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 東梅奔(East Mebon)- 塔遜寺(Ta Som)-龍蟠水池(Neak Pean)-聖劍寺(Preah Khan)-巴肯山(Phnom Bakheng)
第三天的上午要看的景點比較多,四處比較小的神廟。第一站是東梅奔,這座寺廟的特點就是金剛寶座塔形式,三層五塔。第一、二層台階的四角分別有四座與真像同樣大小的大像雕塑,源於四巨像支撐宇宙的古印度神話。
五座寶塔。

這樣的大像每個角落都有一只。

塔遜寺是一個很小的寺廟,建築和雕塑藝術都不突出。但它的西門完全被一棵巨大的樹包裹,好像一個樹洞一般,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觀了。
小小的寺門。

走入寺內的樹林中兩旁有很多茂盛的植物,一條橫在路中的藤蔓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一個當地的小男孩在藤蔓上靈活的攀爬著,大家饒有興致的在旁邊觀看,當然也不忘送上些零食糖果以資嘉獎。看看小朋友爬得多高~

看著挺好玩,我也忍不住坐上去玩玩拍照,但是在晃悠的藤蔓上保持平衡可沒看上去那麼容易,人家小孩子可是在這上面從小玩到大的,果然坐上去兩三秒鐘就把持不住跌落下來。
被樹根纏繞的寺門。

出門有當地父女在賣棕櫚果,很好奇棕櫚不是榨油的麼,導游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棕櫚,這種的果實是可以吃的。兩千柬幣一包,三個乳白色晶瑩的果實,口感有點像荔枝,但是味道很淡,遠沒有荔枝的甜美。

龍蟠水池由一大四小五個水池構成,中央大水池邊長70米,池中有一座山形小寺,寺旁邊還有一條龍,小池中分別有像、馬、獅、人四座噴泉,古時認為池中的水有治病消災、洗去罪惡的功效。我們的導游很可愛,很會活躍氣氛,說大家來的正是時候,可以接一點泉水。然後把我們帶到像形的噴泉前,讓大家輪流在像嘴下接水,一開始還挺差異怎麼會有水流出來,仔細一瞧導游躲在陰暗的洞中用礦泉水瓶往像嘴中注水,哈哈!

這裡沒有計劃生育,每個景點的小孩都很多,很小的幾個月大的也有哥哥姐姐抱出來在地上玩泥巴了。日曬的厲害,小朋友基本都是皮膚黝黑,而且臉上身上也髒兮兮的。唉,想想我們這裡的小孩子,真是天壤之別啊!

出來的路上在一個小男孩手上買了六個吳哥圖案的冰箱貼,1刀兩個,其實還可以再砍價,但LG說這裡小孩子蠻可憐的就讓他們掙點錢吧~到了門口一個小女孩又纏著我,進門的時候她就要我買她的冰箱貼,只顧往裡走沒搭理她,她自己咕嚨了一句“那好,出來再買”,結果看我出來的時候已經買了,就念叨著“你不買我的,你說好出來買的”,其實我根本沒答應過她,但看她急得都快哭了,只好又買了一刀的。回頭看看走分開的LG,也花一刀買了本明信片,說也是一個小男孩纏他受不了只好掏錢。
聖劍寺名來源於阇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寺廟的中央就是這樣一個圓柱形的劍形塑像,空間很小,游客又多,拍不出好的效果。
繞到一側有一座坍塌了一半的建築,忘記叫什麼名字了。

到處是崩塌的石塊。

入口處的雕像,守衛寺廟的武士?很高大,估計有兩米以上。

靜靜流淌的小河,綠意匆匆的密林,陪伴古寺已悠悠千年。

第三天中午是在一家中餐館吃的午飯,偏廣式的口味,總體來說還不錯。
下午的行程很寬裕,就是去巴肯山看落日。午休到三點起來,到酒店的餐廳還有下午茶吃,旅行團的安排可真不錯。每人一份精致的食物,中式西式的點心都有。現煮的咖啡可續杯,大家又吃個肚皮飽飽出發去看落日。
巴肯山是離吳哥窟不遠的一座小山丘,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Baray),東南方叢林中是吳哥窟。由於這兒是看日出日落的寶地之一,每天臨近傍晚都會擠滿了游客和小販,熱鬧得像個公園。導游戲稱傍晚時分山頂上就會有很多向日葵——等候日落的人群。
山腳下有騎大像上山的項目,劃到人民幣要一百大幾吧,小貴,山也不是很高,自己走走吧~最後爬上巴肯寺的一段階梯還是蠻陡峭的,女士就不適宜於穿短裙了,危險~人實在太多,拍照很困難。

晚餐就是在我們住的酒店吃的,環境和服務還真不賴。吃完晚餐休息了一會兒到泳池游泳,水溫剛下去時有點涼,適應很就很好了。這裡的生態環境真是很好,我在劃水時感覺手指觸摸到什麼,驚得探出水面驚呼一聲,岸邊的工作人員也被我嚇了一大跳,我仔細看看被我甩到一邊水面上的是一只細長的蟲子,隨著池水蕩漾漂浮到岸邊後竟然慢慢的爬走了,活的!小驚悚~而且上岸走在昏暗的光線下也要小心,指不定腳邊蹲著一只快樂鳴唱的小青蛙,不要一步踩下去荼害生靈啊!