沽湖地域的自然風光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唯有這一路上綿綿不絕的波斯菊,才能算得上是個新生事物。
離開瀘沽湖後,汽車就總是在翻山,窗外風景甚佳,然而,坐在車中拍攝,效果卻是大打了折扣。這一帶是所謂的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屬四川涼山州管轄。不過,今日的涼山,除了偶爾還能在途經的鄉鎮看到幾位身著鮮艷服飾的彝族女子外,與國內其他地方的山區相比,似乎也並沒有多少差別。
12點過後,我們終於走出了大山,來到一片平川。放眼所及,藍天、遠山、近處是豐收的稻谷,雲影在富饒的大地上緩緩移動,景色之美又是別有一番風韻。12:30抵達鹽井鎮,這裡也正是鹽源縣政府的駐地。
汽車停靠“鹽源客運中心”,下車後得知,前往攀枝花的班車,也是在此站發車,每天只有早晨兩班。於是,當即購買了明早7:30(首班)的車票,56元/人。然後,就在附近找了間小旅館住下,為的是明早乘車方便,50元/天,有獨立衛生間和24小時熱水。鹽源旅館的規矩有些獨特,入住只須預交一日房租,既無需押金,也不給鑰匙。我故意要了一間四樓的客房,為的是能夠遠眺,窗外是白雲、藍天、村舍、農田,寧靜而又安詳。只是每次從外面回來,服務員都得跟著我從一樓爬到四樓(為我開門),小姑娘頗有微詞,她說“人家老人都是喜歡住在一層”。
中午就在房內吃點面包、茶水,然後美美地睡了個午覺。下午外出逛街,鹽源基本上是座山城,街道隨山坡起伏。旅館門前的大街叫著潤鹽街,“鹽源客運中心”以及縣城裡的另外一座車站“鹽源汽車站”,也都是在這條街上。信步沿著潤鹽西街、中興街、政府街前行,一直走到寬闊的縣電視台廣場,這裡是整座小城的制高點,也是當地人的休閑場所,有很多孩童在廣場上玩耍,老人在周邊的樹蔭下打牌、下棋。
返程路過中興街旁的一座熱鬧的集市,我最感興趣的是彝族服裝,各家店鋪都是五彩繽紛,生意好像也不錯,這是在別處看不到的景觀。
大約18:00再次外出,走遍附近也找不到一家像樣的飯館,最後只得在“鹽源汽車站”旁選一小店,平菇炒肉12.00 ,米飯2.00。不論價格還是質量,都比昨日“瀘沽湖鎮”的晚餐(30元)強很多。
9月19日,清晨六點多起床,在街上吃碗羊肉粉6元,感覺不夠,又買了兩個包子(1元)。飯後回旅社,整理行裝時不經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突然發現不遠處的山坡腳下有一大團白色的濃霧,正在緊貼著地面緩緩漂移,景色就仿佛是天上的白雲掉落到人間,十分奇特。
7:10離開賓館,既然入住無需押金,離去也就不必退房。走到“鹽源客運中心”,卻是怎麼也找不到鹽源發往攀枝花的班車,只見到一部掛牌鹽源→鹽邊的中巴,停在登車處。趕忙到售票處詢問,人家說鹽邊就是攀枝花,讓我們放心上車,保證會把我送到攀枝花市的長途汽車站。攀枝花市原名“渡口”,地域包括三區、兩縣,“鹽邊”就是其中的一個市轄縣。我這一路總是跟“鹽”有緣,從瀘沽湖出發後,曾在大山之中經過一座名字叫做“鹽塘”的鄉鎮,,後來到了“鹽源”,住在“潤鹽街”,現在又要去“鹽邊”。
汽車7:30發車,車上有對年輕夫婦,攜帶3歲女兒同行,也是要去元謀。車開不久,司機應他們要求打電話詢問,獲知本班車已經趕不上今日從攀枝花開往元謀的最後一班汽車。這讓我又得臨時改變計劃,今夜只能留宿攀枝花,明天一早再赴元謀。
汽車出城後先是沿著昨日過來時的原路逆行,向瀘沽湖方向前進,8:30來到一處三岔口,直行向前是通往瀘沽湖(90公裡),左拐則是“兩鹽公路”(鹽源-鹽邊),通往攀枝花(150公裡)。汽車稍停加水,我也下車活動一下腿腳。一路上還是總有波斯菊伴隨我前行,這些“野花”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越是人多的地方,就越有它們存在,田間地頭,路邊房前,甚至是在人家的牆頭上,都可以看到它們亭亭玉立般地迎風搖曳。然而,真正的荒山野嶺反倒是不見它們的蹤跡,我猜想,這些波斯菊應屬外來物種,初為愛花者引進(可能就是瀘沽湖),後來跟隨人類活動自行擴散,才都變成了野花。
兩鹽公路穿越一條山谷,附近好像是有煤礦,超重運煤卡車將道路碾壓得一塌糊塗,行車速度極慢。出山谷後,接著就是長長的爬坡,大約10:00,我們來到漫坡的高處,眼前突然出現大字橫幅,“歡迎您到鹽邊來旅游”,這說明我們已經離開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鹽源縣,進入了攀枝花市管轄的鹽邊縣境內。路況也立馬就得到了改善,前方都是平整的水泥路,我們的汽車也立即開始加速奔馳。
10:06路過“格薩拉生態旅游景區”,這裡屬於鹽邊縣的格薩拉彝族鄉,現在是四川省繼九寨、黃龍之後,著力打造的第二個生態旅游品牌。景區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天坑地漏和彝家風情為主要特色。在彝語中,“格薩拉”就是“最好玩的地方”。我以前對“格薩拉”毫無所知,只是在從瀘沽湖前往鹽源的路上,才偶然從同車的兩位驢友那裡獲知有這麼一個美妙的去處,當時也曾萌生過結伴同游“格薩拉”的念頭,但最終卻是因為那兩人打了退堂鼓而作罷。我自己對“格薩拉”太不了解,一人獨行?還是不敢造次。
中午時分,公路右側出現了長條狀的寬闊水面,這裡是雅礱江二灘電站水庫的上游地域。大約12點,停車吃午飯,附近也就只有這麼一家餐館,大籠屜裡擺滿各種蒸菜,然而,我卻是沒有什麼挑選余地,因為,僅有“梅菜扣肉”是不辣的菜肴。肉沒幾片,梅菜極鹹,要價10元,另外又要了一碗米飯,2元。
14:00左右抵攀枝花,經由攀枝花市西區、格薩拉大道、攀鋼廠區、鋼城大道前行,大多數乘客都陸續下車,包括也要去元謀的那一家三口。大約14:30,抵達“攀枝花汽車站”,下車後得知,雖然開往元謀的最後一班汽車早已發出,但當前尚有前往永仁的班車可乘,抵達永仁後可以很方便地再轉車赴元謀。於是,當即購買了最近一班的永仁車票,26.00元。隨後又在停車場找到班車司機,他答應立即通知永仁發往元謀的班車老板,讓他安排17點的元謀班車在永仁高速路口等候,我們大概也會在那個時刻趕到。
候車期間無事,就在停車場內閑逛,突然間發現,原來這裡是緊靠金沙江邊,風景也還可以,於是立馬支起三腳架,用寬闊的金沙江為背景,為自己拍下攀枝花“到此一游”的紀念。與數日前在麗江見到的金沙江相比,洶湧大江奔流到此已經是“鳥槍換炮”,變得寬闊了許多。
永仁班車15:30出站,車上乘客寥寥無幾,沿金沙江東行,出城後上G5京昆高速公路,16:59通過四川“田房”,進入雲南。又行駛約十多公裡後,在永仁收費站下高速,見到永仁→元謀班車正在匆匆趕來。換車後繳費19元,沿G5高速再次南行,經“土林”出口下高速,改走G108國道,18:30抵達元謀縣客運中心站。車站旁邊就有一家“交通賓館”,標間報70元/天,當即入住。
晚上外出吃飯,在附近轉了很久,全都是些大排檔式的快餐店,沒有能夠正式點菜的餐館。最後走進一家牛肉餐館,要碗紅燒牛肉10元,米飯2元。又要了一碗純青菜湯,竟然是8元,還給了一小碗辣椒蘸水。當地人享用青菜湯的方式很獨特,用辣椒水蘸青菜吃,湯倒不見得一定要喝。元謀縣城晚間十分熱鬧,有幾家商場正在搞促銷,找來多位只著胸罩、短褲的年輕女孩,當街跳熱舞。
9月20日,今日的計劃是前往“茂物土林”。“土林”是特殊泥土地域的復雜溝壑結構,源自水土流失作用,它也是一種堪與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相比美的神奇景觀。元謀境內多“土林”,但其中規模最大,景色最美者,非“茂物土林”莫屬。茂物位於元謀縣城的西南方向,相距約30公裡,縣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兩班農村客運小巴發往“茂物”,分別為9:00與11:00。我原打算乘坐9點的班車,但不巧正遇檢修,只能改買11點的車票,7.50元/人。
班車出縣城後走了一段G5高速,從“元謀”上,到“土林”下,總計14公裡。這主要是因為發車時已基本滿員,司機無需再沿途攬客。不過,下高速後還是得走很長的一段鄉間公路,乘客除我外都是當地農民,汽車走走停停,人員上上下下,大約12:00抵達土林景區。
景區內設“土林賓館”,客房有“三星”與“二星”之分,“三星”為窯洞式,“二星”就是三層小樓。我選住“二星”,總台小姐聲稱雙人標間160元/天(就是掛牌價),我以淡季為由要求打折,最後以128.00元/天成交。後來才發現,整座小樓就只有我一人入住。來此游玩者,除團隊外,就是自駕,他們都選擇入住“三星”級的窯洞式賓館,像我這樣的背包客,幾乎是絕無僅有。
“二星”級的房間很小,衛生間是蹲坑,但有24小時熱水。放下背包後到餐廳吃飯,要了糖醋裡脊28.00 ,白菜豆腐湯8.00 ,米飯2.00,菜量頗大,烹飪也很到位,總體來說價格不算太貴。飯後返回賓館休息,因為正午陽光強烈,景區內太熱,不適觀光。
大約16:00進入景區,憑借70歲身份證,獲得免費優惠。“茂物土林”現已建成國家AAAA級景區,一踏進土林,那千姿百態的泥土造型,就立即映入我的眼簾。它們有的如錐似劍,直指藍天,有的像是巨大的城堡、宮殿 ,有的土柱頂上雜草叢生,有的卻是砂石壘壘,裸露著身軀。當然,各種形態的土柱是混雜分布的,這就使得土林群體呈現出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姿態,令人嘆為觀止。
獨自在景區內游走,周邊幾乎不見人影,只是在接近傍晚時,才遇到一個由身著彝族服裝女導游帶領的大團隊,我也順便蹭聽了一下講解。原來,這一帶地層是距今兩百萬年前早第四紀的積澱物,主要是由砂子和粘土混雜而成,其間,也摻雜少量鈣、鐵質的膠結物。在漫長的風化作用過程中,它們反復吸水、脫水,致使地表發生龜裂,隨後又是雨水延裂縫衝刷,裂縫逐漸加深、擴寬,久而久之,土柱也就逐漸顯露、增高,最終造就了今日所見,鬼斧神工般的峻峭土林。
這裡的柱狀結構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形態,其一為古堡型:這類土柱群體的顯著特點是基座相連,頂部也呈鋸齒狀地連成一片,人游其間,恍若是到了古城堡一般。這種類型的土柱,其實就是尚未明顯分化的土柱集群,日後還會在流水與重力的作用下繼續塌陷,最終使柱體完全分離,演變成為其他類型的柱狀結構。
其二是鐵帽型,這是一種最為典型的類別,數量也最多。它是地層中的鐵、硅、鈣質經水溶解析出後,逐漸在不透水層的界面上富集、膠結,形成鐵、硅、鈣氧化物的附著層。隨後的水流侵蝕與衝刷,又致使這一附著層漸漸地暴露於土柱的頂部,成為天然“保護傘”,讓流水和日照不能再對土柱的頂部直接侵蝕。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個頭戴黑褐色“鐵帽”的土柱,成為土林中的一類奇景。
第三類是尖筍型,這類土柱主要是由結合松散的沙石和粘土構成,頂部也沒有膠結堅硬的“鐵帽”,因而,極易受到流水的衝刷,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地被侵蝕成為頂部尖銳的圓錐狀柱體,形態就好像是剛剛破土而出的碩大尖筍。
景區內又熱,又干,一路行走口渴難忍。管理當局在土林內部構築了服務區,提供涼棚為游人遮陰,也有攤販提供各種飲料和食品。我破費2元,買瓶冰鎮礦泉水,一股腦地倒入口中,喝完仍不解渴,又灌下一瓶優先乳(3元)。攤位女老板是當地彝族,打小就在附近放羊,她說從來也不覺得這些土柱有多好看。
18:30左右返回賓館,因為中午吃得太飽,晚上只要了一碗面條,5.00元。飯後聽別人說,清晨陽光下的土林又將是別有一番風韻,於是決定明早撤離前再去一次景區,坐等太陽升起的時刻。
9月21日,天不亮起床,吃了點干糧,退房,趕往景區停車場。詢問停車場保安後得知,從茂物發往縣城的班車每天7點、8點各有一班,為了讓時間比較寬裕,我決定搭乘8點的班車。然後,將背包寄存保安處,自己輕裝進入土林。天色已經蒙蒙亮,但景區依舊是空空蕩蕩,就連看門的保安也不見了蹤影。
7:20,清晨第一縷的陽光終於照亮了土林,拍照的效果確實極佳,不過此刻距離班車發車也就只剩下40分鐘,必須分秒必爭地觀景、拍照。7:50結束觀光,趕在8點以前返回停車場,然而,班車卻是晚點,15分鐘以後方才姍姍而來。
9:00過後重返縣城,依舊是在客運中心站下車,這裡發往昆明的班車頗多,立即買到10:20的車票,43元/人。然後上街吃飯,就算是早、午餐的合二而一。一碗米線,再加上大排檔快餐的葷、素菜各一份,總計7元。汽車出城後立即上G5京昆高速,一路風馳電掣,然而,好景卻是不長,高速路現今只可通車到武定。下高速,上G108國道,行車速度也就立馬變慢,下午兩點多鐘抵達昆明南窯汽車客運站。人還在路上就已給“泰山賓館”打過電話,老板娘答應依舊是按照我一周前入住時那樣,給我80元/天的優惠價,也依舊安排我住在原本的那間客房。
在賓館稍事安頓後,打電話給住在附近的XD,得知托他代買的K232次赴廈門車票已經買到,硬臥下鋪490元,售票代辦費5元。晚餐是到街上購買,再帶回賓館享用,半只宜良烤鴨(不要頭頸)9元,烤餅1元,又買了3元錢的香蕉,總共不過13元,感覺很豐盛。
9月22日,晨起在賓館對面吃豆花、油條、包子,總計4.00元。隨後XD過來,陪我上街購買土產,一整只的宣威火腿要價320元,又買了些小塊狀的普洱茶,98元。中午是在XD住處吃面條。晚上應邀參加昆明親戚MM家的中秋節聚會,雲貴高原地區,家宴居然是以海鮮為主,訊問後才得知,昆明其實並不乏海鮮,都是從越南運過來的。
9月23日,早晨依舊是在“泰山賓館”對面的豆花店用餐,要了豆花米粉與油條,總計4元。但沒想到豆花米粉原來是辣的!只好又買了花生漿與油酥餅3.5元,帶回賓館吃。大約10點賓館退房,XD也騎自行車過來,幫我馱運行李前往他的住處。中午是MM邀請大家吃過橋米線與汽鍋雞,地點是“橋香園”,這是雲南過橋米線的著名品牌店。然而,吃後的感覺卻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過橋米線尚屬馬馬虎虎,汽鍋雞則實在不能恭維,比起我2006年在大觀園公園門口一家小店裡吃過的汽鍋雞,簡直就是不在一個檔次。大約16點告別眾人,前往火車站。K232次17:08發車,晚飯是餐車送來的套餐,20元/份,極差。
9月24日,整天都呆在火車上,早上吃餐車送來的米線10元/份,午餐仍然是20.00元的火車套餐,還是極差。晚飯是到中途停車的站台上購買,盒飯6.00元,感覺要比20元的火車套餐強很多。
9月25日,K232次9:18正點到廈門,行車2516公裡,耗時40小時又10分鐘。大西南自助之旅就算是到此結束,總計行程26天,“萍蹤浪跡”湘、黔、滇、川,經停15座城市,總花費約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