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三地雨中游
我們是8月4日晚上9點的普通火車。因7.23甬溫線的特大追尾事故,心裡還是有點不安,就買了最慢的綠皮車,到達濟南的時間是第二天早晨8點。我們三人各自背了一只沉甸甸的雙肩包,臨行前和小區的物管打了招呼,提前40分鐘到了火車站。因事前承諾BB一頓KFC的夜宵,所以上火車前先帶BB去KFC飽餐了一頓,然後BB心滿意足地背著包,隨著擁擠的人群,和我們一起登上了1986次火車。軟臥車廂比我想像的要擁擠,衛生條件也不夠理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這可是高級領導干部才能享受的。火車啟動就遲了幾分鐘,開了沒多久,像是急剎車,我們被狠狠的晃了幾下,然後就停在那兒不動了,這一停幾乎是半個多小時,車內也沒有空調,只有一台搖頭扇來回轉,空氣中夾雜著衛生間的異味和動力燃燒不充分的焦味。窗外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只感覺不停地有車從旁邊呼嘯而過,心想應該是臨時停車,給其他快車讓道吧。BB雖說也有點不習慣,但剛剛買的金庸的《天龍八部》顯然是讓他對這一切有些遲鈍,我也拿出《讀者》看了一會兒,漸漸火車又重新啟動。隨著有規律的聲音,我也有些睡意了。就這樣在睡與非睡之間,天色漸漸亮起來了,一路上經過了兗州、鄒城、泰安,列車竟然准點到達了濟南。
出了濟南站,我們按事先准備的攻略,先去了很有名的小吃一條街“芙蓉街”。但有點令人失望,街上小吃店不少,環境有些髒亂。好在芙蓉街的入口有一家“李先生”牛肉面館,看上去環境衛生還可以,BB執意要在這兒吃早餐,所以就隨了他。後來,在濟南城轉過了才知道,這家“李先生”是個挺有規模的連鎖餐飲,僅在芙蓉街就開了兩家,我們去曲阜也看到了這家的招牌。至於飯菜質量,也還可以吧。隨後,我們就按著地圖,在泉城廣場的西側,很快找到了赫赫有名的趵突泉。進門處的橫匾“趵突泉”三個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筆。趵突泉在歷史上的記載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距今有3500多年的歷史,不知道這是不是說趵突泉就這樣噴湧不息,如雷如嘶了至少3500多年呢?望著石砌的四方池子,中央三股泉水好像是三張碩大的荷葉,也好像是憋足了勁的浪花翻滾,屏息凝望,就覺得大自然的神奇了。據說泉水大的時候可噴湧數尺高,當然在2001年的時候也斷流了幾百天。根據科學的解釋,濟南的泉水和濟南位於山區、平原交接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公園內除了趵突泉外,還有漱玉泉、杜康泉、金線泉、柳絮泉等等,光聽這些名字,就能想像出這些泉水一定是有些故事的。當然這些泉群都是一脈相承,脈脈相通的。在杜康泉的邊上,BB發現了一處可放心飲用泉水的地方,便用隨身帶的杯子喝了個痛快。和趵突泉同樣聲名顯赫的就是這裡曾是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故居,現在的李清照紀念堂內有兩個展室,裡面陳列著四組栩栩如生的蠟像,分別是“書香門第”、“詞壇綻繡”、“志同道合”、“流寓江南”,從不同時期再現了李清照的生活。最佩服的是李清照那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還有她和丈夫一起對祖國金石藝術的貢獻,當然也十分同情她“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
從趵突泉出來,再次穿過泉城廣場,步行至環城公園的護城河邊,沿著河邊一直向西行。濟南不愧為泉城,沿著護城河,分布了大大小小十幾口泉水,整個護城河的水都是由泉水彙流而成的,這可是相當的獨特。難怪河水非常的清澈,河底還長著水草,被泉水衝刷得干干淨淨,柔柔的水草與河水掩映,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不仔細觀察,可是發現不了它的美的。一路上,琵琶橋下的琵琶泉,月牙橋畔的月牙泉,還有許多各色細細的泉水,叮叮咚咚,潺潺汩汩。當然,最最驚心動魄的還是黑虎泉。據說,它的泉源位於一處懸崖下深3米的深邃洞穴中,泉水由石雕的獸頭中噴湧而出,聲如虎嘯,勢如虎躍。泉水的水池旁,不少市民帶著瓶瓶罐罐,灌水帶回家呢。過了月牙橋,時間已不早,BB早就喊肚子餓了。我們想去泉城路的西餐一條街嘗嘗濟南的日本料理,一位熱情的大爺放棄自己原先走的路,陪我們走了很多台階,把我們送到黑虎泉西路,又詳細地告訴我們怎麼去泉城路,才和我們告別。這可真讓我們感受到山東人的真誠。雖然很快就到了泉城路,但那家網上很知名的日本料理店卻無法找到。無意中又發現了“李先生”,BB堅持還是去這家餐廳解決午餐,我們都隨了他。濟南的泉水都在城區,下午,我們又去了位於山東省人大辦公大院內的珍珠泉,公園區域是向市民免費開放的。一畝見方的水池裡,放養了不少五彩的金魚,不仔細看,還發現不了細如珍珠的小泉水,定神觀察,才發現這兒一串,那兒一注。慢慢繞到池的北岸,有乾隆帝的一首《珍珠泉題》,洋洋灑灑,一百四十字。“幾曲繞瓊房,一泓映綺疏,可以滌心志,可以鑒眉須”。這幾句寫的最生動。從乾隆的詩中還可以讀到七十二名泉最終都彙到了大明湖。當然我們也去大明湖匆匆一游。傍晚的時候,一場瓢潑大雨在我們還未到達濟南汽車站時,搶先淋濕了我們,汽車站的秩序因此也大亂,等了有一個多小時,我們才上了去泰安的大巴。
到達泰安,雨過天晴,作Taxi到了我們預定的天樂坊城市酒店,我是看了攜程上的排名才定的這家酒店。因到得太遲,只有一樓的標間了。房間挺大挺干淨,設施也很時尚,就是有些新裝修的氣味沒有散盡。讓人滿意的是酒店的餐廳,價格不貴,口味適中,菜肴地道。我們品嘗了泰山的赤磷魚,水餃,三美,還有羊排、蝦仁、土雞。BB連吃了兩大碗飯,我也食欲很好,每盤菜都被我們一掃而空。最有趣的是這泰山三美,碗裡有豆腐、白菜,我們琢磨著還有一美是啥呢?BB開玩笑說是“水”,沒想到還說對了呢。赤磷魚是我國的五大名魚之一,它只有十五六釐米長,非常袖珍,它生長在泰山800米的山澗中,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所以過去有赤磷魚不下山的說法。不過,現在已成功實現了赤磷魚的人工養殖,才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一條手指長的小魚價格是58元。
第二天早上,LG研究了登山的線路,現在有四條線路。我們還是選擇了最傳統的線路,從紅門出發。沒想到,剛買好了進山的門票,天上就飄起了雨 一路上過了孔子登臨處,紅門,萬仙樓,LG一定要去看看北齊經石峪。BB不懂經石峪的歷史價值,鬧著要去爬十八盤,好不容易說服他繞了不少山路。到了經石峪,雨是越下越大。2000平方米的一處緩坡上刻了1069字,字字蒼勁有力,讓人震憾和佩服。這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刻的是《金剛經》,據推測,這是北齊佛教盛行時的石刻,歷千余年風霜雨雪,已磨滅了過半。整個石刻並無落款和年月,給後人許多研究和想像的空間。從經石峪回到原路上,雨聲嘩啦啦地大起來,衣服鞋子有點潮了,早已分不清汗水和雨水。路邊一處簡易的油布棚子,熱鬧的擠滿了人,有人要煎餅,有人要泡面,還有人要買這買那,店老板忙得不亦樂乎。我們找了張小板凳坐下,拗不過BB,給他買了泡面,看著他有滋有味的那樣子,我們在油布棚裡休息了很久,雨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照這麼大的雨,我真不知道還能不能登上泰山。我琢磨著到了中天門就坐纜車上去,可BB和LG是鐵了心一定要自己登上去。眼看著時間不早,雨也沒有要停的意思,背上包包,又出發了。等過了回馬嶺、藥王廟,一棵大樹下,撐著把油布傘,地上擺著幾束鮮艷的玫瑰花。這才想起今天是七夕節!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終於是到了中天門。BB和LG都喊著肚子餓了,我們在山上的飯店簡單填飽肚子。雨還在繼續下,BB和LG一定要我同他們一起登上南天門,我只好咬牙堅持了。風雨更大了,周圍的景色也有些模糊了,上上下下的登山者卻不見少,雖算不上摩肩接踵,可也絕不是清淨的山路。幾次都想走回頭路,但知道已沒有回頭的路了,唯有低著頭朝上爬。不知不覺,抬頭一看,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BB正朝我揮手,總算是到了南天門。頓覺風很大迷霧茫茫。三個人又彙合了,稍事休息,在南天門附近走走,感覺比我二十年前來的時候多了不知多少房屋,找不著一點“齊魯青未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很像是個熱鬧的集市。BB和LG還要去玉皇頂,我感覺實在支撐不住,就想去索道站避避風。於是交代LG一定帶好BB,就一個人去索道站了。這時,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弄清楚索道出站和進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就一味朝有人出索道的方向走,感覺越走越不對,怎麼沒有人和我一樣去乘索道呢?就這樣糊裡糊塗的走了好遠的路,直到在索道站被武警攔下才發現不對勁。我那時幾乎要絕望了,兩條腿也不聽使喚,想想也沒有辦法了,只好再走回去吧。泰山總是會和我開點小玩笑,二十年前那次登泰山也是在索道站和大家走散的。好不容易走到了正確的路上,買了下行的票,半個小時就到了中天門。這時雨終於停了,找了一處無人的台階,總算可以坐下來休息了。就這樣傻傻地等了四五十分鐘,BB和LG也回到了中天門。三人坐大巴下山,回到了可愛的賓館。
第三天的行程是曲阜。我們到曲阜時已經中午了。在孔府的附近品嘗了幾樣孔府菜,菜肴還挺精致,可口。參觀孔廟,讓BB了解一些儒家的文化,萬仞宮牆、金聲玉振,杏壇,十三碑亭等都給BB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參觀了孔廟和孔府,一場大雨讓孔府周圍的道路全部積水有二三十公分,好不容易吹干的旅游鞋又浸了一次水。下午時分,趕往曲阜高鐵站,2小時便順利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